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目标,上海合作组织自贸区建设是成员国关注的热点问题。上合组织自贸区的建立既有利于各成员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利于成员国之间经贸政策的协调,因此建立上合组织自贸区具有必要性;而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密切的贸易联系和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各成员国合作意愿较强,中亚安全形势向好,都使建立上合组织自贸区成为可能。GTAP模型的模拟分析也表明,上合组织自贸区的建立,能够产生明显的贸易转移和贸易创造效应,对促进上合组织成员国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因此,中国应在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贸易自由化、加速投融资一体化、完善成员国之间政策协调和密切区域内人文交流五个方面对上海合作组织自贸区的建设路径和方法进行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是中国在新的贸易时代背景下建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尽管学术界相当关注这一现象,但既有研究往往缺乏从宏观国际视野出发的考察。本文借用国际政治学视角,解析上海自贸区的国家战略行为,考察上海自贸区成立的国际背景和国内动因,并提出其未来发展的应有路径。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既有适应国际贸易发展新形势的考虑,更有应对美国新地缘经济战略、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战略意图;而其国内动因则在于推动国内政治经济改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促进外贸战略转型升级以及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基于对其国际和国内背景的分析,笔者提出,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未来路径应遵循以下三点:首先要紧盯国际经济贸易新趋势,关注美国的区域战略;其次要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完善法律法规;最后,控制风险,在行政管理体制、市场化改革等方面形成可复制经验,逐步推广,从而形成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3.
2013年9月29日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历史性的时刻,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又一重要成果。上海自由贸易区成立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政策的改革、体制的完善。国家也为上海自由贸易区量身定制了一系列的新法规、新政策、新制度,这为自贸区的贸易往来创造了宽松的交流环境、扩大了主体范围、增加了外商投资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张纲纲 《南风窗》2014,(20):54-55
在国际贸易方面,设立上海自贸区的目的不是要在那近2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与全球进行自由贸易,其真正的目的,是想通过上海自贸区来探索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自由贸易体系,为今后加入区域性的贸易体系做准备。  相似文献   

5.
丁蕾 《法制博览》2023,(14):142-144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高校的学生影响巨大,但是当前的H省民办高校的法治教育还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多样性法治知识需求。因此,本文在分析新媒体时代H省民办高校法治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其问题,从而更好地提出相对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瑞士的经贸合作源远流长,近年来,两国在四大合作平台的推动下,双边贸易不断增长,为全球贸易的发展增添了亮点。在新时期的经贸合作中,中瑞两国虽然仍存在双边合作稳定性及市场定位不够明确等问题,但通过深挖各自合作优势,打造创新合作体系,完善自贸区协定,中瑞经贸合作将实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财讯     
《南风窗》2013,(21):16-16
上海自贸区开放外资娱乐业日前,上海自贸区整体方案公布。方案除了包含已经广泛讨论的简化审批、金融开放等领域的内容,也公布了在若干行业的对外开放清单。在文化服务领域,上海自贸区方案对外资开放了演出经纪和娱乐服务行业。方案规定,取消外资演出经纪机构的股比限制,允许设立外商独资演出经纪机构,在  相似文献   

8.
张墨宁 《南风窗》2014,(20):44-46
上海自贸区最后形成的方案不是一个理想的方案,但是一个可推进的现实方案。上海自贸区至少说明了整个中国经济和管理体制的导向,就是市场化和国际化。  相似文献   

9.
<正>策划人语2010年的第一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自贸区。作为其中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一方,中国在其中的影响力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0.
谭保罗 《南风窗》2013,(20):68-70
金融改革须"三位一体",即汇率形成机制、利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开放同时进行,三者相辅相成。继深圳经济特区之后,上海自贸区被寄予了一种成为"改革杠杆"的期望。在外界预期中,自贸区改革的最大看点是金融,而核心则是资本项目开放。对中国仍然比较脆弱的金融体系来说,尽管资本项目开放可能只在28平方公里的小范围中试点,但作为前所未有的"革命性"试验,其冲击波对自贸区"防火墙"的突破能力必然难以预料。  相似文献   

11.
叶竹盛 《南风窗》2016,(4):25-27
正中国从传统的竞争性创新模式发展到自贸区创新模式的"大变局"过程中,为了继续挖掘制度创新所带来的改革红利,首先得在各地官员的创新观念上进行创新。这种创新,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求各地官员甘当改革创新的"二传手"。最近笔者在两个自贸区的调研中发现,一些官员在制度创新问题上存在一种微妙的心态,认为自己不过是其他自贸区的"试验田",是"二道贩子",没办法树立自己的"品牌",创造"某某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2021年非洲大陆自贸区逆势启航,这是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里程碑式的事件,反映出非洲国家寻求自主发展的强烈意愿.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将给未来非洲可持续发展带来良好预期,同时也有利于维护与践行多边主义.非洲大陆自贸区运行为"一带一路"倡议与非盟《2063年议程》的对接提供了一个深度交汇的平台,既有利于中非在工业、农业、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形成建设合力,也为中非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契机.面对机遇与挑战,中国需与时俱进地调整对非经贸合作的思路、重点和模式,使中非经贸合作在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进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上海自贸区是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区域性经济特区,不同于传统的自由贸易区,它采取的是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负面清单颠覆了我国传统的外资准入的管理模式,是一次突破性的有益尝试,给上海自贸区以至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本文通过对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法理分析来浅析其法律上的创新,揭示负面清单存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在"政凉经热"的格局之下,"南海问题"不会因自贸区各国在经济上打得火热而就此"销声匿迹",相反它时时威胁着利益攸关方的信任与合作。自贸区启动后虽然无法关闭"南海问题之门",但有可能开启另一扇相互合作的"机会之窗"。  相似文献   

15.
邓志超  连平  周宇 《国际展望》2022,(1):54-73+159
针对数字经济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的国际税收制度改革于2013年被正式提上议程,并逐渐形成了以双支柱为核心的税改方案。2021年10月,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正式获得大多数改革参与国同意,计划于2023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国际税收制度改革未来将对全球税收治理、全球贫富差距、数字经济发展、资本流动和避税型离岸中心等产生持续影响,也将给中国完善税收体制、发挥大国优势、吸引中资跨国数字企业回归、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与创新等带来机遇。但国际税收制度改革同时会收紧中资跨国企业的海外投资环境,对香港金融稳定也会造成影响。中国应以本轮国际税收制度改革为契机积极参与,并完善税收征管机制,加快市场化建设和金融开放进程,在自贸区对标高水平国际创新,以及提升香港内生增长动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农村未成年人犯罪在社会转型期急剧上升居高不下。本研究通过对中部H省未成年犯管教所500名未成年犯的调查分析了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特点以及犯罪的微观原因,以期对预防和控制农村未成年人犯罪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7.
构建新时期工会送温暖活动长效机制的总体框架,就要完善省、市、县、乡镇或企业送温暖活动体系。在完善县级以上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基层企业工会帮扶站点建设。  相似文献   

18.
2012年,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大背景下,全球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出现了新的进展。继美国在2011年高调推动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并诱导日本加入TPP谈判后,日本与欧盟启动了自贸区谈判,中日韩、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也宣布启动。而美欧自贸区谈判在停滞十年后旧事重提,重新启动谈判,不仅对美欧双方的经济,而且对全球区域经济合作格局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苏浩  杨超 《当代世界》2016,(12):32-35
跨太平洋的亚太区域合作需要一种制度化的框架,而在这一框架中需要各机制相向并行,协调配合,从而合力推动建构亚太自贸区建设。2016年11月19—20日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则为推进亚太经济合作建构合理的制度,进行了框架性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在两岸经济合作的过程中,区域合作一直是深化合作的重要途径。随着上海自贸区和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的设立,两岸间经济合作的方式与途径有待进一步拓展。文章以增长极理论为研究基础,试图通过分析两岸在区域合作中新的实践,提出两岸两区之间开展合作的方式与路径,并为在新情势下拓展两岸合作的空间与方式上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