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球化与地区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大试图对主权国家语境下的全球化和地区主义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在全球化的语境下,选择地区主义是民族国家利用或对抗全球化的重要政策手段。全球化与地区主义之间在逻辑和实践上并不必然是对立或互逆的。目前看来,它们间更主要的还是相互推动、共同演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从经济冷战到相互依存和全球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回顾了经济冷战和西方相互依存关系发展的历程,并就经济全球化的性质及其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最后简要论述全球主义、国家主义与地区主义的关系,并在结论部分提出几点完善全球化时代国际治理机制的建议。论文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是战后西方主导的国际经济体制与规则的全球化,也是发展中国家和过渡经济国家逐渐融入西方主导的国际经济体系的过程。论文强调,过去百年人类社会的重大教训之一是,必须找出适应生产力新发展的调节、解决国家间利益纷争的国际治理模式。承认全球主义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并不等于排斥国家主义,作为有效治理单位的国家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主义观念的日益深入,国家主义遭受挑战是一个事实。在民族国家时代里,国家主义是人们观察世界的重要方法,国家谋求均势的本性促成了不同程度的地区联合,最终汇成了地区主义的洪流。地区主义是全球主义和国家主义联合起来谋求共同发展,使得地区主义具有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地区主义在实践意义上成为联结国家主义和全球主义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国际关系研究的地区主义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地区主义与地区化是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世界正在成为地区的世界,国际政治也因此正在发生许多新的变化.基于此,我们需要用一种新地区主义的视角来展开国际关系的研究,关注地区体系这个国际关系新结构层面的基本特征,通过新的假设和研究方法,探讨地区框架下的国际政治与传统的全球意义上的国际政治所遵循的不同逻辑.作者强调,不重视对地区体系与特征的研究,就无法准确地理解当代世界的和平、稳定、秩序与合作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地区主义”研究不同视角的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经济全球化趋势先声夺人,全球化的种种力量推动人类社会加速走向一体化。学者们开始把“全球主义”作为一种实践中的理论形态加以探讨,再也不象当年“罗马俱乐部”提出“全球性总问题”时把它视为杞人忧天的呓语了。不论是鼓与呼还是嘲与恶,“全球化”和“全球主义”都无可改变地进入了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各大门类,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各个流派、各个层面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与此同时,人们又看到,伴随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还发生着另外一些似乎是截然相反的历史趋势,那就是“分裂化”或“分散化”的趋势。具体体现为两大方面,一是民族主义的复兴,包括受经济全球化影响而强劲发展的“经济民族主义”,冷战格局解体所释放出来的政治上的“民族分离主  相似文献   

6.
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盟开启了积极的改革议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将公民社会组织纳入决策,这标志着东盟早期封闭式地区治理方式的转变。本文着重研究东南亚地区的决策发展及其政治影响。首先,本文回顾了亚洲金融危机、此后的东盟合法性危机以及改革议程;其次,本文就本地区寻求参与地区决策的团体做了描述;第三,本文分析了东盟纳入公民社会组织的局限,指出尽管东盟宣扬以人为本,然而,事实上,东盟拉拢与其改革议程一致的团体,排挤不一致的团体。  相似文献   

7.
《欧洲的选择》对亚洲地区一体化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十年前英文版面世以来,《欧洲的选择——社会目标和政治权力:从墨西拿到马斯特里赫特》一书在欧洲一体化和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作为自由政府间主义的发轫之作,该书也集中反映了作者安德鲁.莫劳夫奇克的主要理论贡献。本文系莫劳夫奇克为该书撰写的中文版序。在介绍该书自由政府间主义核心观点的基础上,作者打破传统思路,通过比较,对亚洲地区的一体化路径进行了独到的分析,指出亚洲一体化同欧洲一体化存在诸多相通之处,对我们思考欧洲一体化、亚洲地区主义和东亚合作的发展颇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今天,多元主义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是宗教间、民族间和族群间不断升级的冲突;另一方面是宗教、民族和族群内部对持对立立场的个体的压制。无论是共同体之间还是共同体内部的冲突,都是由于不同共同体对政治、文化和宗教认同的理解不同造成的。在展现了针对内部多元主义的挑战所造成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之后,本文介绍了一种对多元文化主义的替代性理解,即认为我们的忠诚是个人或个体认同的一部分。这种理解不同于以自我意识为基础的认同理论,后者来源于理查德·罗蒂的自由主义的后现代理论以及伯纳德·威廉斯的非认知理论。而本文则认为,个体忠诚的本质在于我们不会将我们的价值观强加给那些赞同多元文化事业但却持有不同于我们的价值观的个体。  相似文献   

9.
虽然对于中国崛起已经有很多讨论,但是对中国崛起的含义仍有争议。争论的关键在于中国崛起是对全球范围的新自由主义霸权的挑战还是进一步巩固了全球范围的新自由主义霸权。本文批判地考察了激进全球化理论的一些关键假设,具体来说,就是中国代表着另一种形式的"竞争型国家",其发展抱负已经从根本上受到全球"新  相似文献   

10.
论权威主义与中国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威主义曾因“东亚奇迹”名声大振 ,也因“东亚金融危机”的突然发难而受到质疑。至今为止 ,“权威主义”仍旧是一个界定不很明晰的概念 ,对其历史评价也褒贬不一。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离不开权威的作用 ,但为了适应中国的具体国情和追求美好的人类文明社会的终极目标 ,权威主义的含义和具体实现途径均应有所创新。中国现代化的当务之急是从稳定政府权威出发 ,创造条件有步骤地向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主过渡。  相似文献   

11.
英刊《新左翼评论》(New Left Review)2010年第63期5/6月号刊登了瑞典著名美学家、文化批评理论家斯蒂芬·乔森(Stefan Jonsson)的文章《普世主义的意识形态》,探讨了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普世主义问题。文章认为,普世主义在今天已经沦为一种意识形态,并扩展到政治、文化、艺术、哲学等诸多领域,作者还联系巴里巴尔、沃勒斯坦的观点对文化多元主义等公共热点论题进行了深刻而富于历史色彩的回应。  相似文献   

12.
反腐与主义     
李北方 《南风窗》2014,(18):2-2
<正>反腐败得民心,顺民意,在共识稀缺的当下,反腐无疑是最大的共识。但腐败一词的含义不够清晰。腐败的界定可以非常宽,它的原初含义是粮食变质腐烂(出自《汉书·食货志上》,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引申为事物从原本纯洁的状态发生蜕变(英文Corruption亦为此意),在日常用法中,朋友一起吃个饭也可以说成出去腐败一下;另一方面,腐败的界定又过窄,与贪污、受贿、挪用公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10年里,随着中国的崛起,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势头渐起,并且在未来可能还会继续。为了应对这种挑战,休·怀特提出了亚洲大国协调的提议。然而,怀特的想法在亚洲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如果亚洲不认真对待,那么这一提议可能无法实现。本文旨在研究该提议内一些存在问题的假设,并认为,其提议应该将东盟的重要角色纳入考虑,毕竟东盟在当前亚洲举足轻重。本文力主将大国协调的概念转变为一种新型的复合地区主义的概念,旨在阐明复合地区主义的组成要素,并讨论其将如何缓和中美之间的战略冲突。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主导下的TPP谈判时有发展的情况下,东亚地区经济合作呈现出两个次地区独立展开、"跨地区"与本地区经济协作竞争的迹象。东亚经济合作范围虽扩大但发展方向不明。美国借助TPP的战略化特点创造出一种广域一体化(或宏地区主义)的新模式。它试图发挥国际经济机制(如TPP)与战略或安全问题的互动功能,开辟一条美国主导的东亚经济一体化道路。美国对中国加入TPP仅口头上表示欢迎,而中国目前选择暂不加入。中国应趁TPP谈判受阻,抓住机遇,作出次优选择。  相似文献   

15.
"多元主义"与"普遍主义"的困局--评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存在两个困局:第一,新自由主义的自由至上主义,本质上是一种一元化价值体系,与其所标榜的价值多元主义存在根本性的冲突;第二,新自由主义的价值普遍主义是虚伪的,新自由主义宣扬其价值体系"普遍性"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其追求特殊主义利益提供道德掩护.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两个困局,使其在世界范围内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权威主义的终结与中国政治的渐进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以来,中国政治经历了以权威主义为重要特征的发展阶段。在权威主义时代,领导人个人的意志和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政治发展跌宕起伏,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随着权威主义领导人的离去,中国逐步过渡到后权威主义时代。在后权威主义时代,领导人的政治基础和权力效应相对薄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成为主要趋势。政治的渐进发展将成为检验政治发展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两极格局的解体、中国等亚太国家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东亚地区认同得以加强,旧的地区组织如东盟等焕发新鲜活力,新的地区组织如亚太经合组织等则不断涌现,地区主义在东亚获得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这些评论主要是从东盟国家的视角来看的。让我从回答小组议题所隐含的问题开始:为亚洲创建一个坚实的地区安全架构是一个已经展开的进程,还是只是一个尚未成真的希望?答案处于这两者之间,至少对东南亚地区来讲是如此。是的,  相似文献   

19.
国际关系英格兰学派以多元主义与连带主义为概念框架,构建出相对完备的人权话语体系。尽管布尔首次阐述这对范畴时主张多元主义,后来学派内部出现了明显分歧:连带派强调人权的重要性和人道主义干预在特定条件下的必要性;多元派认为为促进人权而干预其他国家内政的做法缺乏足够共识;平衡派则反对在尊重国家主权与保护基本人权之间二者择一。布赞明确区分了以国家为中心的连带主义与世界主义的连带主义,并试图用前者调和人权与主权之间的矛盾。英格兰学派的人权话语构建实现了从法律共识到法律与道德共识并重、从二元对立到相互接近和部分融合的转变,体现出以国际社会与世界社会的关系为中心线索、以秩序与正义的优先次序为评判标准、以经验研究与规范研究的结合为基本路径的特点,但也存在关注点不够均衡和概念过度延展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