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雪娇 《法制博览》2022,(6):100-102
本文以涉"两卡"类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实务为视角,阐述在办理此类案件时应当思考及注意的问题.实务中,认定本罪主观明知多适用法律推定认定,明知仅需认识到被帮助对象实施了客观方面行为要件即可,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及被帮助对象行为的违法性认识错误等不影响定罪量刑.本罪中的涉案财物应返还上游诈骗犯罪被害人,但就如何确定返还比例、...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尽管我国古代没有明确提出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但“恤幼”思想和宗法伦理却如现代的刑事政策一样, 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犯罪的定罪量刑。在“恤幼”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古代法律在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诉讼等方面对犯罪未成年人给予一定的特殊照顾。同时,为了维护家族内部的“尊卑有序”,宗法伦理要求对违背家族内部等级秩序的行为予以严惩,据此,我国古代法律设立“不孝”罪、“准五服以治罪”等制度,它们虽不仅仅指向未成年人,但却是古代未成年人特定犯罪定罪量刑的重要准则。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性贿赂行为已经泛滥成灾,几乎到了凡有腐败必有性贿赂的程度,性贿赂行为的危害性极大,影响程度丝毫不亚于财产贿赂,但我国刑法对于性贿赂行为尚未规制,本文针对性贿赂行为的危害和现状、性贿赂行为入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性贿赂作为犯罪的犯罪构成以及性贿赂入刑定罪量刑的问题进行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葛腾  陈翔 《法制博览》2022,(8):130-132
污染环境犯罪案件呈现逐年增多的现象,我国也在不断修改各项法律法规来打击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本文针对污染环境罪的主观罪过形态进行思考,我国理论界对于该罪的主观罪过形态争议较大,主要有故意说、过失说、混合说.主观罪过形态作为犯罪成立的构成要件要素,对定罪量刑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污染环境罪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立案难、罪过...  相似文献   

5.
人身危险性是刑法理论中的重要范畴。笔者认为在辨析人身危险性时应从初犯与再犯可能两方面进行分析。我国刑法学界对于人身危险性在刑法中的定罪与量刑功能定位一直存有争议。笔者认为属于未然之罪的人身危险性对已然行为的定罪缺乏实际意义,而人身危险性在量刑中却具有重大的影响,基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惩罚犯罪的双重目的,笔者认为将人身危险性定位为量刑的次要根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笔者基于刑法学理论对人身危险性的涵义进行了简述并对其在刑法理论中的功能定位进行了明确。  相似文献   

6.
在刑事司法领域,未成年人犯罪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在对未成年犯罪人的刑罚适用方面,如何针对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定罪量刑,以达到"教育、感化、挽救"的目的,是司法实务界探索的热点和难点。有效地完善和规范未成年犯罪的量刑程序和相关制度,需要司法工作人员在量刑的实体控制与诉权制约之间做出适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完善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是国家为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以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而制定、实施的方针、指导原则及具体操作措施的总称。本文立足于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定罪量刑的标准、非监禁化等角度,提出了完善和发展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陶婧 《法制博览》2023,(10):145-147
面对家庭关系中的暴力犯罪,虐待罪与诸多罪种的犯罪对象、犯罪动机与量刑标准等不同,在定罪量刑方面易产生竞合与冲突,尤其是虐待家庭成员致其重伤或死亡时,对犯罪嫌疑人是定虐待罪还是故意伤害或故意杀人罪更易成为争论的焦点。同时由于传统父权意识与社会危害性理论的弊端的影响,虐待罪“告诉才处理”的原则以及轻刑化的刑罚规定,使得其逐渐丧失对于家庭暴力行为的规制力与威慑力;当下刑法应当积极发挥其在家庭暴力犯罪中的规制与预防作用,切勿对符合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罪构成要件的犯罪行为以虐待罪模糊定罪。面对虐待罪在司法实务中的适用困境,建议取消非告诉不处理的原则,拓宽封闭家庭环境中的受害者行使诉讼权的渠道,并积极将行为人的心理威胁、控制等手段纳入刑法规制体系当中,以刑罚手段预防更严重的人身犯罪。  相似文献   

9.
朱勇 《法制博览》2013,(7):79-81
在法庭审理程序中,量刑程序的健全和完善已经成为热点问题。人们在构建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制约法官自由裁量权等方面取得了共识。随着量刑制度改革的不断进入,刑事审判中量刑问题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量刑规范化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长期受"重定罪、轻量刑"、"定罪与量刑程序不分"的影响,在司法实践中,刑事案件调查审理只关注定罪,而不重视量刑。与之对应的是,律师界"重无罪辩护、轻量刑辩护"现象也较为常见。规范量刑问题一直没有得到重视,这不但不利于被告人合法权利的维护,也影响司法公正性。  相似文献   

10.
冯靓 《法制博览》2013,(7):129-130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机动车数量大幅增长。随之而来的醉酒驾驶问题不断凸显,给国家、社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应对严峻的社会形势,2011年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酒驾驶行为纳入了刑法的调整范围。作为一种新的犯罪,其定罪、量刑及相关完善都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1.
醉酒驾驶行为被纳入刑法规制范围且取得了实际积极效果,但其司法认定和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从醉酒驾驶行为的定罪量刑入手完善我国醉驾行为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非法获取虚拟财产行为的规制需求正在不断提升。财产属性作为虚拟财产的本质属性,决定了非法获取虚拟财产行为需要从财产犯罪视角进行定性。从虚拟财产所有者与运营商作为不同被害人的视角差异分析,可知在进行非法获取虚拟财产行为认定时,若仅以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进行认定存在局限性,没有考虑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与运营商同属被害人的问题。对此,可考虑构建不同角度的定性方式,在财产犯罪视角下按照犯罪行为实施日的市场交易均价对非法获取虚拟财产行为进行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13.
杀人犯罪是凶杀性的暴力性犯罪。以往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如何预防杀人犯罪以及如何对杀人罪犯正确的定罪量刑,而忽略了对杀人犯罪被害人及其遗属的研究,尤其是对他们如何进行援助。从另一方面看,最好的犯罪被害人援助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本文从被害人的角度对杀人犯罪被害人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对杀人案中的被害人的援助问题。  相似文献   

14.
作为刑事司法正义的"一半工程",量刑历来是司法实践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但是受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定罪、轻量刑"、"重实体、轻程序"等司法观念的影响,量刑问题的重要性、复杂性以及其相对于定罪而言的特殊性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最高人民法院从2005年开始对量刑规范化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并将"量刑规范化改革"确定为重大司法改革项目,同时逐步开展试点活动。《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与《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相继出台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在司法实践中量刑不适当、不均衡、同案不同判等问题仍然存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以及实现量刑均衡,增强量刑的公开性,维护司法公正,就很有必要加强对量刑问题的研究与实施量刑规范化。  相似文献   

15.
由未成年人身心特点所决定,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般事实较为清楚,案情较为简单,性质较为单一。因此在少年审判实践中,诉讼参与人员往往关心未成年人的臣刑问题甚于定罪问题。然而,在对未成年人“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刑罚思想指导下,如何恰当地对未成年人进行量刑,在教育与报应之间平衡,促进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仍然是一个困扰我们的问题。由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性,对未成年人量刑存在区别于成年人量刑的特殊性原则。  相似文献   

16.
走私犯罪系洗钱罪的上游犯罪之一,走私犯罪所得的合理界定不仅涉及走私违法所得没收的范围,而且关系着洗钱罪的定罪与量刑。结合走私犯罪的法定犯性质、经营型犯罪特性以及违法所得认定的一般理念,应以走私犯罪获取的非法利润数额认定其违法所得数额。虽然《刑法修正案(十一)》删除了洗钱罪"明知"的表述,但这并不改变洗钱罪的主观要件,行为人仍然应当具有"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及性质的主观故意,且应当将"明知"作为该罪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在限制入罪方面发挥作用。在自洗钱入罪的背景下,应以走私犯罪所得产生的时间节点界分走私罪与洗钱罪,购销走私货物不构成洗钱罪,对走私行为人自洗钱的行为应当以走私罪与洗钱罪并罚。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数起案例,对量刑一般原则和涉及未成年人特殊原则的分析,提出在对未成年犯罪人量刑时可不考虑或尽量淡化“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因素,全面贯彻上述原则和方针,按照刑法和有关司法解释及“若干意见”的规定,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同时,应及时修正涉及未成年犯罪人的量刑指导意见,适时建立独立的未成年人犯罪定罪量刑体系。  相似文献   

18.
车代红 《法制博览》2013,(10):134+91
在贿赂犯罪中,用以定罪量刑的证据多为一对一的证据,在极短的时间内要取得犯罪嫌疑人的有罪陈述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侦查人员充分利用侦查讯问谋略,以保证案件有突破性进展。笔者从攻心,迂回,离间,造势四个方面阐述贿赂犯罪案件中侦查讯问谋略,以期对贿赂犯罪侦查实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李晓芸 《法制博览》2023,(5):118-120
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代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我国对于对涉罪未成年人实行的是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许多地区都尝试通过心理干预以挖掘罪错行为的心理原因,帮助矫正其不良心态,并预防再犯的可能,为其提供重新适应社会生活的机会。本文旨在探讨罪错未成年人心理干预机制的现状、问题和必要性,初探建立心理干预机制,并对于未成年犯罪心理干预具体措施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萍 《法制博览》2022,(10):140-142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彰显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符合当下惩治犯罪的特点,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新的时期被赋予相应的时代内涵.以"宽""严"与"相济"为核心的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刑法修正案(十一)》中新增的高空抛物罪进行剖析,分析其"入刑"的必要性.据法益种类及其法益侵害程度的差异,对高空抛物行为的定罪量刑可从四个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