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无碳复写纸的X射线衍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无碳复写纸原纸和显色涂层的X射线衍射分析,达到对不同厂家无碳复写纸区分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无碳复写笔迹的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们日常生活和经济交往中,无碳复写纸以其使用方便、适宜电脑打印、字迹清晰、复写份数多、不污染手指及其他文具纸张、色料保存时间长等优点在银行、税务、保险、通讯等领域都有比较广泛的运用。由于无碳复写纸在民事、经济活动中的广泛应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无碳复写纸对证据进行伪造,投机取巧,扰乱了社会正常、公平的交易秩序。  相似文献   

3.
无碳复写字迹与印文的朱墨时序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无碳复写纸的制造工艺、结构特点和复写原理,对无碳复写字迹与印文的形成时序特征进行探索,寻求判断两者形成次序的规律性特征以及检验依据和方法,以较为直观的显微检验,分析朱墨交叉点的微观形态,并提出利用微囊壳颜色分析、谷底显色及转印痕迹分析等方法对无碳复写字迹与印文的形成时序进行准确的认定。  相似文献   

4.
1995年6月初,浙江绍兴市某公司保卫科发现一起该公司保卫科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吞罚没款的案件,并获取蓝色复写纸一张。我们对该蓝色复写纸进行观察,发现复写纸上有字迹笔划但反差不明显。将复写纸对着光亮处观察,可见复写纸上字迹清晰。于是,我们将复写纸按常规置于翻拍机上,采用透射光照相的方法拍照,效果很不理想。经反复思考,我们决定利用复写纸上其笔划的粗糙特性与纸张本身的平整性,即利用其对所照射光线的不同反射特性来拉开其反差。用荧光灯在两侧约40度角处,采用对称均匀照明的方法进行拍摄,终于比较好地将这张蓝色复写纸上的字迹拍摄下来,为认定犯罪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5.
将带有复写字迹的文件浸入特制有机消褪剂中进行整张溶褪,够达到既把文字消褪又不在纸张上留下明显痕迹的效果。对于这类以溶褪法进行消褪的复写文件,采用传统的光学、化学检验很难辩读被消褪原文,是污损文件检验中的一个难题。笔者在近期实际办案中尝试应用多光谱成像技术显现被消褪原文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探讨复写纸上压痕字迹的检验鉴定问题。在日常压痕鉴定实践中,此类案件实属罕见,其鉴定难度较大,既无现成的理论指导,又无实际的经验借鉴。作者通过一件复写纸压痕笔迹的鉴定,探索、研究了复写纸上压痕字迹的显现技术;并对如何确认复写纸压痕笔迹书写人积累了鉴定经验。写此文章目的在于帮助、引导文检工作者分析复写压痕笔迹鉴定的一些难题,或许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1原理热敏纸的制作原理是在普通纸基上涂敷微粒粉末,成分是无色染料苯酚类或其他酸性物质,以薄膜相隔,在受热条件下,薄膜融化,粉末混合起显色反应。热敏纸上显色的字迹不稳定、易消褪,导致文件内容肉眼无法辨认。将消褪的热敏纸传真文件置于蓝绿光下,经激发后发射红外线,通过记录传真文件发射红外线的亮度分布,从而使消褪的热敏纸传真文件的内容获得再现。2方法2.1设备及软件(1)多波段光源;(2)Cooled-scope红外照相观察(1)将消褪的热敏纸传真文件平放于Cooled-scope红外照相观察系统的镜头下方,与镜头垂直;(2)打开多波段光源,用蓝绿光照射…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如何对热敏传真纸消褪字迹进行光学显现和加强,以达到字迹清晰为目的而进行的实验方法。1实验器材及操作步骤1.1实验器材(1)尼康数码D100(60mm微距镜头)1台;(2)美国产14瓦紫外灯(254nm/365nm波段)1台;(3)美国MSC-400多波段光源1台;(4)字迹消褪的热敏传真纸。1.2操作步骤(1)将热敏传真纸展平。破裂,无色染料和显色剂相遇产生颜色,留下记录信息。热敏纸在经过一段时间或者受日光照射后,由于产生的颜料物质氧化、降解,字迹慢慢消褪。(2)在多波段和365nm紫外照射下,由于消褪字迹和纸都发荧光,不能形成亮度差,所以拍照效果不理想。(3)用2…  相似文献   

9.
提取书写在墙壁、门窗、桌椅及其他器皿实物上的字迹,通常的提取方法是照像。但是在字迹色泽与载体的色泽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由于反差不明显,所摄照片很难获得满意的效果,尤其不利于作笔迹鉴定。例如白色粉笔书写在白色墙壁上、铅笔书写在灰色砖瓦上等等。如果分别使用复写纸、印像纸复印提取,不仅可以获得清晰的效果,而且还可再翻拍成照片供作物证保存使用。此外对于书写在球状体和圆柱体上的字迹,影响照像拍摄角度的情况下,亦可采用此法。复写纸复印法根据所需提取的字迹大小,裁取所需尺寸大于物证字迹的复写纸,直接覆盖在字迹之上,上面再覆一层纸张,然后用手掌或其他软件物,反复擦压若干次,通过机械压力,便将粉笔、石膏或泥土块等书写成的字迹笔画粉状颗粒,移置到复印纸上形成反字,置于镜前便成镜像文字以供直接辨识,根据需要可再翻拍成照片以供使用。操作时如字径大于复写纸时,可用拼接法复印然后依据笔画线条衔接翻拍成整体文字内容。在用手掌擦压时,注意不可使复写纸移动,否则便会造成笔画重叠等现象。  相似文献   

10.
该文章所介绍的“复写纸磨擦显现压痕文字法”在检材允许破坏,又无其它检验压痕器材的情况下,不失为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任涛 《行政与法》2014,(2):33-36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现.低碳经济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和重心.然而在国际上,由于碳减排义务的分担存在分歧以及欧盟碳交易市场的低速而使低碳经济深陷困境.我国低碳经济建设迫切而任重,结合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实,构建完善的法律框架和相应的配套保障制度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低碳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实质影响与应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碳关税是发达国家借保护环境之名而发明的新词语,早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之前就有两个国家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极有可能成为阻碍我国产品出口的又一道新绿色贸易壁垒。与此前的绿色壁垒相比,低碳关税的打击力度更大,波及范围更广。因此,研究低碳关税,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做好应对诉讼准备不仅必要而且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从经济与财政可能性、政治伦理可行性、技术和行政操作可行性三个方面将诸多零散的碳税和碳排放交易的利弊分析进行梳理和系统化,碳排放交易的现实可行性和优势得以显现。同时,通过对欧盟和美国碳排放市场建设历史经验的纵向分析和现状的横向比较,强制性碳排放市场的重要意义和碳排放市场建设渐进主义的优势得以体现。藉此,结合我国排污交易的历史经验与最新的政策法律导向,构建渐进主义原则下碳排放市场发展的法律主线和具体制度方案值得尝试。中国应在循序渐进地扩大碳排放交易主体和范围的基础上,通过不断修正市场激励、交易和辅助机制,逐步完善碳排放市场的内在交易机理并实现与国际气候治理机制的衔接,成为未来气候治理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14.
王志华 《政法论丛》2012,(4):95-100
《京都议定书》所列出的三种灵活机制,使温室气体减排量成为可以交易的无形商品,为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国际法上的不确定性因素以及各国利益诉求的差异,统一的国际碳交易市场尚未形成。中国因“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的开发,不可避免地卷入国际碳交易市场中。从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出发,为增强中国在国际碳交易中的竞争能力,笔者建议要适应中国承担的国际义务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与承诺构建以自愿性减排为主的中国碳交易市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碳交易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5.
国际法框架下“碳标识”认证合法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志华 《政法论丛》2011,(6):101-106
碳标识作为推行低碳经济的工具,属于国内单边环境措施。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对碳标识认证工作的开展,碳标识认证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国际法框架下审视碳标识认证问题,发现,单边推行的碳标识措施有违环境公约在气候变化领域确立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而在WTO规则体系下,碳标识的设计与政府推进的"碳关税"相比,前者更容易通过合法性审核。  相似文献   

16.
碳关税分析     
宗泊 《河北法学》2012,(1):139-140,141,142,143
碳关税将气候问题与国际贸易挂钩,将对中国国际贸易产生重大影响。从经济学与法学等多个角度,分析将碳排放量与国际贸易挂钩是否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而提出中国在此问题上应有的立场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陈红彦 《法学研究》2012,(2):84-100
碳税制度因全球变暖问题而发端,然其平衡、保护的绝非单一的环境利益。国外相关的理论与实践表明,发达国家碳税制度有效地平衡、协调了重大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国家战略利益关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其碳税制度以国家战略利益为依归,形成一个以一般性条款、弹性税率、税收优惠和税收中性等内容为基石的规则体系。于我国而言,建立碳税制度不仅是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也是释放自身国际政治压力、应对发达国家碳关税威胁的理性选择。我国碳税制度应从征税对象、纳税主体、税率、计税依据、征税环节、税收优惠和税收用途等方面,形成完善的国家战略利益保护机制。尽管短期来看,碳税制度在各国的推行将面临国家现实利益的冲突等障碍,但共同的国家利益选择必然促进碳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与实施。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末21世纪初,低碳壁垒逐渐登上历史舞台。低碳壁垒是以碳足迹、碳减排等方式对贸易产品设限而形成的新型隐性技术壁垒,包含碳关税、碳标签、碳补贴、碳标准、生态设计要求等限制或禁止贸易的法律、政策和措施。低碳壁垒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式构筑:一是通过国内低碳立法制约他国高碳产品的进口,二是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力争制定对自己有利的低碳贸易规则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冲击。本文分析了现行国际、国内与之相关的法律制度及其不足,并从产业政策、国内外立法以及行政执法和司法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碳排放权是在碳排放额度上设立的一项新型无形财产权。因其具有交换价值,故能设立担保。物权法定原则的缓和化扫除了设定碳排放权担保的理论障碍。碳排放权的特性和权利质权的构造决定了在碳排放权上设定权利质权比设定抵押权更为适宜。建议立法者在设立碳排放权质权时,采用登记生效模式。与其他权利质权相比,碳排放权质权更易受政策影响,故体现的物上代位性较弱。因此,质权人宜选择其他保全碳排放权质权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前,济南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节能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济南走低碳发展的道路,就应当结合济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改变传统的高碳发展模式,准确把握低碳产业发展方向,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从整体上加以推进,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寻求适应济南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