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检察机关作为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从其设置之初就承担着维护公共利益的职责,其参与民事公益诉讼应是其公诉权进入民事领域的自然延伸,两高发布的关于公益诉讼的最新的司法解释中明确地说明了检察机关在提起和参与民事公益诉讼的法律身份是公益诉讼起诉人,并在法律框架内就权利和义务、诉前程序、起诉条件、等作出专门规定,但检察机关参与民事公益诉讼的些许地方还是可以再完善,从而使检察机关对被侵犯的公共利益进行更好地维护与修复。  相似文献   

2.
《法制博览》2018,(11):71-72
随着民事公益诉讼进入诉讼领域成为一种新型诉讼类型,怎样设计原告资格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成为学术界普遍探讨的问题,本文对该论题展开深入探讨,以期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关于民事公益诉讼方面的法律比较简单。很多研究者也对我国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就具体研究结果来看,目前主要研究的内容涉及到案件的管辖,原告的主体资格,审理程序等等。进一步完善民事责任承担这一方面的研究和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除了可以更好地优化相关制度之外,更应该采取严厉的措施来对不利于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惩治。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55条对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没有给出准确界限,所以学界对检察机关是否应列入该主体范围,至今未达成一致观点。根据现有法律和司法解释,检察机关不属于该法定主体范围之内,所以不能直接以自己名义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试点方案》为检察机关在民事公益诉讼中的界定提供了借鉴,对司法实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我们认为,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应当成为民事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这是由其性质和职责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水平出现质的飞跃,但不容忽视的是,商品或服务本身的质量问题已经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了应对群体性事件,《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规定了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规定了相关的配套措施,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出现了如下问题:第一,什么样的消费者协会才能成为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的适格主体;第二,对于民事公益诉讼而言,适格主体能否提起损害赔偿之诉;第三,检察机关能否成为适格主体;第四,行政机关也能成为合格的原告吗。本文将对这四个问题一一作出分析,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6.
李倩  李璐  于珍 《法制博览》2021,(3):91-93
环境侵权具有明显的多元性特征,在原因行为、损害后果、救济方式等方面较普通侵权要复杂得多,与之相对应,检察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需要考量的因素较普通侵权也要复杂得多.本文研究了环境侵权的特征以及环境侵权公益诉讼案相关判例,同时对影响判决的关键因素——因果关系在实践中如何认定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检察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  相似文献   

7.
《法制博览》2019,(3):198-199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调解制度作为一种合意型纠纷解决方式应运而生,更加顺应法律纠纷解决多元化的时代要求。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调解制度在调解的启动时间、内容、公告、范围方面具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应严格限制调解程序的启动时间、明确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边界,同时完善调解的公告制度、规范司法审查标准,以求能够让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调解制度充分地发挥出其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公共行政发展理念下,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无论从参与管理及诉讼主体上,立法和司法实践均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认可。但这种认可也同时存在着局限性,不仅仅体现在社会组织自身条件的有限性,同时也受制于理论限制。在提升社会组织在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过程中,我们既需要尊重行政权公共利益维护者的身份,同时也要成为行政权缺位的有利补充。  相似文献   

9.
自2015年初步建立检察公益诉讼制度以来,公益诉讼成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一把利剑,而诉前程序则是这把利剑的锋刃无论是在民事公益诉讼还是行政公益诉讼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案件数量的增多诉前程序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渐显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指出目前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予以完善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赋予检察机关提起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民事公益诉讼职权。作为附带公益诉讼,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借助刑事诉讼程序大大提高了调查取证的效率,因此受到各地检察机关的青睐,也取得较显著成效,但法律及司法解释未对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调查程序作出规定,完善相关调查程序对于推进检察公益诉讼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展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为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翻开了新的一页,检察机关拥有其他环境主管部门以及其他行使环境监督权的机构所不具备的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专业知识及能力,因此由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不仅本身具有合理性,同时符合现实需要。但是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同时,不仅应当积极维护相关利益,要处理好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的关系,规范诉讼主体顺序,限制诉权,与刑事公诉相衔接,以达到保护环境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2.
李琳 《法制博览》2021,(6):114-115
当今法制社会中,公益诉讼一词逐渐被大众熟知.通过国家法律法规的修订、社会学界的理论探究、城市新闻报道等途径传播.对于公众而言,公益诉讼看似熟悉实则是比较陌生的,尤其是在民事公益诉讼与行政公益诉讼上经常被混淆.所以,我国的普法工作还需要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发展过程就是向自然环境索取资源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也对环境资源造成了一定的破坏,造成了许多环境有关的法律诉讼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进行相关的探索,对其基本理论进行分析,以完善法律环境,提高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建设的完整程度,做到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4.
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公益诉讼的内容,在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其中明确起诉主体是最重要的。基于当前各国在确定公益诉讼起诉主体时依据的一些理论,我国法律应当赋予检察机关、行政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主体资格,检察机关作为公益诉讼的主要主体是最合适的。  相似文献   

15.
环境公益诉讼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司法制度建设过程中所孕育出的共同产物。环境公益诉讼的起点是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目前,湖北省的公益诉讼处于试点工作推行状态,欲达到成熟阶段还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完善。此外,湖北省公益诉讼试点工作已发生质的飞跃,并在逐步完成体系从不成熟向成熟的转型,这些都为湖北省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胡志翔 《法制博览》2013,(10):178-179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能够有效地保护环境公共利益,但是我国2012年民事诉讼法中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还只是初步性、试探性的,与制度化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建议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进一步完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应明确检察机关和环境保护组织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应设置环境公益诉讼的前置程序以避免滥诉并提高环境公益保障的效率;应加大适用物质性赔偿甚至惩罚性赔偿的比例。  相似文献   

17.
新《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此项公益诉讼制度是一条新增制度。  相似文献   

18.
邹小峪 《法制博览》2015,(5):100-101
目前理论界对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的范围展开广泛探讨。一方面环境利益的主体多元化且具有交叉性,另一方面环境利益与其他经济利益等具有冲突性。因此,对我国环境及行政制度现状而言,找到最适合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主体,建立多元化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制度,能全方位、有效发挥原告主体的优势地位,从而使环境公益诉讼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19.
李昊 《法制博览》2015,(6):102-103
公益诉讼,从字意上理解而言就是相对于私益诉讼而言的。民事公益诉讼主要是指相关的国家机构、社会团体以及公民个人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主要是针对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而提出的司法诉讼。笔者基于《民事诉讼法》关于公益诉讼的原则以及实施框架,分析公益诉讼的制度规定,并深入了解民事公益诉讼的实施情况,并围绕民事公益诉讼的客观范围、诉讼类型以及诉讼原则、诉讼范围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如何构建完善我国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以及实施流程,从而加强对于公共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法制博览》2017,(15):63-64
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在公益诉讼条款中并没有明确赋予检察机关享有公益诉讼的起诉资格。然而检察机关作为我国公权力的代表,拥有丰富的起诉经验,赋予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起诉资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还存在着一些障碍,但是可以通过完善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设计,发挥其起诉主体的作用,更好地保障环境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