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冰 《学理论》2013,(21):349-350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而如何正确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就成了高校辅导员们必须重视的工作问题。只有认真分析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明确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过程中辅导员遇到的挑战,从而找到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身心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关爱学生是落实群众路线的有力举措,也是高职辅导员工作的基本任务。高职院校大学生需要关爱的内容很多,主要从"积极与学生沟通,做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加强学生管理,做学生成长的船长;提高文化、道德素质,丰盈学生成长的羽翼;热情服务,为学生成长搭把手"四个方面探究了高职辅导员关爱学生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浅论提高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和关键执行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健康人格的养成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辅导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教育成败。因此,在高校辅导员素质建设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提高我国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决定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增长,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和就业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压力,这就对辅导员的角色地位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单一的政治引路人转变成指导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集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协调者和研究者等角色于一体。近几年国内高校学生自杀事件接二连三,一方面说明了学生确实在某个方面有着很大的压力自己难以承受,甚至到了心理防线的边缘,另一方面说明了高校辅导员工作在某一层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工作不够深入、工作方法和思路不正确、与学生谈心活动开展得不够具体或者方法不合适,针对以上问题特别是辅导员谈心活动的意义和技巧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转移到郊区办学的高校越来越多。办学地域的变化对于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工作模式和管理机制等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对辅导员队伍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整体素质的培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影响到学生的成才成长和高校稳定局面的长期保持。为此,应做好以下三点:加强和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辅导员工作模式;完善"双向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张爱华 《学理论》2014,(11):257-258
辅导员是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师,是高职学生整个大学生涯中的引路人,是教育的中坚分子和主力军。因此要做好一名辅导员就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思想和心理动态,用有效的手段和正确的教育方式来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35)
民族院校辅导员是开展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是民族院校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积极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打造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必须从正视民族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出发,着眼于提升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积极探索推动新形势下民族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路径。为此,应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培育专业的服务理念和职业伦理;构建专业的培训培养体系;建立健全专业化的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8.
"80后"青年辅导员是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中的新鲜血液,承担着大学生的日常管理、思想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指导等与大学生成长、成才息息相关的工作.而他们所面对的是备受争议的"90后"大学生,在分析"9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的基础上,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80后"辅导员应针对该学生群体特征对辅导员的角色进行重新梳理和定位.  相似文献   

9.
建设高素质的高校辅导员队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措施之一。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应重点解决以下四个问题。其一,辅导员角色的定位问题。自1953年清华大学设立政治辅导员制度以来,辅导员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职能的角色定位始终都很明确。但是在近些年的实际工作中,一些同志对辅导员角色定位认识有些偏差。有的认为辅导员一般都很年轻,社会阅历浅,谈不上是大学生的引路人,应把他们定位为大学生的“同伴”教育角色;有的认为辅导员把学生日常事务处理好就行了,不必过多强调其政治教育功能;有的甚至认为大…  相似文献   

10.
楠舟 《民主》2012,(12):24-26
民进新疆区委教育委员会委员,新疆农业大学中国语言学院预科部副教授、教研室主任祁玲,是一位民族团结进步的育花使者。她兢兢业业在高校耕耘的20余年里,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共同成长,既是学生的老师,更像他们的姐姐,春夏秋冬,她倾心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进步。2010年10月,她被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先后9次荣获自治区师德先进个人和校级先进荣誉。  相似文献   

11.
《民主》2016,(10)
正9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指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四个"引路人"的定位,凸显了习总书记和中共中央对教师地位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作为一个以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参政党,民进中央与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长期关注教师、关心教师、支持教师发展。9月7日—8日,民进中央在素有"云开看树色,江静听潮声"美誉的江城芜湖,  相似文献   

12.
曹静 《学理论》2010,(25):195-196
因材施教是教育思想的精华,对于创新辅导员工作理念、提高辅导员工作实效性、实现辅导员个体成长和超越具有积极作用。辅导员工作的过程,是在全面了解学生、教育者及情境基础上,依照党的教育方针及高校办学指导思想要求,培养全面、自由、充分、可持续发展的人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学生和辅导员的共同成长。分析了辅导员工作中"材"的涵义、"施教"的目标、内容和过程及原则。  相似文献   

13.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基层的实施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承担着教育人、管理人的重要职责.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辅导员的工作,是开导人的思想的工作,也是沟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工作.辅导员要搞好工作,必须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我们开展工作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14.
王冬  刘玲 《学理论》2010,(19):265-266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高校中专门从事学生工作的主力军,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稳定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辅导员队伍人性化建设适应当前的社会形势和教育改革,但以制度建设为基础确保人性化建设的有效进行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辅导员人性化建设中的制度完善进行了一些探讨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张想林 《学理论》2009,(28):216-217
辅导员队伍是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一支重要力量,而当下辅导员的培养与发展却存在着诸多问题,直接影响着其自身的成长、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日益成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家人才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最直接培养者,向学生传播健康向上的正能量,对我国的"人才梦"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理想信念教育、心理教育、网络利用、人际沟通等角度浅谈高校辅导员正能量传播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期为高校辅导员的人才培养工作和人才圆梦计划的顺利进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丽芳 《学理论》2014,(33):268-269
学生辅导员是一支年轻的教师队伍,大多数辅导员都在25~30岁之间,有的甚至刚20出头。社会人士或家长可能会质疑,这么年轻的辅导员能"压"得住学生吗?学生能服吗?这里想要告诉大家,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不是靠"压"而是靠"人格魅力"。只要用心工作、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和教化学生,年轻的辅导员同样可以出色胜任工作,成为优秀的辅导员,为学生所爱戴。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14)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对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发挥着导向和榜样的重要作用。提高职业道德的措施为:强化职业信念,培养职业道德情感;提高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完善高校辅导员职业规划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9.
张刘 《学理论》2011,(1):254-255
针对辅导员管理模式遇到的困惑和挑战,提出辅导员、班导生、级导生和班导师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并对他们之间的关系、职责和在学生成长中发挥的作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陈雁 《学理论》2013,(17):330-331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的组织者、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服务者,在高校人才培养上肩负着重要职责,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队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产生具有广泛的危害,包括影响辅导员自身的心身健康和职业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影响学校的社会美誉度,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和辅导员自身对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危害性应有充分的认识并积极规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