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法拟制的产生原因既有宏观上有限的风险刑法理论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影响,又包含了微观上的目的性。刑法拟制存在的正当性根据不仅包含了实然法意义上的形式根据,也具有应然法意义上的实质根据。  相似文献   

2.
《法制博览》2019,(16):48-50
刑法学作为法学核心课程和最重要的部门法之一,在教学时应该符合法学教育培养目标,注重学生法律实务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尤其是刑法分论更应如此。在刑法分论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律实务能力训练需要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较高的人文素质以及教师积累丰富的案例等这些前提,在此基础之上,通过案例教学培养法律思维能力和法律事务探究能力,通过模拟法庭提升运用法律管理事务能力,通过法律咨询训练法律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旁听审判提高综合的法律实务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建设的持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我国的司法管理中,刑法作为判定犯罪行为并对犯罪人进行刑法判决的基础,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具有重要作用。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是保证司法判决公平公正的重要理论依据。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现行刑法已经相对比较完善。但从整体上来说,刑法在具体的司法实践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不适用的状况。当刑法和其他法律相关条款有冲突时,司法判定的参考依据不能明确刑法的意义和价值。基于此,本文从我国刑法的发展背景着手,首先简要分析了社会对我国法律适用根据的争议,随后阐述了刑法在我国法律体系整体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并且探析了刑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部门法的理论基础,最后笔者研讨了应用刑法法律地位的具体策略,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4.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之间有着紧密联系,主要体现在双方在构造和制度上的交互作用,基于此,有必要对二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做一番研究,以促进二者更好地在实践中得到应用。本文对二者在相互引导、相互塑造、相互制约等构造上的作用和在相互保障、相互补充、相互正当化上等制度上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举例做出了相应的说明和阐释。  相似文献   

5.
条件拟制,即在附条件法律行为理论中,当事人可以通过促成条件成就或阻碍条件成就来获得利益,或损害他人利益。本文结合《合同法》第45条第2款的规定及条件拟制构成要件,分析我国条件拟制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建议,使条件拟制的规定更加成熟,以期更好的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年来网络技术越来越成熟,很多的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也日益呈现出弊端,法律作为维护社会秩序与人民基本权利的标准,应该对其进行完善,有效地抑制网络犯罪,维护网民在游戏中虚拟财产的合法权利,在网络游戏中对非法谋取利益甚至是涉及犯罪的不法分子进行制裁。基于此,本文探讨了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随后本文围绕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认定,来具体分析如何对其进行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7.
诉讼欺诈的现象时有发生,诉讼欺诈的存在会对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和司法的公信力造成损害,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和发展,而关于诉讼欺诈是否可以定性为诈骗罪仍然没有统一定论。鉴于诉讼欺诈行为对社会的严重危害,且我国现行刑法无法实现对这种特殊性质诈骗罪的规制,笔者认为我国刑法有必要将诉讼欺诈罪增设在妨害司法罪这一章节中。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衍生出大量虚拟财产问题,已经成为现今社会常见的社会和法律问题,本文拟从网络虚拟财产的定性入手,结合当前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现状,对网络虚拟财产刑法保护进行剖析,探讨网络虚拟财产保护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末,我国政府颁布了关于《禁毒的决定》的相关规定,这个规定在法律上对相关的犯罪人员的罪名处理做出了一个界定。毒品带给人们的危害不言而喻,不仅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常常使得大多数人家破人亡;毒品在交易的过程中还相当复杂,掺杂着各种各样的形式,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法律会根据犯罪情形的不同判处不同的罪名和处罚。至于在犯罪的过程中是对于何种行为,应该给予何种严重的惩处也正是我们目前阶段主要考虑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国在《海关法》相关规定中也提出了关于毒品运输的规定等。尽管在这些法律颁布之后,使得罪名的判定变得有理可据,但是由于犯罪的情形错综复杂,仍然存在着纰漏,本文主要阐述了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法律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项重要刑法罪名,强奸罪在我国刑法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也是保护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条款。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观念与犯罪行为也在不断变化,如何有效界定强奸罪,厘清犯罪构成要件,对于保障公民人身权利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刑法强奸罪进行完善,也是预防犯罪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刑法改革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法律制度制定也在不断的完善,针对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之间的实际应用联系进行分析,为了能够保证在应用过程中对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使用效果进行明确,本次对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之间的相互交互作用进行研究,并且针对两种法律交互作用产生的原因、方式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希望能够对两者的交互作用进行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12.
苏红 《法制博览》2024,(12):69-71
离婚后子女的抚养问题,长期以来都是婚姻法的焦点议题。法律始终坚守以子女利益为核心,确保其全面发展并强调父母的共同责任。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倾向于推广共同抚养,但也会考虑到某一方可能不适宜抚养的实际情况。但在实践中,如何客观评估父母的抚养能力,以及如何合理确定并确保抚养费用的正当使用等问题,均为不小的现实挑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议建立更为详细的抚养协议机制,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并加强对子女的心理疏导及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3.
《刑法修正案(十一)》关于刑事责任年龄个别下调的规定,引发了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社会大众普遍认为刑事责任年龄应该下调,学者则大多持反对意见。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是对青少年的自由意志成熟程度的推定,其合理性取决于法律推定的准确性。传统的刚性立法模式难以适应现实需要,维持刑法原有的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或者绝对下调刑事责任年龄,都不是理想的抉择。《刑法修正案(十一)》秉持弹性论立场,对刑事责任年龄进行个别下调,既是博弈的结果,亦为"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刑事政策的现实化。"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应当解释为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的行为,而不是指具体罪名。"情节恶劣"是"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之外的限制性条件。报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才能追究刑事责任属于特别的程序性限制,与其他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4.
2017年3月15日,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其与之前的《民法通则》以及最高院的《民通意见》是一脉相承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制度变化,取消宣告死亡申请人顺序限制的制度就是其中之一。这样的制度安排究竟合理与否呢?本文希望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犯罪是整体刑事犯罪中的重点内容,受到我国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我国的刑法规范中对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未成年人因为心智发育不健全,加上叛逆与盲目的行动特点导致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追究不能与成年人完全一致。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理念为从轻从宽,本文对我国刑法中从轻处罚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刑法中未成年人所要承担的刑事责任进行了分析,为有关司法部门正确判断未成年人犯罪所要承担的刑事责任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已经逐步进入到法制化社会,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对于我国人民的基本权益和相关方面的法制事项都有着极大的改善和促进。然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由于我国法制社会构建的起步相对来说比较晚,有某方面的法律制度还不够成熟完善,需要进一步有效完善和弥补。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究我国夫妻共同债务承担的法律规定相关方面的不足之处,希望通过本文的简要分析,能够使相关法律法规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健全和完善,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刑法学,即刑事实体法,属于刑事学,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定罪量刑.我国刑法大致分为总论和分论,总论里包括刑法论、犯罪论和刑罚论,而犯罪构成体系则是刑法总论里关于定罪量刑的知识框架和底层逻辑.而在定罪环节里,因果关系则是衔接危害结果与危害行为最为关键的要素,可以说因果关系的解决是实害结果的归属问题.由于实务案件的复杂性,在先...  相似文献   

18.
酷刑是国际公约明文禁止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了禁止酷刑的相关内容,但尚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发展时期,刑法立法需要随时代转变法益观念,只有增强调控手段,赋予刑法机能,才能令其真正发挥出治理社会作用。本文主要探究社会转型时期的刑法立法思路和方法,希望可以为构建以刑法为核心的成文刑法体系和递进式无缝衔接制裁机制奠定理论基础,严密我国法网。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了生态文明建设新时期,无论是政府还是人民都意识到生态环境对于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旨在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变成了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为了保证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有效地在社会中发展,利用刑法惩治手段对破坏生态环境、污染环境的罪犯给予惩罚,同时在量刑中将环境法融入其中,可以初步构建出人们满意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提高环境建设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