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飞跃 《法制博览》2023,(18):106-108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法律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传统法律法规中制定的内容与当下社会发展出现了诸多不相适宜的情况,迫切要求对现有的司法审查做出调整。本文从行政协议本质属性以及法律规范体系原理出发,充分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首先分析了行政协议中“行政性”与“协议性”的关系,以及行政协议司法审查的具体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究行政协议司法审查法律的有效适用路径。  相似文献   

2.
王少 《法制博览》2013,(2):118-119
行政裁量权是行政机关运作过程中无法绕过的一个行为,它行使的合法与合理与否直接对应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效果如何。关于行政裁量权司法审查的研究珠玉在前,原因在于司法审查对于行政裁量权的规范有极大的好处。本文首先廓清了行政裁量权的本质概念,然后论述对其进行司法审查的必要性,最后在前人的基础上并借鉴国外的一般做法,提出从健全立法、明确原则和实质性审查三个方面来构建行政裁量权的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行政诉讼法》中合法性审查原则是行政诉讼中的重要原则。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的审查只限于合法与否的范围之内,不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与否的问题。人民法院撤销判决与维持判决需要满足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行政协议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障碍,既有理论研究的浅显以及制度规范的遗缺,也有实践探索的不足,要如何适用现有规则精准适用行政协议诉讼时效制度,需由具体的审判案例来反向检视,分析找准问题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消除病灶。本文以整体性判断为视角,通过对行政协议诉讼时效适用样态进行具象剖析和个案解读,拟从制度上完善行政协议诉讼时效制度法律架构,同时从司法实践总结行政协议诉讼时效制度适用规则,力争从理论、规范、实践三个层面全方位重构行政协议诉讼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5.
游捷 《法制博览》2023,(30):11-14
对于采取何种模式来进行审查,关系到行政协议案件的法律适用,一般分为四种模式:民法模式、双阶模式、行政协议法模式,还有司法解释选择了参照适用民法的模式,即王春蕾学者所提出的准用民法模式。本文旨在通过比较的方式,说明哪一种模式更好,如果准用民法模式更好,是否存在一些标准能使法院在这种标准之下精准地进行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6.
刘俊杰 《法制博览》2013,(7):41-42,40
有效的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是仲裁的基石和灵魂,由于各国法律对仲裁协议有效性要件不同,国际商事仲裁协议准据法的确定便成为实践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借鉴世界仲裁发达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对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有效性要件和准据法确定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对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完善也有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行政合法性与行政合理性是两个并列的行政法律原则,都是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必需要注意的重要的法律原则。但是法律规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是不会变的,而社会是一个动态不确定的,时刻都在变化的环境。因此有时法律规范并不能完全合理。合理性原则与合法性原则的价值方向又是不同的,因此弄清楚合理性与合法性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执行法律,达到立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民主国家的法律制度中,行政诉讼的司法审查是一项被广泛应用重要法律制度,行政诉讼的司法审查制度是司法机关应受到行政行为不法侵害或不利影响的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请求,来审查本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是否正当、对相对人违法行政行为而导致财产、生命安全及精神损失进行补救及其撤销违法不当的行政诉讼的法律制度。本文是从对影响行政诉讼司法审查深度的因素、深度审查的必要性,以及对行政诉讼司法审查的深度进行评价,进一步剖析行政诉讼司法审查来衡量其深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从体育仲裁司法审查的含义出发,分析体育仲裁接受司法审查的价值追求,重点剖析体育仲裁接受司法审查的正当性,提出体育仲裁权的权力性特征、体育仲裁协议的强制性特征、体育仲裁机构的独立性不足为体育仲裁接受司法审查的提供正当性理由。之后结合国际体育仲裁院的实践对体育仲裁司法审查的范围进行分析,最后认为体育仲裁接受司法审查是为了促使体育仲裁权能够得到合法行使、体育仲裁裁决能够符合公平正义,最终目的是促进体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严新龙 《法制博览》2023,(16):59-61
跨区域生态治理是一门新兴的研究领域,行政法治应当在跨区域生态治理中发挥良好的规范、保障功能。由于跨区域生态治理在本质上是一个利益协调问题,行政协议有利于实现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协调各方面力量有效推动跨区域生态治理。为解决行政协议的合法性,确定行政协议的法治边界,行政协议应当坚持国家担保责任与“国家保留”原则。行政协议中行政主体的复合型、多元化在行政法治框架下有利于解决跨区域生态治理行政刚性与生态治理连续性的冲突,通过行政职权配置的优化,实现跨区域生态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刘载舟 《法制博览》2013,(7):221-222
行政补偿争议的司法救济途径不明,法律应当把行政补偿争议明确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调解作为解决行政补偿纠纷的有效方式并未在行政补偿诉讼中明确规定。行政补偿诉讼的审理过程涉及合法性争议与合理性争议。对于行政补偿行为的合理性争议,在审理过程中应适用调解,并应注意调解程序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任丹 《法制博览》2023,(23):101-103
《民法典》明确了绿色原则作为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其抽象性和新颖性等特点,学界对绿色原则的司法实践功能尚存有争议。本文从绿色原则的含义、适用前提、适用方法和产生的法律效果等角度出发,结合司法实践案例,在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基础上,对绿色原则的适用范围及审查路径进行积极探索,以期待构建统一明晰的类案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月,《行政强制法》正式实施,该法规定了行政机关强制执行和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两种模式。笔者认为,一般的行政决定可以由行政机关强制执行,对于影响相对人重大人身财产权益的行政决定的执行应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审查通过后仍由行政机关执行。探索裁执分离的执行方式应是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的发展方向,也是实现司法职权优化配置和公民权利保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面对环境风险跨域扩散和多重叠加的挑战,跨域环境司法协作已经成为我国法院系统立足能动司法主动出击的首要选择。实践中,跨域环境司法协作的逻辑错位和发展异变问题凸显,有限的协作主体、同构的制度文本、僵化的协作规则、封闭的协作视角与司法协作活动的内在需求不相适配。本质上,跨域环境司法协作的运作机理与软法治理模式高度契合,从软法视角对其进行考察研究,以法治原则和法治理念对跨域环境司法协作中的制度规范进行检视和调整,在承认软法特性的基础上着眼于跨域环境司法协作的有效性提升,通过完善协作成员权责配置的第一性规则,补充自我更新的第二性规则,使得环境软法与硬法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共同支撑起跨域环境司法协作的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5.
王利平 《法制博览》2023,(27):19-21
将人工智能和刑事司法体制改革二者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在刑事证据的审查判断中运用人工智能更是如此。但是由于人工智能出现得比较晚,再加上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在刑事证据审查判断中的运用也存在证据审查判断中无法实现实质证据审查判断推理过程、人工智能缺乏人的逻辑思维、人工智能发展过快带来的不稳定因素等问题。因此,为了适应刑事司法改革的大趋势,可以从设立人工智能在刑事司法中运用的基本原则、引进专家证人、允许采取相关救济措施等方面进行完善,给刑事证据审查判断的改革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6.
王传锋  张丽娜 《法制博览》2023,(35):106-108
目前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未就认罪认罚案件的审理判决程序进行明确规定,通常在被追诉人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后即进入刑事速裁程序,以此提高诉讼效率。文章以认罪认罚制度下刑事冤案的产生为切入点,深入探讨诉讼效率与司法公平之间的平衡性保持。分析认罪认罚案件审理程序当中出现的被追诉人知悉权丧失、认罪有效性司法审查弱化及法律援助机制无效化等问题,对刑事冤案防范机制提出相关建议:即实现证据开示规范化,保障被追诉人知悉权;完善认罪认罚审查机制,保障认罪供述的自愿性、合法性与真实性;完善值班律师制度,拓宽权利行使范围,以此维系司法公平。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控股股东通过不正当地行使其控制权的手段来侵害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利益、恶意违规操作牟取利益的现象日益泛滥。在此背景下,是否在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引入衡平居次原则成为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剖析衡平居次原则的基本理论如背景渊源、演变过程、背后的理论基础及其理论及司法实践价值,对该原则的适用主体和适用条件进行梳理,探求是否应该在我国引入衡平居次原则。  相似文献   

18.
司法审查的理念在现代法治国家中已经深入人心,是现代法治国家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之一。我国在加入WTO组织后,就要遵守各项国际性的规则和制度,再加上我国现在大力提倡依法治国理念,所以,WTO法律体系中的司法审查制度对我国的法律制度会产生一些不可避免的冲击。本文主要通过司法审查在WTO中以及我国的表现形式来分析其对我国行政主体的挑战,并且为了更好的迎接这种挑战提出相关合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樊亚茹 《法制博览》2023,(21):36-38
进入信息时代后,证据在诉讼中更多以电子存证证据的形式表现,相关纠纷也日益新型化。理论上来说,电子存证证据真实性可从数据、载体和内容三方面解读,司法实践中的争议主要集中在技术之可靠、平台之合法和证明之充分上,法院也主要从这三方面进行真实性审查,但证明的充分性难以实现。在司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类型化的分析方法,从覆盖电子数据全生命周期和部分生命周期两大种类适用类型化的真实性审查标准和规则,最后将法与技相融合,通过二元化的审查标准对电子存证证据的真实性进行司法认定,最终构建符合司法实践和理论要求的审查规则,以规范电子存证证据的司法运用,完善在线诉讼规则和互联网司法裁判体系。  相似文献   

20.
反洗钱路径下腐败资产追缴的实现以刑法及其司法解释为规范依据,能够填补腐败资产追缴成效与涉案资金不匹配的缺口,也符合国际权威文件预防与惩治贪贿犯罪的价值导向。“风险为本”的反洗钱行政监管逻辑注重风险等级的类型划分,行政机关以此辨别侵害金融管理秩序并具有违法性的资产漂洗行为,为司法机关追缴腐败资产提供反洗钱情报信息。司法实践中,准确解释洗钱罪的构成要件是适用洗钱罪追缴腐败资产的逻辑前提,加强国际司法合作是追缴腐败资产的必然进路。司法机关运用洗钱罪追缴被漂洗的腐败资产,应以文义解释为基准,结合体系解释、目的解释等多种法律解释方法,将腐败资产及其收益认定为洗钱罪的犯罪对象,并区分自洗钱和他洗钱的客观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