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3年秋,侵华日寇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亲自策划,对我太岳军区根据地进行了一次蓄谋已久、规模最大、最为残暴的“铁滚扫荡”,妄图消灭我根据地有生力量,建立所谓“山岳剿共实验区”。冈村宁次向东京参谋本部夸口说:“这次扫荡要迫使太岳共军在黄河岸边背水作战,不降则亡。”因此,敌参谋本部非常重视冈村宁次的这一“杰作”,由其亲任总指挥,并调集了日寇第一军的69、62、37师团共16个大队和伪剿共军第二师及第一师的一个团,共两万余人。又从各地抽调近200名军官,组成“将校军官战地参观团”,由少将旅团长服部直臣带领前来太岳前线观战。冈村宁次令其第一军军长吉木于9月28日亲抵临汾,军参谋长花谷森  相似文献   

2.
左太北 《黄埔》2007,(4):1-1
今年是七七事变70周年,也是我父亲左权为国捐躯65周年。1942年5月25日,时为八路军副参谋长的父亲,在带领八路军总部机关和中共北方局的非战斗人员突出日寇的包围圈时,不幸被日寇炮弹击中,壮烈殉国。  相似文献   

3.
清水泊,位于寿光县境内,是八路军清河军区及其主力部队经常活动的根据地,是八路军和老百姓的自由天地,也是日本鬼子的眼中钉、肉中刺。1942年6月上旬,日寇第六混成旅团纠集青岛、潍县、惠民、益都、广饶等地日伪军5000多人,采取“纵横扫荡”、“梳篦清剿”的战术,对清水泊实行“铁壁合围”,妄图彻底消灭八路军主力,吃掉根据地。这时,  相似文献   

4.
1942年5月,日寇对冀中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扫荡”。冀中八路军主力和党政机关被迫转移到外线。“扫荡”过后,冀中根据地基本变为敌占区或游击区。1942年9月,晋察冀军区发出“到敌后之敌后去”的号召,第一批就组织了30多个武工队深入到敌占领区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对武工队的性质讲得很明白:“我们深入到敌后的小部队,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和宣传队。”按照军区指示,跳到外线的冀中  相似文献   

5.
1944年秋,驻华北的日寇纠集伪军对我冀东解放区第十三行政公署丰滦联合县(今河北省滦南县和唐海县)进行扫荡,疯狂地实施“三光”(杀光、抢光、烧光)政策,妄图消灭我抗日武装力量。敌我斗争环境是残酷的,部分村政权垮了,有的区村干部被捕,有些干部转移躲避敌情,少数能坚持斗争的,也是昼伏夜出,不敢公开活动,县级机关化整为零,分散隐蔽活动。 当时,我在丰滦联合县公安科工作。公安科看守所关押着三四十人,目  相似文献   

6.
我是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镇吊沟村人。!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江发了震惊中什的芦沟桥事变。同年10月26H娘子关被日寇占领,成为日本侵略军在正太铁路上的重要据点.并于1942年在羊国洼山梁修碉堡、式封锁地,o紧对我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进行“蚕食”、“扫荡”.实行纯光、抢先、杀光的“王光”政策。日末侵略军的羊回注据点,I巨高吊沟村只有10华里.敌我斗争形势严峻,情况错综复杂,环境十分危险。烽火年月.我的家庭贫寒,农忙季节种地、放牛参加劳动,农闲时在本村抗日小学读书。从1940年起我担任村和东半区)L童…  相似文献   

7.
《春秋》1996,(5)
六、初现端倪莲花姑娘是张妈的一位远房亲戚,她早先全家住在东北农村。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的大好河山沦入日寇之手,广大民众在日寇的铁蹄下惨遭蹂躏。莲花的父亲在一次日寇扫荡中惨遭杀害,她随母亲逃入关内,投奔张妈这位远房亲戚。恰巧张妈苏州乡下老家有急事要回去,她便向黄浚夫妇推荐莲花姑娘留在黄公馆干活……  相似文献   

8.
忆五井激战     
一九三九年十月二十五日,我所在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在临朐县的五井镇遭到了驻青州、临朐城的日寇和伪军的突然袭击。我广大指战员奋起迎敌,英勇战斗,取得了全歼来犯之日寇和击毙伪军一百二十多名的重大胜利。这一歼灭战,不但对向我鲁南根据地进行第二次「扫荡」的敌人起了牵制与打击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激励了广大民众的抗日斗志,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心。因此,被当年十一月三日的《大众日报》誉为「山东抗战两年来的最模范的胜利战斗」。一九三九年初春,会师后  相似文献   

9.
栾忠孔  姜洪军 《春秋》2015,(1):14-16
我是乳山县马石店乡台上村人。1943年春天,在胶东军区召开的庆功大会上,授予我胶东民兵英雄称号,许世友司令员还亲自授予我一支步枪。1942年底,日寇在胶东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马石山惨案,当时我是村里的青年抗日先锋队队长,亲自参加了这场反"扫荡"的斗争。现将我耳闻目睹的一些情况记述如下,希望能对教育后代,激励人们振奋精神建设...  相似文献   

10.
裴周玉将军1930年参加红军,经受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战斗洗礼,抗日战争期间转战山西绥远与大青山雁北抗日前线,参加过著名的百团大战,曾率部在大同、丰镇一带袭击驻口泉、鸦儿崖的日寇,令敌人闻风丧胆。在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之际,我们有幸采访了裴将军。裴老已83岁高龄,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和蔼的面容透着军人固有的坚毅。落座之后,裴老便将我们带入那烽火连天的抗战年代。日寇的凶暴残忍,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再次燃起这位历史见证人胸中的愤怒烈火:日寇扫荡抗日根据地时,“见村就烧,见物就抢,见人就杀。蛮汗山根据地黄花…  相似文献   

11.
应承曾 《黄埔》2009,(3):37-37
1938年8月,我在国民党军队五十一师一五一旅三。二团任中校副团长,参加了对日寇土肥原师团作战的三义寨战役。三义寨是河南省兰封县境内的一个小村寨。因其背靠黄河堤,是日寇南下渡河的必经渡口,故该地位置异常重要。当时,距“七·七”卢沟桥事变已历时一年有余,正是日寇侵华最为嚣张之时,日寇步步进逼,国民党正面作战的部队节节败退,整个华北已基本上为日寇所占。  相似文献   

12.
《春秋》1995,(3)
一九四五年,我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进入最后胜利的前夜,也是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面临最后覆灭的一段时日。这年春天,日寇为防止世界反法西斯盟军在山东东南沿海登陆,大量增兵山东,并成立第四十三军团部,总兵力达到十万人,妄图强行打通我海岸线,建立、巩固其沿海防御体系,并同时扫荡我沿海抗日根据地,作垂死前的最后挣扎。  相似文献   

13.
1942年深秋,日寇对苏北大扫荡前夕,我在新四军三师供给部锄奸特派员的工作岗位上忽然接到调令,要我去供给部所属羊案合作社(商店及纺织工厂)担任副主任兼警卫部队的政治指导员。师政治部敌工科王央公科长告诉找,这一工作变化是身份的社会化,是为了适应日寇对苏北大扫荡的备战需要。我即改着便装,以一个商业工作者的身份往返于羊寨、东沟、益林镇之间,以经商为掩护从事情报工作。广交“朋友”,搜集怕报1943年3月,日寇对苏北大扫荡,并很快占领了东沟、益林等重要城镇。师政治部通知我立即移交工作,找盐阜地委敌工部长高原和副部…  相似文献   

14.
吴昌华 《黄埔》2008,(2):42-45
1940年8月,华北敌后战场的八路军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从战略上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先后集中了105个团,总兵力约40万人,在彭德怀副总司令,八路军及第十八集团军副参谋长兼前方总部参谋长、黄埔一期毕业的左权等人的领导下,对日寇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战略性进攻战,史称“百团大战”。  相似文献   

15.
张素和 《黄埔》2007,(3):27-28
我的父亲张文衷(字本禹)是张治中将军的三胞弟,生于1900年。1924-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卒业。1936年父亲服役于第十三军第四师十二旅,任少将副旅长,参加了傅作义将军指挥的反击日寇入侵的“绥远战役”、“百灵庙战役”。1937年“七七”事变,日寇向我卢沟桥驻军发起全面进攻,华北平津战场吃紧,父亲又奉令调往南口与日寇的板垣兵团展开激战。父亲为了部队能及时补充弹药,亲自押运枪弹,遭日军飞机狂轰滥炸,他身受重伤,  相似文献   

16.
人类莫不爱和平而反对战争。殖民主义者穷兵黩武,祸人殃己而不自省,远者不计,近则日本是也。 1937年,日寇发动侵略战争,悍然陷我河山,我人民遭惨杀者达 3000多万人……时至而今尚不知悔罪自新,以谢世人,竟篡改历史,颠倒黑白,倡言“日本亦是战争受害国”诸等梦呓,真可谓大言不惭、怙恶不悛……我广大爱好和平的世人,岂可等闲视之! --耿谆 引子 适值中山寮“ 7· 14”惨案 55周年之际,耿谆远在日本的儿子继承父志,又向鹿岛公司发出了血泪控诉…… 我新华社驻日记者向全国同胞报道了这件事,又一次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关注和…  相似文献   

17.
在福建武夷山的苍屏峰,至今还保留着“打倒日寇,保我中华”、“台湾少年团到此一游”的两方石刻。这是抗战期间,筹组于崇安县(1989年改名武夷山市)的抗日队伍“台湾义勇队”及“台湾少年团”在碧水丹山的铭志和记游的见证。日寇侵华,山河破碎。当局深恐在福州、厦门、漳州、泉州等沿  相似文献   

18.
《传承》1995,(5)
1941年10月:欧致富血战黄烟洞1941年10月,日军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前夕,调集重兵接连对我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以便巩固其占领区,抽兵投入东南亚战场。驻华北的敌第三十六师团汇同第四、第六混成旅,合击设于太行山中部的我八路军总部和黄烟洞兵工...  相似文献   

19.
梁纯如 《黄埔》2006,(6):37-37
1942年农历八月十五凌晨两点三十分。轰!轰!接连两声巨响,震得我耳鸣头昏。第一响,是30枚集束手榴弹爆炸的声音,接着是86箱炮弹同时爆炸的巨响。日寇在下车村黄河边上的据点随着巨响,火光冲天而起。“撤!”我发出命令,连我共16个人,在火光照耀下快速奔向河岸,迅速登上等在那里的木船。船上已有10个人和9挺轻机枪。“开船”!我激动而愉快地发出命令。在皎洁的月光下,隐约地看到载着22个胜利归去英雄们的另一艘木船,已驶入黄河中流。“报告连长,打扫战场的结果:日寇尸体39具,缴获步枪32支、歪把子(轻机枪)3挺、王八盒子(日军手枪)3支、战刀3把…  相似文献   

20.
我叫韦万泽,广西藤县人,1912年出生,今年101岁。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我和妻子都还在学校读书。我们从报纸上得知,日寇已经借机侵占了我们的东三省,烧杀、奸淫我们的同胞,掠夺我们的资源和财产,并野心勃勃地叫嚣要灭亡中国。对日寇的凶残侵略,我和全国四万万同胞一样,十分愤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