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减灾动态     
范宝俊接受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采访就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水:太多,太少,……都会造成自然灾害”。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民政部副部长范宝俊10月8日接受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采访。采访中,范宝俊在谈了我国自然灾害,特别是水旱灾害的严重性后,  相似文献   

2.
1989年举行的第44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了“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决议案,并指定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灾日”,每年以适合十年的目标和目的的方式纪念“国际减灾日”。1991年 减灾、发展、环境——为了一个目标1992年 减轻自然灾害与持续发展1993年 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要特别注意学校和医院1994年 确定受灾害威胁的地区和易受灾害损害的地区——为了更加安全的21世纪1995年 妇女和儿童——预防的关键1996年 城市化与灾害1997年 水:太多、太少……都会造成自然灾害1998年…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组织有关专家对水问题进行研讨为配合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水:太多、太少……都会造成自然灾害”,探讨山东省日益突出的水问题及其带来灾害的对策措施,山东省救灾协调小组和山东省灾害防御协会于1997年10月22日至24日,在泰安召开了“山东省水问题研...  相似文献   

4.
许厚德 《中国减灾》1999,9(3):58-60
1 1999年国际减灾日主题“防灾的收益”——科学技术在灾害防御中保护了生命和财产的安全。2 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处认为确定国际减灾日主题并组织活动,旨在提高全世界各行各业民众的减灾意识,使他们能够抵御他们的国家和社区由于自然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根据每年不同的主题,组织了与主题相关的各种活动,这些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地方的减灾能力,以及增强地方、区域、国家和国际广大范围对减灾的承诺。每年的主题活动在当年联合国国际减灾日(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达到高潮。1999年联合国国际减灾日全球统一是10月13…  相似文献   

5.
为纪念“国际减灾日”,10月13日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红十字总会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从10月14日开始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六种语言广播在东亚、南亚听众中举办“国际减灾知识竞赛”活动。国际减灾十年活动是一项国际性行动,各国需要开展交流与合作,互通信息,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提高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减轻自然灾害的能力。中国及东亚、  相似文献   

6.
让减灾深入人心──安徽各地广泛开展国际减灾宣传周活动为响应联合国号召,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坚持经济建设与减灾一起抓”的指示精神,在第五个“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到来之际,根据安徽省政府要求,全省各地广泛开展了“国际减灾日”宣传周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对进...  相似文献   

7.
(1999年10月13日)同志们:今天是“国际减灾日”。我们围绕“减灾的效益”这个主题,共同回顾和总结国际减灾十年活动以来我国开展减灾工作的情况和经验,展望今后一个时期减灾工作的形势和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借此机会,现就我国开展减灾十年活动的情况作个简要回顾,并谈几点意见。1 我国开展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回顾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最近十年,我国发生了多次重大的自然灾害,每年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相当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到6%。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减灾工作,把它作为实现国…  相似文献   

8.
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与灾害共存———面对灾害,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意味着,在“国际淡水年”期间,我们的任务不仅是为了生计而保护好水资源,而且更要减轻水破坏生命的能力。现在世界上90%以上的灾害都与水有关———不是水太少了导致干旱,就是水太多了导致洪涝、滑坡、气旋、飓风和台风。许多地区年复一年地遭遇同样的灾害。自然灾变事件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只有当人们的生命和生活受到威胁时才会变成灾害。导致贫困加剧、城市拥挤、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的这些人类活动,使各种灾害的破坏性不断加大。我们对此仍有很多事可做…  相似文献   

9.
提高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居民避险逃生技能,是世界各国应对自然灾害的一个重要措施和方法。在这方面,我国有“曲突徒薪”的典故,日本有“稻丛之火”的故事,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又有英国小女孩蒂莉挽救海滩上100多人生命的事例……这都说明了解防灾减灾知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今年10月8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简称“国际减灾日”)。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副主任、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发表电视讲话,对我国的减灾、救灾事业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呼吁全社会认识和把握自然灾害的发生特点和变化规律,提高全社会的灾害救助能力,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刊现予刊登。  相似文献   

11.
热烈祝贺“世界减灾大会”胜利召开积极推进全球减灾事业向纵深发展本刊评论员全球瞩目的“世界减灾大会”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定于1994年5月23日至5月27日在日本横滨召开。这是全世界减轻自然灾害事业的一件大事,我们热烈地祝贺“世界减灾大会”的胜利召开。自...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减灾》2009,(5):4-6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相似文献   

13.
今年5月12日是第三个国家“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灾减灾从我做起”,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设立国家“防灾减灾日”的背景是什么?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三个国家“防灾减灾日”期间,全国范围内将部署开展哪些活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民政部有关负责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减灾》2005,(2):21-21
1994年日本横滨世界减灾大会1994年5月23—27日,联合国在日本横滨召开了世界减灾大会。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副主任、民政部副部长范宝俊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这次大会。参加这次大会的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官方代表团、各国际机构、非政府组织、科技界代表,共2000多人。这次会议的目的是对“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以下简称“减灾十年”)进行中期审评,总结交流经验,制订今后的战略和行动计划。会议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协商,通过了最后文件,即“横滨声明”和“建立更安全世界的横滨战略”。这两个文件一致指出:近年来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全球频发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自然灾害成为各国面一临的共同挑战。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进入“十二五”以来,我国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加剧,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发生自然灾害最频繁、最严垦的国家之一。今年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的主题确定为“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充分体现了我国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巨大进步,是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宣勇 《中国减灾》2005,(10):16-17
今年10月12日是“国际减灾日”。为了提高全民减灾意识,民政部积极行动,启动“社区减灾平安行”活动,并于10月12日、15日分别召开全国视频会议和开展“应急管理进社区”活动。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出席了15日在北京市海淀公共安全馆举行的“应急管理进社区”活动,李学举、李毅中、贾治邦等同志参加了本次活动。在10月12日举行的“社区减  相似文献   

18.
徐娜 《中国减灾》2012,(6):8-11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防灾减灾工作形势依然严峻。2012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为进一步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5月10日,第三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举办此次论坛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发展战略,加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交流防灾减灾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弘扬防灾减灾文化,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事业的科学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减灾》2001,11(3)
今年10月10日是国际减灾日。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秘书处确定了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抵御灾害,减轻易损性”。  相似文献   

20.
同志们: 第44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今年的“国际减灾日”是10月10日。在“国际减灾日”的前夕,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作为中国政府的一项活动,是很及时、很有意义的。通过这次会议,将把我国的减灾十年活动推进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