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魏娜 《中国检察官》2012,(23):70-72
在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司法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力.对保证法律实施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负有重要责任.因而其自身的公正与廉洁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司法腐败泛滥,司法公正萎靡,法律将形同虚设,社会机体也将丧失自我修复机能,最终陷于法律失灵的紊乱状态。因此,预防司法腐败理当成为构建我国反腐败策略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司法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一国的司法腐败不仅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更在根本上腐蚀社会公众对法治、对国家的信心。在2014年“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司法腐败的问题。本刊特约请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专家共同探讨治理司法腐败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3.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的廉洁与公正是全社会的希望所在,也是建设法治国家必备条件之一。当前一些地方存在的司法腐败现象玷污了国家法律的尊严,损害了司法机关的形象,毁坏了人民群众对法治的崇高信仰。遏制并努力消除司法腐败现象,必须深入研究司法腐败的特点、成因和治理对策。一、当前司法腐败的特点司法领域是当前职务犯罪的一个高发领域。从已经揭露和查处的大量司法腐败案件看,当前的司法腐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主体特殊,负面影响大。司法机关的成员不同于其他公职人员,他们手中握有特殊的权力,是法律公…  相似文献   

4.
没有信仰的法律会退化成僵死的教条。无法可依是没有办法,有法不依,违法不究影响法律的权威。我国法律体系在不断完善,但执法公信力并没有随之提高,执法司法腐败问题比较突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研究执法领域存在的问题、弊端。探索不断提升执法公信力的途径,对推进法治建设、促进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律师应当敢于监督法律的正确实施,敢于揭示不良现象,在不良现象面前不应保持缄默。本文仅仅体规律师对社会的责任心和正义感……──作者法律是神圣的,而人民法院最应当以自身的行为去体现和维护法律的神圣与尊严。我国正进入法治国家的行列,人民法院的每一举动都牵动着法治秩序的每一根神经、每一条脉络。如果人民法院不能依法办事,不能模范守法,那必将严重妨碍我国的法治秩序,必将产生司法腐败;而司法腐败是法治秩序中的一颗毒瘤,是社会生活中最严重的腐败!在任何一个法治国家,任何一项涉及公众性的收费都必须由法律、法规或规…  相似文献   

6.
《中国审判》2014,(4):20
编者按司法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一国的司法腐败不仅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更在根本上腐蚀社会公众对法治、对国家的信心。在2014年"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司法腐败的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中,对司法权的制约是任何一个社会都须积极解决和不断探索的问题。没有对司法权的有效制约机制的建立,司法权将会成为一种失去控制的权力。在我国现阶段,司法腐败问题、司法不公问题是一个不能不正视的现实问题。治理司法腐败,解决司法不公  相似文献   

8.
辛鸣 《政府法制》2014,(32):10-10
法治中国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中国。现实表明,社会领域的治理问题仍然是当前我国法治建设的突出薄弱环节,构成了建设法治中国的一个显著短板。建设法治社会是全面深化法治的固本之举,是法治一体建设的重中之重。要推进法治社会建设,首先必须清醒认识当前法治社会建设中的诸多矛盾,并从对矛盾的分析入手,厘清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当前我国法治建设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有七个。  相似文献   

9.
论乡村法律信仰的缺失及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民对国家法律缺乏信仰,直接影响到法治建设的成败。通过田野调查发现,法律在乡民生活中未获得现实生命力,法外行政与司法权滥用抑制了法律信仰的形成。培植乡民对法律的需要,从体制上根治司法腐败,加大对乡村的法律服务供给,实为乡村社会建构法治秩序之前提。  相似文献   

10.
蒋德海 《检察风云》2011,(14):16-17
如果说法治社会的大敌是司法腐败,则人情案可以看成是司法腐败的首恶。原因在于它与司法腐败的金钱案不同,有时并不与金钱等物质利益发生关系,很多情况下甚至仅仅是出于一种工作中或人际往来中的“人情味”或“哥们义气”。  相似文献   

11.
司法法治的思考与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论证司法腐败植根的社会生活、市场环境及其表现、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司法改革近期的目标模式———司法法治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的提出和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将这一方略正式写进宪法,法治成了法学界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在关于法治的讨论渐达高潮时,适逢最受中国普通百姓崇敬的古代清官包拯(公元999年~1062年)诞辰1000周年。对包拯的纪念不能不让人在古代清官和现代法治之间产生某种联想。在我国的法制建设中,问题最多、最不能让人满意的是执法,而在中国百姓的心目中,清官享有执法如山的盛誉;司法腐败遭受的批评越来越多,而历史上清官恰恰专门惩治贪官污吏;我们设计了建设法治国家的蓝图(其中…  相似文献   

13.
滋生司法腐败的社会生态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铁薇  王静 《中国司法》2005,(1):100-103
司法腐败的本质在于司法权异化为可以进行交易的私有资源,而产生这一权力病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当一个社会的生态环境恶化到一定程度,司法腐败便有了其生存的土壤,而司法腐败的蔓延也会进一步破坏法律的威信,最终导致社会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社会将处于不公正的无序状态。我国反腐败工作的现实迫使我们对司法腐败产生的根源进行更为深入的理性审视和全面探讨,而借用生物学中的生态分析方法来剖析司法腐败泛滥的文化、经济和社会根源,提供一种以"社会为因、制度为果"的解释框架,或许可成为治理司法腐败的一种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一、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司法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保障.也是维护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的制度保障底线。如果司法腐败,将会纵容和放大社会的腐败,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升为全党意志和目标,在我国法治史上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理论。从实践领域来看,社会治理问题仍是当前我国法治建设的薄弱环节,司法行政机关需要以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为切  相似文献   

16.
儒家伦理与法治精神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道德滑坡、法律松驰、司法腐败已经成为当前市场经济建设中难解之题 ,对于出现这种法治困境的原因 ,学界众说纷纭。本文认为这是传统文化对市场经济的不适应症状 ,是儒家伦理对法治精神的消解和化约。儒家文化中的等级伦理、宗法伦理、和合伦理与法治精神格格不入 ,严重阻滞着法治所追求的公平、正义、自由、权利的实现。法治建设在此文化土壤上进行 ,必然会出现“逾淮成枳”的现象。因此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当务之急是文化改良 ,回归“五四” ,完成“五四”未竟之业。  相似文献   

17.
实行司法独立与遏制司法腐败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司法独立是实现法治的必要条件。要消除妨碍司法独立的种种弊端,治本之道应是从整个政治体制和司法体制上加以改革。司法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司法权异化为可以进行权钱交易的私有资源,则是司法腐败的根源。救治之道,主要是改革我国的权力结构,使司法权既相对独立,又受国家权力和社会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同时,也有赖于司法机关与司法人员的自主、自治,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从体制上摆脱外界钱财和权力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文明社会,司法公正被公认为是实现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是,当司法腐败盛行的时候,司法还能够担当正义的防线吗?一位哲人曾经讲过,如果一次犯罪可以说是污染了水流,那么一次不公正的司法裁判则是污染了泉源.诚然,对普通的公民而言,不公正的司法裁判所造成的消极影响远不止于特定的个案,它更是对公民法律信仰的摧残,对社会正义期盼的打击。对于正处于初创阶段的中国法治以及公民对法治的信心而言,司法腐败可谓祸害无穷。 然而,社会需要正义,也需要防线,那么这道防线又靠什么来构筑? 针对中国当前的司法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一、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司法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保障,也是维护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的制度保障底线.如果司法腐败,将会纵容和放大社会的腐败,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20.
朱进 《行政与法》2003,(7):66-68
司法腐败、司法不公是我国当前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加强人大对两院的监督,建立健全个案监督机制非常必要。人大对两院的个案监督完全符合我国宪法的精神,不存在违宪问题,而且也非常必要和合理,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内在的一致性。合理的个案监督不仅不会造成对司法权的侵越,相反是对公正司法的有力支持,对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