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破产制度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因各种原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通过重整、和解或清算等法定程序,使债务得以延缓或公平清偿的法律制度。2006年8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正式诞生,它较全面的规定了中国企业破产制度。企业破产重在清偿债权,而破产财产构成的完整与合法又是公平清偿破产费用与债权人债权的前提与保障。  相似文献   

2.
楚书青 《法制博览》2013,(3):271-272
第三人侵害债权的理论渊源于英国的判例法,而我国《合同法》中,由于删除了该制度的相关规定,致我国法中对第三人侵害债权的行为无法律进行规制。传统债权法坚持债的相对性原则,债权人只能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和承担损害赔偿责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恪守债的相对性会导致债的相对性得不到足够的保护,本文讨论的就是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  相似文献   

3.
崔哲闻 《法制博览》2022,(12):29-3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提出了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根据罗马法债的相对性原则我国将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纳入合同法规的保护范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超前消费已经成了一种人们的生活习惯,造成越来越多债务问题的出现,从而导致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问题渐渐浮出水面.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不完善导致的问题也越来...  相似文献   

4.
张宣斌 《工会博览》2010,(5):237-237
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作为合同法所确立的一项债权保全措施,对于保护债权人权益具有重要作用,是我国民事法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通过对我国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拟就对完善我国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作出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随着我国破产企业的增多,破产实务中问题也越来越多,比如某些在重整程序中,在担保债权人行使权利优先受偿其财产后,可能使得债务人已无其他财产清偿其他债务,导致重整程序失败,使得企业面临破产清算.因此,在进行破产重整时,如何做好限制和保护担保债权平衡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马谦 《法制博览》2023,(5):70-72
个人债务清理工作一直是司法实务的难点。债务清理过程中涉及的问题复杂,不管是清偿比例的协调,还是清偿率的设置,抑或是对债务豁免的尺度等,由于涉及人员多,很难得到满意的结果。而个人破产制度显然能够另辟蹊径,可以为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提供另外一个思路,最大化保障双方当事人的利益。立足我国实践需要,探讨个人破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方案,能够更好地规制个人债务偿还问题,既能够最大化保障债权人的利益诉求,也可以最大化降低债务人的生存和发展风险。  相似文献   

7.
破产清算中股东债权在特定情形下居次要位,即股东债权人取得的顺序有一定的限制。具体应分析股东居次债权的原因,结合依法约定的股东居次债权、裁定的股东居次债权具体情况而定。本文第一部分阐述了股东债权居次受偿在我国法律法规体系中的演变;第二部分反思了我国股东债权受偿顺位中的相关问题;第三部分探讨了股东债权受偿顺位中引入居次受偿的路径。旨在为我国破产企业股东债权清偿中债权规范有序的清偿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吴非檑 《法制博览》2015,(4):105+104
债务人死亡后,其遗产无人继承亦未被遗赠,就出现了财产无人继承无人管理的状态。在此种状态下,对遗产享有债权的债权人在实现其债权上出现了问题,比如说被告不明确从而导致没有可适用的程序等。文章为解决这种权利得不到实现的问题提供了三种可能的路径,分别是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和遗产破产制度并设立遗产管理人。  相似文献   

9.
罗敏丽 《法制博览》2023,(9):130-132
2013年的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给股东以及公司债权人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让如何更好地平衡公司内部自治以及债权人的关系,充分保障债权人的利益这一话题再次引起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关注,也让如何更好维护债权人利益问题再次成为大家的关注焦点。本文基于实务中出现的大量非破产情形下债权人请求股东加速出资,以维护债权人利益的案件,根据法院的审判思路,提出了认缴制度下(非破产情形)股东出资加速到期的可行性以及构成要件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方扬阳 《法制博览》2023,(36):148-150
债权清偿率低、重整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不足、重整计划执行效率低下等是目前我国破产重整中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信托行业出于发展的需要在特殊资产领域寻找新的业务机会,我国法院基于现实需要在破产重整中引入信托架构,并演化出多种服务模式。信托作为一种金融工具,能够在破产重整中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助力企业破产重整,重新出发。但信托计划对大部分债权人而言,均属于较为陌生的重整方案,而目前已经披露的个别重整案件涉及的信托计划也存在描述过于简单,交易结构复杂导致的债权人无法读懂重整计划草案,信托计划设立及运营的费用、信托收益的分配周期等债权人关注事项未作披露等问题,导致债权人无法准确了解债权清偿方案,并对重整计划草案作出决策,实际运用仍有不少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1.
吴荣凯 《法制博览》2015,(4):181-182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单独对外借款不一定当然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债权人的合法债权有时可能会得不到有效的清偿;夫妻办理离婚时,没经过合法、合理分割的财产协议部分,善意第三人可通过诉讼撤销其离婚协议中有关财产约定部分,如有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依法可代位请求分割,从而实现其债权的实现或部分实现。  相似文献   

12.
遗产管理人制度的设立不仅使遗产得到妥善保存和管理,而且使继承人、受遗赠人和遗产债权人等遗产相关权利人的利益得到了平衡保护.但在具体适用中,该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遗产管理人的选任资格、职务终止、遗产债权人债权申报等,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使之规范精进,从而保证遗产分割的顺利、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13.
邱盛  邓嘉炜 《法制博览》2023,(13):115-117
法院审理的关联公司人格混同的案件层出不穷,有着逐年增加的趋势,究其根本,皆为利用独立法人人格规避偿还债权人债务的责任。[1]有高明的债务人,利用自身优势地位,事先在争议解决的方式上约定商事仲裁,利用商事仲裁的局限性,致使债权人无法通过商事仲裁实现人格否认,从而实现债务人逃避债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债权让与制度的不完善对于债权人的在融资方面的限制日益明显,这要求我国必须加快建立一个完善的债权让与制度,使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5.
马晨清 《法制博览》2023,(36):118-120
担保制度是债务人或第三人以其信用或特定财产来保障债权人实现债权的制度。自然人担保中,债权人涉及经营,担保人涉及生活,担保人的利益更应该得到保护。自然人担保,其权利与义务不对等,对于担保人不公平。配偶一方擅自将夫妻共同财产用于抵押的行为应该被认为无效。一般保证中,债务人用自己财产先清偿债务,剩余部分再由一般保证人清偿。有多个保证人时,要注意保证人之间的利益平衡。本文也针对抵押物的转让、重复抵押、浮动抵押提出了有关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郭强  徐鹏 《法制博览》2023,(1):73-75
作为破产案件中的重要角色,破产管理人的制度建设是否完善,会直接影响到破产程序的进度效率。现有破产管理人制度依托于施行十几年的《企业破产法》等,对于经济发展总体现状来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同时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是破产程序的重中之重,故本文以该视角分析破产管理人制度问题,从而提出选任方式、任职资格、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并提供相应的完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平衡股东和债权之间利益冲突的制度设计,是债权人利益保护的重要手段。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经济学理论基础主要为利益相关者理论、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等,而秩序、平等、效率和公平等法律的目的价值论是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法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秦天雄 《法制博览》2013,(1):44-45,29
当负连带保证责任的保证人破产时,保证人具有何种保证责任,新《破产法》对此未作具体规定,使得债权人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本文基于对破产财产分配的数理分析,分析现有破产财产分配方案的利弊,通过明确保证人破产时的保证责任,改革破产财产的分配方式,确立实体财产与将来债权相结合的新破产财产分配方式及债权人优先权制度,为保护债权人利益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李坤 《法制博览》2022,(13):65-67
作为税收债权人应履行的给付税款权利,税收债权也是国家要求纳税义务人缴纳税款的权利,同时在破产债权中,税收债权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破产债权人进行财产分配表决时发挥相应法定表决权,同时其债权份额所占比例较大,所以在企业破产清算过程中,税收债权实现会直接影响清算程序以及债权清偿实际状况.本文就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  相似文献   

20.
王竹君 《法制博览》2013,(11):58-59
公司法人格否认规则可以平衡因股东滥用有限责任和公司独立人格而引起的股东与公司债权人之间失衡的利益,对完善公司法人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目前对公司法人格否认案件中证明责任的分配折损了这一制度的现实价值,改造出符合法理与法律价值追求的证明责任分配方式迫在眉睫。本文结合证明责任分配理论对我国现行的公司法人格否认案件中证明责任的分配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部分要件事实证明责任倒置的修正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