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期付梓之际,正是美国对伊拉克战争打响之时。我们这里刊载的两篇关于关伊战争的 文章虽写于美国正式开战之前,但仍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这场战争的根源及后果。  相似文献   

2.
看点     
《法制博览》2010,(11):1-1
《红都女皇》事件起始于1972年8月,美国妇女代表团访问中国,团员中有纽约州宾翰大学历史系教授维特克,要求会见江青。江青对此很感兴趣,希望维特克写一本关于她的书,把她介绍给美国人民,维特克欣然应允。  相似文献   

3.
出国留学——归国创业——走向世界,这是段祺华选择的一条道路。虽然,他的律师生涯已经令他走进了美国的主流社会,然而他认为,一个拿着美国绿卡的中国人,光在外面骂自己的国家,是不会被人看得起的。只有凭自己的学识、才干,努力为国家做点事情,国家好了,中国人在外面才更有骨气。他说等他退休后,要用英文写一部关于  相似文献   

4.
此文年初写就,转眼间“9·11”就一周年了。关于“9·11”,笔者写过不少文章,许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过时了。但重读此文,却无过时之感。因为此文探讨的问题,关系到“9·11”究竟是如何改变了美国的政治与社会生活。这种改变,不是几年就可以消失的。希望这一点片面的观感,对国内读者了解今天的美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流矢穿心     
《法制博览》2010,(16):1-1
中国是牙医,美国是病人 昨晚看一个朋友写的书,其中援引美国第一房产大亨Sam Zell形容中美关系: 中国是牙医,美国是病人。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埃德加·斯诺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后的第二年——1936年,越过国民党的军事封锁,冒险进入陕北苏区采访。他写的《红星照耀中国》,中译名为《西行漫记》,生动而朴实地报道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中国工农英雄的革命事迹。它为世界人民打开了了解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真实情况的窗口;为国统区人民传递了关于红区和党的政策的信息;为外国记者开拓了采访红色中国报道中国革命的途径;为中美人民乃  相似文献   

7.
周传雄 《法制博览》2010,(17):24-26
溥仪,中国末代皇帝。关于他的故事很多。很多与他相关的人都出了回忆录,如溥仪的第四任妻子李淑贤写的《我的丈夫溥仪》、他的侄子毓儋写的《真实的皇帝溥仪:来自宫内的证言》……  相似文献   

8.
意见与媒体     
美国《空军》月刊2005年3月号文章:《关于对空军的怀疑》许多人至今仍然容易看轻空军的作用,2001年底,《新闻周刊》的号栏作家扎卡里亚撰文称,在过去的10年中,美国在每一次战略轰炸行动中,都达到了它的目标,而在每一场战争以后,有影响的专家与记者都强调了,每次军事行动的重要教训就是单独依靠空军是不行的。不幸的是,他今天仍然可以这样写,因为3年过去了,许多人仍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新闻分析家包括五角大楼的官员告诉我们,在面对恐怖袭击和其它非传统威胁的形势下,他们看到了传统  相似文献   

9.
《硬球》一书即将由新华出版社推出,审校者约我写译序,是因为我写过一本书,介绍了中国传统政治中的潜规则;而这本美国人写的书,介绍了美国政界的赢家策略和幕后规则。两个大国,同一个领域,同样一些未必明说的东西,究竟有何异同?这个话题确实是一个有意思的开场白。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许多在中国历史中屡见不鲜的东西。 作者讲了一个故事。在美国参议院工作期间,他发现,每当人们的生活费用上升、生产进一步发展的时候,国会就要周期性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于是作者为自己的参议员老板起草了一个提案,  相似文献   

10.
“《红都女皇》事件”起始于1972年8月。当时有一个美国妇女代表团访问中国,成员中有一位在纽约州立宾翰顿大学教授中国现代史的副教授,名叫洛克珊·维特克,要求在中国会见江青。江青闻讯后很感兴趣,随即会见了她,并在会见中希望维特克夫人能写一本关于自己的书。以便把自己介绍给美国人民,维特克夫人欣然应允。此后,江青还带着许多助手,先是在北京。后来又到广州,与维特克夫人多次长谈,谈话的时间累计长达60多个小时。  相似文献   

11.
关于国家对外经济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历来是国际政治经济学(IPE)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①事实上,由于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该领域内的文献主要关注的还是美国的对外经济政策。与一般的政策分析不同,关于美国对外经济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不仅仅是针对具体政策本身,  相似文献   

12.
一九四八年     
1月铁托与弗拉迪米尔·德迪耶尔谈话时提出,要德迪耶尔到中国去写一本关于中国革命的书。铁托在谈话中要他撂下一切工作(当时他任南共中央委员、中央宣传部负责人、政府新闻局局长、驻联合国代表等职务),到中国去完成这一关于了解和介绍中国革命的任务。铁托说:"中国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早在今年7月底,东盟与美国签署了<实施加强东盟-美国伙伴关系行动计划框架文件>.该框架文件是2005年11月东盟和美国发表的<关于加强东盟-美国伙伴关系联合声明>的后续行动计划,涵盖了2006年至2010年东盟和美国全面加强双边关系与合作的行动安排.  相似文献   

14.
美国人的脑子并不简单 9·11事件以后,我们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脑子里缺根弦的美国人》,说美国人脑子里缺少我们的“阶级斗争一根弦”,结果给恐怖分子钻了空子。现在,几个月过去了,我们发现,这美国人的脑子并不简单,他们有另外一根弦,就是提高警惕,防止政府限制和侵犯民众个人自由的弦。 9·11事件当天下午,纽约世贸中心和首都华盛顿的五角大楼还在熊熊大火之  相似文献   

15.
如何看待美国实力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美国是否衰落的争论已经有过多次,2008年9月金融危机爆发后,在美国国内、在中国及在世界各地这一问题再次成为热门的辩论话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华美国学会出版的蓝皮书对这一问题做了综合的介绍和比较详尽的分析。本文主要根据2011年美国内政和外交中的一些新发展来看待美国实力地位。  相似文献   

16.
体验经济及足球狂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说,英国人并不凭发表数量论英雄,所以著述吝啬而深刻。剑桥经济学家斯拉法公认是有学问的大家,一生著述不多,独步天下的《用商品生产商品》,也不过区区十几万字。美国人根据发表的数量评教授,所以往往喜欢小题大做,动辄洋洋万言。 最近友人赠送美国人写的《体验经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2016,(21)
正一边强力反腐整顿官场不良习气,一边进行制度建设,为"嵌入式自主性"打下基础,是中国转型成功的必由之路。这段时间林毅夫和张维迎的产业政策之争被炒得沸沸扬扬,这热闹不仅仅限于产业政策界或者经济学界,而是似乎正在演变成一场引人关注的大辩论。搞笑的是,关于这场辩论流传很广的文章—林毅夫写的《我和张维迎到底在争什么》,其实并不是为这场大辩论写的文章,而是写于两年前。两年前,在著名经济学家杨小凯的追思会上,林张之间就  相似文献   

18.
我与书法     
总想写一点关于我与书法的文字,然而,当我拿起笔、铺好纸的当下,却觉得异常的语塞和茫然。古人言及书法有所谓的玄妙之技的吁叹,盖言书法只能会意,却不可言全。而对于我自己来说,或许还有耽之愈深,言之愈艰的缘故夹杂其间吧。我的书法学习,缘起于少年时代的描红大楷。记得常写的几个字是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当日,凭  相似文献   

19.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并努力实现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和平统一符合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利益,也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繁荣。但是,美国的对台政策无疑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两岸关系的进程。本文将探讨美国学术界关于美国的台湾政策的观点。在这里,“学术界”这个概念涵盖任何从事和中美关系相关的学术研究的美国学者、研究人员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去年下半年我和老伴在美国探亲期间,儿媳怕我们寂寞,替我们报名参加了为迎接美国最大的中文学校将于年底举行的华夏合唱节而筹建的华夏南部分校合唱团.通过排练、演出和与许许多多华人的接触,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些海外游子对祖国母亲的赤诚之心,促使我把参加合唱节的前前后后写出来,让广大读者也能从中领略他们对祖国的一片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