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加强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于防控犯罪行为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具体分析了几起重大刑事案件的犯罪人,对反社会人格障碍、社会化障碍、心理障碍等因素引发的犯罪行为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心理学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2.
反社会人格特质是指个体与社会道德及行为准则相悖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惯常行为方式。反社会人格特质是个体从事反社会行为的内在机制之一,它常常成为犯罪人实施犯罪,尤其是暴力型犯罪的人格动力;反社会人格特质也是暴力型罪犯在服刑过程中应重点改造的人格特质,本文拟探究反社会人格特质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传媒暴力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社会控制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暴力的泛滥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青少年社会认知、反社会人格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试图从理论上探讨传媒暴力对青少年具有吸引力的心理分析,以期从政府、社会、家庭寻求控制传媒暴力的有效机制,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犯罪者的人格特征及其形成条件的对比,主要是通过各类犯罪者与无犯罪者的对比进行的。笔者做这项工作无意将犯罪者与无犯罪者的人格绝对区分,从而肯定犯罪者具有人格障碍,进而否定犯罪改造工作的作用和意义。我的研究只是说明人格障碍涉及范围很广,易导致行为者犯罪的人格形成环境及它们人格偏离的情况,从而为犯罪预防和改造工作提供参考。 研究对象:调查组合并为四种犯罪类型,抢劫与盗窃类、伤害犯罪类、性犯罪类、其它犯罪类,前三类主要是以所攻击的客体不同为划分的;对照组为高校部分1—4年级学生。(选择大学生作对照组是针对“人格障碍易出现在高智商者与犯罪行为者身上”这一学说,使对比显得更有价值)。年龄为18~25岁未婚者,性别为男性。人数:调查组192名,对照组60名。  相似文献   

5.
近年中国的帮会团伙呈现出犯罪国际化、活动隐蔽化、纠合方式多样化、犯罪手段智能化特点。作为一股反社会的犯罪组织,帮会团伙犯罪成员主要以男性青少年为主,女性青少年犯罪近年呈现增长之势;从职业来看以无业失业和流动人员为主。帮会团伙犯罪是各种社会矛盾和诸多社会消极因素综合反映,流动人口、失业人口,贫富分化严重,价值观念失范,社会控制和管理存在漏洞等是帮会团伙犯罪的诱因。控制帮会团伙犯罪必须从治标与治本两方面着手,才能使社会发展协调有序。  相似文献   

6.
连年不断的美国校园枪击惨案,不仅无情地剥夺了众多无辜的宝贵生命,还给无数个美国家庭制造了心灵创伤。在私人枪支泛滥、暴力文化流行的社会环境中,凶手的人格障碍被普遍认为是导致美国校园枪击案的根本起因。作为一种心理疾病,具有严重人格障碍的青少年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很容易走向暴力犯罪的极端。基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原因,我国青少年群体的人格障碍心理问题正日趋严重。部分典型案例警示,正视青少年的人格障碍问题,实行主动干预,是预防或减少人格障碍青少年走向犯罪的上策。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环境因素,有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类。社会环境主要是国际社会环境和国内社会环境。许多学者、专家对此已作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优秀成果,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关于自然环境与未成年人犯罪及犯罪类型间关系的研究,在国内是比较少的。自然环境对未成年人犯罪和犯罪类型有一定的影响,相互间有密切的联系,在特殊情况下,还是起着决定作用的。然而,自然环境不是孤立地机械地对未成年人发生影响和作用,而是与社会环境结合在一起,共同对具有不良心理因素和污染一定劣迹的未成年人发生作用的。在外界环境因素作用于他们时,自然环境只是他们实施犯罪的一个条件,不处于主要的支配的地位。可是,离开自然环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除家庭、学校、社会等不良因素影响外,其不成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不良的人格特征是他们走向犯罪的内在原因,了解特征和掌握青少年的犯罪心理、犯罪动机和不良人格特征及矫治的内容方法,对我们在少年审判工作中寓教于审,教育、感化、挽救少年犯有很大的帮助和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少年犯罪心理矫治的概念少年犯罪心理矫治,就是对已形成犯罪动机和犯罪意识的个体,或已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的少年,通过深入分析和诊断他们犯罪心理原因和特征,确定矫治改造方案,纠正和消除犯罪动机,矫正其特有的人格障碍和缺陷,从而使…  相似文献   

9.
犯罪行为是指触犯国家刑律,应受到刑法处罚的对社会构成一定危害的社会行为,犯罪行为的一致性特征就是严重侵犯了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危害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所有犯罪行为自一开始就和道德相联系,犯罪行为的生成、出现也无一例外地具有道德上的原因,所以对犯罪行为进行道德原因上的解释是分析犯罪行为成因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要对各类社会犯罪行为的道德原因进行基本的归类分析,以此来探讨犯罪行为在道德上生成的基本类型与途径。 1990年和1993年天津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在有关单位的大力协助下,对两年入狱的犯罪人员进行了大规模的普查工作,被调查的犯罪人员总计达8千余人。通过对这8千余犯罪人员的分析,我们将犯罪行为的道德特征进行了必要的分类,发现犯罪人员在道德的成因上主要表现为三种致因模式类型,以下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一般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西方犯罪社会学的若干理论,对家庭中的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些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残缺的家庭结构、恶化的家庭关系、恶劣的家庭气氛、父母的反社会倾向和不适当的管教方式都对青少年行为造成重大影响,并从家庭的角度就如何防范青少年犯罪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1.
人是文化动物,文化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而创造性是文化最重要的特性,所以创造性成为最根本的人性。人性的创造性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亦能促进犯罪的发生和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创造犯罪工具,创造犯罪经验,创造犯罪技术,创造犯罪类型等方面。人性的创造性与智能犯罪的关系更为密切,它对智能犯罪的发生和发展起一种催化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城乡结合地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乡地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类型是侵财型犯罪,犯罪主体主要是闲散青少年,团伙犯罪较多,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城乡结合地区治安状况差,不健康影视文化泛滥,贫富差距扩大等。为此应该增强打击犯罪力度,改善地区社会环境,重视和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管理。  相似文献   

13.
流氓团伙是指三人以上经常纠集在一起,在首要分子的组织、策划、指挥下共同实施犯罪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团伙。在当前新形势下,流氓团伙具有多人、多次、多种犯罪,上升幅度之大、涉及之广、危害之严重,都是前所未有的,是当前严厉打击的重点。湖北省南漳县公安局1991年至1993年仅逮捕的流氓团伙就有27件89名,占全部刑事案犯的11.5%,1993年逮捕39名,比1992年上升30%,比1991年上升85%。流氓团伙犯罪已成为当前刑事犯罪主要形式之一,本文试图就流氓团伙犯罪特点与治理对策进行分析探讨。 一、流氓团伙犯罪特点 流氓团伙犯罪是指行为人在心理活动支配下发生的违犯社会规范的行为,是流氓团伙反社会意识的外在表现。团伙成员在畸形的处世态度和对社会颠倒评价中类聚一起,聚集犯罪能量,向社会挑战,形成一股反社会势力。流氓团伙犯罪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紧密相关,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4.
电脑网络--未成年人实施犯罪的新媒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笔者调查,近年来网络案件数量上升,作案人中有75%为1 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主要为财产型犯罪.主要表现为以"网络"为媒介,获取他人信息,合伙骗抢.作案成员大多冒险性强、约束力差、家长监管失控,相互感染影响,为了减少未成年人的网络犯罪,必须规范网络的经营,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监管,进行社会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5.
犯罪时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的时间学可谓是一门科学。犯罪时间的方方面面,大至一个历史年代,小至一分一秒,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从犯罪的多发期与类型结构随着时间的变化所呈现的年代、月季、日时特征与规律,到不同犯罪分子在不同犯罪中对不同作案时间的具体选择,再到公安机关在侦破中的时间效应等等,其间蕴含着较深的学问,诸多规律性的东西,堪称一门“科学”。姑且称之为“犯罪的时间科学”。 犯罪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综合性社会现象。它是一个历史概念,又是社会的一个较好反映。犯罪不是从来就有的,也非永不可灭,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随着国家和法的产生而产生。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年代、月季,甚至不同的日时,犯罪有着不同的自身表现。其多发期的更替、当量烈度的高低起伏与类型结构的组成变化等均要因当时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思想道德等因素的不同影响而各具特色,实乃当时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缩影,  相似文献   

16.
金祥 《法制博览》2015,(4):108+107
侵占罪犯罪对象在我国司法实务界和一些学术界的研究过程中异议比较大。由于立法性的不严谨及有些学者研究的相关理论不够具体深入,在现实生活的运用当中有些概念出现了混淆的状况。从刑法的有些法条来看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二是遗忘物,又称遗失物,三是他人的埋藏物,本人在本文当中对侵占罪犯罪对象进行了简单的剖析,希望在现实生活当中大家对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7.
关于女性犯罪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犯罪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较为迅速并且有较强腐蚀性的一种犯罪。当前女性犯罪呈现绝对数量增加、占犯罪总数的比例上升、以初中以下文化19-5岁的农民及无业人员为主、犯罪类型以侵财型为主、犯罪类型相对集中等特点。预防、减少女性犯罪必须全面提高女性的素质,切实采取贯彻落实男女平等、保障女性就业机会及女性参政议政权利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集群犯罪是因人群聚集演变而成的具有巨大社会破坏力的犯罪,其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从集群效能发展为集群行为,再由集群行为恶化为集群犯罪,这是现阶段集群犯罪演进的一般规律。集群效能构成了集群行为的心理兆因,激发了群体的行为动机。群体因为集群效能的作用不断得到稳固和凝聚,最终从心理层面跨入到行为层面。集群行为与集群犯罪有着密切的联系,前者为后者的爆发集聚了必要的人数要求和心理条件,但集群行为仍然在法治框架下运行。集群犯罪的发展过程须经历"萌芽期→发展期→爆发期"三个阶段。现实生活中的集群犯罪看似一触即发,事实上在爆发前,反社会性暗示早已悄悄改变着集群行为的性质,借助集群的特殊心理不断将这种反社会性暗示弥散至整个群体,改变集群行为的走向,最终将群体推向集群犯罪的深渊。  相似文献   

19.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未成年人犯罪被称为世界“三大公害”之一,根据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的一份公报透露,2002年至2004年全省法院共判处未成年人犯罪的人数迭9585人,而全省公安机关抓获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犯罪人数的比例,2002年为12%、2003年为14.7%,而2004年则为17%,是显上升超势,未成年人犯罪不仅给个人、家庭造成直接不良后果,也给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造成影响,现在有一种新类型犯罪,那就是计算机网络犯罪。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电脑网络对青少年的学习和成长起到了无可比拟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学习效率,拓展他们的视野,增强创造力和想像力,可以况,网络正在改变青少年的生活模式。但网络并非一片净土,,它在促进发展的同时,也在制造诱惑和罪恶。计算机网络犯罪足信息社会中呻中新的犯罪类型,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件也不断卜升。青少年的计算机网络犯罪给国家安全及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忧虑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且口益成为困扰人们现代生活的义一社会问题。以我院为例,2004年我院审理涉网案件36件48人,占41.67%,其主要特点表现为:(1)案件类型以侵财类案件为主,主要有盗窃、抢劫、诈骗(2)暴力性犯罪不容忽视;(3)犯罪主体低龄化,其中15岁到18岁的占61%:(4)犯罪上体文化程度偏低,大部分初中是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初中文化的,小部分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从这数字上看青少年涉网犯罪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人。  相似文献   

20.
美国宪法目的是限制政府权力和保障人民自由。公权力和私权利行使有其范围和界限,个人权利的行使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持枪自由是美国宪法规定公民权利,滥用持枪权利将直接危害他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当个人权利和社会公共利益相冲突时,社会公共利益应该优先。美国宪法过分强调了个人自由和权利,忽视了个人责任和义务,违背了权利和义务辩证统一关系。以自然法的平等、自由、公平、正义为哲学基础建立的美国宪法,忽视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的义务责任,必然导致美国严重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