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曹新亚 《法制博览》2022,(15):62-64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对于民事虚假诉讼行为的处理进行了规定,因此,适用该法条的裁判文书必然涉及虚假诉讼.本文以近百份生效裁判为分析起点,探究虚假诉讼的成因,进而在实践中以全面审查、提高证明标准、加大调查力度等方式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民间借贷活动越来越频繁,由此引发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也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举证责任分配问题由此成为民事审判实践中的一大热点与难点。就我国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举证责任分配问题进行研究,对完善我国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举证责任分配的相关制度、打击非法借贷、切实维护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公平正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本文将从举证责任及举证责任分配的相关概述入手,分析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举证责任分配难点,最后提出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举证责任分配完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赵利平  李腾 《法制博览》2015,(8):167-169
民间借贷由于借贷方式多样且手续灵活,在当今社会比银行贷款更受追捧。但随之产生的纠纷也越来越多,给社会带来多方面的负面影响。针对民间借贷案件的特点,法院应归纳总结,研讨应对策略,本文以闵行法院颛桥法庭民间借贷案件立案审理结案等情况,提出加强诉讼调解、多种方式加强送达、严格核对各项证据、审查判断借贷合法性等手段,以此来提高派出法庭处理此类案件的能力,尽快做到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随着以民间借贷合同名义而进行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活动日益猖獗,对于民间借贷合同效力的认定,必须要明确刑法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规制系单纯管理性强制性规定,刑事评价不能天然涵盖民事评价,两者评价的对象不具有同一性。从保护债权人利益与交易安全出发,对合法的单个借贷合同应认定其效力,保障债权人行使相应诉权。并通过重新建构合理利率上限,结合无效及可撤销合同的相关规定,引导民间借贷市场发展,降低高利贷风险。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使民间借贷日益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然而,在民间资本步入融资领域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如民间借贷的风险问题等,本文针对这些现象,从商法的视角出发,剖析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存在的弊端,在借鉴外国立法与实践的基础上,从我国实际出发,最终解决如何从商法的视角对民间借贷加以规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红 《法制博览》2014,(2):100-101
民间借贷因其合法性一直没有得到认可,在资金的流转过程中,合法的民间借贷和非法的金融融资行为往往被混淆,致使民间借贷难以名正言顺的得以发展。甚至将民间借贷与集资诈骗及非法集资等行为混为一谈。本文从民间借贷在我国的历史发展入手,将民间借贷与由非法融资产生相关的金融犯罪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提出了刑事法律规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就先进的中国社会而言,借贷的现象在农村还是普遍存在的,本文针对此现象分析了民间借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民间借贷纠纷的特点及难点,并进一步提出了民间借贷纠纷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刘珂 《法制博览》2013,(10):74+73
本文对我国目前民间借贷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金融业相对发达国家有关民间借贷的一些具体做法,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规范民间借贷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9.
张蓓 《法制博览》2023,(30):63-65
目前,受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我国民间借贷市场存在着“堰塞湖”现象,具体表现为:民间借贷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由于金融管制下的民间借贷行为无法找到充足的合法出口,导致民间借贷行为双方尚未认识到科学投资途径的现实意义。此外,我国现有的民间借贷法律监管机制仍不完善,例如,该监管机制尚未形成系统性的监管制度,加之在市场经济模式下,民间借贷出现了新特征,为民间借贷的法律监管机制带来了冲击与挑战。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民间借贷法律监管机制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其主要表现为:监管规则表达上的缺陷、监管权益保护上的缺陷,以及政府与公共利益失衡导致的制度缺陷。研究得出立法部门与相关部门应坚持民间借贷监管原则,完善法律监管措施的现代化思路,从而提升监管对策的有效性与实施性。  相似文献   

10.
李昊 《法制博览》2015,(6):102-103
公益诉讼,从字意上理解而言就是相对于私益诉讼而言的。民事公益诉讼主要是指相关的国家机构、社会团体以及公民个人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主要是针对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而提出的司法诉讼。笔者基于《民事诉讼法》关于公益诉讼的原则以及实施框架,分析公益诉讼的制度规定,并深入了解民事公益诉讼的实施情况,并围绕民事公益诉讼的客观范围、诉讼类型以及诉讼原则、诉讼范围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如何构建完善我国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以及实施流程,从而加强对于公共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黄礼通 《法制博览》2015,(8):253-254
民间借贷并非立法用语,其描述的是自然人、非金融机构法人、非银行金融机构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民间借贷的利率实际是借款人使用贷款人资金的对价,本应依法予以保护。但我国关于民间借贷利率最高限额的规定本身即存在固有的缺陷,已经使民间借贷市场处于混乱不堪的状态。对民间借贷利率进行法律规制以最终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及民间借贷市场有其现实的必要性,具体地,一方面有必要修正我国关于民间借贷利率最高限额的现行规定,香港《放债人条例》关于限制高利的"阶梯利率"的规定可资借鉴,另一方面则有必要为司法提供必要的裁判指引,以否定民间借贷中违反善良风俗的行为和暴利行为。  相似文献   

12.
白天骄 《法制博览》2024,(6):103-105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社会司空见惯的融资形态,其中借款人出于信用、资质和社会关系等原因,往往让他人作为名义上的借款人,实际上将借来的款项交付自己使用,出现了一笔借款中名义借款人与实际借款人不一致的情况,给出借人主张权利造成了主体困扰。本文结合生效案例中处理这种情形时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的运用,来梳理名义借款人与实际借款人不一致时的解决途径,有利于民事主体在资金往来过程中规范借贷行为,规避借贷风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当前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传统的融资形式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民间地区有了更多可供支配的闲散资金,民间借贷在内容上、形式上、规模上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与此同时,由于国家信贷政策的收紧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以及国家允许民间利率可适当高于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法律环境,这些都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民间资金的流动,也使得民间借贷活动日趋频繁。然而目前我过法律体系中仍没有民间借贷这一概念,监管机关于1996年为借贷活动制定的《贷款通则》,早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尽快立法维护民间金融秩序的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在介绍我国现阶段民间借贷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我国尽快建立民间借贷法律体系进行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近年连续发生的民间借贷案件,引发社会各界对民间借贷的广泛讨论。民间借贷的兴起,民营经济体融资难的问题,法律规范存在的缺陷,金融体制存在的弊端等等系列问题,启发人们进一步思考民间借贷生存现状背后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5.
王庆杰 《法制博览》2015,(1):64-65,63
伴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深入,金融改革的步伐也不断的加快,特别是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并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意味着民间借贷在制度上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民间借贷作为一种资源丰富、操作简捷灵便的融资手段,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行信贷资金不足的矛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因民间借贷日益活跃及其自身固有的随意性、不规范性、风险性而产生的民间借贷纠纷也必将会逐渐增多。准确把握民间借贷的管辖法院对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节约司法资源、实现实体公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者从民间借贷的含义、法律性质,诚实信用原则以及现有法律依据几方面就民间借贷的特殊地域管辖进行了分析阐释。  相似文献   

16.
雷晓敏 《法制博览》2013,(6):108-109
目前,各国的小额诉讼程序已日渐完善,本文拟对域外成熟的小额诉讼程序进行系统地比较研究,分析各国小额诉讼程序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最新规定的小额诉讼程序、解决小额民事纠纷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刘敏 《法制博览》2013,(5):92-93
近年来,依法治国进程不断推进,民众的法律意识有了长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诉讼方式来维护其合法权益。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个别人利用诉讼这一合法形式来谋取不正当的甚至非法的利益,或是达到其他违背诉讼宗旨的目的,恶意提起诉讼。我国并无系统的规制民事恶意诉讼的规定,使得司法界在应对日益泛滥的民事恶意诉讼时处理方式难以统一。本文通过分析民事恶意诉讼与近似概念的关系,以期准确把握民事恶意诉讼的内涵,探讨规制这一损害司法正义的顽疾之继续蔓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范冬  李俊 《法制博览》2015,(4):160+159
当下,虚假诉讼现象时有发生,不仅侵害了诉讼当事人以外第三人的利益,更损害了司法权威,浪费了司法资源,是对法治原则的严重亵渎,因此,对虚假诉讼行为进行法律规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张宏丽 《法制博览》2023,(35):133-13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民间借贷纠纷日益增多,通过双方当事人举证以查明事实是该类纠纷解决的关键。由于现有法律法规对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存在多重规定,不同的法官因主观认识上的差异而适用不同的举证责任分配方式,导致同类案件往往产生不同的裁判结果,妨碍了司法正义的彰显。本文从民间借贷纠纷的定义、特征,以及举证责任分配等相关概念入手,分析民间借贷纠纷中影响举证责任分配的难点,从而为完善民间借贷纠纷举证责任分配提出相关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胡志翔 《法制博览》2013,(10):178-179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能够有效地保护环境公共利益,但是我国2012年民事诉讼法中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还只是初步性、试探性的,与制度化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建议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进一步完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应明确检察机关和环境保护组织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应设置环境公益诉讼的前置程序以避免滥诉并提高环境公益保障的效率;应加大适用物质性赔偿甚至惩罚性赔偿的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