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丽萍 《法制博览》2023,(13):31-33
目前,以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大数据时代全面到来,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工作逐步被数字化记录和传播,虽然极大提升了生活质量,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但也使得公民信息安全受到一定威胁。信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可能会导致公民隐私权受到侵犯,大量隐私信息在网络中传播,为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从社会稳定以及立法角度分析,需要完善公民网络隐私权民法保护方案,不断扩大保护范围以及深入程度。基于此,文章就以网络隐私权民法保护为立足点,针对大数据环境下网络隐私权特征以及相应民法保护进行分析与研究,旨在为目前网络隐私权保护作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2.
方惠 《法制博览》2023,(25):66-68
随着当前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已经迎来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流通速度在逐渐地加快,并且信息传播渠道持续增多,在此背景下隐私权的保护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在我国《刑法》中对隐私权保护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因此需要以实际情况为主,明确大数据时代隐私权刑法保护的路径,按照实际情况逐步地更新现有的监管模式,有效地维护公民的隐私权,促进社会的和谐以及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孙超 《法制博览》2013,(6):76-77
随着公民越来越注重保护自己的隐私,隐私与隐私权理论研究的不足越来越制约隐私权保护的实践。究竟什么是隐私?什么是隐私权?立法和司法实践也都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因此清晰地对隐私和隐私权进行界定变得愈发重要。  相似文献   

4.
赵璐 《法制博览》2023,(15):17-20
随着“弱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加剧了隐私权本身的模糊性;公众长期以来对于隐私权的忽视,立法和监管的不完备,维权成本高等加剧了当代隐私权危机。本文尝试从隐私权确权、提升公众的隐私权保护意识及扭转司法偏向、完善隐私保护的行业标准和市场机制,以及加强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出发,进行隐私权保护路径研究。  相似文献   

5.
张效升 《法制博览》2023,(17):45-47
行政法作为调节公法关系的基本法,对于维护人民群众在公法领域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地位。伴随着隐私权边界的扩展,传统意义上的私法保护已经无法解决当今日益复杂、数量剧增的网络隐私侵权案件,也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隐私意识需要。所以,就必须在公法范围内增设对于人民群众隐私权尤其是网络隐私权的行政法保护,以充分弥合私法救济上的不足,减轻被害人的诉讼成本,拓宽网络隐私权的边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要以成文法的形式,采取明确统一的网络隐私权行政立法保护,明确行政法中“隐私合理期待”的判断标准,强化对于网络隐私侵权行为的行政监管。  相似文献   

6.
个人享有独处和隐私的权利,作为人的基本需求,其实现和保护必须在社会经济结构的范围内进行。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平台的普及与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为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可能性。但也为个人隐私权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往,隐私权保护主要针对物理空间和私人领域的保护,在数字时代,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打破了私人领域和物理空间的边界,个人的隐私已经不再局限于家庭、工作场所,而是扩展到了数字平台中的线上世界,使传统的保护方式难以适应数字平台的发展。基于此,本研究旨在研究数字平台中隐私权保护问题,分析现有法律理论和规则的适用性,并提出对数字平台隐私权保护的新模式和新规则,以促进数字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和个人隐私权益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7.
张龙 《法制博览》2013,(2):34-35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仅关乎个人的,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在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具体人格权。在性质上,隐私权属于绝对权,其效力范围及于除自身之外的一切人,即任何人均负有不得妨害权利人实现其权利的义务。但是,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和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特别是公众人物的个人信息、私生活经常被曝光,没有丝毫隐私可言。为维护个人的隐私权而对簿公堂的事例也时有发生。基于此,加强对隐私权的保护就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万丽唯 《法制博览》2023,(33):13-15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互联网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隐私侵权的新风险。针对隐私权在网络空间内的新特点,本文利用“北大法宝”上的裁判文书,运用NVIvo 11plus工具对170个隐私侵权案例进行编码分析,梳理出网络环境下隐私侵权的现状与特点,为提出网络环境下保护公民隐私的建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隐私权,作为公民的一种权利,它的立法保护,已成为人类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是,随着计算机的诞生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活动的时空范围变得异常宽阔,隐私权的屏障被抽象地打开,人们置身于几乎透明的"玻璃社会,个人的隐私空间变得狭小、隐私权常常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个人的隐私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将对网络隐私进行探讨,从中找出对策,以服务广大民众。  相似文献   

10.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阶段,互联网行业也成为我国各大行业的主要依托,网络的应用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在互联网应用的过程中,人们的隐私信息也在不断的透明化,而隐私权作为我国公民的一项重要权益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在人们的网络隐私受到威胁的同时,保护公民的网络隐私已经成为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网络隐私权是指公民在网络中享有的、其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复制、公开和利用的一种人格权。我国现行法律构建有隐私权保护体系,宪法、民法通则、刑法等法律的相关条文都可作为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法律依据,但这些规范缺乏可操作的标准。因而,我国应当制定网络隐私保护方面的专门法律,并建构网络隐私保护的行政执法体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从对未成年隐私侵权现状的披露和对我国现行法律条款间法理关系的分析,引起全社会对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问题的高度重视。通过倡导对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希望社会形成保障未成年人隐私权的社会氛围。从立法层面保障未成年人隐私权,构建立体的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国已步入日常生活信息化、个人信息商品化、网络人格虚拟化的潮流,但随之而来的纠纷也层出不穷,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公民的网络隐私权加以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4.
杨佳 《法制博览》2015,(1):57-58,40
隐私权在全球范围类来说都是一种新兴权利,我国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关注隐私权。我国2010年的《侵权责任法》第2条可以看作是我国首次在立法上确定隐私权是我国民事权利的一种,表明隐私权的重要性从立法层面被得以肯定,但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隐私权的保护还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文章希望通过对隐私权民事法律保护制度进行探讨,为我国隐私权在民法上的保护尽绵薄之力。在对隐私和隐私权作出基本概念认识后,仔细分析了隐私权的内容和特征,明确隐私权的具体内容。接下来就我国当前民事法律制度对隐私权的规定进行分析探讨,认为我国对于隐私权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存在空白阶段、名誉权保护阶段和隐私权保护阶段三个阶段,分析总结各个阶段我国隐私权的保护现状。最后文章从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对隐私权的保护建议。第一,在民法典的人格权内容部分明确隐私权的构成及内容;第二,从公众人物隐私权和网络隐私权两个重点方面进行专项立法,给予当事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5.
刘霞 《法制博览》2023,(21):51-53
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各行各业对网络技术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这就使我国人民群众的隐私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在网络时代加强对于个人隐私权的民法保护,既可以充分保护我国人民群众的隐私信息,又可以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将依据相关工作经验以及研究成果,从多个角度分别探讨网络时代下隐私权的主要侵权方式、我国隐私权保护的现状以及具体的民法保护措施。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与探讨,可使更多法律行业的从业人员有所启发,使其在网络时代能够更为得心应手地使用民法条例保护隐私权。  相似文献   

16.
在大数据背景下,人们在实际运用各类电子化以及数字化产品的同时,个人隐私也开始逐渐被广泛收集和传播,进而暴露于公众视野之下。这使得个人隐私权保护难度不断加大,很容易出现个人隐私被侵害的问题,进而对人们正常生活及工作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文章先是对大数据以及个人数据做简要介绍,同时分析了个人隐私数据保护目前存在的困境,并基于此提出了大数据背景下个人隐私权的具体保护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个人隐私保护成效。  相似文献   

17.
马洪霞 《法制博览》2023,(27):25-27
本文研究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公安执法规范化策略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首先,讨论了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公安执法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其次,分析了公安执法面临的挑战,包括数据多样性、数据质量与准确性以及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等问题;最后,提出了三项具体的规范化策略,包括法律法规建设与修订、人员培训与专业素养提升、执法标准与规范制定。这些策略旨在推动公安机关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执法需求,提高执法效率和公正性,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本研究为公安机关在大数据时代下制定科学规范的执法策略提供了参考,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执法环境。  相似文献   

18.
朱旭东 《法制博览》2023,(16):142-14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的爆炸性增长,对于信息数据的传递与共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目前信息化手段的不断提升,如何能够对信息进行隐私化匿名化处理,又能保障信息流动和传递的需求,是目前无论是数字化还是法律法规方面都非常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梁瑛 《法制博览》2022,(12):111-113
公众人物隐私与公众兴趣、公共利益息息相关,由于我国现有的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制度缺少常态化规定,以致在司法实践中频繁出现公众人物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新闻舆论自由的冲突问题.基于此,为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从我国立法实际出发,颁布司法解释和指导案例来明确概念,并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实现对公众人物的分类保护,同时参考域外"合法评论...  相似文献   

20.
徒芳草 《法制博览》2023,(15):21-23
伴随着人类社交媒介的更迭,各种信息的交汇融合越来越频繁,大数据技术更是使各种个体信息和隐私无处遁形。大数据技术给传统信用体系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各种个人征信信息的侵权现象屡见不鲜。在大数据时代个人征信信息的民法保护,要在厘清个人征信信息法律范畴的基础上,明确其法益结构,探究侵害个人征信信息的责任构成和责任承担形式,构建《民法典》为基本法律依托的个人征信信息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