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阚慧 《法制博览》2014,(2):152+148
马锡五审判方式是在我国抗日根据地产生发展并广泛传播的一种巡回审判的方式。它产生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它通过将深入群众,将审判和调解有机结合起来,真正的实现了国家的审判与群众的利益相结合,由此开创了我国法院中审判与调解相结合的模式的先河,并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少年刑事审判组织是在少年审判机构的基础上对少年刑事案件审判主体的进一步具体化和微观化。国际社会少年刑事审判组织呈现出四个比较明显的共同特点,即设置专门化、构成形式多样化、组成人员多样化和专业化。与国际社会发达的少年审判组织制度相比,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组织在专门化程度、构成形式、独任庭适用案件范围、合议庭人员构成及知识条件等方面均需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郜飞 《法制博览》2013,(3):151-152
当前,法院正承受着来自公众、政府及自身管理行政化的重重压力,现有的管理控制系统难以保证法院工作的高效推进,管理体制创新已成为提高法院工作绩效的根本路径。舞阳县人民法院为此进行了有益探索,借鉴公共管理理论的最新成果,初步形成了绩效管理的基本  相似文献   

4.
随着法治的发展,被追诉人的权利保障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而传统的以侦查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极易损害被追诉人权利,为此我国开展了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本文针对实践中对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存在的误解、侦查中心主义仍占主导地位、被追诉人权利保障的现状等情况,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对被追诉人权利保障的价值体现、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在实践中的运用与不足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变革刑事诉讼理念,坚决贯彻、落实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改革,规范侦查机关权力行使,完善审查起诉、庭审制度等途径,实现对被追诉人人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离婚、抚养、继承等家事纠纷持续上升,进入法院的家事案件占民事案件三分之一左右。家事案件中存在的身份关系具有极大特殊性,这个特殊性决定了不能将普通案件中的辩论式对抗主义等全部用于家事案件审判,这无疑给法官审理案件增加了极大的难度。我国自2016年开始推进家事审判改革,至今两年时间家事审判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笔者认为应该在家事审判改革中格外注重对儿童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法制博览》2019,(16):80-81
自2006年起,最高人民法院倡导实行少年审判和家事审判合一制度,各地法院开始进行少年综合审判庭改革。在制度运行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Y区少年家庭法庭审判工作实际的研究,分析出现阶段少年审判和家事审判合一运行的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媒介审判也逐渐成为影响司法公正的消极力量。本文在分析网络时代媒介审判产生的原因和概括媒介审判的特征的基础上,从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加强媒介自律以及促进网络舆论与司法的良性互动三个方面提出了有效防止网络媒介审判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最早的少年审判机构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1899年,美国的伊利诺斯州的芝加哥市根据该州制定的《少年法庭法》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少年法庭。我国的少年审判机构最早应当是1981年11月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在刑事审判庭内成立的少年合议庭。1987年7月,该区人民法院在合议庭的基础上,成立了第一个审判业务一级建制的少年刑事审判庭。由于该区的少年法庭工作成效显著,最高人民法院于1988年召开会议,在全国推广这一经验做法。自此,适合当地特点的不同形式的少年审判模式在全国纷纷建立,其中有专人负责、合议庭、少年审判庭(有的地方是少年刑事审判庭,有的地方是少年综合审判庭)、指定管辖等四种模式。截止1994年,全国的少年法庭数量达到了最高峰,为3369个。相比之下,国外少年审判模式的设立是先立法,依法设立。国内的少年审判模式则是自下而上,先探索,先实践,待摸索总结出一定的较为成熟的经验之后再上升到立法的角度,予以巩固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法制博览》2019,(29):30-32
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融入家事审判,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但也暴露出调整范围的有限性、说理语言的模板化、法律与道德的脱节、审判程序的一般化等问题。有鉴于此,应搭建司法与民意的沟通桥梁,丰富说理语言,增强德法的有机结合,优化家事审判程序。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一轮的司法改革逐步推行的大背景下,在批判吸收域外民事诉讼审判模式的前提下,结合当事人诉讼权利处分和诉求充分表达的合理配置对我国具体的民事诉讼制度的进行变革,是当前民事诉讼审判模式改革的重要议题,更是当前司法便民原则指导下民事审判过程中当事人诉权保障制度构建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家事审判方式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构建家事纠纷专业化审判团队条件日趋成熟。家事纠纷不仅涉及财产纷争,更与人身关系密不可分,其一般涉及社会公益以至于审理较为复杂,因此构建家事纠纷专业化审判团队专门审理相关纠纷成为现实需求。在科学组建家事纠纷专业化审判团队的同时要强化对家事纠纷专业化审判团队的监督管理。希望本文能对我国法院系统家事纠纷专业化审判团队构建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协同治理环境立法问题背后的成因,主要表现为:首先,协同治理环境的组织相对松散;其次,协同立法主体认知与利益不统一。协同治理环境立法具有必要与可能性,对此,协同治理环境需要探索建立协同立法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理论界和实务界人士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判工作有其特殊性已达成共识,各地法院也在不断探索并尝试新的审判方式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未成年犯罪人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其中让心理咨询师介入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是众多探索措施中的一种。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实践中,有些法院通过在未成年入刑事案件中试行心理咨询师介入制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还有不少法院试图加以引进。  相似文献   

14.
伍韵凝 《法制博览》2022,(11):70-72
随着国家法治建设有序推进,诉讼制度改革已成为司法改革中最重要的关键内容.对于刑事诉讼案件而言,影响律师辩护效果的因素不但包括司法改革工作中的制度问题,同时和当前的辩护率低有关.为此,本文结合实际,在审判为中心背景下以刑事辩护重要性等内容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分析了此背景下的几点突出问题,并结合有关制度提出应对措施,旨在为相...  相似文献   

15.
自1984年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首创我国第一个专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合议庭起,给予未成年人特殊的法律保护就已成为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少年法庭作为我国专门的少年审判组织,在保护未成年人的使命中担当了重要角色和作用。为“教育、感化、挽救”失足少年,少年庭法官积极拓展审判延伸职能,承担起一系列“非审判事务”工作,显示了少年庭法官的司法能动作用。但是,“非审判事务”作为实践的产物,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少年庭法官在“扮演”法官和社会工作者之间显得难以平衡,找不准自己的位置。当实践中难以定位之时,或许我们应该回过头来重新思考创建少年司法制度的初衷,思考少年司法机构所应具备的职能。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非审判事务”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揭示了少年庭法官兼具法官和社会工作者的特征。第二部分试图对“非审判事务”面临的困境进行总结和分析:现有立法局限性、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逐年上升及现行法官职能定位、法官评价体系等都对“非审判事务”产生了一定影响。第三部分从理论上探究少年司法的独特性,对少年刑事审判的双重职能及其关系进行了论述。在明确特殊保护职能和司法惩罚职能之后,第四部分对“非审判事务”工作在少年审判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重新审视,并论述了我国目前由少年庭法官兼任社会工作者的现实意义,最后对“非审判事务”的未来方向也予以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皮轶之  华瑾 《法制博览》2023,(9):115-117
在金融体制不断创新、发展的背景下,金融业务越发多元化、金融领域不断创新,金融民事审判亦迎来机遇与挑战。“案多人少”一直是困扰基层法院的难题,G法院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一方面积极探索审判模式和管理机制改革,进行要素式审判改革;另一方面从信息化技术入手,以与技术公司合作等方式,通过信息化运用提高审判质效,维护金融秩序。  相似文献   

17.
以审判为中心背景下的刑事辩护是我国司法制度改革进程中关键改革任务之一,受到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及重视。因此,本文结合以审判为中心背景下的刑事辩护案例,阐述了其中刑事辩护的突出问题,并对以审判为中心背景下的刑事辩护突出问题解决措施进行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8.
和谐司法是新时期审判工作的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本文从协同主义的中国式话语入手分析,提出了在中国构建协同主义的民事诉讼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推进环渤海经济区各项事业加速法治化进程的基本遵循。法治化是实现环渤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关键步骤,其重大内涵在于构造有序协同环境、统筹区域联动、提供协同法律服务。然而实现法治化协同发展面临着法律保障缺失、法治力量整合性差、协同制约监督薄弱的现实困境。文章将以创造法治环境、构建长效协同机制、创新监督规制模式为路径,为破解环渤海经济区法治化协同发展难题、实现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网络舆情具有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和公共性、高度敏锐性和反应迅速性等特点,网络舆情具有监督功能,能发挥预防司法腐败的作用。但是如果网络舆情泛滥则会干扰司法,影响司法独立。所以应当研究网络舆情与刑事审判独立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