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车芳芳  李冰 《法制博览》2022,(14):90-92
近几十年,我国的犯罪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严重暴力犯罪占比越来越低,轻刑犯罪占比越来越高,传统的办案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少捕慎诉慎押是党和国家根据新时代社会需求和人民新期待而确立的刑事司法政策,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具体要求,是继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之后确立的一项重大的刑事司法政策.  相似文献   

2.
扶帅  唐琳  曹培 《法制博览》2023,(24):97-99
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的提出,对检察机关在新形势下做优刑事检察、参与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确把握这一政策的内涵,依法正确适用,需要认识和处理好三组辩证关系:少捕慎诉慎押与打击预防犯罪的辩证关系、少捕慎诉慎押与刑事诉讼效率的辩证关系、少捕慎诉慎押与预防司法腐败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马武阳 《法制博览》2023,(26):108-110
最高人民检察院自2020年初提出少捕慎诉慎押司法理念以来,检察民警经历了一个从陌生到了解再到在具体案件中的落实的阶段。在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过程中如何转变思想,精准把握政策,防止办案风险,做到“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是检察机关落实少捕慎诉慎押政策的痛点。本文将以上述三大问题入手,论述破解路径,以实现检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能够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相统一,使案件办理达到政治、社会、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周云龙 《法制博览》2023,(21):112-114
“少捕慎诉慎押”是以人为本的国家治理理念和秩序、公正、效益刑事诉讼的价值功能的体现。当前,在我国的检察实践中,实行“少捕慎诉慎押”的刑事司法体系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应从适用认罪认罚实质化、涉案企业合规不起诉、实效化审查社会危害性等方面入手,使“少捕慎诉慎押”的刑事司法方针成为一种有效的指导检察工作的方法,因此,要提高检察机关的办案质量,加强对诉源的治理,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对青少年犯罪实施从宽处理,是我国一项重要刑事司法制度。它对于青少年罪犯的改造、青少年罪犯的回归社会以及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意义。在司法实践中贯彻宽严相济司法政策,必须改变重刑观念,完善刑事和解制度,在侦查、检察、审判、羁押阶段建立相应的从宽机制,以利于对青少年罪犯的权益保护,提高青少年犯罪人的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6.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体现了人民对司法的要求,从检察实践研究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对于推动检察权高质量行使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出发,对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检察实践开展研究,主要运用了实证研究方法,从四个部分对宽严相济政策的检察实践开展了论证,分别是问题的提出、羁押问题存在的原因、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存在的实施问题和政策实施的完善建议。宽严相济司法政策的核心在于把握“宽严度”,检察机关作为政策实施者,应提高政治站位,加强政策把握,深刻把握政策含义,强调监督与指导相结合,动态调整相关机制,准确把握政策“宽严度”。  相似文献   

7.
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既是正确处理我国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予以贯彻落实,不仅对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推进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司法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事政策与青少年司法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青少年刑事政策必须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的现实需要,为此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观念,落实方案措施,工作载体也要创新。当前应当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少年法院为抓手,全面推进我国少年司法制度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王丽 《法制博览》2013,(11):277
刑事错案的出现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这主要是因为案件的复杂性使得司法人员无法亲生感受发生在过去的事情,让错案得到国家机关及时、正确、少损的纠正,既是公检法机关谨慎对待执行的重要要素,更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律不断需要完善、修葺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暴恐犯罪频繁发生,造成的影响极为恶劣,伴随着刑法修正案(九)的出台,如何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指导下预防和惩治暴恐犯罪成为焦点。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我们国家在刑事案件中量刑考虑的基本政策。这项政策对我们日常处理犯罪,包括暴恐犯罪在内的其他犯罪中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义是司法的灵魂。恢复性司法在处理少年犯罪实践中的尝试,为我国应对严峻的少年犯罪开辟了新的思路,但对恢复性司法存在的误读,也引起了人们对恢复性少年刑事司法正当性的质疑。恢复性司法与传统报应性司法对正义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恢复性少年刑事司法所体现的兼顾多方利益的实体正义与多方参与的程序正义,对落实“双保护”原则及构建和谐社会所具有的独特作用,让我们相信构建具有中罔特色的恢复性少年刑事司法制度之必要。  相似文献   

12.
恢复性司法是当前少年司法理论的一个热点讨论话题,也是少年司法实践探索中的新举措,由于理论尚不完全成熟,很多问题没能形成定论,而且相对缺乏现行法律的依据,因此,司法实践中的探索大多还停留在理念层面,没有能形成突破,制约了该举措在实践中的引入。本文试图从恢复性司法的基本内核入手,分析恢复性司法的最本质的内涵,找出实现其本土化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深入分析司法实践探索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正确的实现路径选择。本文认为将恢复性司法引入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实践必须严守法律底线,需要树立新型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理念,需要形成司法一条龙的配合机制,将审前社会调查纳入恢复性司法程序之中,需要着力构建当事人之间进行对话的机制,需要适度推行行刑社会化,需要加强与理论界的合作,需要争取立法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探索中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这一规定明确表明法律监督是我国检察制度的根本属性和理论基础,检察机关必须忠于职守,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但检察机关重建以来,基层检察院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出现内设机构繁杂、工作职能交叠、部门相互掣肘、整体效能不高的问题,直接制约了检察职能的发挥,影响了法律监督的效果。2016年7月18日至19日,全国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在长  相似文献   

14.
“双重保护”原则是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在未成年人犯罪领域中的具体表现,也是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如何在保护未成年犯和保护社会安全与秩序的固有矛盾间取得平衡,是未成年司法制度的一个重大而又现实的问题,也是检察机关必须回答的问题。作为司法机关的检察机关,应当在未成年犯罪刑事检察工作中贯彻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准确运用批捕权、公诉权、严格把握未成年人犯罪捕与不捕、诉与不诉的界限;改革检察工作方式,建立“恢复性司法”制度,实现“双重保护”。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针对青少年犯罪日趋恶化问题,澳大利亚颁布了新法律和出台了新举措,对青少年刑事司法进行了颇有成效的改革,如"两会"制度的确立,极具人道主义的青少年罪犯改造措施等.将澳大利亚青少年刑事司法的改革与我国的实践进行比较,澳大利亚少年刑事司法具有"简易化"、"交易化"、"轻刑化"、"社会化"四个特色.  相似文献   

16.
李阳 《法制博览》2022,(34):103-105
现阶段,我国许多刑事案件的司法过程反映了我国司法方面的问题,例如:案子数量多、处理速度慢、专业法律人士稀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法律事业的进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就诞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该制度能够节约以往繁杂司法程序所需要花费的时间,进而实现案件的高效处理,提升办案效率。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律需要不断完善与实践,认罪认罚制度发展迅速、态势良好,在处理刑事案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对我国司法改革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会议概况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处理实行非监禁化和行刑社会化,已经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法律共识,一种新的少年司法理念正昭示着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根本目标不是惩罚犯罪,而是预防犯罪、减少犯罪。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更好地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体现刑事政策的精神,贯彻教育挽救、区别对待的原则,上海市长宁区检察院与华东政法学院青少年犯罪研究所共同筹备后,于2004年4月28日召开了“未成年人案件刑事政策思想问题研讨会”。华东政法学院的教授和学者、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厅及上海市检察院相关部门的领导、江苏…  相似文献   

18.
隐私权视角下的涉罪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涉罪未成年人隐私权的保护方面,我国以少年保护优先为经,保障少年健全成长为纬的新少年法的精神并未如预期落实,特别是在司法实务中,与其更是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为符合“少年最佳利益”的精义,必须不断借鉴和总结国内外实践经验,在正当法律程序以及现代宪政理论基础上,祛除我国相关涉及涉罪未成年人隐私权保障法律中存在的种种弊症,从而奠立我国青少年隐私权保护的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19.
李鹏举 《法制博览》2013,(10):207-208
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进行了全面修改,这次修改通过进一步完善刑事诉讼程序,彰显了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刑事证据制度作为刑事诉讼法的核心,体现着刑事诉讼法的价值取向,其变化也与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改的精神一脉相承。本文从研究刑事证据制度修改的主要内容出发,揭示了通过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证人出庭制度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等方面彰显出的司法文明价值。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公民普遍的基本素养在日益提高,而法律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刑事司法中人权保护的现状,并通过保障全体公民的人权、转变传统观念、严惩犯罪行为、限制刑罚权力等具体方法强化刑事司法的人权保护,避免刑事案件中冤假错案的出现,贯彻我国依法治国的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