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杜欣欣 《法制博览》2024,(10):100-102
目的:通过分析扼颈损伤的法医临床学鉴定情况,旨在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择2018年6月22日至2020年6月22日期间扼颈损伤被鉴定人86例为研究对象。统计、登记、归纳所有参选案件的性质、被害人临床症状以及鉴定结论等资料,探究扼颈损伤法医临床鉴定情况。结果:颈部扼伤的加害人一般为青壮年男性,且加害人的身上存抵抗伤。被害者的临床体征以及症状主要为眼部窒息征象、喉部挫伤;被害者的颈部存在扼痕。结论:扼颈损伤造成的损伤主要为轻微伤以及轻伤。在开展鉴定工作时,应用规范化鉴定标准能提升鉴定结果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2.
李幸  谭利华 《法制博览》2023,(28):97-99
目的:通过对6例肋骨骨折中需区分新鲜陈旧伤的法医临床鉴定的案例分析,阐述SPECT(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即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骨显像在需区分新鲜陈旧伤的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及其相较于常规影像学检查(X线、CT、MRI)存在的优缺点。方法:挑选本地区社会鉴定机构需区分新鲜陈旧伤的法医临床鉴定的案例,分析应用SPECT骨显像的优势。结果:对于肋骨骨折SPECT骨显像可以辅助判断是否为新鲜骨折。结论:SPECT骨显像可以全程参与需区分新鲜陈旧伤的法医临床鉴定,具有客观性,提升了司法的公正性;但仍存在部分鉴定人或者临床医生对于早期SPECT的重视不够、SPECT过于敏感、有创检查患者接受率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喻斌  沈春友 《法制博览》2022,(14):99-101
本文主要分析颈髓损伤的法医学伤残鉴定情况.文中选取了颈髓损伤的22例患者,于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对这2例颈髓损伤患者的病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伤病关系进行分析.由于颈髓损伤在法医学鉴定中较少,在法医学鉴定过程中需要分析其因果关系,秉持公正和客观的原则进行综合判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一例儿童左胫骨远端开放性骨折并胫神经损伤,进行法医临床伤残等级鉴定的案例,探讨儿童左胫骨远端开放性骨折并胫神经损伤鉴定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旨在提升临床法医师的鉴定技能。  相似文献   

5.
彭立 《法制博览》2023,(10):103-10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联合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脊柱损伤法医临床鉴定中的作用。方法:在2018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法医鉴定案件中选取30例脊柱损伤患者,均接受MSCT、MRI检查,参照病理学诊断结果,记录MSCT、MRI单一检查和联合检查的诊断结果,评估不同检查方法对脊柱损伤类别和伤残等级的鉴定效果。结果:MRI联合MSCT对不同类别的脊柱损伤检出率均为100%,较单一检查结果相比均有明显差距(P<0.05);与病理学伤残等级诊断结果相比,出现两例误诊,分别为将2例八级鉴定为九级、将1例九级鉴定为十级,总符合率为90.00%(27/30)。结论:MSCT、MRI联合诊断对脊柱损伤伤残等级鉴定的结果与最终确诊结果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上下颌骨骨折致张口受限的法医学伤残评定。方法:通过法医鉴定工作过程中所见的1个案例进行分析。结论:法医工作者在法医鉴定过程中,必须结合相关影像学资料及临床检验所见,认真分析残疾与事故、损伤之间的关系,实事求是地作出伤残等级鉴定。  相似文献   

7.
蔡焱伊 《法制博览》2023,(17):99-101
目的:对道路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的伤残评定以及损伤特征进行深入的探究,促进法医鉴定实践工作的有效开展。方法:采取医学数据统计方法,选取了上海润家司法鉴定中心2019年1月-2021年3月这段时期,道路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的98例伤残评定案例展开详细分析。结果:通过研究分析得知,在本次研究的98例道路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当中,有44例经过法医临床学鉴定构成了伤残,在研究对象当中所占的比例为44.9%,按照国家《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鉴定标准得知,从整体来看,本研究的98例案例当中,大部分为9级以及10级的轻度伤残。在损伤特征方面,本次研究的98例案例当中,大部分呈现出瘢痕和色素沉着的情况,再就是呈现出牙齿缺失及折断的特征。结论:通过分析得知,在道路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的案例当中,呈现出较高的伤残率,不过主要为轻度伤残,大部分患者的伤残度不高。此外,在颌面部牙齿损伤当中,主要是依据牙齿缺失及折断的数量以及程度来进行评定的,不过基本上评残级别都不高。  相似文献   

8.
在法医临床鉴定中,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髋部骨折较为常见,尤其老年人突出,常因其存在自身疾病或既往损伤等原因,赔偿方对此问题会提出疑问,此时需要在进行伤残评定同时对损伤与疾病因果关系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9.
李建勋  胡洁 《法制博览》2015,(2):203+202
损伤程度鉴定是法医临床学司法鉴定领域的重要内容,而且对于现代医学专业科研领域的推进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从长期实践来看,损伤程度鉴定工作在执行过程中遇到诸多阻碍,与临床医疗原则不契合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很多执行标准的落实影响到了国家法律判决的公正性。因此,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手段来削弱这些困扰着损伤程度鉴定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本文就损伤程度鉴定在实践中的问题做以阐述,并提出几点改善建议,以期为我国法医鉴定领域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李彦霖 《法制博览》2024,(7):112-114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交通事故发生率随之逐年增长。交通事故的频发不仅会造成伤者人身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还会给伤者带来严重的精神损害。伤者为了获取治疗期间各项赔偿金额,需要进行伤残等级鉴定。法医临床鉴定作为交通事故伤残等级鉴定的重点机构,其伤残鉴定结果关系到受伤者后续的赔偿数额,对伤者提起诉讼至关重要。文章以1例交通事故致右眼损伤的伤残鉴定为例,根据伤员的受伤程度及治疗情况,结合现行伤残鉴定标准进行分析,为伤者提供公平、公正的伤残等级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刀副损伤成伤机制及医疗损害鉴定要点,为同类型司法鉴定案件的办理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对11例电刀副损伤引发的医疗损害案件进行回顾,区分成伤机制,归纳医疗过错责任及原因力大小。结果:电刀副损伤引发的医疗损害案例最常见于腔镜手术,本次总结的医疗纠纷案件中,11例外科手术中10例为腔镜手术,最常见电刀副损伤为脏器破裂、组织烧烫伤,判定医方存在过错并担责11例,占比100%,起主要作用2例(占比18.2%),起完全作用9例(占比81.8%)。结论:在临床医学实践中,手术中使用电刀出现副损伤的案例日益增多,电刀使用导致的副损伤虽为常见并发症,但规范的仪器维护保养措施、合理的手术方案、术者熟练细致的手术操作、术中对解剖关系的准确判断等均可避免这一类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相应医疗纠纷案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法医临床鉴定方式,并为司法机关提供判定结论。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T司法鉴定中心收治的121例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其脾破裂原因与临床表现,并完善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最后开展法医鉴定。结果:脾损伤等级:76例为重伤二级,25例为轻伤一级,20例为轻伤二级;脾裂伤等级:53例为Ⅰ级裂伤,31例为Ⅱ级裂伤,22例为Ⅲ级裂伤,15例为Ⅳ级裂伤;经临床治疗后,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65%;伤残等级:76例为八级伤残,11例为九级伤残,17例为十级伤残,15例不构成伤残。结论:运用法医临床鉴定能较为准确诊断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患者伤残等级,并为司法机关提供合理鉴定结论,有助于案件处理与赔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主要分析1例交通事故致颈部外伤案件,临床诊断为颈髓损伤伴不全瘫,后遗双上肢肌瘫,探究颈髓损伤与被鉴定人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及残疾等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816例故意伤害未成年人案件的法医学特征,为相关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基础资料,为相关的研究积累素材,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西南某省多地2013-2019年故意伤害未成年人案件816例,依据未成年伤者信息、动机、致伤物、案发地、案发时间、损伤类型、部位和程度进行分类,并对案发地和致伤物、动机和案发时间作关联分析。结果:所涉及的案例中,伤者多为男性(86.0%)、农村户籍(72.0%);以原发性损伤(94.1%)评定多见,损伤部位主要为颅脑、脊髓(29.3%)和脊柱四肢(18.5%),损伤程度以轻微伤(35.6%)和轻伤二级(33.9%)为主;动机以激情(74.7%)为主,案发地主要在公共场所(78.9%),致伤物以锐器(48.2%)和钝器(42.0%)为主,多发生在秋季(31.2%),且晚上(34.7%)和下午(25.4%)是高发期。不同案发地中动机、致伤物和案发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故意伤害未成年人案件有一定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应积极开展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伤害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面瘫是否继发于交通事故所致损伤的问题,本文对1例重度颅脑损伤后发生非典型性面瘫的伤者展开了法医学鉴定,并对伤者的伤残等级进行了评估,以及对病例损伤与交通事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建议利用法医学鉴定检验、临床辅助检查、脑电图、CT、MRI等医学影像学检查,来对非典型性面瘫诱发因素进行定性,从而为相关法医临床学鉴定伤残等级的鉴定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田佳佳 《法制博览》2024,(10):97-99
椎体骨折占位是指椎体骨折后,骨片错位、移位或压迫周围组织的情况,不仅会限制患者的活动,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需要考虑损伤的时间因素、可能的外力作用方式等因素,以综合判断占位的形成过程和原因,而分析自身和外力原因造成的因果关系对涉及人身伤害的案件审理尤为重要。本文重点分析了一例椎体骨折占位的损伤鉴定案例,全面分析了案中被鉴定人的损伤程度及损伤主要原因,旨在为该类型的鉴定案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汪博文 《法制博览》2023,(36):106-108
尿道损伤在会阴骑跨伤或者骨盆多发骨折较为常见,此类损伤男性较为常见,女性较为罕见。本文就笔者工作实际情况中遇到的女性尿道损伤后遗尿道狭窄案例中影像分析、损伤特点、残疾后果等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得到各位同仁的建议,进而形成共识,助力相关案件的审理。  相似文献   

18.
《工会博览》2013,(11):10-10
智勇双全火眼金睛识真相 王北榆是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战线中唯一一名长年奔波一线的女法医.在各类刑事案件的勘查和检验中,她坚持亲历亲为,收集证据宁多勿漏;对各类尸检,她坚持"一是一、二是二、打断骨头对上茬",为相关刑事案件的定性和侦破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在各类伤情鉴定过程中,她坚持客观公正,细致入微,明辨真伪.  相似文献   

19.
脾脏是人体中重要的一个免疫器官,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讲,脾脏的位置具有隐秘性较高的特点。但是,相比于人体的其他器官来说,脾脏受损的概率相对更高,而且脾脏在受损之后发现的难度整体较大。从患者脾脏受损的类型来看,主要包括创伤性损伤、自发性损伤以及医源性损伤,其中以创伤性损伤最为常见。若患者在脾脏损伤之后同时出现了腹腔出血的问题,在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情况下,还非常容易引发失血性休克等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者会导致患者因此而失去生命。若患者自身属于外伤性脾破裂,往往在患者初期受伤阶段即能够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也有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对隐匿,后期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上才得以发现。文章就针对外伤后延迟性脾破裂的法医临床鉴定相关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0.
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两部分,内生殖器由生殖腺(卵巢)、输送管道(输卵管、子宫和阴道)以及附属腺(又称前庭大腺)组成;外生殖器(即女阴)包括阴道、外阴、会阴。本文主要对女性生殖器损伤的伤残等级鉴定时机、鉴定实施、伤病关系等进行探讨,笔者对我国伤残等级鉴定行业标准中有关条款进行分析,并对有关问题提出观点,以期为广大鉴定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