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尧 《法制博览》2024,(7):88-90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具有基础性、典范性的特点,《民法典》通过确认和保护私权,同时也具有规范公权力的作用,其中对物权制度、合同制度、担保制度的完善,对于律师代理公司诉讼案件必将带来新的影响。公司诉讼在本质上属于民事诉讼,并且适用一般民事诉讼程序,是民事诉讼的一个类型。公司诉讼有其自身特征和内涵,一方当事人是公司的诉讼案件并非都归入公司诉讼。公司诉讼和普通民事诉讼,在诉讼主体、程序以及结果的归属等方面有显著的区别。本文将就以上问题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邓晟 《法制博览》2023,(14):67-69
如今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的发展势态,大大小小企业数量不断增多,新的业务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在此背景下,民商事诉讼案件也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特点,在增加律师工作量的同时,对其工作能力也带来很大挑战。为确保民商事诉讼案件能够得到高水平处理,就需要律师能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探寻解决多样性、复杂性民商事诉讼案件的对策。基于此,本文就以此为背景,阐述民商事诉讼案件含义和服务程序,分析民商事诉讼案件代理存在的问题,并探寻律师应对多样性复杂性民商事诉讼案件的思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郭嫦娟 《法制博览》2023,(22):61-63
在我国现代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多项新法律的出台,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结合近些年来的司法实践来看,婚姻家事案件数量有所提升,且表现出了日益复杂化的特征,对于诉讼程序具有一定的特殊要求,在处理过程中不仅无法进行能动性调节,且一些情况下还需要通过法官职权对其进行干预。因此,本文将婚姻家事案件对诉讼程序的特殊性需求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实践经验总结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和解司法实践着眼于最大限度地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从而帮助未成年人回归社会。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中当事人和解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的基本目的在于化解当事人之间矛盾纠纷。但是,该程序对和解案件范围的限定没有充分考虑到未成年人刑事和解案件的特殊性,将引发新法实施后未成年刑事案件和解工作与新法规范的冲突。协调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工作与新法和解程序之间的冲突,应在法律框架内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和解范围、程序作扩充性解释,以充分发挥刑事和解机制在未成年人司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由于未成年人诉讼能力不足,需要有法定代理人代理其参与诉讼程序。监护人是当然的法定代理人,但是当没有合适的监护人或者监护人已经或可能侵害未成年人利益时,谁来帮助未成年人诉讼是一大难题;另外,在民事案件中,未成年人并非诉讼主体,但是案件的处理却牵涉其利益,未成年人的利益可能受到忽视甚至侵害。如何帮助未成年人在民事诉讼中"发声",在设计法律制度时,国外已经有成熟的经验,国内一些地方也开始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王瀚 《法制博览》2023,(31):133-135
目前我国处于受理案件数量持续增长的时代,民众逐渐将诉讼作为纠纷解决的主要方式,由于我国司法资源有限,在人和案件之间难免会陷入“案多人少”的困境。2021年《民事诉讼法》着重修改了小额诉讼程序,而后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率虽出现回升,但在其适用过程中仍产生了一些诉讼难题和亟待完善之处。本文从“案多人少”产生的制度因素、小额诉讼程序对于解决“案多人少”的应对措施和小额诉讼程序在“案多人少”背景下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完善措施等方面进行思考,以期为小额诉讼程序制度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涉及电子证据的民事矛盾纠纷发生频繁,进入诉讼程序的涉电子证据案件也逐日增加,我们不得不对此类证据高度重视,通过立法以及相关法律程序使电子证据更加规范,以确保电子证据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充分发挥自身价值。文章结合笔者所在基层法院的民事法官对电子证据的应用困境,对当下民事法官在审判实务中判断个案中电子证据的方法进行阐述、归纳和总结,以此呼吁相关部门制定有关电子证据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8.
司法实践中刑事抗诉案件办案期限制度存在着繁简不分、适用容混乱、分歧重重、司法解释突破法律规定的种种弊端。改进刑事抗诉案件办理期限制度,应当进一步完善立法,根据发现判决裁定错误的不同途径,合理设置按刑事抗诉案件程序和办理期限;加强检察机关内部协调配合和外部沟通衔接,解决争议和分歧,促进案件流转;加强对刑事抗诉案件办理期限的诉讼监督,提高诉讼效率。  相似文献   

9.
胡丽丽 《法制博览》2023,(29):76-78
《反家庭暴力法》的出台,充分反映出我国法律制度规范正逐步向更加精准更加细化的方向发展。此项法律的出台,能够为抵制家庭暴力提出明确的法律依据。在法律规范中,需要关注的要点包括对家庭暴力概念的界定,对家庭暴力现象的预防和处置。关注核心要点在于,受害人主体与加害人主体两方面。但从司法实践方面来讲,家庭暴力案件会在一定程度上与诉讼离婚程序推进出现交叉。如何在这类离婚案件诉讼程序推进和案件处理中体现出《反家庭暴力法》的价值,是司法实践中应当思考的关键问题。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讲,家暴受害者的离婚诉讼中,仍然存在执行难的法律困境,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实施依据。  相似文献   

10.
阮兴文 《法制博览》2023,(25):151-153
近年来,法定代表人损害公司利益责任纠纷的案件不断增多。因法定代表人与任职公司存在实体利益与程序利益的冲突,根据诉讼的对抗性原理,应将法定代表人列为股东代表诉讼案件的被告,公司列为第三人。但我国法律并未明确禁止法定代表人同时代表第三人公司参加诉讼,导致实务中同案不同判,有损司法公正和权威。无论在侵权责任实体法上,抑或股东代表诉讼程序法上,法定代表人都应无权代表第三人公司与自己对抗,否则明显有悖设置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之目的。因此,在利益冲突时,应揭开法定代表人唯一诉讼代表权面纱,构建公司诉讼代表替代制度,合理解决股东代表诉讼案件中公司的诉讼代表权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征用纠纷越来越多。虽然国家已经对农村土地征用诉讼案件的受理做了规定,但因存在严重缺陷,纠纷依然层出不穷,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完善法规,势在必行。一、农村土地征用中的程序缺陷任何法律必须通过程序公正来实现其正义性和公正性。公正的程  相似文献   

12.
徐焕茹 《法制博览》2022,(12):81-83
行政诉讼案件是因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纠纷和争议,律师无论是代理原告还是代理被告都应在事实基础上,首先分析案件所涉及的行政法律关系,然后在行政法律关系的统领下进行行政行为合法性判断,并进而展开行政请求权规范或行政抗辩权规范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案件所交织的各种权利和义务,提出正确的代理观点,助力案件的公正处理.  相似文献   

13.
周丽  赵新飞 《法制博览》2022,(5):166-168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中对创造性判断,常使用"公知常识"这一概念,现有《专利法》中并未对其明确规定,但在专利审查的各个阶段,以及专利侵权、专利诉讼中公知常识证据的举证,对专利案件的最终走向、诉讼案件的结果,都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专利审查中公知常识证据的举证时机和举证责任的分析,参照司法...  相似文献   

14.
媒体     
《南风窗》2013,(1):16-16
01中国专利热潮引发法律思考英《自然》12月20日由于中国雄心勃勃致力于"创新型经济"建设,各企业纷纷为来之不易的知识产品寻求保护,从而各项专利激增。从2008年到2011年,专利申请个案年均增长20%以上。2011年,中国受理了526412起专利申请,首次超越美国。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专利诉讼案的剧增。根据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统计,2011年就有专利诉讼案件7819起,大概是美国同期的两倍。专家表示,尽管企业和研  相似文献   

15.
法律一般要求法院对共同犯罪案件实行合并审理,而现代司法要求对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犯罪案件分别适用不同的刑事审判程序,这就出现对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进行分案审理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当遵守刑事诉讼的基本价值要求,对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分案审理的诉讼程序进行合理规制,以实现公正与效率的价值平衡。  相似文献   

16.
钟丽萍 《法制博览》2022,(11):76-78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有了一定的提升,对于法律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诸多的民事案件中,婚姻家事案件数量不断增多,并且呈现出了明显的复杂化和紧迫性等特点.部分案件相对特殊,牵扯到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对于诉讼程序往往也有着特殊的需求,在此类案件的处理过程中不仅需要能动性地调解,部分情况下还需要利用法官的职权...  相似文献   

17.
李辰 《法制博览》2013,(11):150-151
2012年8月31日,我国民事诉讼法经历了全面的修改,并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此次修改结合社会审判实践中为及时解决面广量大的民事纠纷的需求,根据一些地方的试点探索并借鉴国外良好的做法,就适用简易程序的部分案件设立了小额诉讼制度。笔者针对当下民诉法中小额诉讼制度的立法背景、所体现的法律价值,并通过比较法分析方法以论证小额诉讼制度设置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同时将小额诉讼制度与国内现有的普通程序、简易程序,以及实践中被广为采纳的非诉纠纷解决机制、速裁机制等进行比对分析,挖掘小额诉讼制度的比较性优势,  相似文献   

18.
王传锋  张丽娜 《法制博览》2023,(35):106-108
目前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未就认罪认罚案件的审理判决程序进行明确规定,通常在被追诉人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后即进入刑事速裁程序,以此提高诉讼效率。文章以认罪认罚制度下刑事冤案的产生为切入点,深入探讨诉讼效率与司法公平之间的平衡性保持。分析认罪认罚案件审理程序当中出现的被追诉人知悉权丧失、认罪有效性司法审查弱化及法律援助机制无效化等问题,对刑事冤案防范机制提出相关建议:即实现证据开示规范化,保障被追诉人知悉权;完善认罪认罚审查机制,保障认罪供述的自愿性、合法性与真实性;完善值班律师制度,拓宽权利行使范围,以此维系司法公平。  相似文献   

19.
新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刑事和解制度,专门增加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一章。检察机关立足职能不断创新法律监督举措、拓展法律监督渠道、增强法律监督效果。但在实践中,检察机关在开展刑事和解中也面临着困境,本文讨论在刑事和解中引入检调对接机制的模式,以期妥当规范两者的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王储 《法制博览》2013,(10):49-50
本文根据《破产法》和《民事诉讼法》的理论和相关法律法规,立足于司法实践,对于破产派生诉讼中的管辖、诉讼主体、诉讼中止、调解程序以及涉及债务人执行案件中止等具体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破产派生诉讼案件属于专属管辖案件,该类案件中进入破产的一方(债务人)诉讼主体应为破产的企业法人而非破产管理人。将破产受理时已经开始但尚未终结的破产派生诉讼长期搁置的作法是错误的,在管理人接管债务人财产后上述派生诉讼就应该及时恢复审理。破产派生诉讼中调解协议涉及债务人财产的必须经债权人会议或债权人委员会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