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徐 《法制博览》2013,(9):62-63
期待可能性理论本源于德日刑法,属于犯罪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期待可能性理论因其立足人性,符合刑法谦抑性原则等而具有相应的合理性,其核心是法不强人所难,体现了刑法对弱者的同情和怜悯。我国立法及司法实践虽然没有明确采纳期待可能性理论,但在立法及司法实践中却存在着对其充分利用。因此,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借鉴期待可能性理论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  相似文献   

2.
《法制博览》2019,(18):208-209
我国刑法中没有期待可能性这一概念,但是确实在我国刑法体系中的一些规定都与期待可能性所发挥的功能所吻合。在具有中国特色刑法体系框架中,期待可能性是刑事责任中评价刑事责任的重要要素之一。同时,期待可能性也十分符合我国刑法保持谦抑性的理念,就像日本刑法学者大塚仁所说期待可能性正是对在强有力的国家法律规范面前喘息不已的国民的脆弱人性倾注刑法的同情之泪。此文就期待可能性的原理并引进、适用于中国刑法做一个讨论。  相似文献   

3.
随着传统的犯罪构成四要件体系越来越受诟病,改革犯罪构成体系的呼声愈演愈烈。引入大陆法系中的期待可能性理论即是近年来改革声潮中颇受瞩目的一个话题。鉴于我国与其原产地的大陆法系国家在犯罪论体系上存在的重大差异,其与我国犯罪构成体系如何兼容的问题乃重中之重,而其合理适用问题也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期待可能性的理论分析,以当前理论界对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理论发展进程以及它在刑法中的地位着手,归结当今不同刑法条文中期待可能性的渗透作用,论证期待可能性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陈熙  金昌俊 《法制博览》2022,(8):103-105
期待可能性理论源于德国,是指在法律的范围内,主张对于因不幸的生活事件而陷入某种恶劣情形,或是被迫犯罪的人给予责任上的赦免。这个理论在德国已有了百年的历史,并且不断地发展和进步。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法不强人所难”,本质上是提高了法律的人性化水平。在我国目前已有的法律条文中,并没有这一理论的内容,而且在刑事立法中也没有将其纳入。但是在实际的司法、执法过程当中,这一理论已经有所渗透。本文将期待可能性理论在我国的《刑法》立法以及实际的执法过程中的使用作为讨论内容,并根据相关的内容,提出一些作者的见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刑法学中的期待可能性理论随着癖马案等判决而受到全世界学者的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期待可能性理论慢慢成为刑法学问题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最终成为了规范责任论的核心理论。该理论的产生基础,在哲学讨论上也充满争议,本文旨在浅析该问题下的几个关键法哲学观点,为理解期待可能性理论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张春雷 《法制博览》2015,(5):103-104
期待可能性的相关理论是刑法理论中重要的内容,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理论规定,期待可能性的相关理论属于刑事责任能力的重要因素,并判断包括故意犯罪行为在内的犯罪形态。我国刑法应该借鉴期待可能性的相关理论,不断完善刑法理论。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刑法中关于期待可能性相关理论若干基本问题,分别讲述了期待可能性的相关理论简介、期待可能性相关理论在刑法学中具有的借鉴意义以及将期待可能性的相关理论引入到我国刑法中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张博 《法制博览》2013,(6):68-69
期待可能性这一刑法学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初,该时期现代刑法学业已基本确立的。然而,由于我国的犯罪论体系导致了我国的刑法学理论往往不谈期待可能性这一问题。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刑法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发展,学者们开始关注期待可能性理论。同时,再加上期待可能性理论它所反映出来的价值理念与当前我国刑法学的发展方向相一致,也十分符合我国重视伦理道德的传统法律文化。因此,探讨期待可能性的理论基础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从期待可能性的基本理论入手,着重围绕了自由意志和正义论讨论了期待可能性的理论基础,从而使其更好地为我国法治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
李志 《法制博览》2023,(13):67-69
期待权理论发源于德国,我国涉及物权期待权的司法实践突显相关理论、立法以及司法均存在亟待完善之处。本文将以我国物权期待权基本理论与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结合德国不动产物权期待权立法与实务,结合我国法律及司法解释,特别是《执行异议与复议规定》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对我国不动产物权期待权实务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适时提出完善我国不动产物权期待权完善的建议,以期对统一司法裁判尺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法制博览》2016,(36):38-39
构建中国—东盟民商事司法协助制度,既是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发展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也是进一步妥善化解中国—东盟各国民商事纠纷的迫切需要。而中国与东盟各国日益深化的法律认同、现有协定与国际条约的强力支撑,加之良好的发展机遇,这些都使得完善中国—东盟民商事司法协助制度具备全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1986年10月,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检察院在起诉科内设立了一个特殊的小组——“少年起诉组”,这是我国检察机关第一个专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办案小组,也是我国未成年人检察制度之滥觞。在我看来,二十余年来,未成年人检察改革逐步成为检察改革乃至司法改革中成绩斐然的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自《刑法修正案(八)》首次将坦白从宽的刑事政策法律化、明确化后,坦白制度便被广泛适用于司法实践中。但在具体操作中,由于对制度的理解和运用存在差异,坦白所维护的实体公正并不能真正实现。因此,对于坦白的司法适用标准,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和确定。  相似文献   

13.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作为修改后刑诉法新增的一项基本原则和重要制度,目前在司法实践中已得到全面开展,在进一步落实保障人权、宽严相济、促进量刑建议精准化、节约司法资源、提高案件质量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效果。但当前司法实践中需进一步树立其系被追诉人的基本诉讼权利,需进一步大力开展。同时就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后反悔、判决后上诉、辩护人在认罪认罚从宽适用中的地位不清等问题需进一步加以完善解决。  相似文献   

14.
从2016年于欢辱母案,到2018年昆山反杀案,再到2019年赵宇案,正当防卫这个法律术语频频出现在民众的眼前。诚然,法治在不断的进步,但正当防卫到底应该如何认定仍是司法上未解的难题。发现并解决正当防卫在司法实务认定中所面临的困境与难题将极大地推进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5.
合理期待原则对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其在适用中存在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降低保险业经济效益,理性外行人范围不确定的问题。通过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尺度,构建保险业有效的运作机制,明确适用理性外行人标准应排除的范围的措施,为司法实践中有效处理保险合同纠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是西方刑事诉讼制度中保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权益的一项法律制度。我国能否构建完善的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关键在于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的司法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杜天冬 《法制博览》2024,(1):157-159
习惯法是民族地区习俗传承与文化留痕的体现,是基层自治的多元化选择。从法理和法的规范性角度来看,习惯法拥有稳定性、实用性、传承性、强制性等基本属性,但从强制性的属性来源来看,习惯法又不具备国家强制力的保障与程序法的形式正义追求,即在司法实践适用中,习惯法纠纷解决的作用缺乏制度、法规的指引,司法适用率的降低既不利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也会使得习惯法流于形式。明确习惯法适用范围,加强习惯法理论研究,整合地方习惯法资源,建立习惯法司法适用标准,能够更好地体现习惯法价值与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8.
李鹏举 《法制博览》2013,(10):207-208
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进行了全面修改,这次修改通过进一步完善刑事诉讼程序,彰显了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刑事证据制度作为刑事诉讼法的核心,体现着刑事诉讼法的价值取向,其变化也与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改的精神一脉相承。本文从研究刑事证据制度修改的主要内容出发,揭示了通过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证人出庭制度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等方面彰显出的司法文明价值。  相似文献   

19.
泰国的青少年司法制度与我国的青少年司法制度存在着差异。泰国的青少年司法制度有着其本国比较鲜明的特点,泰国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有值得我们加以借鉴,参考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在法院判决前,由专门机构对被告人的个人睛况、家庭环境、犯罪背景等进行专门调查分析,并对其人身危险性进行系统评估后,将调查评估报告提交法院,供法院在量刑时参考,具有刑罚个别化原则为理论基础,此外,社会调查制度的设立在对未成年人犯罪主体性特征的关注以及教育、保护,司法民主、司法公正,以及兼顾提高诉讼效率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