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认真对待民事习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生于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习惯对于国家制定法的执行影响十分重大。从民法的精神、世界多数国家的立法先例以及国家制定法的执行困境来看,民事立法对民事习惯的高度重视是十分必要的。漠视民事习惯的民事立法将会严重脱离现实,使国家制定法难以得到人们内心的认可,甚至使国家制定法被人们故意地规避。我国的民事立法应该借鉴国外重视对民事习惯的宝贵经验,确立民事习惯在民法中的补充渊源地位,广泛开展调查,化解制定法与习惯的冲突,软化立法以增强法律的社会适应性,强化司法以增强法律在人们心中的严肃感。  相似文献   

2.
<正>习惯研究,无论对哪个法学流派而言,都是无法规避、也未曾规避的话题。最近,我指导的一位博士研究生,系统梳理了西方不同法学流派有关习惯的研究及基本观点,形成《法律与习惯:一部西方法律思想简史》一文,从中发现,在当代主要的西方法学流派中,习惯研究都是其浓墨重彩的篇章,尽管不同法学流派对于习惯之于法律、法治、司法的看法各异。零零总总的习惯研究,即便花样再多,观点再杂,作为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学术归结上,不仅应着眼于对人们交往行为的规范价值,而且要得出有关习惯的规范建构,即在规范视角,  相似文献   

3.
论规避外国法的效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规避外国法的效力郭丽红涉外民事领域里的法律规避,是指当事人人为地变更冲突规范所规定的连接因素,以避开本应适用的准据法,而使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得以适用的一种行为。有些学者又称这种行为是“诈欺规避”、“窃法作弊”或“钻法律的空子”,带有明显的贬意。法律...  相似文献   

4.
国际私法中的法律规避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规避在国际私法居于重要地位。从性质上看,法律规避制度应属于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一部分。从效力上看,规避内国法应认定为无效;规避非特定的外国法应认定为有效,其中被规避的法律不仅应包括实体规范,还应包括冲突规范。正确认识法律规避制度的性质和效力等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正确处理我国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因其具有其他社会控制手段所无与伦比的技术可操作性而成为最佳的社会关系调整器,但法律在创制、运作以及对社会关系的作用等方面,也存在着固有的内在局限。要使法治社会中的法律得以良性运作,需要法官养成独有的法律思维;面对法律冲突,法官在适用法律时要回避法律冲突,能够在冲突的缝隙中选择适用正确的法律,履行审判职能;法官要援用法律原则和精神、社会习惯,以及学理,运用法律方法对法律进行解释,将司法意图潜移默化到具体的案件中,体现司法意图,实现法官裁判权。  相似文献   

6.
境外上市法律冲突是内地企业境外上市法律风险的来源及其典型的外在表现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境外上市的法律冲突构成要件和一般特征,识别了跨境上市法律冲突的具体表现形式,明确了以国际合作应对内地企业境外上市法律冲突的基本原则,阐明了以国际合作应对内地企业境外上市法律冲突的基本途径,为有效降低因法律冲突引发的境外上市法律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习惯作为法律术语与法律渊源作为法律术语在历史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法律渊源词义的变化,与习惯法律地位的变化存在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在于:当习惯成为当时的主要法律渊源之时,法律渊源词义清晰;当习惯被剔除了法律渊源之后,法律渊源的词义越来越模糊。通过考究习惯的法律渊源地位,实际上是通过历史回顾,在确定法律渊源词义的基础上,认可习惯的法律地位。习惯具有法律渊源地位,是对习惯应然法律地位的最佳描述。  相似文献   

8.
二元社会秩序形态中的规则冲突在当代中国是一个客观的社会事实,这一现象的出现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制度建构的问题,也不能单一地归结为法律文化的建设问题。因为不同规则的效用存在于不同的生产方式中,在生产方式不能很快统一的情况下,法律与习惯的冲突就是一个必然存在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城乡二元结构的框架下,国家法与民间法同时存在并引发冲突,尤以婚姻家庭领域为甚。婚姻习俗与制定法发生冲突,使中国传统的婚姻家庭关系遭受重创,协调两者冲突尤为关键。以天津农村地区为例,对婚约、彩礼等传统婚姻习俗的存在状态进行考察。婚姻习惯与制定法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譬如婚约的效力、彩礼的性质、彩礼返还条件及比例等。在坚持现行法律规定和精神的前提下,在民事尤其是婚约与彩礼纠纷审判中引入习惯,积极运用习惯解决相关法律纠纷,是解决纠纷、协调冲突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区际法律冲突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区际法律冲突是指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台湾四个法域之间的法律冲突.这四个法域的法律内容差异具有范围较广、比例较高、成因多、引起的司法管辖冲突较多的特点.对中国四法域间的法律冲突,应通过立法和司法途径,采取平等协商签订区际法律协议,积极合作开展区际司法协助的形式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民间法是在一定区域内,由习惯风俗长久演变而来的逐步制度化的规则,具有地域性、非正式性和内生权威性等特点。虽然民间法与正式的国家法有所不同,但它在维护乡土社会的稳定和解决婚姻家庭矛盾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国家应当重视并有效地利用在社会中起实际调整作用的民间法。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分析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关系,解决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冲突,探索民间法司法适用的合理性,对我国法律继承和法律的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利益在民事立法领域已经得到了充分认同和保护,而在刑事诉讼领域,被害人在其人格权利受到严重侵害时,却仅能要求提起物质损害赔偿,也不能就同一侵权事实另行起诉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这使得关于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在民事和刑事两个法律领域之间发生了冲突.其实在国外的立法中早已有了相关的规定,因此,应当一方面通过借鉴别国的立法,取其精华;另一方面辅之我国民事立法中的有关内容,建立一套与我国国情相符的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程序,并日渐将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法律冲突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冲突是法治实践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法学学科的划分以及各法学学科研究对象的不同 ,不同学科所关注的法律冲突的类别有所不同 ,所以不同学者对于法律冲突给出了不同的定义。然而 ,作为法理学基本问题和基本的法学术语 ,法律冲突就其本质而言 ,不应当因学科的不同划分而不同。它应当有一个基本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4.
冲突正义与实质正义间的冲突及衡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旨在创设一种正义的秩序,法律与正义相伴随,同样,作为法律体系组成部分的冲突法与正义也是一种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冲突法并非仅仅追求冲突正义而不关注实质正义。其实,冲突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关系也并不是相互抵触的,其所追求和实现的价值目标可谓是殊途同归。而且,尽管在20世纪末以前传统的冲突正义仍然保持其主导地位,但随后实质正义已经明显地渗透到冲突正义的思想之中,因而呈现出了冲突正义向实质正义的嬗变和发展之趋势。但是这一趋势并不表明传统的冲突法规则因为要追求实质正义而被舍弃,其价值至今仍然不能被完全否定,且冲突正义与实质正义之间的冲突也是完全可以得到衡平的。  相似文献   

15.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已经颁布,但尚有许多问题没有理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其与宪法的关系问题。宪法在内国法中具有最高的效力,其他法律都需以其为依据并不能与之相冲突。界定冲突法与宪法的关系,首先需要了解冲突法的性质。宪法对冲突法的规制方式分为三种,我国冲突法立法应区分大陆部分立法和区际冲突法立法。对于大陆立法采用宪法作为冲突法立法指导的模式,对于区际冲突法则要采取改良的传统模式。  相似文献   

16.
公安机关具有的刑事司法和行政管理双重行为互相联系、互有区别。司法实践中公安机关的被诉行为存在着严重的形式和内容的分离,这有规避行政诉讼和介入经济纠纷两种情况。准确界定这两种行为,对实现行政诉讼和功能,维护和监督公安机关依法行政,保障其准确及时地行使刑事司法权,打击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交易行为所表彰的行为能力状态与行为能力的真实状态不一致时,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利益与善意相对人的利益便存在相互冲突的竞存关系.本文以民法权利外观理论为基点,论证了行为能力制度采行静态安全优位保护立场的正当性,阐述了行为能力制度中静态安全与动态安全兼容并济的利益衡平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未来民法典中相关制度的完善提出了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带来观念转变的背景下,我国《物权法》如何设计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体现了道德理想的愿望与世俗利益需求的价值冲突。消除现行立法中的阻滞因素,使两者得到利益平衡、融合,其必由之路就是赋予拾得人报酬请求权。  相似文献   

19.
选择适用的冲突规范在当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这一发展在人身权、自然人的行为能力、法律行为的方式、合同、侵权行为、亲属、继承等领域均有体现 ,其主要是由于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要及冲突法对实质正义所追求所引起的 ,同时 ,民法的私法性质及比较法学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亦为其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国际私法应当在相关领域加大选择适用的冲突规范的制定  相似文献   

20.
冲突法上识别的对象不应包括对冲突规范的解释 ,另外 ,识别对象可进一步分为法律事实和抽象的法律规定两类。确定识别依据是为了最终找到案件适用的准据法 ,因而可以先不考虑识别依据 ,而分别依和案件有联系的各国法律识别 ,然后根据不同的识别结果 ,援用相应的冲突规范来确定准据法 ,最后根据最密切联系原则从这些准据法中选择最适合的法律作为案件的准据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