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跃 《法制与社会》2010,(14):55-57
上海市交通执法大队"钓鱼执法"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其核心本质在于执法人员违反执法程序,违背法制观念,其也反映出我国行政执法现状,因此加强行政执法程序建设势在必行。本文正是从钓鱼执法违背执法程序出发指出加强行政执法程序建设,规范执法路径,体现法治国家的应然本质。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随着公共交通运输的发展,通过非法运营谋取利润的"黑车"也日益增多,但是由于取证难,交通执法部门很不容易认定车辆存在非法运营问题,于是这些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采取了所谓的"钓鱼式"执法。本文将以最近发生的两起"钓鱼事件"为例,总结"钓鱼式"执法的概念,分析"钓鱼式"执法是否合法等问题,力图得出解决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张蓉蓉 《法制与社会》2010,(24):161-162
"钓鱼执法"案的频频发生对于在法治的道路上蹒跚前进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块巨大的绊脚石,在一个法治的国家里需要社会中各个不同角色拥有坚定的法律信仰作为其法治的文化基础,法治才有实现的可能。本文针对上海"钓鱼执法"案,论述了民众法律信仰的建立对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引起全国关注的2009年上海浦东新区发生的"黑车倒钩"事件,至今仍是各界热议的焦点。"钓鱼式"行政执法是否具有合理性与合法性,可谓众说纷纭。本文试从上海浦东新区发生的孙中界"钓鱼式"执法一案开始,并结合刑事法中与其相类似的"诱惑侦查",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以论述"钓鱼执法"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与否。  相似文献   

5.
徐倩 《法制与社会》2010,(26):175-175
我们姑且不论黑格尔的"凡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被翻译成"存在即合理"是否正确或者"合理",但每一种事物的存在确实都有它存在的原因和存在的必要。本文主要从法经济学的角度论证钓鱼执法的合理性。但由于缺少确切的数据加以佐证,本文只能通过从新闻采访中的了解到的一些数据,从理论的角度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6.
邵萌娲 《法制与社会》2010,(22):178-179
为方便搜集证据、打击行政违法行为,刑事司法中的诱惑侦查手段屡屡被运用到行政执法中,即人们所称的"钓鱼式"行政执法。不久前上海发生了引人瞩目的孙中界、张军等钓鱼执法事件,社会各界对此反响几乎是一边倒的职责和声讨。然而针对目前略显错综复杂的交通运营环境,"钓鱼执法"的存在或多或少应具备一定合理性。目前值得我们思考的不是尾随其后的道德缺失抑或于法无据,而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引申至行政执法,督促其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7.
随着上海钓鱼执法事件的曝光,我国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手段又遭到了广泛的质疑和批评。本文简介上海钓鱼执法事件,接着以依法行政原则分析上海钓鱼事件。  相似文献   

8.
最近上海连续发生了几起所谓的钓鱼执法事件,钓鱼执法现象开始引起大家的热议,对此贬乏者居多。本文对钓鱼执法进行了明确的界定,通过执法目的与执法手段两个方面对其存在的合理性进行了考量,得出了其有限适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2009年广州两记者根据群众举报暗访揭发问题官员被指钓鱼执法引发对记者"暗访"行为及其获取材料证据资格的争议。刑事诉讼法上的所谓私人取证,指的是普通公民自行收集和提取案件证据,而未有官方身份者参与其事。  相似文献   

10.
周玥 《法制与社会》2010,(16):176-177
钓鱼执法的源头来源于诱惑侦查,是一种执法欺诈,不具备行政合-法I挂。钓鱼执法严重破坏了执法公信力,对社会公共道德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因此必须对公权力加以约束,通过人大、司法机关等部门有效监督权力的运行,通过对权利的保护限制权力,让行政权合理运行,杜绝钓鱼执法现象。  相似文献   

11.
夏永仕 《法制与社会》2010,(19):99-100,106
本文就"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的有关争议问题从法学和部分经济学的视角对该并购案进行多角度分析和思考,认为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是外资企业之间的并购,我国《反垄断法》对此行为有管辖权,该并购案额度上符合申报标准,执法机构有权利和义务审查以实现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2.
“钓鱼执法”可休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实际的具体案例对钓鱼执法做了简要的论述和分析,以期对完善相关的司法制度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3.
备受争议的钓鱼执法案件最近引起极度关注,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涉及到非法营运与行政执法问题。本文首先分析非法营运形成原因及负面影响,列举打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法理法律法规指出钓鱼执法不可取,提出应从源头上根治,加强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实际的具体案例对"钓鱼执法"做了简要的论述和分析,以期对完善相关的司法制度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桑本谦 《中外法学》2011,(1):204-219
作为一种执法方式,"钓鱼执法"根源于许多复杂的社会因素,尤其是因出租车管制而加剧的黑车泛滥以及由"取证难"引起的执法难题。上海"9·6事件"和"10·14事件"发生后,不负责任的专家意见、情绪化的媒体舆论以及政府有关方面的应对失误等多方面因素错综交织,把两起普通的"错钓案"放大为网络群体性事件。叫停"钓鱼执法"的直接后果是迫使执法机关陷入"后钓鱼时代"的执法困境,而复活"机会提供型"的"钓鱼执法"、规范"私人执法"、重新界定"非法运营"则是突破困境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6.
“钓鱼执法”与“后钓鱼时代”的执法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一种执法方式,“钓鱼执法”根源于许多复杂的社会因素,尤其是因出租车管制而加剧的黑车泛滥以及由“取证难”引起的执法难题。上海“9·6事件”和“10 · 14事件”发生后,不负责任的专家意见、情绪化的媒体舆论以及政府有关方面的应对失误等多方面因素错综交织,把两起普通的“错钓案”放大为网络群体性事件。叫停“钓鱼执法”的直接后果是迫使执法机关陷入“后钓鱼时代”的执法困境,而复活“机会提供型”的“钓鱼执法”、规范“私人执法”、重新界定“非法运营”则是突破困境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7.
执法机关在“钓鱼执法”被叫停之后陷入了更为严峻的“执法困境”.这一危机的发生与专家学者对“钓鱼执法”法律性质的误读有直接的关系.这些误读混淆了不同性质的两件事,把没有争议的问题说成在学界有争议,无视中国法律的特点,盲目套用西方学说.为破解“执法困境”,有关部门应当正确使用宣传策略,引导舆论力量,出台新的司法解释,为“钓鱼”正名;防范和打击“错钓”等行为,对责任人追究到底;规范“有奖举报”制度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钓鱼执法"是执法机关故意向当事人提供违法活动实施条件或创造特定环境,以引诱当事人实施违法行为的一种自身违法的行为。它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并可分为"显露式"、"勾引式"、"陷害式"等三种形式,其具有多重危害性。"钓鱼执法"与合法行政原则、合理行政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非法证据排除原则等行政法基本原则相冲突。防范和规制"钓鱼执法"应当从完善行政执法领域的立法、打击"执法经济"、限制使用奖励举报机制、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强化对执法行为的监督等若干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高荣伟 《检察风云》2014,(23):60-61
在FBI的一系列调查案中,“钓鱼执法”是其打击腐败和欺诈的惯用招式。“钓鱼执法”,在美国也叫执法圈套(entrapment),意指在掌握一定证据的同时,为了抓获已知犯罪嫌疑人,采用“诱惑”的方式,以利引之,使其落网。据美国联邦检察官办公室2014年3月26日消息,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最大的城市夏洛特市的市长帕特里克·坎农(Patrick Cannon)因涉嫌腐败被联邦调查局特工“钓鱼执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日益复杂、隐蔽的违法犯罪行为,"钓鱼执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行政机关处理案件的数量,提高了执法机关的处理案件的效率,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从心理上诱导或设陷而导致的非故意违法行为。本文通过程序合法性、证据搜集合法性、我国法律界定等方面对钓鱼执法的合法性问题进行探讨,认为我国钓鱼执法不合法性大于其合法性,应采取多种措施完善行政监督,规制行政权力,避免行政权力的滥用,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