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中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两者的确立需求、意义、创新点及制约因素的研究,使公民能够清楚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及原因,更好地防止信息的泄露.同时呼吁公民勇于与不法行为作斗争,使公民树立和增强维权意识,清楚个人信息泄...  相似文献   

2.
高雅 《法制博览》2022,(34):28-30
大数据时代,保险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信息的有效流通和保险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间取得平衡。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正式实施,保险行业的个人信息保护也将迎来新的篇章。由于“保险消费者”的概念存在争议,给司法实践带来难题,应当在法律规定中适时引入此概念。保险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处理是否合法,重要的判断标准为该行为是否满足告知同意规则,应当设立专门监管部门,加强对保险机构的监管力度,规范其对个人信息收集、利用的合法性。保险消费者作为弱势一方,存在维权难的现实困境,建议引入集团诉讼制度,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实现程序与实体的双重正义。  相似文献   

3.
于晰 《法制博览》2021,(2):118-120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逐渐发展,目前已经实现了信息共享交互的进一步传播和发展,同时也导致广大人民群众的信息安全遭到威胁.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提高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也是目前社会的重点问题之一.为了进一步解决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首先就需要进一步强化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  相似文献   

4.
丁琰镔 《法制博览》2021,(4):153-154
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免遭侵害一个有力武器就是刑法保护.健全这方面的刑法保护机制是有力威慑与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行为的利器,能够切实维护公民个人的信息安全.由于我国关于刑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制度尚处于初期阶段,仍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国内刑法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郭若嫄 《法制博览》2023,(14):32-35
在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快速发展和数字经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颁布出台,通过拓展个人信息保护范围、确立“告知—同意”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规制人脸识别和算法推荐等新兴技术手段、明确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强化侵权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充分彰显了立法的时代性。《个人信息保护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以下简称《数据安全法》)相互补充配合,为网络平台用户信息利用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6.
在科技日益更新换代的今天,计算机网络发展得越来越快,大数据伴随互联网日益兴盛。与此同时,个人信息保护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威胁。最近几年来,通过互联侵犯个人信息的案件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在侵犯个人信息的案件中,往往都存在多主体、多渠道、多环节的特点,这也恰是保护个人信息的难点和重点所在。信息主体、信息管理者、网站本身、黑客入侵等都可能导致信息泄露,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研究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程福毅 《法制博览》2023,(30):72-74
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在利用互联网时,往往会出现大量的私人信息被泄露的问题,此种现象已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大数据时代到来,使得人们信息使用效率发生质变,但在对个体信息进行数据化处理时,也需要对其安全性给予更多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传统个人信息司法保护制度与数据化发展特征相脱节,从而在数据化大环境中,个人信息权利内涵和边界相对模糊。我国现行民事法律制度中,相应的法律制度还需完善,以利于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文章从个人信息保护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入手,并与大数据时代特征相结合,认为有必要从个人信息的权利属性界定、个人信息分类保护和侵权责任的确定三个层次来完善个人信息数据的民法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8.
《法制博览》2019,(18):211-212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公民的个人信息在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行政机关由于拥有公权力所掌握的公民个人信息也非常多,于是,通常在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同时存在侵害公民的个人信息的情形。政府信息公开中个人信息保护目前还存在两者不能协调,缺乏专门的监督机关以及公民缺乏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等问题,因此,必须设立专门的监督机关对于信息公开进行监督以及对于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差异化保护,加强公众参与,完善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个人信息保护。  相似文献   

9.
现代信息化社会,社会各个主体之间的距离不断被缩短,个人信息的交换以及传输也变得更为频繁。当前,我国对个人信息民法保护方面还不够完善,主要是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公众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淡薄;另一方面,法学界对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研究不够深入透彻,至今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从而无法满足指导实践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的需要。对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在理论层面上解答一些理论难题,而且有利于在实践层面为审判以及司法提供相关的依据,达到定纷止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的出现逐渐改变了人们对额思维方式以及商业模式,此外也对个人信息的规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仅影响了个人信息的收集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个人信息的利用方式,因此一旦造成信息失控就非常容易泄露个人的隐私,致使个人的财产受到损害,最终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秩序。所以在网络时代下,个人信息泄露的侵权问题亟待解决,这也是本文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不断受到威胁。如何加强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焦点。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问题的根本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刑法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环境带来的现实难题急切需要司法界对公民个人信息权刑法保护进行重新界定完善。因此,本文以基于刑事法律范畴的个人信息权司法实务处理局限性为入手点,结合基于刑事法律范畴的个人信息权法律性质及价值基础,对基于刑事法律范畴的个人信息权维护法律的完善确立进行了简单的剖析。  相似文献   

13.
耿祺 《法制博览》2021,(5):140-141
随着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但是人们在享受数据传输以及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会存在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潜在危险.在实际中,一些不法分子就通过个人信息暴露所存在的漏洞,以各种各样的不合法方式利用了公民的个人信息价值属性.基于此,本文将对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进行分析,希...  相似文献   

14.
在大数据时代这一特殊背景下,个人信息的财产属性更加突出,人们对个人信息攫取的欲望开始扩大。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个人信息的保护急需法律加以保护。通过研究当前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必要性,提出完善相关法律措施的建议,从而完善对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的全方位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于2021年11月1日正式施行,全面规定了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及责任,并提出明确的合规要求.在此情形下,企业作为个人信息处理者,如何有效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规定,实现追求企业利益与保护个人信息的平衡点成为其面临的一大挑战.本...  相似文献   

16.
在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收集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行为却也日渐加剧,人们的个人信息权益容易遭到侵害,却无法很好地应对或抗衡.当下应发挥出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的作用,这是公民寻求帮助的重要途径,可以对个人信息权益进行有效保护,同时应降低个人诉讼成本与取证难度,切实提高公民的维权效率.本文对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的检...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的背景下,网络个人信息不断遭遇泄露,出卖等情况。虽然中国先后引入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但缺乏健全的法律保护制度。在信息日益透明化的情况下,如何从法律层面保护网络个人信息成为当下的热点话题,也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随着智能手机制造技术的进步,移动互联网用户占比逐步提升,其中电话实名制成为应然,由此引发个人信息泄露不可避免。本文结合我国电话实名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电话实名制推行中导致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从立法、执法和司法等方面针对电话实名制提出个人信息保护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的普及虽然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会使公民的个人信息被泄漏,使公民的隐私权受到侵犯。基于此,本文将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作为研究对象,对刑法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问题解决对策,立法部门需要明确公民个人信息的概念及内容、丰富司法救济方式、完善刑法中犯罪主体的范围,从而提升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公正性及权威性,切实保障我国公民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20.
陈芝芝 《法制博览》2022,(21):141-143
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一直是双方签订保险合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影响着投保人和保险人签订合同的合意程度。本文从违反如实告知义务的情形与法律后果出发,探讨发现理论中关于投保人之如实告知义务的短板,得出应当完善不可抗辩条款、完善保险人的证据保存制度、立法确定被保险人为义务告知人、给予保险人在保险合同复效时的询问权利、增加变更保险合同的法律后果、组建并且改进投保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和行业信息共享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