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昆 《法制博览》2023,(22):91-93
《公司法》颁布与实施之后经过多次修订,法律条文与解释逐渐完善,也对公司章程、规章制度赋予更大的自主空间。基于公司法视角,如何协调公司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是应当重点思考的问题,也是本次对“《公司法》对中小股东合法权益保护”进行研究的目的。本文基于公司法视域,对中小股东合法权益保护需求进行分析,简单阐述了《公司法》对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保护的缺失,之后从不同角度入手提出《公司法》对中小股东合法权益保护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我国于2005年出台新《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保护制度进行了完善,扩大了股东知情权的范围,并确立了救济机制。但要解决公司管理实践中的所有问题,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本文试结合新《公司法》中的具体规定和一个案例来分析关于股东知情权保护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3.
许钦城 《法制博览》2023,(31):64-66
本文以我国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保障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先简要描述了中小股东合法权益保护的重要意义,然后详细分析了我国中小股东合法权益易受侵害的几大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我国《公司法》在保障中小股东合法权益中的具体体现。目的是为企业中小投资者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在提升其自身能力与水平的同时,促进企业的平稳运行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语嫣 《法制博览》2023,(27):124-126
在上市公司主动退市过程中,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是现代证券市场需要关注的重要目标。我国现行主动退市制度是通过增加中小股东投票权来保护其合法权益。虽然目前我国主动退市法规已初见成效,但仍有待完善之处。本文从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现状进行分析,查找现有制度存在的问题。针对现有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从细化退市决议的参与权、完善救济程序和积极推进退市制度改革三个方面,为完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制度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刘淑闽 《法制博览》2015,(8):194-195
自《公司法》颁布实施以来,保护中小股东权益一直是规范企业管理中的一大难题。由于中小股东股权比例占据较少,与拥有支配和强势地位的控股股东相比,明显处于弱势地位,中小股东权益受到侵害时,合理诉求无法得到解决。因此,在法律上规范企业管理、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一直是专家学者在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郭霁媚 《法制博览》2015,(3):147-148
由于社会财富的不均等,公司中也存在了相对的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由于股东权利的滥用以及追求个人利益的本性,控股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非常严重。因此,现行的《公司法》和一系列配套法规中对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本文以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作为重点,对该司法救济方式进行深入分析,以期达到更好的保护小股东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当公司的利益受到侵害而公司怠于或拒绝追究侵权人的责任时,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是一种重要的司法救济手段。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是世界各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公司法所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规范大股东和董事的行为,维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我国新《公司法》在第152条中明确规定了此种制度,但是该条规定太过原则性,实际操作性不强。本文从现行《公司法》第152条规定入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重点阐述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内容和诉讼程序以及实践中的现状,探讨其不足之处以及如何完善,从而更好地促进股东派生诉讼在中国的有效适用。  相似文献   

8.
陈瑶 《法制博览》2023,(20):58-60
由于知情权作为出资人的基础性权利,有别于其他股东权利,其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因此,隐名股东的知情权并不会因为其无法获得股东资格而丧失,应当将股东知情权与其他股东权利独立出来,单独讨论。基于知情权自身的特殊属性和重要程度,赋予隐名股东以知情权既有利于隐名股东的出资信心,而只要规范其行使知情权的范围,也有利于维护公司和其他股东的权益。因此,在大方向上应当认可隐名股东享有知情权。但是,由于“隐名”的缘故,其势必无法和其他股东一样正常享有知情权,应当对隐名股东行使知情权进行限制,仅当隐名股东能够证明其出资权益可能受到侵害时,才能行使知情权。  相似文献   

9.
李阳 《法制博览》2022,(15):71-7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司数量不断上升,一些股份制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迎来了较多的资金投入,因此股东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通常情况下,公司的大股东往往掌握话语权和决定权,中小股东因为持股较少,他们在公司中的话语权无法得到保障,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害.这对于公司的稳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对此,如何保障中小股东权益已经成为...  相似文献   

10.
唐忠辉 《法制博览》2022,(5):136-138
有限责任公司具有人合性的特点,人合性能够实现公司稳定运转,对科学、合理、合法地保护股东自身权益有重要价值.股权转让时其他股东同意权对于体现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性内在要求、维持及保护公司股东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在此结合实际情况,探究股权转让时有限责任公司的相关变化,从股权转让时的通知对象、通知方式及通知内容等为基础进行详细...  相似文献   

11.
中小股东一直以来都是公司权力配置中的弱势群体,其利益常受到大股东的侵害,尤其是在资本多数决原则下,大股东利用其股本优势和对董事会的控制,对公司决策产生实际影响,中小股东只能作为观望者,由于公司法对经理、董事的权责没有明确规定,以至出现大量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事件,却找不到违法依据,无从追究责任。如何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是一个尤为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表决权信托制度源自美国,通过集中分散的股东表决权,实现了与大股东的抗衡,有效保护公司中小股东利益,从而确保公司经营管理的安全与持续。我国资本市场虽已经出现了表决权信托的成功实践,但是由于没有明确的立法支持,运用很不规范。本文在界定表决权信托概念及分析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后,对比我国现阶段关于表决权信托的诸多学说,阐述了该制度在我国建立的必要性,提出了我国股东表决权信托制度的立法构想,并对其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婷华 《法制博览》2013,(6):142-143
股东大会决议遵照持股占多数的股东同意为最终决议的原则。股东大会通过的决议如存在与法律法规不符的,与公司章程相违背的,或决议实施的程序与相关法律规定不符的情况,都属于决议瑕疵。由于股东大会的决议对全体股东、所属公司和利害关系人存在重大的影响,所以对形成瑕疵的股东会决议进行完善,对于维护公司利益、保护股东和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巍  李丽珏 《法制博览》2022,(12):78-80
本文主要以一起股权纠纷案为例,分析了有限公司的股东知情权.首先,对案件基本情况进行概述,其次,对股东知情权的维护思路和措施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股东知情权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陈明全 《法制博览》2023,(36):85-87
我国《公司法》自1993年颁布至今,进行了历次修订与完善,主要基于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经验以及未来发展需求,同步借鉴国外比较优秀、先进的治理方法,对法律条例进行了调整和完善,旨在促使各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均得以兼顾,并使股东保护机制更加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更加合理。本文主要结合公司治理的必要性,分析公司治理现存不足,并提出《公司法》视角下的公司治理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6.
吴梦梦 《法制博览》2023,(6):142-144
从我国公司目前的建设以及发展状况来看,公司内部的股东,尤其是一些占比较大的股东,利用其在表决权上具备的优势,在关联性教育中操作以及损害其他小股东权益的行为严重侵害到了其他股东的个人权益。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的构建,虽然能够为抵制公司大股东滥用职权的行为提供一定的规范性制度,但目前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在我国的构建体系并不健全和完善,无论是在表决权排除制度的适用范围、法律责任的承担还是司法救济等方面的途径都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因此,进一步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的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也成为保障其他股东合法权益的重要路径。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公司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就公司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的构建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推动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构建的完善性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江淼淼  曹强 《法制博览》2023,(10):115-117
有限责任公司具有资合性和人合性,在有限责任公司的运营发展中,引来了众多中小投资者的加入,但是学术界和司法实践中对于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规定存在很多争议。我国《公司法》第七十四条、第一百四十二条针对股权回购做出了相关规定,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在特定的情形下可以行使股权回购请求权,然而在公司的运营发展中所涉及的股权回购情形有时会超出法定的范围。在司法裁判中往往出现约定股权回购的纠纷,在认定约定股权回购的效力时,可能存在同案不同判的情形,法院通常会根据法定回购股权的相关规定去认定约定股权回购条款是否有效。但约定股权回购的条款也有存在的意义,其有效保护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同时符合公司的资本维持原则,有利于公司经营发展。因此,我国《公司法》应当填补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回购制度的漏洞以应对实践中发生的纠纷。  相似文献   

18.
赵新辰 《法制博览》2023,(16):92-94
本文认为公司减资必须履行一定的法定程序,如进行通知、公告、清偿债务或者提供担保等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否则,极可能会被认定为瑕疵减资。一旦被认定为瑕疵减资,参照抽逃出资的相关规定,减资股东应对公司不能清偿的债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但是,如果股东仅是形式减资,没有实际收回减资款,则公司未因减资而降低债务清偿能力,即公司不能清偿债务并非因股东瑕疵减资而造成,在这种情况下,股东不因瑕疵减资而对公司不能清偿的债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9.
对于公司股东大会的决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实行"资本多数表决"的原则,依据持公司多数股份的股东的意志做出决议,也就是公司大股东决定着公司的命运,公司通常依据大股东的意志和利益行事,这样对于公司中的中小股东的权利和利益就没办法得到充分的保护,其权益极易受到侵害。  相似文献   

20.
张祖琪 《法制博览》2023,(17):133-135
由于当前我国《证券法》规定的比较原则化,可操作性不强,难以全方位保护证券市场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本文将从当前我国《证券法》存在的缺乏明确归责理论、内幕信息认定不全面、内幕人员规定的范围狭窄、内幕信息与内幕交易行为之间的关联不明确、内幕交易民事责任的抗辩事由规定不明确的问题出发,并提出确认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归责理论、完善内幕信息的定义、完善损害赔偿义务人的范围、明确内幕信息与内幕交易行为之间的关系、明确规定内幕交易民事责任的抗辩事由完善建议,力求建立对证券市场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完整保护救济,促进证券市场平稳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