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末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以中国等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生产、国际贸易、投资和货币体系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逐步开始挑战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国际经济秩序和规则的主导权,并导致全球经济治理格局的变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不再是发达国家之间内部力量的再分配,而是新兴发展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的角力。世界经济格局的这一新变化对现有世界经济领导者美国的对外经济战略和贸易战略产生了重大影响。面对长期严重的贸易赤字,贸易再平衡成为美国对外贸易战略的核心。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下,美国一方面通过推动TPP和TTIP等新的多边贸易协定重掌国际贸易规则主导权,应对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在WTO框架下提起的挑战,另一方面通过再工业化战略、出口倍增计划和量化宽松政策等的实施较以往更为重视国内经济结构和政策调整实现贸易的再平衡。  相似文献   

2.
吴敬琏在《新经济导刊》总第175期载文指出:在最近这段时间,似乎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十二五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新格局的特点是从非均衡发展向均衡发展转变。就是要向一个再平衡的方向走去,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能不能在今后稳定地发展,取决于再平衡进程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今天,保持稳定而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吸引了世界众多学者关注的目光。入世使中国更加深入地参与到了世界经济秩序的合作与分工之中,并为世界繁荣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但是,在世界汇率的稳定性对世界经济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的前提下,中国与世界货币体系的改革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入世后的中国是仍然承担世界工厂的角色,还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走高新科技发展之路?入世对中国经济既带来了冲击,又提供了机会,如何平衡比较其中的损益?在上海大学上海经济管理中心5周年庆经济论坛上,3位世纪级的学者:蒙代尔(美国…  相似文献   

4.
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虽然世界各国普遍意识到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的必要,但在究竟应该如何推动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的问题上,各国基于各自的不同利益诉求,关注焦点互不相同。由此,世界经济再平衡过程不可避免地充满了各种形式的政策博弈和较量。其中,如何解决贸易失衡、储蓄投资失衡和南北发展失衡等问题,各国的博弈和较量最为激烈。本文试图在对这三种博弈做出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中国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5.
对人民币施压恰恰就是在自损世界经济复苏的根基,是在用谁都别想好过的逻辑来实现再平衡,最终结果只能是谁都好不了的世界经济的平衡衰退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中国化进程中的政府角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是顺应世界经济潮流、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国近些年也着力发展低碳经济,以应对能源挑战,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在低碳经济中国化进程中我国政府应该扮演的角色,包括制度制定者、社会引导者、社会协调者和监督者等角色。最后,文章提出了使政府角色有效发挥效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在G20峰会上提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国方案”,再次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中国信心,2016年G20杭州峰会的成功举办必将深刻影响全球经济治理模式,中国作为全球经济治理方向制定者的角色也将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8.
过去 10年来 ,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在加快 ,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在加剧 ,这是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规律和偶然事变综合作用的结果。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 ,不平衡发展是挑战 ,但更是后进者加快发展、实现崛起的机遇。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能否以入世为契机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实现经济崛起 ,主要取决于经济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2012年,多国政权完成更新,国际格局深刻演变并有新表现;世界经济复苏面临诸多挑战,发达经济与新兴经济呈现“双速”增长;美国加快实施“亚太再平衡”,但其全球战略难以东西兼顾;中国国际地位继续提升,但面临更为复杂的周边安全挑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坚定地走开放经济的道路,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紧抓加入WTO的历史性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大力吸收FDI和发展加工贸易。这种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全球化放松了市场对我国发展的硬约束,使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我们把由此获得的增长和好处,称之为中国所获得的第一波"全球化红利"。2008年以来,世界金融危机使中国所获得的第一波的"全球化红利"已不可持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在中国与世界的再平衡过程中,经  相似文献   

11.
从"大萧条"以来的百年金融史看今天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这次"大危机"也是原有的全球经济和金融平衡被打破的产物。因此,危机本身具有两面性,它既意味着旧的平衡格局难以为继,也预示着新的平衡格局会不断形成,而目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的反复与动荡则说明了市场正在试图寻找新的平衡点。从目前的趋势看,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及至全球的经济增长格局依然呈现出较大的惯性。在全球新的平衡格局短期内难以形成的情况下,就必须从国内层面的"再平衡"和全球层面的"再平衡"来探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复苏。  相似文献   

12.
缪建平 《小康》2008,(11):10-10
当华尔街的金融大鳄们纷纷奔走求援,世界各国经济增速大幅跌落,"一枝独秀"的中国经济空前的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世界不约而同地表示经济的拯救行动需要中国的参与。然而中国经济前三季度的GDP增长率9.9%,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中国2008年度的经济增幅破10已成定局。  相似文献   

13.
从"大萧条"以来的百年金融史看今天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这次"大危机"也是原有的全球经济和金融平衡被打破的产物。因此,危机本身具有两面性,它既意味着旧的平衡格局难以为继,也预示着新的平衡格局会不断形成,而目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的反复与动荡则说明了市场正在试图寻找新的平衡点。从目前的趋势看,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及至全球的经济增长格局依然呈现出较大的惯性。在全球新的平衡格局短期内难以形成的情况下,就必须从国内层面的"再平衡"和全球层面的"再平衡"来探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复苏。  相似文献   

14.
金融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担负着一个守住底线的功能。经济学家李稻葵认为:未来十年最大的经济风险就是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如今中国经济不仅总体规模是世界第二,我们的广义货币存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5.
<正>3月1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会见中外记者,谈经济,答民生。一起看看今年李克强总理发出了哪些"强"音——中国金融体系总体是安全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今年把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下调到6.5%左右,是否会对世界经济造成不利的影响?中国是否能够在世界经济疲软这个大背景下继续扮演世界经济推动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3月 4日 ,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美国花旗集团副董事长兼花旗银行董事长罗兹一行。外交部部领导乔宗淮、对外友协副会长李小林等参加了会见。黄副总理对罗兹的来访表示欢迎 ,对花旗集团在促进中美两国在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方面的合作、推动中国参与国际金融市场所作的努力表示赞赏 ,希望花旗今后对中国的经济改革特别是金融改革继续提出宝贵建议 ,发挥更大的作用。罗兹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予高度评价。他说 ,中国已经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兴趣。在谈论世界经济时 ,人们首先关心的是美国经济增长率和利率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然…  相似文献   

17.
天下事     
经济 温家宝说,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有益于中国也有益于世界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月5日表示,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和金融持续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金融稳定发展,从根本上说,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发展。他是在会见美国花旗集团董事长鲁宾·候任首席执行官普林斯时作上述表示的。 (摘自2003年8月6日《新华每日电讯》.李诗佳)  相似文献   

18.
《松州》2016,(3)
正一、匀速增长:增长的转换与再平衡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运行的状况,经济增长6.7%。尽管仍然延续了近些年以来的下降趋势,但在下降当中也有很多积极的变化。这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所谓增长阶段转换说的是过去我们处在高速增长阶段,但这个阶段已经结束了,正在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我们希望中国经济能够在新的增长平台上保持稳定,但必须要实现再平衡。过去在高速增长阶段,供给和需求  相似文献   

19.
崔光胜 《桂海论丛》2002,18(2):25-27
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经济开始融入世界经济大潮.然而,入世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尤其是政府的挑战是具体而现实的.政府必须加紧修订和完善法制,科学定位在管理、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角色,以此推动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吴弢 《中国减灾》2009,(8):55-55
8月3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文章称,政府应当在发展绿色经济过程中扮演重大角色.中国应成为世界的榜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