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2月16日,菲律宾和平统一促进会与菲律宾华文教育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以中国和平统一为主题的“全菲大中学校华裔学生作文比赛”,来自菲律宾各地的17所大中学校的116位华裔学生参加了比赛。经过认真评选,最终选出佳作17篇。参赛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多方查阅有关资料,纷纷以年轻人饱满的热情、朴实的感情和流畅的文字,阐述了他们对中国和平统一的认识和看法。很多同学在作文中揭露了台独分子企图分裂中国的阴谋,表达了海外华侨华人盼望祖国和平统一的共同心愿,并表示要为中国的和平统一作出贡献。4月23日,获奖的17位同学在菲律宾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蔡国明为名誉团长,沈文、林金城为正副团长的率领下,前往北京、上海等地参观访问。该团一行得到了菲律宾著名华人企业家菲律宾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指导员陈永栽先生的资助。  相似文献   

2.
曹景行 《两岸关系》2009,(11):29-30
1956年的7月16日下午四点左右,一辆蓝色的“华沙”牌轿车载着我和父母三人直奔颐和园。邵力子先生和夫人傅学文女士已经在门口等着,他同我父亲曹聚仁是“亦师亦友”的关系。父亲没有同我们一起回去吃晚饭,他和邵老留在了颐和园。  相似文献   

3.
5月25日下午5时左右,正在北京参加第五届“京台科技论坛”的北京台商协会会长谢坤宗先生得知台湾华航客机澎湖坠毁的消息后,他除了和其他人一样感到哀痛,更为自己感到万分庆幸!原来谢先生按计划要乘坐这班飞机经香港回大陆,并且已经购买了这架遇难班机的机票,机票就装在身上。北京市台办邓培德主任说:“为了5月23日接待  相似文献   

4.
阔别20年,老同学相聚,百感交集。在对台工作岗位上工作了16年,不是没有调动的机会,不是没有离家近一些,收入多一些的岗位,只是一份不舍,让我没有办法离开。这份不舍,归结一个字,“情”。从走上工作岗位那天起,我就被这个“情”字感动着,激励着,鼓舞着,这份“情”骨肉相连,这份“情”血浓于水,这份“情”魂牵梦绕,这份“情”不胜枚举。我的心第一次被震撼,是在多年前接待台湾家庭教育学会来访的活动中。这个团组来自台湾20多个县市,都是台湾从事基层家庭教育的青年工作者。第一次到祖国大陆来,他们对大陆有五花八门的想象。当时,为了让台湾同…  相似文献   

5.
吕文秀 《台声》2011,(2):68-69
又是一年春来早,又是新桃换旧符。时间流逝,又一个春节即将来临。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想起远在海峡对岸的亲人,想起我在台湾度过的那个特殊的春节。  相似文献   

6.
宁军 《两岸关系》2002,(4):60-60
说到喝茶,中国人有个历史久远的雅称,叫做品茶。在台湾,品茶的“耕读园”茶社办得火红,连锁让遍布各个城市。我们在台中拜访的这家“耕读园”,就是个闹中取静的品茶之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爱台湾”似乎已成为岛内一种口头禅,而且用“爱台湾”与否作为区分省籍、分裂族群的尺度。其实,一个人爱不爱台湾完全在于他对台湾社会是否有所贡献。凡对台湾社会有贡献的人,即使不是在台湾土生土长,也算是爱台湾;凡对台湾社会不但无贡献, 而且有危害的人,即使在台湾土生土长,也不能算是爱台湾。  相似文献   

8.
郭平坦 《台声》2003,(1):15-16
《台声》创刊20周年了。我是1985年被选为全国台联专职副会长的。当时《台声》已经由郑坚等同志创办,初具规模。因工作需要,我分别于1985至1986年、1988至1995年兼任《台声》杂志社社长,先后与《台声》共度10年。《台声》是争取台湾民心的重要阵地《台声》是由在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的民间团体———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的杂志,以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增强乡亲情谊为目的,发挥两岸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当时有“台湾人办给台湾人看”的意见。但我觉得和平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大事,应动员一切力量,建立一…  相似文献   

9.
我相信,对每一个在大陆过春节的台湾人来说,感触一定相当深。因为,在这片宽广而厚重的土地上,你很容易就会找到那份熟悉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王阳 《台声》2002,(9):18-20
“团结、友谊、共同进步!”随着一句齐声高呼的嘹亮口号回荡在空中,期盼已久的“2002年海峡两岸高中生宁夏之旅夏令营”于7月21日上午,在宁夏中卫县第一中学的校园开营。在为期一周的交流活动中,来自台湾台北内湖高中、台中高工、高雄立志高中的22名师生与宁夏银川市二中、石嘴山市三中、中卫县一中的22名师生一起交流了学习经验,参观了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和宁夏建设成就,参加了各类文体娱乐活动,从中领略宁夏的风光风貌,感受宁夏的风土人情,体味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加深了对祖国大陆、对西北宁夏的了解和…  相似文献   

11.
陈璐 《台声》2004,(10):54-55
台商李骥,一个似乎有点陌生的名字。还记得当年那首走在内地街头很容易听到的《爱你没商量》吗?演唱这首歌的台湾音乐组合——“优客李林”,你可能不会陌生。李骥便是当年这对红极一时组合中的“李”。  相似文献   

12.
江欣璇 《台声》2003,(12):23-24
屈指一算,我来北京大学已经快两年了。记得刚来北大时,对什么都感到陌生,充满好奇,就这样开始了对我来说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我在进入北京大学以前从没有来过大陆。对大陆、对北京,所有的印象都是在中学和高中时的历史或地理课本里得知的。我也从来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会来大陆甚至会来北京学习。直到高三时,我开始注意到大陆近年来的发展,而且获悉从1987年开始,大陆高校正式招收了第一名台湾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据我保守估计,来大陆学习的台湾学子也已超过万人。大家趋之若鹜让我对大陆的高校也产生了兴趣,于是我参加了大陆大学…  相似文献   

13.
姚同发 《台声》2002,(10):28-29
7月21日,我们应岛内团结自强协会的邀请,赴台北参加中华民族团结自强学术研讨会。一步出桃园机场,与会的大陆学者便感受到了比台北的炎热更为热烈的情意。当每位学者都戴上东道主敬献的花环的时候,心中的感受自然是亲切荣耀,备受礼遇,旅途劳顿顷刻化为乌有。在乘车前往台北圆山大饭店途中,研讨会筹委会主任丁介民教授,一边介绍会议筹备情况及研讨会的安排,一边不忘介绍沿途旖旎风光,细心周到自不待言。圆山大饭店的见证曾享誉世界十大饭店殊荣的台湾圆山大饭店,是一座中国古典式的宏大建筑,金碧辉煌,美轮美奂,远远望去,主…  相似文献   

14.
台湾著名水墨画大师李奇茂教授与已故著名国画大师黄胄先生相貌极为相似,凡见过他们俩的人,都说他们可能是亲兄弟。一次,朋友送给李奇茂一本黄胄的画册,李奇茂的儿子看到画册中黄胄的照片,竟然看走了眼问父亲:“爸爸您什么时候去了北京啦!”之后几年里。  相似文献   

15.
廖翊 《台声》2001,(7):26-27
今年 3月 9日,我和港台部采访室主任赵卫经香港前往台北,与新华社第一批赴台驻点采访的范丽青、陈斌华进行业务交接,开始了在台湾为期一个月的驻点采访。 感受“痛苦指数”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痛苦指数”一词在台湾社会中频频出现。就像当局发布各类经济指数一样,“痛苦指数”也每每翻新,不时出现在台湾的媒体中。   “痛苦指数”的内容包括收入、支出、生活满意度、家庭、安全、环保等从民间调查中取得的数据。去年下半年以来,台湾的“痛苦指数”大幅上升。   3月 18日的这一天,台北天气阴冷,尽管是周休日,台北的街头还…  相似文献   

16.
东方 《两岸关系》2002,(9):35-36
假期打工挣钱,是全世界学生通例。在刚过去的暑假里,台湾大学生也“各尽所能”或“各显其能”,在职业场里品尝一番酸甜苦辣。 学生打工的变迁也是社会生活变化的一个缩影。近年,台湾大学生打工的主流“工种”虽然还是做家教、在超级市场大喊“欢迎光临”、在餐厅端盘子、沿街发广告页和上门推销图书等  相似文献   

17.
阳春三月,我们应台湾台中县大甲镇澜宫的邀请,随“福建莆田妈祖庙赴台参访团”访台,在参加大甲妈祖绕境活动和浏览台湾风光名胜期间,许多见闻令人难忘。屏东农民兄弟送真情赴台第二天,我们乘大巴正往南投县埔里镇行进,导游杨思蜀先生说:“屏东有一个人打电话来找你们,说要送莲雾来给大家品尝。”原来,台湾屏东县里港的黄树福、黄顺益先生于去年农历三月十三日曾到莆田文峰宫进香并请了一尊妈祖神像回台。这次听说文峰宫参加团队到台湾来,就打听好了本团的行程,从200多公里远的屏东驱车赶上我们的大巴,送来了10盒台湾南部特产——黑珍珠莲雾…  相似文献   

18.
李金明 《台声》2013,(11):66-67
九月的北京,娇阳尤艳。盛夏已过,金秋临近,天高气爽,正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邀请来自台湾桃园和新竹两地眷村的参访团一行22人,参加由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与台湾中国统一联盟共同举办的第二届“黄埔情缘相约北京”台湾眷村与北京社区交流节活动。  相似文献   

19.
春风拂面的日子里,座落在上海南京西路上的美术馆宾客盈门,这里正在举行台湾著名画家刘国松的七十回顾展。刘国松1932年生于安徽,祖籍是山东青州,1949年定居台湾。1956年,刘国松先生在台湾师范大学毕业后,对发展、创新中华民族的传统国画产生了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他创立了“五月画会”,发起了现代艺术运动,被台湾画坛誉为现代水墨画之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5月15日、16日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连续举行两场公益演出,残疾演员高超的艺术表演、感人的梦想与追求,震撼了现场的每位观众。演出还没有开始,许多观众就早早到来。能容纳3000人的台北国际会议中心大会场座无虚席,就连两边的通道都站满了观众。有些观众甚至连续两天都来观看。舞台上,12位聋哑姑娘表演的《千手观音》姿态典雅;无臂演员黄阳光表演的舞蹈《秧苗青青》展现出残疾人生命的阳光和希望;年仅14岁的先天盲童王宾演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