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古“百越”民族后裔与大和民族关于万物形成的原始文化 具有多元一体格局而形成的中华民族,古代的神话传说包含有中国境内各少数民族及其邻国诸民族的原始文化渊源。为此,在我们进行比较研究过程中。须得从中华民族“母体”文化与古“百越”民族及其后裔壮侗族和日本大和民族展开比较。  相似文献   

2.
萨岁是侗族人对去世祖母的称谓,并且成为重要的民族文化元素。在侗族文化里,萨岁被看作是具有大神通的一种神,可以帮助本族人打败敌人和抵御各类灾害,是村寨的保护者,关系着族人的幸福,在该民族精神层面占据非常高的地位。阐述了该民族祭祀过程中萨岁相关的侗族舞蹈,也对围绕萨岁的侗族崇拜进行了介绍,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萨岁对侗族舞蹈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侗族的音乐戏曲到建筑、服饰、日常工艺品等各个方面来看,侗族均是一个重视质量并将其升华到精神层面的民族。从侗族工匠精神的表现形式入手,探讨其精神内涵及文化基础,进而提出发扬光大这种精神的举措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鼓楼是侗族文化的符号载体,它以具象的外在形式表达了深层的文化意义。从文化渊源上看,侗族的神话传说、原始信仰、根祖血亲观念等是建构鼓楼符号系统的文化来源。当前符号经济下,运用符号体系阐释鼓楼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不仅有利于提炼和打造鼓楼符号以实现文化创意,还可以为其他民族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5.
从《祭祖歌》探讨侗族的迁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是祖国历史悠久民族之。分布于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地区,聚居在天柱、锦屏、黎平、榕江、从江、新晃、通道、三江、龙胜等县,共有一百一十万余人①。在侗族聚居境内,也杂居有汉、苗、壮、水、瑶等兄弟民族。侗族,有南北两部方言②:在南部地区的侗族自称为“干”(kgm~(55)),或“金”  相似文献   

6.
侗族是世界东方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伟大祖国56个兄弟民族中的一员。现有人口190多万,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的交界处,湖北的宣恩、恩施等县也散居有部分侗族。 侗族自称gaeml或geml、jeml。究其族系她属于古“骆越”的一支,有共同居住连片的地域。据古书记载:“岭南梧州一带有侗族”,“峒人散居、舞溪之界,在辰沅者尤多”。即现今分布在东自湖南城步、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别从侗语亲属称谓的构词、抽象词的构成、形象词的构成、自然现象和方位观念的构词以及一词多义的构词等几方面的语词构成中,试探侗民族的造词心理过程及其有关的文化现象。如婚姻制度、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初民们对自然现象的揣测与方位观念及侗族文化发展等。  相似文献   

8.
侗族大歌的内容与形式不仅与侗族的社会发展、社会习俗和人们的审美意识有关,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也有密切的关系,这是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承载体。无论从功能方面还是作用方面侗族大歌都是流行音乐代替不了的。所以保护和传承侗族大歌对西部民族文化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和少数民族的村寨是两种不同类型而风格迥异的建筑文化.前者讲究"意境"的表现,后者意在"意象"的召唤.每种文化内部最核心和最高的哲学理念都可能通过建筑表征出来.古典园林的意境是古代文人士大夫胸臆中天道体会的投射.侗族村寨的环境安排和建筑营建亦体现了该民族悠远的文化记忆和该民族的宇宙论.侗族村寨的风水、鼓楼、风雨桥、民居的整体奇妙地隐喻和象征着龙的意象.总之,作为一种最物质性的建筑其内在理念却是该文化中最核心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1993年《贵州民族研究》第2期刊登《侗族是百越一支发展起来的土著民族》(简称《土著》)一文。认为侗族是由其现居区域古越人的一支——“骆越”发展起来的土著民族,同时也吸收有其他民族成份。 侗族究竟是从业已分成支系的哪一支越人发展起来的?是当地越人发展成为某一支越人以后,继而演成为今之侗族,即所谓的“土著民族”呢?还是由其他地区的某一支越人演成为侗族而后因种种原故迁入当今侗乡,即所谓的“外来民族”?这是当前侗学研究者对族源  相似文献   

11.
侗款文化     
侗族是我国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之一,分布在湘、黔、桂三省(区)毗邻地带。侗族属古百越支系。由于他们大都聚居在山峦重迭、深山峡谷之中,所以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势力在侗族地区相当薄弱。为了维持本民族社会的安定、团结,促进生产的发展,于是产生了“千人团哗,百人合款”的款组织。侗族人称为“款”,异族人称为“侗款”,后人统称为“侗款”。侗款的原意是指侗族社会的“饮血盟誓”的社会组织。也可以说是古代社会遗留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21,(6)
正地扪侗族人文生态博物馆建设至今已成为中国生态博物馆建设的前行探索者。而最终成为这片土地的记录者与见证者,书写乡村点滴,观察乡村变迁,才是这座非比寻常的"博物馆"带给地扪村的最大意义。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的地扪村,历史悠久,是一个典型的侗族聚居区。时至今日,这里仍然保存着相对完整原始的民族风俗风貌,成片的木质建筑、原始的腌鱼手艺、悠扬的侗族大歌,无不展现出侗族人民的民族信仰、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3.
侗族是一个具有近两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在其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侗族人民为缔造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作出了自己的巨大贡献。 和多样性的物质世界一样,侗族人民在其有史以来的社会实践中,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与聪明才智创造了多样性的五彩缤纷的文化世界。在侗族纷繁的文化百花园中,除了人们将会用之不竭的物质文化之外,还盛开着令人惊叹和陶醉的朵朵精神文化之花。例如,侗族大歌在1986年国际巴黎艺术节演出,振撼国际音坛,被誉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复调音乐”,媒体评论“迷人的侗族复调歌曲吸引了西方观众。”艺术节执行主席格尔维特高度评价侗族大歌是“这样纯正和如此闪光的音乐艺术,在世界实为少见。它不仅受到法国观众的喜爱,全世界人民也会喜欢它!”在侗族众多的优秀器乐中,玉屏箫笛可算为皎皎者。它的造型精致,音质优美,表现力强。雌雄箫笛各具特色,合奏时娓娓动听,柔润含蓄,浑厚洪亮,高昂奔放,调律和谐,情韵盎然。民间早有“仙到玉屏留古调,客从海外访知音”诗句来赞誉玉屏箫笛古今中外远传怀情的美德。1913年和1915午先后获得伦敦国际手工艺品展览会和旧金山万国巴拿马赛的银质、金质奖章。近年来远销国内外,深受世人偿识与亲睐。侗族鼓楼和风雨桥是侗族建筑艺术群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14.
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她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多姿多彩、光辉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侗族文化的其他方面已有诸多论述和探讨,并已达相当深度。唯其纺织文化,虽有一两篇文章论述,但仍给我们留下一些空白点,因此,本文就侗族纺织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物质形态、社会心态和社会功能作一讨论,与诸家共商发扬侗族文化之计。  相似文献   

15.
根据符号学理论,音乐是一种特定社会以及文化的符号,音乐符号形式成为人类认知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意向。侗族大歌作为音乐形式是一种原声态符号,在侗族的社会生活中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它不仅是音乐、语言和生态环境符号的结合体,也是侗族文化、历史、生态、社会规约、道德准则等的载体,是侗族社会不可缺少的具有社会凝聚力的民族符号。  相似文献   

16.
侗族是一个追求和谐共生的民族,一个具有较高审美创造力的民族,他们在生活实践中自觉不自觉地去追寻这种自由之美、和谐共生的美、精神愉悦之美。这体现在侗族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我与他者的关系认识以及地方性知识的建构上,表现出深刻的和谐共存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7.
侗族大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住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地区和鄂西一带的侗族,是一个喜乐善歌的民族。侗族大歌是侗族音乐的瑰宝,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它已走向世界,为国外听众所倾倒。侗族大歌也和其它侗族歌种一样,有自己的流行区域,侗族分南北两大方言,侗族大歌流行于南部方言侗族地区都柳江水系的黎平、榕江、从江三县的“九洞”、“六洞’、“千七”、“千三”、“二千九”以及与之毗邻的地区(包括广西三江侗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历史长河中每一个民族皆有自己的发明和创造,都有自己特有的科学和技艺,侗族也不例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侗族人民曾经创造过自己的科学和技艺体系。然而,在旧社会由于民族之间并不平等,少数民族的科学技艺往往遭到封建文人的贬斥,以致于在汉文献中很难窥见其原貌,甚至在与汉族涵化的过程中被淹没掉。历史上留下的舛误,到今天是应当加以匡正的时候了。本文拟以侗族传统历法的复原为例,希望让大家看到侗族先民在天文律算上的卓越创造,期盼唤起学术界同仁对少数民族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视,并以此增强少数民族的自尊、自重、自信和自强。  相似文献   

19.
侗族南部方言区与北部方言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北部地区文化涵化层次较深,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南部地区的涵化程度则相对微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几乎没有失落什么特质,也没有被当代文明冲淡。是什么原因造成侗族文化的结构现状呢?探讨这个问题对我们借鉴历史经验,全面把握和构建当代侗族文化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鉴于侗族北部方言区地域广阔,在现有条件下难以进行整体的研究,我们选择了涵化面最广、涵化程度最深、文化变迁最突出的天柱县作一个案分析,试图理清北侗文化涵化的历史过程和社会机制,从而更好地为侗族地区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0.
民族建筑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寄托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需求,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审美特征.本文从探讨民族建筑入手,阐释了贵州侗族建筑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