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惠林军 《法制博览》2023,(18):142-144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从学生向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尤为重要。培养知法、懂法、守法的大学生是法治化国家的基本教育要求。学校作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平台,需要加强对教育环境的优化和教育途径的拓展。特别在新媒体时代发展背景下,为法治教育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需要结合新媒体技术拓展教育途径和内容,保证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主要对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必要性,新媒体对法治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探究新媒体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创新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2.
杨诗萱 《法制博览》2023,(23):16-18
法治思维,即强调以法治理念来作为判断是非曲直的思维方式。青年人是促进国家法治现代化建设发展进程的中坚力量。但在高职院校的法治思维培育过程中,出现了学生法治思维相对淡漠,法治思维培育效果不佳,师资专业度不足等现象。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三个法治思维创新培育路径,第一,运用“BOPPPS教学模型”等创新教学方法;第二,强化师资队伍法学素养;第三,通过开展校内实践活动、校外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妙用新媒体创建法治教育网络平台等举措,深化法治践行。  相似文献   

3.
黄玉敏 《法制博览》2022,(14):12-14
本文从中职学生犯罪的个例出发,结合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行为习惯,对中职学生法治教育现状的调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寻找在信息化时代中职学生犯罪的诱导因素,包括学生缺乏法治观念、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以及家庭因素的影响等.从多方位加强中职学生法治素养、加强对学生的正面管教、积极推进家校合作等方法探索预防中职学生犯罪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李天晔 《法制博览》2023,(13):151-153
进入大数据时代,网络空间已然成为高校师生的“第一环境”,也是高校法治教育面临的“最大变量”。为了探索高职院校法治教育的创新体系,本文对大数据时代及高职院校法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进行阐述,进一步探究两者之间的影响及对策,力图为高职院校法治教育提供有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与应用路径。  相似文献   

5.
陈鹏悦 《法制博览》2021,(4):187-188
随着法治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法治教育受到教育界的重点关注.加强高职学生的法治教育不仅对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同时还有利于推动国家法治化进程.因此,对新时期高职学生法治教育进行研究有着现实意义.现就主要针对新时期高职学生法治教育展开深入研究探讨,先是对新时期高职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相应...  相似文献   

6.
多元视野下的美国青少年法治教育:途径、策略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在美国公民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其教育特点在于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法治教育模式,注重行动与实践参与,注重法治教育内容的层次性、完整性、连续性、科学性,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教育,突出情景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整合教育、家庭与社会资源,构筑三位一体的法治教育模式,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在法治教育中的作用。其教育特点启示我们,法治教育不是单一的课堂灌输,而是多元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王晶 《法制博览》2023,(36):163-165
当前,高职法学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输送应用型法律人才的时代使命,而法学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质量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高职院校法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要时刻牢记立德树人,坚持通过专业教学和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本文以高职法学教育教学改革思路为切入点,在广度上平展、深度上纵深,以构建法学教育教学大格局,持续强化法学教育教学改革中所承载的教育价值和法治意义,切实提升大学生法治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8.
施玲慧  张桂花 《法制博览》2023,(20):154-156
法治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提升青少年学生法治观念及意识的重要途径,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力军。其法治素质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着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影响着社会全面发展和总体稳定。青少年法治素质的提升离不开中小学法治教育开展。因此本文以中小学法治教育重要性为基础开展研究,探讨中小学法治教育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大学生的法治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大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提升法治素养的黄金时期,但是当前高校法治教育陷入学科定位不明晰、教育内容不科学、教育模式滞后、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够、教育资源缺乏协同性等困境.基于高校电信诈骗案件的实证分析,从重新定位高校法治教育主体、调整高校法治教育内容、创新...  相似文献   

10.
王刘娟 《法制博览》2022,(4):166-168
法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语境下,培养懂法、知法、守法的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多媒体的发展对于高校法治教育工作将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基于多媒体的角度考量高校法治教育工作,是顺应高校教学模式变革的基本要求.本文通过浅析多媒体视域下加强高校法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并分析其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最后提出多媒...  相似文献   

11.
本课题研究以上海市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教职工面临新的困境为切入点,站在法治视阈下,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为设立互助帮困基金依循法治支撑探索路径依赖,为这类高校提供可以借鉴的法治素材.这一研究能够填补法治空白,在这类高校设立教职工互助帮困基金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法》以法律形式破除了高职学生毕业就业的制度门槛,但高职教育实现从层次教育到类型教育的重大突破,还存在一些亟需破解的难题,尤其在高职学生法治思维培养方面仍然存在“重技能,轻素养”的培养误区。为此,本文从加强法治课堂建设、加强法治实践教育、营造法治文化氛围三个方面,提出“家庭、学校、企业、政府、社会”全方位多主体协同参与的培养途径,以促进高质量高职教育体系改革,使高职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法治教育对培养合格公民,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基础性的特殊作用。经过30年的普法教育,青少年法盲犯罪尽管已经不多见,但知法犯法仍时有发生。针对学校法治教育中存在的目标偏离、力量薄弱、内容零碎等,以及由此导致的学生知行脱节、惧法而不信法等问题,灌云检察院牵头精心打造的集犯罪预防、法治宣传、心理矫正、安全教育、学习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精神家园——"青苹果"法治乐园,以教育力量的整合,实现课上课下、校内校外教育的衔接;以法治教育内容的渗透,推动了法治教育与思想、文化课的融合;以维权机制的构建,促进了学生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时晓慧 《法制博览》2022,(4):160-162
在高等院校法治教育实践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实践教学任务与学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不能有效融合,高校在新课程改革教育目标的要求下,教师需要将法治理论与实践教学理念,选择合适方式进行融合,这也是教育管理者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思想政治教学与法治实践课程相结合,形成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大学生法治...  相似文献   

15.
李晓明 《法制博览》2023,(16):145-147
自党的十五大以来,国家法治建设进入迅猛发展时期,至党的十九大明确“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高等教育中的法治教育也随之高速发展。高职学生作为掌握专业知识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是承载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使命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高职院校在学生法治教育上作出了大量努力,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依然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6.
刘庭辉 《法制博览》2024,(12):166-168
劳动法治与劳动教育虽分属不同的学科专业,但两者在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教学中极具关联性。鉴于目前两者的融合度较低,本文探讨将劳动法治融合渗透进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体系,发挥出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中法治教育应有之义,提供给学生更全面的教育,助力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李娜 《法制博览》2023,(9):18-2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我国的国家大项立法正逐步完成,培养公民的法律素质迫在眉睫。法律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普法的宣传,多种方式开展普法教育的道路任重道远。在新媒体时代,影视剧在普法传播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让公民直观了解法律,加深对法律的认识。通过影视的方式向公民展示法律事件、传递法治理念,不仅可以影响公民的心灵和素养,帮助公民树立正确的法律观与人生观,而且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与法治社会也同样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林颖璐 《法制博览》2022,(7):102-105
我国的教育领域在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影响和共同推动下,经历了从教育法制到教育法治的转变.依法治教是解决教育治理问题的必然选择,教育法治在"十四五"时期对教育改革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统领和保障作用.本文将以甘某开除学籍决定案为例,揭示公办高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学生权利通过司法救济途径时学生管理自主权所面临的挑战,并探讨在...  相似文献   

19.
彭江炜 《法制博览》2023,(18):27-29
“三下乡”实践活动是高校大学生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渠道,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基层社会的治理与发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与研究。本文以某民办高校实践队暑期“三下乡”普法实践活动为例,探索高校“三下乡”普法实践活动对乡村基层法治建设的作用与影响,助力乡村法治思想的普及与宣传,共建法治乡村。  相似文献   

20.
张冲  查文龙 《法制博览》2021,(4):189-190
建设法治国家,需要具备法律职业伦理素养的卓越法治人才.但我国高校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工作启动晚,发展慢,实践教学面临诸多困境:高校重视后知后觉、师资力量有待加强、教材建设严重滞后、法律职业伦理渗入实践教学不足等.解决高校法律职业伦理教育问题,一要革新顶层设计,主动适应法治时代新需求,明确法律职业伦理实践教学目标;二要重塑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