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光熙 《侨园》2015,(Z1):68-69
当《红楼梦与辽阳》、《再悟红楼》还是初稿时我就有幸拜读了这部力作(上下集),此书正式出版发行,为辽阳增加了喜庆。这部由辽阳市红学会会长刘洪伟先生精心雕琢的作品,充分挖掘了辽阳市与《红楼梦》相关的历史资料,细致入微地剖析了《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与辽阳文化的历史渊源,多方位阐述了辽阳文化对曹雪芹先生的影响。是对红学智慧、语言、趣味、博大精深内涵的深刻解读,是奉献给红学爱好者打开《红楼梦》知识宝  相似文献   

2.
关加强 《侨园》2013,(5):42-42
<正>笔者早得知,中国的莎士比亚——曹雪芹祖籍在辽阳。而此前我曾参拜过坐落于北京香山脚下黄叶村的曹雪芹纪念馆,徜徉于那大片的紫竹林中,感受了一番曹公创作《红楼梦》时特定的生活环境。这天,当我来到辽阳曹雪芹纪念馆拜谒时,虑去馆外的喧嚣,深情的弯下腰去,随手拾起那近300年前的历史,走进了曹公及家人的生活。信步进入—个宁静的清代四合院,首先入眼帘的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曹雪芹铜像,感受到"古院百年开新馆,红楼一梦到辽天"博大的红学氛围。馆内展出了  相似文献   

3.
铁岭,这个辽宁北部的城市,看起来和《红楼梦》毫无关系,但留意的人,就会发现铁岭和《红楼梦》有着难解之缘,《红楼梦》续作者、整理者高鹗家在铁岭镇西堡,而长篇小说《曹雪芹》的作者端木蕻良则生于铁岭昌图。 铁岭市曹雪芹研究会副会长安国复说,热心于“红学”、“曹学”的人在铁岭为数众多,研究者既有专家教授,也有党政官员、离退休  相似文献   

4.
万德华 《侨园》2014,(12):61-61
辽阳县红学会始建于2011年。为什么要建立红学会呢?因为《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古典小说,并且作者曹雪芹的祖籍就在辽阳县,这是辽阳县的荣誉。如果辽阳县人不珍惜这个荣誉,不去学习研究《红楼梦》,那确实是一个遗憾的事情。毛泽东曾说过:"不学《红楼梦》不是一个中国人。"所以我们不学《红楼梦》何谈中国文化?身边的文化都不过问,何谈对中国文化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有关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坊间的话题实在太多,单是一个作者问题,便困扰了学术界多年.而眼下,又冒出一种最新说法,91岁高龄的红学泰斗周汝昌近日抛出一个惊人观点:<红楼梦>是曹雪芹夫妻二人合著的!  相似文献   

6.
李吉祥 《学理论》2013,(11):178-179
《红楼梦》自诞生以来,大观园就随着红学的升温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在大观园中,尽管出现过园外少有的欢声笑语和诗情画意,但它并不是一个理想国。因为,大观园内部存在着矛盾和不光彩,同时,它以贾府为依托,还受到来自贾府上下对它的摧残,因此,大观园不是《红楼梦》中的理想国,也不是曹雪芹精心构筑的理想国。  相似文献   

7.
许多人读《红楼梦》都想读明白,但有一位红学大师曾说过他的体会:“这部书越读越糊涂.”而另一位红学大师说:“这部书应越读越明白才对,怎么能说越读越糊涂呢?”对此该如何解释?笔者发表点个人拙见. 作者有意不让读者读明白.在《红楼梦》的开头作者就说:“故将真事隐去.”第七十八回中说:“太平不易之年,蓉桂竟芳之月……”作者说了一通,仍是“假语村言”,让你不知他写的故事发生的年代和发生的地点.而对下列问题也是糊涂不清.  相似文献   

8.
最近,北京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北京市崇文区政协、中国红楼梦学会两次联合召开曹雪芹旧居遗址研讨会,认定北京市唯一一处有史可查、有图可考的曹雪芹旧居遗址,在北京市崇文区蒜市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员、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张书才为考订此事,花费了17年时间。1978年,香港《明报月刊》曾发表黄震泰、黄庚《曹雪芹故居之发现》一文,认为北京香山正白旗38号是曹氏故居。然而后来许多专家指出此说没有依据,予以否定。这次曹氏旧居遗址发现,是否有案可稽呢?据旧居发现者张书才先生说,这一回决非空穴来风。他详细谈起了发现的经过:…  相似文献   

9.
时常浩 《侨园》2015,(Z1):66-67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关于它的主题思想至今仍有不同说法。但经笔者研究认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理想追求阐释得很清楚:即"改天换制"就是《红楼梦》的主题。"改天",就是彻底改变当时的封建社会国朝;"换制",即彻底抛弃当时封建社会的一切国体、政体、政治、经济、文化、法规、婚姻制度……这和过去提出的"政治历史主题说、爱情主题说、封建家族衰亡史说、封建社会青年女性普遍悲剧说、反封建主义说、贾宝玉叛逆道路说、封建阶级子孙不肖后继无人说、影射  相似文献   

10.
冯凌宇 《学理论》2009,(27):246-247
曹雪芹虽然不是修辞学家,但其倾毕生心血创作的《红楼梦》却随处可见关于言意观的精辟见解。本文从“内诚”与立意;重视词藻,强调新雅以及不避老题,倡翻新意三个方面入手,对曹雪芹散见于《红楼梦》有关章节的言意观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析,认为《红楼梦》在修辞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做到了极好的结合,曹雪芹也通过《红楼梦》真正做到了“随意所之”,出语自然,“喜则以文为戏,悲则以言志痛。”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艺术成就非凡,世人皆知,毋庸赘述。然而正象人的出名会招来某些麻烦一样,《红楼梦》也逃不脱盛名之累。自然,这麻烦怪不着也碍不着九泉之下的曹雪芹,纯粹是后人自作多情。何以见得?试举数例以说明: 《红楼梦》研究硕果累累,评价其成就是专家们的事。然而,近来某些考证文章却有点让人皱眉。如有的异想天开,考证出《红楼梦》是李鸿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06,(52)
如果评选“2006年文化名人”,刘心武与易中天也许会高票当选。《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令作家本人受到狂热追捧,同时也让“红学”专家们深感忧虑。而《易中天品三国》也让历史学教授声名远播,  相似文献   

13.
李雄燕 《学理论》2010,(6):80-81
《红楼梦》中儒释道诸家思想异彩纷呈。但由于曹雪芹的人生际遇及清代重儒佛轻道的文化政策,使得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道家文化取不够重视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五千年文明,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而曹雪芹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以小说《红楼梦》中人物的命名为依据,阐述了作者曹雪芹是如何在小说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15.
李中跃 《各界》2022,(3):59-62
《红楼梦》被誉为传统社会的百科全书,深受社会各阶层的喜爱.除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家族,《红楼梦》也有较多的军事描写,显示了四大家族的军功背景.比如《红楼梦》第七回曹雪芹借尤氏和焦大之口,道出了宁国公的军功背景:"他从小儿跟着太爷出过三四回兵."第二十七回贾兰因贾宝玉嗔止他追射小鹿,便以军功风尚给自己解围:"这会子不...  相似文献   

16.
姚春海 《学理论》2010,(25):183-185
曹雪芹钟情于《西厢记》,并将其融入《红楼梦》的描写。通过其中众多人物对《西厢记》的评价,《红楼梦》描写了一段有悖于封建礼教的高贵爱情,刻画了一大批恪守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当前人们主要认为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导致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的悲剧,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反封建性格使爱情走向了幻灭。通过与《西厢记》的比较,我们发现《红楼梦》爱情悲剧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贾宝玉和林黛玉所处的环境中缺少了一个《西厢记》中"红娘"式的爱情"擎天柱"。旨在从《西厢记》的角度,阐述《西厢记》之所以成为喜剧,而《红楼梦》之所以成为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伏琛 《瞭望》1990,(11)
金克木先生说:“古人读节标榜说要读出圣贤本意。读来读去,只怕已经大大超过‘本意’了。不信,试翻翻历代的‘经解’,比‘经’多出了多少倍?单是《皇清经解》就有一大堆。”这是确凿的。《红楼梦》也算是说部中的一部“经”,自从风行以来,解者纷起,从旧红学到新红学的索隐、探微和评点文章,汇集起来,也许一二个书橱也容纳不下。  相似文献   

18.
李铁 《侨园》2013,(5):40-41
<正>《红楼梦》一书开卷就写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首诗说出了红楼梦作者的心声。《红楼梦》里面有个老先生叫甄士隐,作者到底隐去了哪些真事?还有个当官的叫贾雨村,作者到底存了哪些假语?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是贾家的四个年纪相仿的女孩子,专家说其意味着"原应叹息",那么,作者又在叹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提起张三丰很多人可能有疑问:他不是陕西人吗?其实,有关他的祖籍有各种说法,但令人信服的只有陕西宝鸡说和辽东懿州说.陕西宝鸡说由于历史资料记载较多,曾一度为主流观点.而今天学者大多倾向于《明史》中张三丰出生地"辽东懿州"(今辽宁阜新)说.  相似文献   

20.
押沙龙 《各界》2014,(3):66-69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清代笔记《能静居日记》里有一个记载,和坤将《红楼梦》进呈给乾隆阅览,乾隆读后说:“这本书写的就是明珠家的事。”后来在红学索隐者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