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蒙 《法制博览》2011,(2):63-63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只装着水的瓶子,可那瓶里装的水不多,乌鸦的嘴无法伸到盛水的位置,于是便有了一个著名的故事。几代人都读过这个故事,当年我们的语文课本上还有插图,岩石上搁着一只玻璃瓶,乌鸦叼着一块石子正往瓶子里丢。瓶子的玻璃材料决定了这是一则现代寓言。  相似文献   

2.
最近,有好几个夜晚,躺在床上,久久地难以入睡。或者,睡着不久,又仓促醒来。 谁在惊梦?不是满天的喜鹊,而是愤怒的乌鸦,讲真话的乌鸦。 这乌鸦在问每一个广州人,在你所栖居的城市里,如果发生了下列事情,你会有何感想? 假如,一个打工者月入千元,不吃不喝存下来,一年是1.2万元。突然有一天,广州有166  相似文献   

3.
啄木鸟因多年如一日保护森林有功,被提拔为森林总管。 多年不跟啄木鸟来往的乌鸦闻讯立即来到啄木鸟府上,要与啄木鸟重修友情,畅述旧好。  相似文献   

4.
作为德国"紧急战斗机竞争 计划"的胜利者,Ta-183乌鸦本应翱翔在德国的天空,成为盟军重型轰炸机的噩梦。但欧战在1945年5月的结束为它的发展划上了句号。 Ta-183乌鸦没能在波澜壮阔的二战战场上一展身手,却在二战结束后以另一种方式重返蓝天。朝鲜上空,无论是美国空军的F-86,还是制造了"米格走廊"的米格-15,都有着浓重的"德国血统"。三千里江山上空,两种Ta-183乌鸦的直系后代捉对厮杀,人们仿佛又看到了"第三帝国"末日战机的身影。  相似文献   

5.
正《白雪乌鸦》作者:迟子建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一百多年前的1910年冬至1911年春,一场鼠疫在冰城哈尔滨爆发,共有6万多人因此失去生命;仅有20000多人口的哈尔滨傅家甸,疫毙者竟达5000余人。《白雪乌鸦》就是根据这段史实创作的。作者以富于地域风情的笔调,讲述鼠疫流行时发  相似文献   

6.
储劲松 《法制博览》2010,(16):50-51
乌鸦,不祥之鸟,邪恶的符号。 我再一次看见它们,是在大别山沟腹里一个名叫道义的偏僻村落,离热闹的县城起码有百里之遥。一开始,它们站在两根平行的电线上,像两列密密麻麻的小数点,距离我两百米左右,我以为是一群燕子。但其中的几只小数点暴露了它们的身份。它们划着圈飞上了天空,飞翔的高度是燕子所不能轻易抵达的,  相似文献   

7.
周晓芳 《工会博览》2008,(12):101-101
在反思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根源时,许多学者认为人类中心主义是产生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但是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人类中心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历史形态,并且各种具体形态都具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因而对于人类中心主义该不该对当代生态危机负贵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本文通过分析得出只有近代人类中心主义才是导致生态危机的理论根源,并且只有走入并践行真正的人类中心主义——当代人类中心主义才是解决生态危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读写断想     
在人类历史上,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人类每时每刻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磨难。但是,人类在漫漫长途中,总是不断地将问题和磨难踩在脚下,一直向前走着。历史就是这样走出来的,这样走出来的历史被人们用文字记录下来,变成一本又一本厚厚的史籍,让一代又一代的人回头去看。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生活在分裂的时代,地理位置、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物质财富等方面的差异将人类割裂成不同群体,这些分裂不仅出现在国与国之间,也出现在国家内部。同时,我们也生活在全球性威胁当中,气候变化、核扩散等问题需要人类共同应对。因此,人类别无选择,只能同舟共济,携手开展更紧密的合作,促进不同文明间的和平与和谐。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发展和不朽文献,无疑是现代人类社会最光辉的思想之一。她的诞生,不但改变了中国,而且改变了世界,在人类历史上创造了无比辉煌的业绩。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指引下,  相似文献   

11.
在艾略特的代表作《荒原》中,“荒原”代表一个追寻的开端——追寻一种存在。只有从这里方才能够赋予人类存在的一切意义。在苦心追寻之后,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艾略特不仅发现了关于人类生命的意义,也同样找到了文化与历史传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历史     
陈仓 《法制博览》2011,(18):28-29
1.人类历史是人类生死存亡的生命现象,人类的大历史是漫长的地质时代的一个瞬间。遥远的过去,没有记载,没人知道远古有多古;茫然的未来,不可预知,谁也不知道永远有多远。悠久而漫长的历史过程很难把握,人类不知道自己从何处来,向何处去。具体的历史过程,即小历史,有始有终,开始了的事情一定会结束,结束了的事情往往还会从头再来。  相似文献   

13.
在生态学中,经由人的改造和干预的叫作“人工生态系统”。因此就有可能用自然生态学的原理,来对人文社会生态做一个模拟。人工生态系统有两部分,分别是人类的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这是两个子系统。文化生态主要表现为特定人类社会中所通行的价值、伦理、道德、习俗等组成的生态环境。据此,人便成其为人,而不是兽。人类像胎儿依赖子宫一样高度依赖于这种文化生态,须臾不可离开。故而在文化生态中发生的任何嬗变,都会影响人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4.
人类创造了文化,同时文化也塑造了人类。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即人从降生到这个世界上就和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的意识、观念、动机与行为,无一不打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和环境的文化烙印。而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犯罪现象也无一不打上时代和环境的文化烙印。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象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  相似文献   

15.
前几天,我和一个朋友谈论现在中国的社会现象,他说,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大多数社会现象归结为文化的结果。所谓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文化是人类历史进程的载体和主要介质,离开文化,人类还剩下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人类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向人类提出了许多全新、严峻紧迫的挑战。信息安全问题必然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生活、牵涉信息技术发展和社会生产力进步的重大问题。本文就来谈谈我国的信息安全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7.
张爱国 《法制博览》2010,(12):18-18
人类严重的资源危机令上帝焦虑万分,他不忍心看着他一手制造的人类灭绝。考虑到人体对资源的消耗,上帝决定从精简人体器官开始以拯救人类。但难题是精简谁?想来想去,上帝觉得还是先听听器官们自己的看法,于是让他们写建议书。  相似文献   

18.
夏康达 《法制博览》2011,(12):24-24
从外表上看,人类与动物明显的一个差别是人要穿衣服。哪怕只是简单到三点式的“比基尼”(男人还可以少两点),那也是必须穿的,一般是在游泳池。现在也有宠物着装的,可惜是人类强加给它们的“被穿衣”,宠物们自己到底愿意不愿意,只有天知道。  相似文献   

19.
眼界     
按照《圣经》的记载,上帝是用泥土造出人类的始祖亚当的:“上帝用地上的泥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魂的活人,名叫亚当。”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女娲也是用泥土造人的:“女娲抟黄土做人。”这些相似的传说,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土地是人类的生命之源。  相似文献   

20.
勇者不怒     
愤怒的情绪是动物和人类原始的自卫反应之一,在盛怒之下,我们的心跳会加速,我们的呼吸会增快,我们的肾上腺的分泌会增强,这样来使身体进入各战状态,心理学家的试验也证实出来,动物和人类在生气的时候所展现的体力和动作速度都是平时水准的几倍以上,可见愤怒的情绪是我们引发内在潜力的手段,是有助于我们应付强敌或其他危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