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彭超凡 《法制博览》2023,(8):166-168
目前,学界关于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因果关系认定问题、损害赔偿量化问题等内容,已经有较多研究,而本文在实际研究过程中,搜集并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并深入了解近年来我国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情况,结合具体实例进行了系统风险认定的定量、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建立健全相关立法、加强优化审判思路两个层面,提出了加强规范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系统风险认定的对策,致力于进一步优化我国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中系统风险认定的规范性,从而构建出一个良好的证券市场环境,提升证券交易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虚假陈迷作为证券市场所带来的必然产物,《证券法》虽然规定了责任主体的刑事和行政责任,但是对民事责任的规定却是极为含糊,不具有可操作性。本文在现有的法律基础上针对证券发行中虚假陈述的民事责任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悦 《法制博览》2014,(2):121-122
虚假陈述是一种在证券市场发生频率很高的违法行为,为保证证券市场有序发展,法律须对其进行有效规制。虚假陈述民事责任机制在理论上存在诸多争议,在立法上处于薄弱环节,司法实践中也面临许多操作难题,本文就试图以次为出发点,分析理论上关于虚假陈述民事责任性质的争议及现有法律规制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一些可行建议使虚假陈述行为能得到更有效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4.
叶思刚 《法制博览》2022,(29):95-97
为了构建资本证券市场法治化体系,充分保护中小投资人的合法权益,打击证券虚假陈述造假违法行为,2022年1月最高法出台了《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该司法解释是对中共中央工作要求的有力回应,与2003年2月发布的《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相比,在立法理念上与制度构建上都有很大的创新。本文分别分析了新证券虚假陈述司法解释的理念创新之处与制度创新之处,并着重讨论了“重大性认定”“区分因果关系”等问题,旨在更好地将新证券虚假陈述司法解释与司法实践联系在一起,促进资本证券市场健康平稳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证券法》对虚假陈述主体的民事责任承担作了进一步的规定,民事责任承担制度有利于规制虚假陈述行为,防止其泛滥与扩大化,促进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但是,证券市场的民事责任制度还有待完善,本文从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责任制度的实施现状出发,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提出了民事责任制度存在的缺陷,最后从先行赔付制度、证券中介机构和...  相似文献   

6.
申国莹 《工会博览》2009,(12):58-58
责任性质是探讨法律责任的首要问题,它决定着责任的构成要件,归责原则,责任形式等。虚假陈述行为的民事责任的定性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主要观点有违约责任说,独立责任说,区分责任说和侵权责任说,本文主要通过论证这几种学说的不足得出虚假陈述属于特殊侵权责任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任亮 《法制博览》2024,(8):73-75
在债券市场中,债券虚假陈述案件频繁发生,给投资者和市场信心带来严重冲击。其中,债券服务机构在债券发行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履行责任的失误可能导致虚假陈述的产生,给投资者造成损失。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债券服务机构在债券虚假陈述案件中的责任承担问题,分析相关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重点关注比例连带责任的适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构建更加健全的责任承担机制,保障债券市场的稳健发展,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民众受教育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伴随着法治社会的健全和完善,民众法治观念进一步增强。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进一步深化,诉讼成为公民在维权时选择的第一工具。但是由于民众法律素质不完全成熟,在法庭上钻空子,采用欺骗、伪造等方式妄图通过法律诉讼程序获取不正当所得。从微观层面来看,这一做法对公民利益造成极大损害;从宏观层面来看,该做法破坏了司法的严格性和法律审判的公正性,在很大程度上挑战着法律权威。因此,对这一行为立马制止是迫在眉睫之势。因此,本文将对虚假诉讼罪的认定与适用研究进行分析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伟岩 《法制博览》2023,(17):72-74
在民间借贷的实践领域中,虚假诉讼现象目前仍然存在较高的发生频率。虚假的民间借贷诉讼不仅对于民事主体的合法正当权益构成了显著侵害,同时还破坏了社会整体的诚信守法氛围,违背了民事诉讼开展的基本目标宗旨。因此,本文探讨了民间借贷中的虚假诉讼常见表现形式及其鉴别措施要点,结合民事审判的司法实践需求来探析应对虚假诉讼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因果关系的认定是医疗损害案件中的关键,我国司法实践中医疗损害因果关系的认定难题,其中包括因果关系认定标准混乱、举证责任分配不均、法官过于依赖医疗损害鉴定意见,医疗损害“二元化”鉴定模式并存。为了缓解医疗损害因果关系认定出现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加强对因果关系分析的说理性、建立举证责任缓和制、完善医疗鉴定体制的建议,以期平衡医患之间的利益,缓和医患矛盾。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犯罪刑事政策是指国家为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以保障青少年人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而制定、实施的方针、指导原则及具体操作措施的总称。目前我国实行的青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简单地说就是“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这种中国特色的刑事政策反映了青少年刑事程序中对青少年人权特殊保障这样一种重要价值。人权体现人之所以为人的尊严和价值,是任何人与生俱来,包括青少年。由于青少年违法犯罪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和成年人有非常明显的差异,他们对社会环境有较强的依存性,对外界事物认知能力和控制能力较弱,对自己享有哪些权利以及如何实现自己权利的认识较为模糊,对自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违法性也缺乏深刻的理解,但改过自新的机会较之成年犯罪人却要大得多,因此社会与法律应该予以青少年的人权以特殊的保护。各种法律法规充分体现了对青少年人权的特殊保护。我国宪法第49条第1敖规定:“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受到国家的保护。”强调了国家对于青少年的特殊关怀。类似的如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4条“法定代理人可以到场”,第34条“指定辩护”,第152条“不公开审理”,这些规定都针对青少年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给予了特殊的待遇,之所以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有效实现青少年的诉讼权利,更是为了保障青少年的人权而产生的。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律师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这也正是我国青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冯雪婷 《法制博览》2024,(4):163-165
文章深入研究网络著作权侵权责任认定问题,涵盖了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责任的归属以及潜在的对策。通过详细分析相关案例和法律文本,揭示了当前存在的法律漏洞和争议,并提出有益的改进建议。研究的核心目标是为网络著作权领域提供更为科学和合理的解决思路,以实现两大关键目标:维护知识产权和促进网络创新。这一领域的法律责任认定一直是一个复杂的挑战,但通过深入研究和改善法规,可以实现更好的平衡,确保著作权持有人的权益受到保护,同时为网络创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