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董慧丽 《法制与社会》2010,(20):147-148
合法性问题是政治学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我国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合法性遭遇了诸如政治参与度不够、腐败现象频发等困境。本文通过分析政治文化多元化、现代化的因素对合法性基础形成冲击等原因,提出了加强对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引导、确保政治过程中的守法和提高政治产品的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合法性问题是当代政治学中的一个主流概念,同时合法性是任何政权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当代大多数国家在社会变迁过程中都会面临合法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大转型,给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带来了一些压力和挑战。因此,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我党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应对,维护和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3.
龚廷泰 《中国法学》2005,3(3):33-41
加强党执政的合法性研究,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意义重大。所谓合法性,其直接含义是一种合法律性,其第一要旨是社会公众对统治权力的一种认可、认同或赞同。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具有实质的合法性,但是,无庸讳言,由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凸现,党执政面临着合法性的种种挑战。因此,为了保持党执政的合法性,必须做到: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党执政的合宪性与合法律性;坚持人民主权原则,保证党执政的实质合法性;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巩固党执政的价值合法性;完善程序性民主的制度性安排,保证党执政的形式合法性;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约束,有效地遏制腐败,消解党执政的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4.
刘学熙 《法制与社会》2010,(13):272-272
政治合法性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政党上台执政首先要面临的而且是必须要解决好的重大问题。它不是与生俱来,也不会一劳永逸,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任何政党合法性基础都会面临新的挑战。面对挑战,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应不断培育新的合法性资源,巩固其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5.
论政治合法性与法律合法性的关系及其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政治改革实践与现行法律规定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由此也引发了学术上不同观点之间的分歧和争论。政治合法性与法律合法性之间是既相统一又相冲突的关系,因而应当确立一种"动态统一"观来认识和对待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对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进行及时有效的调适。  相似文献   

6.
冯军  冯惠敏 《河北法学》2006,24(1):67-71
在现代社会中,对刑事案件的审理和裁判是审判机关所垄断的一项重要活动,因此刑事审判权在本质上是一种国家权力,社会控制是这种国家权力的一种基本功能.相应地,刑事判决也便成为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而这种社会控制机制的运作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决定于刑事判决强制力的程度,而是取决于刑事判决能否得到社会公众(包括当事人等)的认同和服从.因此,刑事判决必须获得合法性.  相似文献   

7.
廖呈钱 《法制与社会》2013,(16):143-144
从1949年建国到现在中国对于政治合法性基础的认识经历了从革命和意识形态到经济建设保障人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转变,这一转变体现了政治的进步也符合后发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规律。但是面对经济建设已经取得的成就以及社会转型的现实,我国关于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必将面临再次转变,而这次转变应当最终走向以社会共识为基础的宪法治理。  相似文献   

8.
信任与政治合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金华 《行政与法》2014,(10):17-21
信任是主体与主体、主体与客体间的互信关系、依赖关系、合作关系以及承诺与践行关系.以信任为基础的政治合法性能够产生社会和谐,政治合法性只有以信任为前提,才能增强人们之间的信任关系,形成信任与政治合法性的互动双赢格局.本文以信任为切入点,以信任的视域检视政治合法性,以期从中梳理信任与政治合法性的内在关联,从而前瞻其对中国未来政治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政府合法性探讨的是政治系统如何赢得公众广泛信仰、支持和认同的问题。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任何一种政治体系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合法性危机的问题。弘扬公共精神,坚守公共性,推进公共行政,是人类社会治理模式历史演进视野下解决地方政府合法性危机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0.
任何政党在成为一国的执政党后,其执政能力、效率和作风是贯穿于整个国家治理的关键因素,而这一切都依赖于执政党的自身建设,起决定作用也就是影响执政党最终兴衰的便是政治合法性这一重要执政资源。  相似文献   

1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指出在此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了新兴的社会阶层,也有了新的政治诉求,我们必须不断完善各项制度,保证新兴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2.
房玉霞 《法制与社会》2013,(23):150-151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中共政治合法性面临严峻挑战。发展和壮大公民社会对于巩固中共政治合法性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扩大中共的执政基础;有利于防止腐败,提高党的公信力;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和壮大公民社会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也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党和政府应该从政治经济文化发面加强公民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考察了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主体性问题。作者认为,中国的法律援助制度,是作为政治精英应对政治治理合法性危机的对策而提出,并通过自上而下的启蒙方式推动建构的。这一制度在其适用中逐渐成为一个压力释放机制,起到了社会安全阀的作用,并成为建构国家与社会之间新的关系模式的渠道。  相似文献   

14.
按照传统的政治哲学合法性是由民主政治或公平原则提供的.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合法性.这种观点对传统的合法性理论提出了挑战,不是全部通过选举产生的领导者都是满足政治制度的,还有就是没有通过选举的领导者不一定是不合法的,因此,如果这些政府是合法的,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治理理论的兴起有其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深刻的理论背景。就自身理论主张而言,治理理论及其实践在西方的兴起契合了政府合法性获取的两大基本要素的要求,有利于政府合法性基础的重建与巩固。治理的效能目标和民主诉求,对转型期我国政府合法性基础的重建与巩固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信用危机与改革开放后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变化密切相关,深深打上了转型期的烙印.信用危机的产生是经济基础发生潜在变化乃至政治制度变革的必然结果,实质上是市场信用不足的反映.对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通过宪政改革,以法律权威取代政治权威是信用发展的重要条件;从对权威的服从转变为对规则的自觉遵从,并进而建立起规则信用体系,是中国信用制度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仇和现象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逻辑的一般折射,从仇和现象可以看出我国政治合法性的一般构成。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包含三个纬度:价值认同,即传统政治文化的内在权力意识;政治共同体认同,即对中央政府权威的认同;政治行为认同,即政治行为所带来的民众认同。这种合法性构成是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背景下的对西方政治价值的糅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执政合法性资源是一个由历史到现实的动态演进过程,具有流变性。全面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资源的流变,对于我们党维护与重构执政合法性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长久以来,在政治学理论层面上对于政治合法性的研究仅停留于研究合法性的类型、作用及意义上。任何一种人类中的社会形态都同样面临着这个政治合法性的问题,尤其到了现代社会,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也变得越来越普遍。一种制度要想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就要有他的合法性,同样,国家的和平安定也取决于政治的合法性。本文将从社会整体的角度阐述社会对于政治合法性的满意层次理论,以及该理论如何评价政权的合法性程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集体成立后,立即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对当代中国政治建设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政治合法性角度看,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实现了政治合法性的规范主义和绩效主义的有机统一。本文从政治合法性的基本内涵、群众路线的历史源流以及群众路线与当代中国政治建设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