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政治制度     
《团结》2010,(1):17-17
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它包括一个国家的阶级本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公民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狭义主要指政体,即政权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2.
李宜哲 《学理论》2011,(14):204-205
沙陀,又名处月,以朱邪为氏。原是西突厥十姓部落以外的一部,其祖为北匈奴,后为悦般,居乌孙故地热海附近,游牧于今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南(今巴里坤)一带,隶属轮台,因其地有大沙丘,故而得名。其族源本于唐朝并无关联,但是因为当时沙陀突厥处于几个强势政权的夹击中,所以不得不委屈以求全,在和回纥、吐蕃、唐朝几大政权的直接和间接的交锋中,其首领意识到了唐朝的强大,在再三斟酌之后,选择唐朝作为其靠山。并且在迁入唐朝境内后对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国现级段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社会主义民主,就是保证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能够真正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主要通过国家政权形式来管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事务。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也可以说就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与形式是统一的和不可分割的。社会主义国家民主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国党政关系的发展趋向杨宏山党政关系,即政党与国家政权组织之间的关系。由于中国共产党的特殊历史地位,中国的党政关系主要表现为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政权组织之间的关系,它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中国共产党与国家经济组织及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这种中国共产党与政...  相似文献   

5.
自秦以降,中国即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这种国家延续了漫长的岁月。不过,在“长期统一”的传统国家形态之下,中国传统社会与国家之间却保持着“长期疏离”,地方社会封闭的“小统治者”实际上控制着基层社会的运行和秩序。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政治革命,建立了新的国家政权。在此基础上,新国家对旧有社会结构进行社会革命,以政权的力量建构了新的社会形态,包含改革社会结构、培育民众对国家的认同,进而建立长期稳定的执政根基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构现代国家的双重革命,源于党建立国家政权与推进社会变革发展的双重使命。这种通过双重革命进行的现代国家建构,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超越:它既超越了传统国家的社会历史形态,也超越了西方理论的现代国家建构逻辑,是一种新型的国家建构实践,具有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现代国家建设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国家形式中的相互制约关系,在历史上各类经济形态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并影响着国家统治系统功能的发挥和国家统治秩序的稳定。特别是实行“分权制衡”原则的资产阶级国家,其影响更明显,凡实行这一原则的其政权大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这种“分权制衡”原则和国家相对稳定性,是建筑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从有利于资产阶级利益出发的。而由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使劳动人民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它改变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建政之后,新生政权通过对社团的登记、整顿行动,实现了对社会组织的体制化吸纳,建构了一体化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为维护自身的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文革"结束后,市场化改革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改革在国家和社会之间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国家固然在其与社会的关系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但是社会已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获得了一定的独立性与自主性,社会组织出现了逸出体制的态势。出于管控风险、维护政治稳定的考量,国家通过立法规制,再次对社会组织进行了体制化。但是这种严厉的政治性体制化进程遭到了市场逻辑的挑战。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社会开始分化,社会利益诉求趋于多样化。社会需要发展更多的社会组织提供公共产品与传递诉求信号。出于对发展经济与维护政治稳定的双重考虑,国家选择性地发展了与经济建设以及公共产品供给密切相关的社会组织。但是这种选择性的发展战略造成了一种畸形的社会利益诉求表达结构,对政治稳定形成了新的威胁。面对这种新情况,须在法治的条件下,调适国家与社会关系,推动为弱势群体代言的社会组织的发展,以消解社会利益表达结构失衡带来的政治风险,更好地维护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8.
农村政治生活正面临着再部落化的新挑战。湖南H村的个案研究表明乡村再部落化有如下特点:首先,村民在宗族自然村而不是行政村或更大的政治实体寻求安全、生活和公共服务需求等方面的满足;其次,部落时期的直接互动模式并没有因为现代科技的发展而消失,反而进一步强化了村民的血缘关系,宗族内部甚至家族内部交往成为村民互动的主要形式;最后,基于亲属选择的合作逻辑,宗族自然村取代行政村成为实际上的有效治理单元。这种现象给农村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是宗族自然村在村委会选举和政治运行上高度对立,引起了乡村社会的进一步分裂;另一方面是这种分裂和对立也导致了乡村信任半径的收缩。这既不利于凝聚人人有责的治理共识,也不利于推进人人尽责的集体行动,更不利于形成人人享有的分配结果。  相似文献   

9.
政治体制是指国家政权组织管理的形式以及相应的制度,它是国家制度的具体体现,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政治体制改革并不是要改变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而是我国具体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调节与发展。第一,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和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表明我们国家的性质和政权的组织管理原则,这就是我国的政治制度。它是我们党在夺取政权后按照马列主义的国家学说建立起来的。但是在政治体制上,长期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也沿用了革命战争时期军事体制的某些做法,因而形成了一种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一切方面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同时由于这种政治体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执政党应当“善于通过国家政权组织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这为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推进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的改革进一步指出了方向。执政党要实现“善于通过国家政权组织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关键在于溶入人民代表大会,利用这个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平台,实施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标准》将社会责任推广到一切形式的组织,鼓励组织在遵守法律法规之外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可持续发展。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个人价值准则等三个层面。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与社会组织践行社会责任是二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价值目标层面和社会价值取向层面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2.
兼并,就是把别的国家的领土并入自己的国家或把别人的产业并为已有.兼并自古以来就有之,在原始社会里,有部落与部落之间的兼并;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有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王朝与王朝之间的兼并,也有奴隶主与奴隶主之间、地主与地主之间的兼并.而经济上的兼并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则是人类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以后才形成的,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各商品生产者为了取得有利的产销条件,在各个方面进行着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一部分企业胜利,另一部分企业失败直至被获胜者兼并.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与资本家之间的兼并,具有"大鱼吃小鱼"、弱肉强食的性质,这种兼并的结果一方面促  相似文献   

13.
与社会、国家、政党三个基本概念相联系,客观上存在从理论上如何界定"社权"(民权)、"国权"(政权)、"党权"和在实践中如何处理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在我国,由于共产党是执政党,它所拥有的权力之大、之多,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之重大、之深远,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因此,在当代中国,研究和探讨民主问题,不能不涉及中共的"党内民主"即"党权"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权"与"政权"、"民权"的关系问题日益凸显。执政党的"党权",简单地说就是"政治领导权"。执政党、国家、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党始终处于社会(人民)"之中",既不是在其"之外",更不是在其"之上",也不是在国家"之中"。改革的基本取向应该是:从根本上改变"党权高于一切"的状况,逐步实现"党还权于政"、"党还权于民"以及"政还权于民",实现由"国家本位"到"社会本位"的转变。在这个进程中,必然伴随着民权与政权、政权与党权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此消彼长的动态变化以及如何平稳健康地使这种动态变化得到有效实现。这是对决策者的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的一大考验。  相似文献   

14.
<正>基层政权是相对于中央政权、中层政权而言的,在国家政权结构中处于基层,是国家为治理社会所设立的直接面对民众的政权组织。基层政  相似文献   

15.
现代政党要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需要社会组织作为自身的社会支撑力量,但是当社会组织数量扩张、功能膨胀之后又会对政党形成挑战,西方选举型政党尚未找到应对社会组织挑战的良策。中国共产党在应对社会组织挑战过程中通过开发政党资源的形式从党建和统战两个角度进行应对。但是由于社会组织统战与新阶层统战内在关系的错位,导致了社会组织统战尚未全面展开。新时期全面开展社会组织统战工作需要对社会组织进行统一战线的灌输、赋权和引领,建构"一个核心、两重统战"的统战工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政权是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组织形式。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的具体形式尽管不同,但都只能采取社会主义的民主共和制,这是由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即国体)所决定的。在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制的政体形式下,国家政权建设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能否坚持,国家的职能能否正确发挥,改革和建设能否沿  相似文献   

17.
一议会制度作为国家政权的一种组织形式,可否与社会主义国家所利用,过去较长时期内,我国理论界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议会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不承认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代表机关,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议会。随着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及  相似文献   

18.
一、警察是和国家一样古老的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认为,警察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原始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没有私有制。“天下为公”,“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当时,在氏族部落共同体内部,不存在使用暴力的必要性,因此还没有警察。那时候的武装力量是专门用来解决外部争端的,是社会成员自动组织的。黄帝时,“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这种“营卫”是用来防范外部敌人的。西安  相似文献   

19.
“三权分立”既是学说,又是制度原则,其内涵就是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平行分割又互相制衡的权力构成体制。始于巴黎公社的执行机关统一于和从属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新型政权形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称为“议行合一”制度。要弄清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优劣,就不能不深入考察体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专政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三权分立和议行合一。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人口的流动,我国少数地方农村政权组织呈现涉黑化倾向,而且伴随着涉黑认定标准的变化,村干部涉黑的隐蔽性更强,认定难度愈来愈大。农村政权组织涉黑化严重腐蚀农村基层政权,破坏农村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阻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利于社会稳定。通过扫黑除恶治标和加大组织选举与监督、落实农村人口"走留回"政策治本的标本兼顾,预防、铲除农村政权组织中涉黑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