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高峰 《法制博览》2023,(23):95-97
本文首先研究与探索民事“执行难”问题的表现以及其危害性,之后剖析在民事诉讼案件当中产生“执行难”问题的原因,最后基于立法完善的角度提出相应策略,用以切实助力解决我国民事诉讼案件当中的“执行难”问题,推动我国社会法治化建设水平与质量得到提升,达到切实保障社会公众合法权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吴贞 《法制博览》2022,(10):104-106
近几年来,随着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推进,人民群众依法维权的意识越发强烈,有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当事人向检察院申请民事执行监督,其中申请最多的是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案.但相比于数据庞大的各种执行案件来说,民事非诉执行案件是属于民事检察监督的新领域,为更好地做好执行检察监督的全覆盖,检察机关亟需做好民事非诉执行监督的工作.因...  相似文献   

3.
2012年修改后民事诉讼法将民事执行监督权赋予检察机关。但由于没有办理执行监督案件的专门程序和相关规范性文件,实践中检察机关监督民事执行案件多是比照抗诉案件办理。由于执行监督案件自身的特点,很多时候这种监督方式无法满足办案和监督的需要。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如何完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35条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为检察机关监督民事执行提供了法律依据。笔者通过调研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通化地区办理的民事执行监督案件,总结办理执行监督案件中取得的成绩和遇到的问题,对如何加强民事执行案件的法律监督进行探讨,以促进民事执行法律监督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李红竹 《法制博览》2024,(12):48-50
执行是保证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一直以来民事金钱给付之诉中执行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尤其对于执行不能,更是一直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虽然法院加大了执行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执行效率,但民事案件执行不能的问题始终未能完全解决,依然是法院工作中的一大难题。本文从执行不能的定义入手,从对执行不能后续财产处理缺少法律依据、执行制度不完善、申请执行人的权利义务不明确三个方面研究在金钱给付之诉中执行不能的困境,进而从完善对瑕疵财产方面的立法、完善现有的执行制度、明确申请执行人的权利义务三个方面提出完善建议,以期金钱给付之诉中的执行不能问题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章学娟 《法制博览》2013,(5):317+319
加强和改进民事行政执行的监督工作不仅是保障民行执行公正、有效的内在要求,也是民事检察工作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罗源县人民检察院以"四个到位"为抓手,扎实推进民事执行监督工作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7.
杨洁 《法制博览》2013,(11):182+126
新民诉法为检察开展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活动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但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工作仍然面临着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缺乏可供借鉴和参考的成熟模式和经验、外部阻力较大而自身实力薄弱等困难。应当以促进民事执行活动规范化以维护民事执行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目的,建立检法沟通协调机制,推进民事执行案件资源检法共享。  相似文献   

8.
诉讼是解决民众纠纷和维护公民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执行则是案件在司法程序的最后一步,是体现司法公平正义的关键一环。但当前我国法院系统普遍存在“执行难”的困境,如何有效解决“执行难”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文对民事强制“执行难”的原因进行了简单分析,并对推进民事强制执行制度改革、破解“执行难”对策展开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探望权执行若干问题探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父母离婚后,如何减少对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的影响,是一个很有社会现实意义的课题。在探望权执行案件中,由于法律观点较为欠缺,司法工作者对执行标的及执行完成的标准等细节性问题,见解不一。本文对实务中存在的一些争议性问题,诸如探望权的性质、被执行人的确定及被探望人在探望权执行案件中的法律地位等,结合相关民事执行理论予以探讨,提出一家之言,以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同仁和学者对这一领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徐东泽 《法制博览》2022,(12):102-104
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案件与民事财产执行案件程序上有一定的区别,本文选取司法实务中具代表性的案例,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与民事善意取得抵押权相互交叉,共同指向同一涉案房屋,受害人王某以二审民事判决中确认的善意取得抵押权向人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使得本案有一定的特殊性.执行局在执行过程中审查了二审民事判决的内容,告知了受害...  相似文献   

11.
乔志彦 《法制博览》2023,(12):133-135
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在民事执行过程中,对于推动查明被执行人真实财产状况起着关键性作用。从目前执行实践来看,仍存在大量案件因在执行中无法真正获得被执行人真实可供执行的财产信息,使得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无法从“纸面上”落到实处。本文通过梳理总结我国当前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的立法规定,以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我国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董猛孟 《法制博览》2013,(2):185-186,122
案外人异议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中重要的执行救济制度,其目的是在民事执行程序中,保障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的案外人的合法权益。但是,在实践中,却存在很多适用上的不便和争议,降低了司法机关执行效率,损害了执行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究其原因是因为当前我国的案外人异议制度还存在着诸多有待改善之处。本文以促进案外人异议制度的完善,维护司法公正为目的,针对制度的不足提出改革建议和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民事执行和解制度作为我国的民事执行程序具有较高的重量。通常情况下,在执行的过程当中,如若双方当事人可以自愿和解的,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缩减执行的成本,还可以有效的缓解执行的难度。但是,当前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和有关的司法解释未曾对和解制度做过多的限制,并且其可操作性不高。故而,我国的民事执行和解制度亟待完善,而研究民事执行和解制度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事执行对保护债权人利益,维护交易秩序,保障法治的实施,改善社会风气都有很大价值。但是现如今,在实践中民事“执行难”还没有根本扭转。本文探讨了民事“执行难”的涵义、特征、本质、历史演进、现状、成因及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5.
民事审判管辖制度是指法院内部受理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对涉少民事案件管辖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成年人案件司法制度改革进程。现在我国一些地区建立少年综合庭,而相应的涉少民事案件管辖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如何正确分析和对待这些发展和变化,对我国涉少案件的审理和少年法院的建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法院的执行工作主要是由审判业务部门负责并执行的,但是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要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工作内容,如何做好各个部门的沟通,如何协调好业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工作显得异常重要。本文列举一个民事案件的整个审判过程,指出在审判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提出了从审理前,审理中,审理结束后等相关问题与其他部门的协调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司法价值取向对司法实务运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建构司法运行机制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司法价值的导向功能。以未成年人民事案件的受案范围为研究对象,考察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源流和演进轨迹,认为我国未成年人民事审判应以“适当养育”和“充分教育保护”为价值追求,并以此作为划定受案范围的核心依据;采取类型化的研究方法,以权利性质为标准将未成年人民事案件分为三大类,根据三类权利的不同属性,确定各类案件与未成年人民事审判所欲达到的价值目标关联的密切程度,认为人格权案件、亲属权案件应为未成年人民事案件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民事合同纠纷的执行占了民事执行工作乃至执行工作很大比例,民事合同纠纷执行难不仅影响社会公众对执行工作、对司法的信任;而且也不利于法院执行工作的开展。执行难已经超越司法领域,而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造成"执行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法律规定不完善而致使执行工作难以操作的因素,也有当事人的风险意识不强、执行协助单位不配合等社会因素。因此,我们应从社会的角度去看待"执行难",从社会的角度探求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司法实务界长期面临"执行难、执行乱"的状况,对于此类难题的解决,既要有相关立法、体制的完善以及相关配套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也需要内外监督机制的有效配合。我国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就是有效的解决"执行难、执行乱"的外部监督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是我国人民检察院的重要工作之一,关系到执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和法治的顺利实施,但我国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在方式上仍然很不完善,严重阻碍了执行活动的顺利进行。本文依据我国的司法现状,以执行活动的进行顺序为线索对我国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方式给予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