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峰 《法制博览》2024,(7):130-132
经济补偿制度是离婚救济制度的重要内容,该法律制度的确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离婚程序中夫妻弱势一方寻求经济救济的有效渠道之一,是社会价值观在法律中的体现,经济补偿制度的设立使家庭劳动价值在婚姻法律制度中得到认可。离婚经济补偿的情形、适用条件及补偿标准有其特定要求,本文将就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
吴荣凯 《法制博览》2015,(4):181-182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单独对外借款不一定当然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债权人的合法债权有时可能会得不到有效的清偿;夫妻办理离婚时,没经过合法、合理分割的财产协议部分,善意第三人可通过诉讼撤销其离婚协议中有关财产约定部分,如有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依法可代位请求分割,从而实现其债权的实现或部分实现。  相似文献   

3.
背语录     
《法制博览》2010,(12):63-63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背语录是运动的一部分。有个关于语录的故事:有一对农民夫妻发生口角,男方扯着女方去公社离婚,找到了秘书。男方:“‘下定决心’我俩离婚!”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出现,就是房子的价格越来越贵,而买房的人却越来越多,虽然国家对房价进行了宏观调控,但实际上房价还是只增不减。买房的人不断增多,离婚率也随之不断的攀升,因此就会出现很多因为离婚而产生的房产纠纷问题。我国的《婚姻法》在对夫妻双方离婚后房产分割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漏洞,这就导致了夫妻双方在离婚以后的财产分割上并没有达到实际意义上的公平。本文主要针对离婚后的房产纠纷问题展开探讨,从而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进而保护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概念和内容夫妻约定财产制,是夫妻双方通过协议商定其婚前财产、婚后财产的占有、使用、管理、收益、处分等事项,并排除法定夫妻财产制适用的制度。根据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主要有以下内容: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且该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婚姻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相似文献   

6.
林翔 《工会博览》2011,(7):394-394
一、基本案情 男方有一套婚前按揭购买的商品房,婚后由两人共同办证、装修、居住和还贷。在离婚诉讼中;女方要求分割该套房产婚后的增值部分。法院最终没有支持女方的这一请求。法院查明,男方早在双方结婚前就已经购买了该套房屋并办理了房屋按揭手续,实行等额本息还款,至离婚时已经还款二万余元,  相似文献   

7.
杨秀芬 《法制博览》2023,(10):91-93
随着多元化社会文化观念的变化,人们价值观也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样态,因此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容易各执己见,导致分崩离析,这也是当今社会离婚率节节攀升的主要原因。而另一方面,目前人们的经济收入结构也更为复杂多元,夫妻在婚前积累的个人财富类型较多,就使得在感情破裂不得不离婚时,牵涉到财产分割的问题。而如果在婚前做好财产公证的话,就可以有效保护夫妻双方的合法财产权益,也降低了婚后财产分割的法律申诉成本,提高财产分割的公平性与效率。当然,婚前财产公证也有其弊端,本文将从正反两面论述婚前财产公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晓芸 《法制博览》2023,(31):112-114
离婚冷静期是在离婚自由原则下,婚姻双方当事人申请自愿离婚,在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后,有权撤回离婚登记申请并终结登记离婚程序的冷静思考期间。离婚冷静期制度以提高离婚的时间成本为方法,在坚守离婚自由法律原则的前提下,引导当事人理性冷静地处理婚姻关系。《民法典》将离婚冷静期制度固化为民事立法的成文化表达,构建了离婚冷静期的制度框架。然而目前,我国离婚冷静期制度在立法上还存在适用范围过窄、适用方式单一、适用排除不明等问题。有必要从加强相关立法、完善配套措施、深化社会保障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吴泷飞 《法制博览》2023,(29):85-87
夫妻共同财产在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特征,而司法实践中对夫妻离婚后股权分割的处理数量也逐年上升。与夫妻共有的其他财产不同,股权同时具备人身属性与财产属性,因此股权分割还关系到夫妻双方利益及第三方利益的冲突。这就使得法律实务中对夫妻一方名下股权离婚分割的探讨具有非常迫切的深入研究需求,同时也影响到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基于此,本文将以夫妻一方名下股权离婚分割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尝试分析其相关的立法现状及问题,并从理论角度提出这方面问题的立法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浅析父母离婚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不幸的婚姻而言,离婚对于夫妻双方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对于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来说,离婚对他们却未必是件好事。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持续上升,与此同时,一些青少年因为父母离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而走  相似文献   

11.
由于《劳动合同法》(草案)“以保护其中一方的合法权益为指导原则”的立法宗旨干涉了作为平等主体的雇佣双方的“自主选择权”,因此,该法的实行可能会带来“事与愿违”的结果;为了论证雇佣双方的“自主选择权”之于“塑造法治国家和强健的市场经济”的根本性意义,作者例举了婚姻关系的“自主选择权”之于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作者将婚姻关系中男女双方已然实现的平等地位自行赋予给了劳动关系中的雇佣双方;以与实际情况不完全相符的假设性判定作为立论依据,笔者不完全认同。应该说,随着男女双方均能自食其力,婚姻关系进入自主选择阶段实乃水…  相似文献   

12.
简讯     
离婚损害赔偿是一种权利救济制度,它通过救济夫妻中无过错一方被侵害的婚姻权利,来给予受害人必要的保护和补偿。本文通过分析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基本理论,试图建立更加完善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为司法实践提供明确的法律保障,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王夏昕 《法制博览》2015,(6):232+231
离婚后的扶养制度在世界各国的法律中都有所规定,在我国婚姻法中对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弱者的保护已有较为完善的规定,但是对于离婚后如何对弱势方进行保护的研究少之又少。我国现行《婚姻法》确立了离婚适当帮助制度,但是其定性不明确,规定了苛刻的适用条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本文对不足之处提出一些相关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陪产假,是依法登记结婚的夫妻,女方在享受产假期间,男方享受的有一定时间看护、照料对方的权利。虽然我国法律目前未对陪产假作出统一规定,但很多省市都有相应的地方法规,比如在北京,《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的女职工,按规定生育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享受生育奖励假三十天,其配偶享受陪产假十五天。女职工及其配偶休假期间,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不得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相似文献   

15.
杨雪 《法制博览》2024,(11):105-108
离婚诉讼中财产分割是审理离婚案件中的疑难问题,登记在夫妻一人名下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是否可以作为夫妻共有财产进行分割,关系到公司未来的发展。夫妻共有股权如何分割的问题,目前是《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与《公司法》交叉领域的重点疑难问题之一。我国关于夫妻共有股权分割的法律在实践适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应完善《民法典》与《公司法》的立法空白或衔接、在确立夫妻共有股权的分割原则的基础上合理裁量,以确保离婚诉讼中股权分割问题得到实际解决。  相似文献   

16.
《工会博览》2013,(36):40-40
“单独二胎(夫妻双方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生育第二个孩子)”新政公布已有一个多月了,但是该话题依然占据了办公室讨论提成行榜前列。  相似文献   

17.
现在无证结合的情况在农村青年男女中较为普遍,一方面双方感情基础薄弱,另一方面双方年龄偏小,心智不成熟。因此,在短时间结合后,会较容易出现感情不和的问题,而又匆匆"离婚"。导致男女双方家庭的精力和财力遭受很大损害,面对着一是辛辛苦苦的血汗钱,一是不受法律保障的所谓的"婚姻"。男方的彩礼,女方的贞操名誉在这"离婚"或者结束同居的过程中,会显得异常的麻烦。我国《婚姻法》在解释二中对此仅作了一款规定,操作性虽说很强,但却与人们的习俗观念不相吻合。本文对这一问题做一些分析,同时提出作者本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刘婷婷 《法制博览》2015,(6):251+250
近年来,我国离婚率的日渐提高因离婚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引发广大专注,也出现了"婚前协议"这一契约形式约定夫妻双方日后纠纷的解决,本文试图从婚姻的契约性本质出发,从比较法的视角结合我国社会现状研究"婚前协议"的契约性、效力、婚前协议与婚姻自由权利二者的关系等方面,探讨婚前协议的本质及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王兆梅 《法制博览》2023,(24):124-126
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在当前的发展环境下,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关注。通过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工作,能够对夫妻双方的合法利益进行全面保障,有利于减少夫妻双方财产分配过程中存在的争端,保证司法公平节约司法资源,而且借助这一工作能够提高社会公信力,推动公证业务在国内社会的发展。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制度在当前的实际应用过程当中还存在部分问题,所以本文采用社会调查法以及文献研究法对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缺乏强制执行力以及缺乏可变更、可撤销制度等角度出发,合理应用赋强公证等方式解决这一制度中存在的法律漏洞,使得这一制度能够在国内更好地推广运行,服务于人民,推进国内法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现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离婚率却在不断的攀升。在夫妻二人解除夫妻关系时要进行财产的分割,但是夫妻所有财产中,有一部分是个人财产,一部分是共有财产,同时,在财产分割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抚养子女的一方以及经济困难的一方适当的照顾。本文主要针对夫妻二人离婚后的财产分割问题展开分析,谈谈在夫妻离婚后的财产分割问题上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