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沈曼红 《法制博览》2023,(31):106-108
检察机关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检察机关积极履职,展现检察担当,服务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实践中,涉案企业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的适用存在不同程度的梗阻,专家的选任、评估的标准以及经费保障都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加强监督、建立全面有效的评估考察标准以及经费保障措施,为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欧文源 《法制博览》2023,(20):115-117
“行刑衔接”是指行政权和司法权在社会治理中协同发挥治理效能,推动法治建设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本文以“行刑衔接”作为研究主题,分析了涉案企业合规中的“行刑衔接”以及行政处罚中的“行刑衔接”,同时通过建立健全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管评估机制、完善行刑双向衔接的保障机制,以期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曹志召  李晏 《法制博览》2023,(20):55-57
近年来,刑事涉案企业合规建设和合规整改成为法律学术界和实务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在最高检主导的企业刑事合规改革试点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对于企业涉及的串通投标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类经济犯罪、污染环境犯罪等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的犯罪,检察机关充分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秉承“少捕慎押慎诉”的理念,坚持“刑事惩罚和教育挽救”并重的原则,对涉案企业进行合规考察,参考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的考察验收报告,通过公开的听证程序,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侦查机关、行业主管部门、法律专家、合规专家等关于适用合规不起诉或宽缓量刑的意见,对一批刑事涉案企业和企业负责人依法相对不起诉或提出宽缓量刑建议,挽救了一批企业和企业家,对有效惩治预防企业违法犯罪,服务保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显著助推作用。本文旨在通过近期笔者代理的一起某建筑工程企业涉嫌串通投标案,探索分析辩护律师在刑事涉案企业合规整改和合规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才能最大限度促使检察机关对刑事涉案企业作出合规不起诉决定。  相似文献   

4.
庞博 《法制博览》2023,(21):73-75
以《关于开展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的方案》为标志的企业刑事合规审查制度已经实施一年有余,在全国多个试点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不少企业自查自纠,全面深入地建设合规制度,并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充分实施相应合规制度,在通过了合规考核后,从濒临倒闭的边缘回复活力,得以继续依法经营,回馈社会。不过在实务中,由于该制度仍属于新鲜事物,不少有机会进行企业合规审查程序的涉案企业,由于经验缺乏或对企业合规审查制度的核心要素把握不准,导致最终未能通过第三方组织机构的考核,未能触发检察院对其适用合规不诉,作出从轻、缓刑等量刑建议。因此有必要从企业合规审查制度的核心要素出发,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全面有效合规建设。  相似文献   

5.
刘春松 《法制博览》2023,(26):90-92
2023年,行业合规将是企业监管的主流。由检察机关启动的企业刑事合规为指引,其他的有权机关的部门事项合规将会顺势启动。税务机关作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担负着为国家主体发展征税的重任;以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为讨论目标,背靠专业第三方律师为纳税合规顾问,针对纳税人的纳税合规相关事宜,分析律师在企业纳税合规中能够起到的三种角色功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第一部分对企业合规不起诉制度综合概述开始,依序对第二部分企业合规管理制度的沿革,企业合规管理制度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对第三部分我国企业推行合规管理的六大利好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必要而有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张佳 《法制博览》2023,(20):30-32
2022年检察机关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共办理5150件企业合规案件,社会各界关注并认同企业合规改革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但我国企业合规不起诉制度在适用过程中还存在对企业和涉罪责任人“双不起诉”、广泛适用于中小微企业而忽视大型企业适用、普遍适用于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轻罪案件而忽视重罪案件的适用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所带来的理论争议和实践困境,本文对企业合规不起诉制度的适用对象和适用案件范围两方面进行具体界定,以扩宽企业合规改革发挥作用的范围,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静 《法制博览》2022,(7):96-98
企业合规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主动发挥服务经济大局的职能,贯彻少捕慎押慎诉理念,大胆适用相对不起诉制度,积极探索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有效引导涉案企业合规建设,可以推动企业预防刑事法律风险,真正实现法治化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9.
我国各地检察机关在办理企业犯罪案件中自发探索刑事合规不起诉制度,其中,合规监管型检察建议在刑事合规不起诉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合规监管型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拟对涉罪企业做不起诉处理时,基于对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的调查和评估,就如何推动企业合规经营所提出的检察建议。它既为涉罪企业开展合规建设提供了参考和指引,也是检察机关在后期考察涉罪企业合规改进状况进而决定是否不起诉的重要依据。合规监管型检察建议与检察机关在刑事合规案件中提出的量刑建议、检察意见存在本质区别,也承载着有别于传统检察建议的制度功能。从我国刑事合规的实践探索来看,合规监管型检察建议存在具体指向型和概括引导型、检察建议前置型和检察建议后置型等不同模式,其各自适用条件、运行机制、法律效果等并不相同。为了保障合规监管型检察建议过程的正当性和内容的科学性,应建立企业犯罪案件的社会调查、合规听证等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0.
王文倩 《法制博览》2023,(6):139-141
近年来,我国的企业刑事合规制度建设因关系到企业甚至是企业员工的命运而备受瞩目。本文以某市的企业刑事合规工作为例,探究了我国现阶段的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的建设情况。本文先是梳理了企业刑事合规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又以某市为例,从建设企业刑事合规制度对某市企业的必要性、某市企业刑事合规制度建设的相关政策解读及某市企业刑事合规制度建设典型案例等三个方面探究了某市的企业刑事合规制度建设的工作现状,并提出了对我国企业刑事合规建设工作的一些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企业刑事合规改革试点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给予涉案企业司法红利背后的实体法支撑不足的缺陷逐步凸显。我国单位犯罪存在单位意志认定不清晰、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入罪标准不统一及同罪不同罚的问题,导致现有单位犯罪体系无法对企业刑事合规改革试点工作起到正向激励效果;“放过企业”的同时亦“放过企业家”与刑事合规理念相悖,且有违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之嫌;自首制度作为我国法定量刑情节,未在企业刑事合规改革试点工作中被合理运用。为解决上述困境,则需在实体法中探寻现有企业刑事合规改革试点工作的正当依据。运用组织体责任模式切割单位意志和自然人意志后,有效的事前合规可视为企业的违法阻却事由,从主观层面对企业予以出罪;有效性不足的事前合规亦可视为企业不起诉或从宽处罚的量刑激励机制。事后合规可视为企业的预防激励机制,其中需关注企业是否具有自我披露行为、是否自愿提交合规计划并进行合规整改、是否自发修复法益,综合考量预防刑的裁量。需要强调的是,并非所有企业都可称之为“组织体”,对于我国众多小微民营企业而言,保护民营企业家即等同于保护民营企业,故在必要时,亦需对企业家予以量刑上的优待。  相似文献   

12.
陈念民 《法制博览》2023,(6):145-147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推出,其中着重强调了要“推动民营企业守法合规经营”,并要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引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加快建立治理结构合理、股东行为规范、内部约束有效、经营高效灵活的现代企业制度,重视公司律师和法律顾问的作用。”这一政策的推行,直接将企业合规经营和法律顾问制度建设上升到了国家的层面,充分显示出了其重要性及必要性。在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等合规管理指引中,也对企业的法律顾问及合规管理的建设给予了充分重视。但从实践角度看,2016年6月以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意见》,指导企业合规管理体系试点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通过实践也能发现,当前企业合规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认识不足、过分重视形式、区域差异较大、违规较多等。在依法治企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法律顾问及合规管理制度及体系的建立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正【主题导引】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更好地推进民营企业依法、守规经营,自2020年3月起,最高人民检察院启动了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检察机关对于办理的涉企刑事案件,在依法作出不批捕、不起诉决定或者根据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提出轻缓量刑建议的同时,督促涉案企业作出合规承诺并积极整改,促进企业合规守法经营,预防和减少企业违法犯罪。自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与支持。近日,第二期试点工作的启动,标志着我国企业合规改革试点朝着纵深发展。当然,随着企业合规实践的不断深入,相关理论的构建更显急迫与重要。本期主题研讨将聚焦企业合规的理论与实践,以期为改革之推进贡献智识力量。  相似文献   

14.
徐玉善 《法制博览》2024,(10):112-114
企业合规制度全称为企业合规不起诉制度,源于西方法学界为了保护企业免于因其经营者违法行为而额外承担法律上的责任和损失而建立,由此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市场经营主体的存续。本文叙述了企业合规的缘起、发展及在中国的现状,归集了当下法学界有关企业合规的相关理论,分析了目前宿州市涉农小微企业因企业合规前置审查不足而对经营和生存造成的不利因素,探讨了建立涉农小微企业合规认证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林夕慧 《法制博览》2022,(14):102-104
刑事合规对企业犯罪治理的作用路径有三条:第一,扩大企业犯罪刑事责任的认定范围;第二,增加刑罚种类和加大刑罚力度;第三,在扩大刑罚梯度的基础上,施行有效合规的企业可将合规作为责任的阻却或者减轻事由,取得无罪或者减免刑罚的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通过这种"正、负双向激励(stick-carrot)"模式,激发企业自主选择合规的...  相似文献   

16.
刘敏 《法制博览》2023,(21):70-72
预防犯罪与再犯是企业刑事合规制度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也是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研究的重要问题。与刑罚处罚不同,企业刑事合规制度具有事先性、内部性、激励性等特征,在预防单位再犯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然而企业合规制度作为舶来品,要想更好地解决我国实践中的预防再犯问题,还应进行本土化改造。并且在注重企业刑事合规制度完善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刑事理论中单位再犯理论的完善。只有双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单位再犯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刘玉琦 《法制博览》2023,(11):12-14
企业合规这一制度最早起源于美国,目前已经被世界范围内大多数企业用于自身治理。企业合规并非字面上的企业遵守法律遵照规章制度进行经营。从实质上讲,企业合规是一种基于合规风险防控而确立的公司治理体系,是一种新型的犯罪治理制度,在其适用对象及适用标准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争议和难点。企业合规不起诉制度的关键在于对犯罪的精准预防,做到犯罪预防,需要分析犯罪的风险来源并对此作出规范的制度政策解决方案,使企业合规制度真正做到“落地”,真正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制度优势,使我国的营商环境得到优化,经济得到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简讯     
《工会博览》2005,(10):65-65
日前,顺义区召开第三次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会议就两项议题达成一致意见:一是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制度向镇、街道延伸。由区企业联合会牵头,今年要在20%的镇(街道)建立企业联合会,逐步在全区建立镇(街道)三方协商会议制度;二是今年下半年对顺义区50强企业缴纳社会保险缴纳、  相似文献   

19.
刑事合规是在加强企业违法犯罪预防中有效而切实可行的重要对策。我国刑事合规视域下单位犯罪制度的重塑源起于刑事合规强大的外在驱动和企业刑事风险发出的失控预警。在我国现行刑事法律制度中纳入刑事合规具有实践基础和现实必要,构建了我国刑事合规与单位犯罪制度重塑之间紧密的逻辑关系。我国刑事合规尚处于起步阶段,当务之急是解决单位犯罪归责理论的界定问题、刑事合规个性化参考因素在单位犯罪制度中的适应问题以及刑事司法模式由对抗性走向合作性的改革问题,对刑事合规预设行进弧度。我国刑事合规的实践和单位犯罪制度的重塑既是互为表里的关系,也是相互通联的关系,无法将我国刑事合规的实施与单位犯罪制度的重塑割裂开来讨论。应当围绕企业独立意志理论、单位注意义务、犯罪量刑标准、处罚方式、刑罚的种类、刑罚的处罚力度等方面推进单位犯罪制度的重塑,避免我国刑事合规流于形式,更好地将我国刑事合规植入单位犯罪理论。  相似文献   

20.
郭铸满 《法制博览》2024,(10):124-126
企业刑事合规是指企业为应对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违反规定的行为,而采取的一种管理办法,其既体现出企业法律运营的内涵,也是企业自我管理、监管、整改的管理手段,更是企业由于违规行为被执法调查时争取从轻处罚的激励措施。在我国,公司合规不起诉制度是促进企业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建设的重要模式,但是企业刑事合规不起诉制度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故此本研究主要探讨企业刑事合规不起诉制度的内涵及价值,分析其应用于中国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