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证据保全是一项保护特定案件当事人证据收集权和证据提出权的核心诉讼制度,关系到当事人程序权利和实体权益的实现。2013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民事诉讼法》)对证据保全制度作了很大的修改。下面笔者就此次新《民事诉讼法》浅谈对证据保全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杨鲁男 《法制博览》2023,(22):103-105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访制度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制度形式,而公证作为一种法律职业,具有专业性、权威性和独立性等特点,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太原市城北公证处(以下简称“我处”)受理的一起十余年烂尾楼无法按期交房引起群体上访事件,市政府督办、街道办事处申请现场监督、证据保全公证解决信访案件的案例入手,探讨公证介入信访案件为政府排忧、为百姓解难的作用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吴啸飞 《法制博览》2024,(5):106-108
知识产权公证是近年来公证业务发展过程中日益增加的业务,但是我国公证行业发展的现状存在与业务相脱节的情况,如何提高公证法律服务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服务能力,是今后公证行业能否长远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试图分析公证行业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存在的不足,提出公证机构在未来更好地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应对策,进一步达到拓展公证业务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4.
雷少华 《法制博览》2013,(3):204+182
民事证据保全是大陆法系国家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其中最为成熟完备的代表当属德国、日本及我国的台湾地区。我国民事诉讼有关证据保全的立法长期处于落后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其所具有的功能的发挥,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民事诉讼法中对证据保全做出了较大改动,不仅明确规定了诉前证据保全,还为证据保全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性规范。  相似文献   

5.
公证机构在办理继承公证中,对证据的审查、核实和确认不应以个人意志进行选择,应当以公证法律规范的具体规定和运用证据的规则为依据,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并结合平时公证工作的实际经验,围绕继承公证过程中的证据审查、核实和确认,对公证证据运用和公证实务方面的一些有关问题,进行一点粗浅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电子证据取得了较大程度上的发展,为网络纠纷的解决做出了贡献。本文主要针对电子证据的重要作用、取证与审查进行研究与分析。对于电子证据来说,它与传统证据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它的缺陷为网络保全证据公证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公证的证据是公证机构据以查明真相的关键要素,是法律依据的正确应用,可以说证据和证据的收集在整个工程过程事件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公证实践中,公证证据有瑕疵是公证出现错假证的重要原因。公证管理机关对公证文书审查复核确定为错证、假证的,问题大部分出在证据材料上。所以作为一个公证人,在公证证据的收集过程中整理出公证实践公证有关点,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错误率的关键。而在现行的公证实务中,由于目前的公证证据规则不完善,仍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文章就这些问题展开了系统阐述,并提出一些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医疗纠纷是我国社会当中比较常见且特殊的一种社会纠纷,而相关的证据保全和司法鉴定,则是关系到当今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特别应急处理机制,对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社会问题复杂且对法制建设的侧重较晚,导致目前该项机制尚存在一定弊端,仍需不断改进。本文着重从现实问题入手,解析影响该项机制的主要因素,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举 《法制博览》2023,(27):100-102
公证证据因其推定的优越性和强势性证据效力,在民事诉讼中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存有瑕疵的公证证据的发生机理和存在样态多种多样,不同法院在是否采信上存在不同的立场,导致司法判断无法达致统一,影响了公证证明制度功能的充分有效发挥。为尽可能统一司法裁判,提升司法效益,进一步明确采信原则、解释论上力求统一司法认知、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规范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国际私法,往往关注法律选择的过程,而忽视法律适用带来的结果,这样容易导致当事人权益的损失。民商事法律应当维护当事人的基本民事权益,因此,侵权法律的适用过程也要体现保护当事人利益的原则。在侵权法律选择中体现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司法实践的发展,儿童学习、认知、表达能力和智力水平较之前已有显著提高,在很多刑事案件中,儿童言词证据也成为认定案件事实的重要依据。由此,对儿童言词证据问题的研究重点,也从其是否具有证据资格和证据能力转移到在收集和固定儿童言词证据过程中,如何对儿童的权利进行制度和程序保障以及儿童言词证据采信规则和补强规则等方面。儿童言词证据具有受其认知、表达及记忆能力所局限、易受干扰等特性,在儿童证言收集过程中又极易给儿童造成二次伤害。当前立法和司法层面对儿童言词证据的采集和儿童权益的保护虽有诸多努力,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完善兼顾儿童保护和儿童言词证据可信性的证据制度,健全儿童言词证据收集的相关工作机制是应对上述问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许君鞅 《法制博览》2022,(15):86-88
我国现行保全法律未对保全申请人在执行阶段财产分配当中的法律地位做出明确规定,申请人的权利缺乏保障;被保全财产只能由首先做出查封决定的法院处置,违反司法效率原则的要求;在未赋予申请人优先受偿权的情况下,将申请财产保全的金额限定在诉讼请求以内不合理.本文对如何完善立法解决这些问题做了初步探索,认为应给与申请人在参与分配时一...  相似文献   

13.
赵宏伟 《法制博览》2023,(25):56-5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电子证据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电子证据的产生相较于传统证据来说具有专业的技术性、无形性、不稳定性等特点,但同时电子证据的出现也会对三大诉讼中原来的传统证据规则造成很大的冲击。目前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当中,对于电子证据相关规则的规定仍不全面,仅存在于部分法律条文和相关司法解释当中,这就成为制约电子证据发挥其重要作用的瓶颈。本文主要从刑事司法实践当中出发,对电子证据收集、保全和审查认定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公民的法治思维也在不断的提升.而在起诉应诉的纠纷解决中最重要的就是证据的提供以及法庭中的举证质证环节.在证据方面,我国不少的当事人愿意提供由公证处做出的公文书证或经过法定程序所进行的公证.原因在于《民事诉讼法》第69条之规定.而是否因为遵从了公证证明程序而提供的公文书证在法庭中即可以...  相似文献   

15.
马成坤 《法制博览》2015,(2):166-167
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很多网络侵权的行为发生,网络知识产权的侵害很容易发生,并且也不容易被法律保护,这种侵权往往伴随着营利性和功利性,我国法律目前也没有规定这方面的管辖,一旦发生侵权也很难取证,由于我国缺乏保护知识产权这方面的法律,无论是罪刑设置上,还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上,都没有充分发挥法律应有的作用,随着知识产权侵权的行为发生的增多,我们必须要引起重视,所以现在要大力完善我国刑事法有关国际司法协助机制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涉及电子证据的民事矛盾纠纷发生频繁,进入诉讼程序的涉电子证据案件也逐日增加,我们不得不对此类证据高度重视,通过立法以及相关法律程序使电子证据更加规范,以确保电子证据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充分发挥自身价值。文章结合笔者所在基层法院的民事法官对电子证据的应用困境,对当下民事法官在审判实务中判断个案中电子证据的方法进行阐述、归纳和总结,以此呼吁相关部门制定有关电子证据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7.
刘洋 《法制博览》2013,(1):155-156
"两个证据规定"和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确立了以非法言词证据强制排除规则、非法实物证据自由裁量排除规则、瑕疵证据补正规则为基石的证据排除体系。实践中,要做到恰如其分的运用这些规则,前提是要正确地区分非法证据和瑕疵证据。瑕疵证据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独特的规定,它的规定适应了我国当前刑事诉讼的实际需要,有其规定的合理性。理论上,非法证据和瑕疵证据在违法程度、侵犯权益、对案件事实的影响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在检察院的审查起诉实务当中,我们可以通过讯问犯罪嫌疑人、审查案卷材料等方式来正确区分非法证据和瑕疵证据。  相似文献   

18.
苗秋意 《法制博览》2023,(13):88-90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思想意识也在不断改变,尤其法律意识越来越高,发生问题后能够及时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2021年1月1日,我国《民法典》施行,这一背景下的公证遗嘱及其他形式的遗嘱均具备法律效应。但二者相对比来看,公证遗嘱更加全面和公平。另外,结合大量实践来看,大部分人立遗嘱都会选择前往公证处公证,这也代表公证遗嘱具有较高的权威性,能够切实维护相关人员权益。基于此,本文将对《民法典》实施背景下的遗嘱变化展开分析,深入研究公证遗嘱的优势,同时提出公证遗嘱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旨在为相关人员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持续深入,法治政府建设的持续推进,唤醒国民法治意识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对于行政执法行为的程序性规范、实体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于行政执法而言,作为代表社会公信力的公证力量引入当前执法活动规范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目前实践操作中,更多是将保全证据公证引入行政执法事务当中,例如市场监管局对于伪劣产品的证据保全,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对于违章建筑拆除的拆除现场保全,政府进行拆迁征收行为时对拆迁文书的公证送达等等。公证参与行政执法活动,有助于规范行政活动,预防行政纠纷的产生,助推法治政府建设。广东省司法厅于2019年率先颁布《关于开展公证参与行政执法事务的指导意见》,开创了规范明确公证参与行政执法的先例,但是当前来看公证参与行政执法活动的规范文件却少之又少,规范内容粗枝大叶,无可操作性。缺乏规范指引的公证参与行政执法显然是无根之木、空中楼阁,所以本文旨在讨论公证参与行政执法的规范与指引,以求明确公证参与模式。  相似文献   

20.
王珂 《法制博览》2015,(7):74+67
为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2012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行为保全的规定,相比较中国,国外其他国家已具有相对完备的法律制度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通过借鉴域外成熟的立法经验,提出完善我国行为保全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