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江上游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重庆、湖北等八省一市,人口约1.7亿,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70人左右,耕地面积1.38亿亩,占上游总面积的9.1%。平原区(如成都平原)农业较为发达,但山区自然条件较差,耕作方式较为粗放,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经济情况与中下游地区有较大差距。建国以后,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形成了很多专业化生产基地,经济有很大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三峡工程的兴建和我国中西部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正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前景广阔。一、长江上游水…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多,土地少;人均耕地只有8分。据测算,到下个世纪20年代,人均耕地将只有6分。人口增长、耕地减少、而生活质量要不断提高,这三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把一个严峻的问题推向省委、省政府面前。为了制止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恶化,省政府已下达了禁伐令,全省1154方亩25度坡地要在7年内逐步退耕还林。树木不能砍,生志要保护,但农民收入需增加,四川农业要奔小康,如何使鱼与熊掌兼而得Z,这个高难度的课题摆在了省委、省政府面前。四川省委省政府经过调查研究、试点推广,为四川农业的发展指出了又一条道路,那就…  相似文献   

3.
以成都为中心,包括德阳、绵阳、乐山等中等城市在内的成都平原地区的38个县币,是四川经济最发达和发展最快的地区。早在90年代初,四川省委、省政府就在成都南北“一条线”L实行了重点开发战略,耶得很大成功。四川行政区划调整后,省委、省政府根据变化了的省情,及时制定了《四川省国民经济跨世纪发展战略》,又决定把以成都为中心的“一条线”扩大为一个面,建立成都平原经济圈,推动其更快、更好地发展,形成强大的增长极,发挥2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骨干和带动作用。加快四川隆济发展必须走发挥优势,实施区域重点突破的道路“让一部…  相似文献   

4.
西汉时期,巴蜀地区的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尤其是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蜀地,不仅农业发达,更成为当时全国重要的手工业中心。同时巴蜀两地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的态势,蜀地的经济水平高于巴地。巴蜀地区的开发,很大程度上得利于秦汉王朝对这一地区的治理以及中原人口的迁入。北方人口的大量迁入,促进了西南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还对大大推动了西南地区的封建化进程。本文即就巴蜀经济发展的原因做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加入WTO将为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排除障碍,为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机遇。但入世又必将使发达国家的优势产品大量进入我国市场,并占有相当的份额,从而对我国的相应行业产生冲击。现就入世对我省农业的冲击及对策提出我们的意见和建议。 一、差距和冲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四川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约占全省人口的70%,粮食、生猪产量居全国首位。无农不稳,首先是因为无农将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全省农业人口的稳定,其次是间接影响城市居民生活必需的农产品供应和工业的发展。我省农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最少存在半…  相似文献   

6.
各位委员: 近年来,我们一些同志与西南各省的科学工作者合作曾对大西南各省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作了一些调查研究工作,并提出了开发建设建议。现在我把有关的情况作一个简要的汇报,希望得到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长江上游大西南各省区的开发与建设的重视和支持。长江上游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省区有丰富的矿产、水能和生物资源,有较好的开发建设条件,是发展我国能源、大农业和基本原材料等基础产业的最重要基地之一。如何  相似文献   

7.
四川草原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面积达3.06亿亩,占四川国土总面积的42%,占全省耕地的3.9倍,加强四川草原生态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增强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增强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对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建设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武云兰  李基 《前沿》2012,(10):93-95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多年来备受关注,党和政府以及经济学者为寻求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多年的不懈探索,四川是我国农业大省、人口大省之一,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实质性稳定转移,在四川经济发展中地位举足轻重。本文就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提出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本地转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天府”美誉,源于巴蜀农业。四川是地处祖国西南腹地的内陆农业大省,由西部高原和东部盆地组成.地跨亚热带至亚寒带气候带,汇集了我国气候、地形的主要类型和南北生物资源。四川盆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春早夏长,土地肥沃,宜种性好,一年四季均可耕种。四川农业有悠久的历史。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农业开发较早,距今四五千年前就已进入农业文明。《华阳国志》记载:战国时期,蜀地“土植五谷,牲具六畜”,“山村、泽鱼、园围、瓜果,四季代出,靡不有焉”。秦阳王时(公元前276年至256年),蜀守李冰大兴水利,修筑都江堰,引流灌…  相似文献   

10.
如何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使四川这个有8500多万人口的大省真正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这是四川150位人大代表最为关注的问题。记者就这个话题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委书记周永康。 周永康介绍说,四川已确定追赶型、跨越型发展的总体思路,确定了新世纪前10年四川加快发展的目标,争取早日把四川建成西部经济强省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具体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为加快四川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推动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四川处于西部地区腹心地带,是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具有资源、市场、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改革开放20年来,四川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励精图治,团结攀登,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形成与转移模式朱淑枝,董小麟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农业人口最多的国家.在经济发展和现化化的进程中,随着农业所占比重的下降和工业、服务业比重的上升,必然同时伴生农业所需劳动力的减少从而形成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增加,以...  相似文献   

13.
今年4月份我到四川参加农业综合开发会议,遇到正在四川进行调查研究的杨汝岱同志。关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我听他讲了许多意见。他情况熟悉,思路清晰,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他说他最近准备出版《农村的改革与发展》一书,并让我给作序,我欣然同意。 汝岱同志长期在我国“一无边、二无海”有一亿多人口的农业大省——四川做领导工作。无论是在担任中央政治局  相似文献   

14.
四川耕地利用情况的喜与忧刘宇四川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省份。截至1993年,全省总人口1.11亿,耕地不足9400万亩,人均0.86亩。以9000万农业人口计,人均也只有一亩多,以5000万农业劳动力计,劳均近1.8亩。中国人均耕地1.2亩,与人均5....  相似文献   

15.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会成为荒漠地区吗?位于川滇交界处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是长江上游典型地貌地带。这一地带从云南石鼓至四川雷波长约1000公里左右,总面积2.27万平方公里。这一地区季节性干旱十分明显。在干旱季节里,河谷地带干热少雨,土地干裂,一般植物难于生长,更难发展种植业等传统农业项目。在雨季中,降雨多集中出现暴雨。由于这一地区植被稀疏,泥岩裸露,加上降雨的强力冲刷,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每年向金沙江输沙2.6亿吨,是金沙江泥沙的主要来源地。长江上游宜昌水文站输沙量为5.12亿吨,而金沙江段的输沙…  相似文献   

16.
迪庆藏族自治州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全州32万人口中,农业人口28.6万人,占总人口的88%,农业户数占总户数的87%。过去,由于农村内部结构单一,经济发展一直缓慢。为改变这一被动局面,把迪庆经济发展引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迪庆州委、州政府按照全国的产业政策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基础先行,调整结构,提高效益,协调发展”的经济发展思路,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探索在农业内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子。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全州农村经济格局正在由单一种养业向着多元化、…  相似文献   

17.
灾区见闻     
四川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讲是一个独特的地方。在这“天府之国”里,来自喜玛拉雅山上的水流使成都平原河流密布,汉族和少数民族在这里聚居,此地还是西藏的一个门户。同相邻的云南省一样,四川也是动植物的天堂。在去北川的路上,满眼看过去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农民在田野里忙着插秧,而鱼鹰则在河中捕鱼。原始而美丽的景色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18.
为加强长江上游水质污染整治,保护三峡库区水环境,农工民主党中央组成16人的考察团,由蒋正华主席率领,于去年9月赴重庆、四川、湖北三省市,就长江上游水环境保护状况进行了考察。通过考察我们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长江上游地区国民经济不断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人口增多,工业迅速发展,水质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为改善水质,保护人民健康,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上游地区各省、市认真做好水污染防治规划,加强法制建设,按照国家制定的“双达标”要求,关停“十五”小,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强化水环境质量监督,加快…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开创我省劳务开发工作新局面提出如下意见。一、提高认识,认清形势,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搞好劳务开发,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地处四川北缘、米仓山南麓,有耕地46万亩,人口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4万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由于受区位劣势和传统耕作模式的制约,农业弱质特征比较突出,产业化进程相对滞后。依托南江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稳定增收,是实现南江农业超常规发展的根本出路,既是经济发展所需,又为县情所迫。当前,必须面向市场调整结构,突出特色新产业,强化科技改品种,建设集镇办企业,实现“四个新突破”,推进南江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上实现新突破南江素有“八山一水一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