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被称之为再审程序的审判监督程度,随着我国法律进程的不断加快,这也备受人们的重视,本文结合笔者从事相关工作的实践经验,就我国刑事审判监督程序做出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2.
古典司法理念中被害人的地位通常不高,随着司法观念的发展,对于被害人地位的定位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同时形式和解制度的价值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介绍刑事和解制度的特征与发展,并通过分析这一制度在实践中出现的若干问题,提出对于被害人地位认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刑事判决书不仅和法学问题相关,也涉及到语言使用。刑事判决书一直是法学界关注的焦点,但对其进行的语言学研究较少。二审刑事判决书是一种特殊语篇,其首要功能是评判,而态度评价手段能实现其评判功能。基于评价系统中的态度子系统,通过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分析10篇刑事案件的二审判决书发现,上诉人和上诉法院是主要的评价主体;判断资源和鉴赏资源非常丰富,情感资源相对很少,其中又以欲望资源为主;总体来说,否定态度多于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许多民事诉讼案例在事实认定上更加复杂,在二审发还重审理由的运用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首先是具体性事由存在滥用、错用等现象,又或者发生在有效发还重审理由上的生搬硬套。虽然有些案子在发回重审中会接受更严厉的审查,不过以此种表面化的方式审查,往往只有程度上的取舍。二审发回重审中“基本事实认定不清”,并没有对第二次发回重审的原因作出具体划分。产生这样的问题,既是因为对于发回重审情形下的立法思想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也是由于二审后发回重审的情形,在司法适用上更易遭受除法律之外的其他原因的影响。因此,为明确我国民事诉讼二审的发回重审原因,就需要进一步了解我国民事诉讼二审发回重审的基本原则,确定发回重审的具体事由和适用范围、完善发回重审原因等。  相似文献   

5.
争点是当事人呈请法官审理的对象,争点整理程序主要任务就是明确、固定争点,为开庭审理做准备。争点整理程序是集中审理的前提,是确保诉讼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集中审理是争点整理的制度保障。但我国《民事诉讼法》并没有关于争点整理程序的相关规定,故此,争点整理程序的建立是充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王利平 《法制博览》2023,(27):19-21
将人工智能和刑事司法体制改革二者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在刑事证据的审查判断中运用人工智能更是如此。但是由于人工智能出现得比较晚,再加上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在刑事证据审查判断中的运用也存在证据审查判断中无法实现实质证据审查判断推理过程、人工智能缺乏人的逻辑思维、人工智能发展过快带来的不稳定因素等问题。因此,为了适应刑事司法改革的大趋势,可以从设立人工智能在刑事司法中运用的基本原则、引进专家证人、允许采取相关救济措施等方面进行完善,给刑事证据审查判断的改革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刑事速裁程序在部分试施行地区的程序成效已经初步得到了显现,相对简约的刑事案件裁定判决流程就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不必要的司法资源浪费,司法性密度相对较大的诉讼过程审判过程也节约了诉讼成本,提高了诉讼效率。但就刑事速裁程序的试施行表现来看,我国刑事速裁程序因实践经验不足和施行司法条件受限等因素的存在,其本身所含问题也暴露了出来,如难以划定清晰的适应范围、司法机关职权的履行责任矛盾、影响了司法工作的公正性等等。本文将围绕刑事速裁程序之所含问题进行剖析,进而逐一提出对应性策略,谨以此作为刑事速裁程序完善之建议。  相似文献   

8.
客观预备合并之诉由于涉及先后位两个诉讼请求,法院在处理时需要兼顾对不同请求的审理。到上诉程序时,不仅一审判决具有多种情形,而且对不同的一审判决还需针对性地设置二审程序,从上诉主体、上诉范围、上诉审理三个方面进行一定的设置,以期在维护当事人自由处分权的同时,保障制度的稳定运行,维护司法公正和裁判统一。  相似文献   

9.
刑事诉讼法是一部诉讼法,而"诉讼"意味着当事人双方的争议应该在中立法官的主持下,依据一定的规则得以解决。具体到刑事诉讼领域它意味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犯罪、判处何种刑罚,应该在中立的第三方主持下,通过控辩双方的交错答辩,在事实证据查证属实清楚的基础上予以裁判。就中国的刑事诉讼程序而言,它主要包括: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5个环节,而在这5个环节中除了"审判环节"具备诉讼程序特征外,其他几个环节虽然名义上属于刑事诉讼的环节,但实质上却不具备诉讼程序的基本特征。本文就刑事审批前程序的一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法制博览》2017,(13):148-149
刑事一体化语境下,国家刑事制度建设是一个合理分配程序与实体功能的系统工程。惩罚不仅是实体法的考量范畴,也从刑事程序诞生之初起便与程序密不可分。轻罪案件中,程序的惩罚功能体现非常明显。即便程序即是惩罚的提法过于绝对,程序的惩罚功能也应得到应有的关注。肯定刑事程序惩罚功能合理性的同时,也要防止程序对实体的僭越。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如下三个逐层递进的问题:其一,刑事程序惩罚功能的实践面相;其二,国内外同类研究成果的启示;其三,刑事程序惩罚功能的理性出路。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未成年人(少年)是指十八周岁以下的人。未成年人犯罪涵盖在青少年犯罪之中,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必要性已多有论述,不再重复。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诉讼程序自然也受刑事诉讼法的根本性约束,它的特殊性并不外在表现为单独的法律程序规程,即在刑事诉讼总的原则规范下有其自身的构造。就诉讼程序而言,未成年人犯罪的司法实践程序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曾庆鹏 《法制博览》2022,(26):63-65
目前,对于刑事辩护,律师行使辩护权的过程中面临着立法不完善、不健全以及律师具有风险压力大等情况发生,增加了律师在刑事辩护中的困难程度,尤其是在职务犯罪调查的程序中,如何正确看待律师执业过程面临的各种困境,并从现实的角度中寻找解决困境的方案,在当前刑事辩护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职务犯罪的相关概述进行简述,叙述职务犯罪调查程序中律师刑事辩护的困境,并进行实际的分析,尽可能解决律师行使辩护权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审判是国家相关部门依照法律规定,来解决纠纷的一种专门性活动。而刑事审判监督程序则是为了保证审判过程以及结果的合法性和正确性的一项工作,我国的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司法判决的权威性。因此,本文就针对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审判监督工作中遇到的困境进行分析,研究完善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出路,希望能为增强司法的公信力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汤沐 《法制博览》2021,(3):135-136
刑事和解作为当代社会的一种新型法律实践,是解决被告人与被害人之间矛盾的有效措施,并且基于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文化和社会需求背景,其也能够直观体现法与社会的能动关系.但是刑事和解在制度形成方面又是错综复杂的,随着积极推行也产生了诸多问题,例如对其适用范围的争议,和解程序的滥用以及如何进行法律监督等,遂笔者对此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犯罪已被列为继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成为全球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随着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上升,如何预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问题。虽然我国采取刑事政策与刑事法律相结合的方式来阻止未成年人犯罪浪潮的高涨,但由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立法存在不足,刑事政策又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成效不甚理想。采取何种刑事政策能有效的弥补刑事立法的不足,以达到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体现了人民对司法的要求,从检察实践研究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对于推动检察权高质量行使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出发,对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检察实践开展研究,主要运用了实证研究方法,从四个部分对宽严相济政策的检察实践开展了论证,分别是问题的提出、羁押问题存在的原因、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存在的实施问题和政策实施的完善建议。宽严相济司法政策的核心在于把握“宽严度”,检察机关作为政策实施者,应提高政治站位,加强政策把握,深刻把握政策含义,强调监督与指导相结合,动态调整相关机制,准确把握政策“宽严度”。  相似文献   

17.
杨智 《法制博览》2013,(5):223-224
关于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可以说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在长时间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和在本土司法领域的大量实践之中,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逐步建立与完善。新《刑事诉讼法》首次将部分公诉案件纳入了和解程序的范畴,为司法部门,尤其是基层司法机关有效化解当事人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开辟了新道路。但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仍有许多问题存在,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法制博览》2019,(29):43-44
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可以让司法资源得到有效节约,可以让司法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本文首先对刑事和解制度作出阐述,然后对刑事和解制度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几点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与完善策略,希望可以对业内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前,民间经济借贷市场开始逐渐变得活跃,近些年来我国司法机关受理的民间借款以及贷款经济纠纷案件飞速上升。但是,因为民间借贷款经济问题上的国家立法不可以及时适应经济市场的需求,导致审判机关在审理这种类似案件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够做到案结事了的真实司法效果。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目前我国民间经济借贷纠纷案件审理研究中出现的窘境进行分析,并对我国司法机关应对这些相似案件审理上的全新理念和模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戴宁 《法制博览》2013,(11):170-171
在西方,从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惩罚性司法模式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面临的困境,各国开始探索新的缓和的刑事法治模式,恢复性司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①。其最初实践案例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基秦拿县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加害人———被害人"的和解尝试方案。现在刑事和解制度已在西方国家广泛运用。我国传统的和文化蕴涵着和解的意识构想,位于大西北的陕甘宁边区刑事调解的司法实践是我国近代刑事和解制度的最先案例。2012年刑诉法修正案正式确立了公诉案件刑事和解制度,为司法实践中的刑事和解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刑事和解制度基本概况、存在的问题等简要论述,力图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完善提供一点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