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玥 《法制与社会》2011,(12):186-186,188
随着经济发展、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社会闲散青少年已经日益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如何通过卓有成效的措施对社会闲散青少年进行帮助和教育,将他们引至正常的生活轨迹,减轻其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是社会工作者们需要考虑和解决的迫切问题。检察机关也应积极参与社会闲散青少年的帮教工作,利用自身优势帮助闲散青少年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2.
庞岩 《法制与社会》2013,(31):179-180
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的违法犯罪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高危群体主要集中在社会中的闲散青少年中.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受到社会排斥因素的影响.社会排斥对于闲散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人际关系、角色定位以及自身价值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给闲散青少年的正常社会化带来阻碍影响,导致其出现违法犯罪的行为.因此,引起对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重视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针对社会排斥和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朱临 《法制与社会》2010,(29):145-145,147
开展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是法律明确赋予检察机关的职责,检察机关在开展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具备的优势,以及"社会管理创新"理念的提出,都对检察机关在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说教流于形式、内部协调不够、外部联系匮乏以及创建青少年维权岗应付考核成分居多等因素严重影响了检察机关参与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4.
康宇 《法制与经济》2010,(11):77-78
闲散青少牟犯罪在我国呈上升趋势,他们也是预防青少牟犯罪的重.点对象。研究社区与闲散青少年犯罪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从新思路发现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社区应从保护闲散青少年的权利出发,做好预防闲散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工作。  相似文献   

5.
蒋敏 《中国司法》2012,(5):107-109
一、逻辑起点: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现实需求。当前社会矛盾触点多样,检察机关社会管理范围不断扩大;社会阶段性特征和矛盾复杂,检察机关社会管理任务繁重;人民权益意识增强以及犯罪行为智能化,检察机关社会管理难度加大;传统的社会管理理念和方式依旧存在,检察机关社会管理效果需要提高。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有力的司法保障,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检察公信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检察改革和检察创新的内在过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闲散青少年作为重点青少年群体之一,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辽宁省鞍山市的实地调研,在总结闲散青少年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分析其成因,并以社会工作的角度和方法介入研究闲散青少年帮扶,以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犯罪预防与青少年维权密切相连,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障的两个方面,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检察机关在青少年犯罪预防性维权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参与法制宣传、家庭预防指导、社会防范建议、政府预防的监督等等;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采取:社会调查、心理测试、程序运行中的教育以及帮教等。青少年犯罪的检察预防也存在着主体上、认识上和手段上的诸多局限,要在检察预防性维权工作突破这种局限。  相似文献   

8.
李洪亮 《法制与社会》2011,(10):205+207-205,207
本文首先论述了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的正当性、当前形势下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然后对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韦华生 《法制与社会》2011,(11):213+216-213,216
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与检察工作密切相关,既是检察机关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领域,也是检察机关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本文指出探索检察机关参与社会建设、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式和途径,有助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0.
孟莲  周群 《法制与社会》2012,(35):193-194
加强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不仅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要求,也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更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本文主要结合基层检察机关的工作实践,通过对检察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理论基础及社会管理格局中的职能定位的探讨,总结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途径、方式、主要经验做法和成效,分析当前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面临的形势、任务及遇到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从而提出进一步加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理应将参与和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作为新形势下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加以深入研究.本文将通过分析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正当性入手从而论证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作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重要切入点的契合度,进而指出两者应有的互动方式及其加强.  相似文献   

12.
张珂 《法制与社会》2015,(5):204-206
社会管理创新日益成为“三项重点工作”中的重点.目前对于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研究多集中于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原则、职能定位、主要任务等宏观层面.这些研究成果固然能够起到规范和指引作用,但对于准确把握、探索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仍然失之宽泛.而在微观层面,虽然各级检察机关探索了一些新的工作机制、工作方法,但大多属于从实践出发的尝试,尚未进行理论总结,具有散乱性、不规律性.本文通过对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已经付诸实践或正在筹划中的各项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机制、新做法进行特点分析和归纳总结,力求形成类型化的结论,探寻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陈栎旭 《法制与社会》2012,(19):193-194
社会管理既是检察机关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发挥职能的重要领域,也是检察机关必须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当前,如何认识检察机关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功能定位、参与方式,是理论和实践均难以回避的问题。浙江省岱山县人民检察院以执法办案风险评估机制为工作切入点,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对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积累了相对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履行检察职能的应有之义;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检察机关履行职能的重要举措。通过发挥检察机关职能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完善社会管理的多元化体系,由内而外为“和谐稳定,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方式和基本任务,而检察建议则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佘景妮 《法制与社会》2012,(18):199-200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为职责所在.而在当前环境下,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面临着许多新形势、新任务.检察机关只有不断转变工作思路,应对社会管理创新对检察机关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提出的新要求,才能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林 《法制与社会》2011,(24):207+209-207,209
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工作方式之一。依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检察建议应当理解为是检察机关用以参与社会管理的不具强制性的公权利,而非权力和职责。正确运用检察建议参与社会管理,应该结合检察建议性质、检察机关的职能定位,将检察建议的范围锁定在来源于办案并与法律实施相关的社会事务管理层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肩负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职责。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更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成为摆在检察机关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倪瑞兰  葛存军 《法制与社会》2011,(26):215+225-215,225
社会管理是国家机关的基本职能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关系日益复杂,社会活动日益繁多,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这不仅使社会管理在政府职能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也对检察机关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提出了迫切要求和严峻挑战。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必须立足法律监督职能,"必须明确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最主要的方式是法律监督"①。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是法定的,其内容不得任意增删。但以社会管理创新为视角,对检察职能在现有层次上进行合理细分、归类、重构并系统化,无疑会对检察机关充分行使检察职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彭剑波  王运华  成欣峰 《法制与经济》2013,(12):101-102,104
检察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定位既是重要参与者,也是特殊监督者。检察机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首先要立足本职工作,以执法办案为依托,同时创新模式,发挥检察机关的能动性,积极探索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新途径,以解决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目标。  相似文献   

20.
犯罪预防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检察机关来说,参与社会治理既是检察机关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和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领域,也是检察机关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位于社会治理一线的基层检察机关,应通过发挥现有职能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所涵盖的社会安全机制构建当中去,在犯罪预防的微观机制中定好位,发挥应有的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