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颖 《法制博览》2023,(15):36-38
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人类信息实现高度共享,在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看病就医都需要采集个人信息,大量的个人信息被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机构所掌握,致使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受到威胁,一些个人信息在本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违法分子用于违法犯罪活动。因此,为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国家应落实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公民个人也应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避免个人信息泄露。本文针对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对如何突破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的困境进行探讨,以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促进数字经济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2.
金光辉 《法制博览》2022,(15):117-119
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依法高效打击涉公民个人信息相关犯罪活动,"两高"出台了《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但对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如何认定,依然存在分歧.本文从公民个人信息在刑法层面的保护、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罪的认定难点、司法工作人员侵...  相似文献   

3.
王疏桐 《法制博览》2023,(27):81-83
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互联网络成为人们获取数据信息并实现自由交流的重要平台。而在更加宽松的共享信息平台中,各类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现象屡见不鲜,这也让公民的个人隐私合法权益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侵害和影响。目前,我国关于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立法工作仍然在逐步地探索过程中,希望能够针对海量数据信息背景下公民的个人信息加大保护力度。2009年,我国颁布的《刑法修正案(九)》中正式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作为《刑法》中一条新增罪名。2020年,《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也正式发布,但考虑到该类犯罪行为在我国的刑法体系中强制性法律规范较为缺失,也出现了入罪标准定义不统一等多方面的缺陷问题。因此,进一步探究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类犯罪的刑法保护方案,也成为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关键切入点。本文主要分析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具体要件,并且就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性的刑法保护对策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保障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2009年2月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明确规定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个人信息买卖行为本应该有所收敛,事实情况却是个人信息买卖行为以更加隐蔽的形态出现,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防范个人信息泄露,应得到法律人更为重要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刑法司法解释对个人信息保护范围的扩大化规定具有刑法解释扩张化的倾向。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所保护的核心法益是个人信息人格权中的信息自决权,个人信息自决权包括个人信息公开的自决权以及个人信息使用范围自决权,不具有可识别性个人信息不在个人信息自决权的法益保护范围之内。司法解释对不具有可识别性个人信息进行保护的目的主要是对抽象的公共利益的保护。司法解释将不具有可识别性的个人信息纳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个人信息的范围既容易导致刑法的立场不明确,不利于保障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也不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个人信息的保护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在网络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下,个人信息不仅被广泛地收集和利用,也面临着泄露、滥用和侵犯的风险。因此,加强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变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本文将探讨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问题及对策。首先回顾当前的法律框架,并分析其中的不足之处;其次探讨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对公民权益和社会稳定所带来的危害,并着重讨论刑法在个人信息保护中的角色和责任。最后提出一些应对措施和建议,以加强对个人信息的刑事保护。  相似文献   

7.
《工会博览》2013,(6):37-37
我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国标生效 我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目前正式实施。该标准最显著的特点是规定个人敏感信息在收集和利用之前,必须首先获得个人信息主体明确授权。指出了处理个人信息时应当遵循的八项基本原则,即目的明确、最少够用、公开告知、个人同意、质量保证、安全保障、诚信履行和责任明确。还给个人信息使用设置了“需本人同意”“不得泄露”“用后要删除”三重保护。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电商产业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拥有了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网络销售市场。其中,助力电商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就是消费者个人信息。网络销售平台为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收集大量用户信息,用来精准分析用户行为。基于此,消费者通过这种精准营销的方式享受到了更便捷舒适的网络服务,使得消费者可以更加快速精准地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但同时,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却面临着巨大威胁,具体表现为互联网销售平台在数据收集、使用过程中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多种侵权行为,更有甚者侵犯了公民的相关隐私权。例如,近年来频发的网络销售平台消费者信息泄露事件。如何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以助力和实现电商产业的长远与良性发展,是网络销售平台面临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9.
保护个人信息的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现在正处于信息化时代、网络时代,面临严峻的挑战。个人信息的保护在我国同样不容乐观,大量个人信息被窃取或通过不正当途径获取,并予以出售、非法提供,使得公民的权利尤其是隐私权被严重的侵犯,扰乱社会秩序。本文首先探讨个人信息的定义,阐述我国现行刑法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现状,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收集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行为却也日渐加剧,人们的个人信息权益容易遭到侵害,却无法很好地应对或抗衡.当下应发挥出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的作用,这是公民寻求帮助的重要途径,可以对个人信息权益进行有效保护,同时应降低个人诉讼成本与取证难度,切实提高公民的维权效率.本文对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的检...  相似文献   

11.
王境毓 《法制博览》2022,(15):55-57
现如今,智能手机里众多APP都存在隐私政策的相关文件,其可以构建个人信息主体与相关网络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平等关系.为充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制定隐私政策是当前信息保护领域网络服务提供者自我约束的主要途径,告知用户如何收集、处理个人信息以及与第三方共享信息等.从免费服务的基础出发,如果用户不授权相关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个人信息的...  相似文献   

12.
"全面触网"时代儿童个人信息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是信息泄露、信息交易和信息滥用。面对日益严峻的儿童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儿童及其监护人的信息安全意识不足,导致儿童个人信息能够轻易流入网络市场;大数据行业过度逐利、淡化安全的理念追求,使行业自治的实际约束力大大降低;"先发展、后治理"的理念无法明确监管底线和执法边界,不能为大数据行业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合规标准;前置法与最后法的衔接不畅,不利于构筑立体化的儿童个人信息法律保护体系。基于儿童个人信息安全的防控疏漏,监管机构和执法机构应建立风险识别和风险警示机制,提升儿童及其监护人的信息安全意识;政府需引导行业探索个人信息安全信誉评价体系,通过强化安全与利益的联系提升行业自律的实效;合理监管和合规引领应作为未来监管的重点,促进信息保护与信息利用的动态平衡;刑法对于此类犯罪应适度降低入罪门槛,优化刑罚配置,促进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的衔接。  相似文献   

13.
当今网络信息的发展的同时,更加不可忽视的是随之而来的公民网络信息泄露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更有甚者利用获取的公民信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公民的隐私权和财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而我国现在关于公民网络信息保护在立法、执法以及法律监督方面并不完善。有鉴于此,将公民网络信息保护作为探究对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程永红 《法制博览》2023,(20):15-17
消费者个人信息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而经营者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非法获取、销售、过度收集和分析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导致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存在泄露的风险,为了更好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应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基础,不断完善立法,加强行业自律,增强消费者个人意识,从而有效保障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15.
冯会明 《法制博览》2013,(6):126-128
尽管在个人信息保护上刑法已先行一步、学界也多从行政法角度研究并形成了立法草案,但并不能影响或改变个人信息权为民事权利的基本属性。个人信息与个人人格密不可分,个人信息主要体现的是个人的人格特征,具有独特的权利内涵和边界,在主体、内容、对象等方面有别于传统的具体人格权,故个人信息权是一种新型的具体人格权。  相似文献   

16.
张祎  石文菲 《法制博览》2023,(15):70-72
隐私与个人信息的关系密切,本文通过对二者进行区分,分析了在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在对相关利益进行权衡的基础上,确定社会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则,同时还提出,要重视对公民隐私和个人信息的保护,不能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由,完全忽视对公民隐私和个人信息的保护。应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和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相似文献   

17.
谢东子 《法制博览》2023,(11):78-80
伴随科技的发展进步,我国已全面步入信息时代,如何有效保护个人信息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现阶段,刑事诉讼领域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相对零散,对公权机关的授权较多,对公民的赋权较少,个人信息权利保护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本文通过总结刑事诉讼中个人信息权利保护的重要性,探究刑事诉讼中个人信息权利保护的基本原则,分析个人信息权利保护需平衡的各种关系,探究构建刑事诉讼中个人信息权利保护制度的策略,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许虎军 《法制博览》2023,(12):106-108
大数据时代背景之下,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不仅有助于全面维护公民的个体利益,并且对社会秩序的稳定也有积极的维护和促进作用,加强公民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相关课题研究,还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大力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公民个人信息权属研究入手,对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魏伟 《法制博览》2022,(7):51-53
自《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颁布施行以来,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从实际案件发生情况来看,目前个人信息侵权案件仍极为常见,也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想要有效解决个人信息侵权问题,明确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定位至关重要.结合现行的法律体系,将个人信息视作自然人具有的一项民事权利,但关于个人信息权是人格权还是...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字经济时代,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受到严重的侵害,常面临着被泄露、倒卖、窃取的危害,随之而来的是个人财产的损失和人身安全的威胁.笔者从行政立法、行政执法以及提高公民个人素质方面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希望能够加强网络社会治安管理,切实保护好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