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吴昱 《法制与社会》2012,(17):126-127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政治观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进行的政治观教育,中心内容即进行邓小平政治观教育。本文从邓小平政治观形成的历史条件、主要内容、重大意义等方面对邓小平政治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不仅关系到个人能否健康成长,还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客观分析了大学生政治观的重要性,并对其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当代大学生政治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进政治观建设的意见,以期为我们大力开展对青年的政治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维护国家社会稳定、促进自身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法律秩序观与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一脉相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法律秩序观主要包括政治秩序观、经济秩序观、文化秩序观和社会秩序观四个方面。其中,政治秩序观以民主为基石,是江泽民民主政治思想的精髓;经济秩序观以法治为核心,体现着江泽民“依法治国”的方略;文化秩序观以先进性为特征,彰显了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秩序观是以和谐为目标,蕴含着江泽民“和谐社会”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从政治心理角度看当代大学生政治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心理是指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政治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现象等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可知其与当下的政治观教育预期目标存在明显的距离。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政治观教育的预期目标,需要改进大学生的政治观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改革政治观教育的教材和渠道。  相似文献   

5.
杜童节 《法制与社会》2010,(36):288-288
作为一个时代的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为了帮助意大利君主巩固政权,实现统一祖国的愿望,基于人性恶的理论假设,提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政治权力,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建立了非道德政治观。非道德政治观的提出,使得他成为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我们应当从《君主论》写作的时代背景出发,探讨马基雅维利的非道德政治观,并对他的非道德政治观做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实现正确而合情理的人际团结是人类长期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石,正确的团结观是人类应对当下与未来各种不确定性的有效思想机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的核心环节之一。然而在新媒体时代,全新的传播形式带来新的思想内容,并迅速塑造出与以往不同的生存方式,这一现状对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平台来强化高校学生的团结观形成了严峻挑战。为有效应对这一挑战,亟须创新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马克思主义人学是科学的人学理论,落实好这一理论的学习与应用,对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有很深远的意义,在实践中发展完善思想教育的科学体系,由此可见建设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人学观.本文就是对此观点的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人性观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的本质做了高度的理论概括。它为我们科学的认识人、教育人、发展人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的简要阐述,并以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点为基础,分析了人性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从政治学的角度发掘孔子思想的宝藏,深入了解孔子的国家观念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研究孔子的国家观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我国的政治现象和政治文化,也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我国传统政治文化及其在现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1997年刑法典把国家机关规定为犯罪主体,是立法者在积极政治观指导下高估立法能力和司法能力的产物。从消极政治观、刑法的谦抑性以及机关犯罪本身的内在缺陷等方面来看,应取消机关犯罪,把机关排除在犯罪主题之外。  相似文献   

11.
朱孔明 《法制与社会》2010,(36):271-272
政治学的发展总体上有现实主义政治观和理想主义政治观两种流派。现实主义政治只注重个人的权力和利益,认为政治和道德是一体不分的。所以现实主义政治也就无视道德等伦理价值。相反,理想主义政治观在重视权力和利益的同时,更侧重于政治权利、政治道德、法律治理等等社会价值。相比现实主义政治的野蛮与血腥,理想主义政治也具有了更多的人性和关怀。  相似文献   

12.
1985年德国思想家卡尔·施米特在慕尼黑逝世,由于他和纳粹曾有过千丝万缕的联系,长期以来被人们诟病,但这并不妨碍现今他的思想受到人们的热捧。伴随着社群主义和新左派对自由主义的大批判,施米特在北美学术界成为新左派和新右派都看重的“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家”。本文从施米特的经典文本《政治的概念》入手,结合理论和现实来分析施米特敌友政治观的理论背景、内涵以及存在的缺陷,并以此理解施米特对政治本质独特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课程观与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课程观的核心是过程思想和复杂性理论 ,其独特性在于它适应于人类认识观的发展 ,以“既·又”的认识来取代“不是·就是”的思想模式。根据这一新课程观 ,人的思想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呈现复杂性、混沌性、分形性、回归性等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一个自组织过程 ,即是教育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我的动态的调整过程。在社会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思想认识多元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马列主义民族观有着深刻而科学的内涵,它是马列主义里一个重要的部分.马列主义民族观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对于中国而言,党中央非常重视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以及社会建设,民族地区的发展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所以当前要加强马列主义民族观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相结合,进一步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与和谐.  相似文献   

15.
朱腾 《北方法学》2013,7(4):139-149
通说认为,汉代是德主刑辅理论被奉为官方主流法律观的开始,但在分析此种现象时,学界习惯性地直指武帝时期且忽视法思想置身于其间的权力结构。事实上,秦汉时代的权力结构是所谓的"皇帝政治",包括法律在内的一切权力形式都是随着皇权观的演变而被调整的。在汉代,经高祖、文帝、景帝、武帝及其后各朝,皇权与儒术的联系日益密切,德主刑辅理论的地位也随之不断提高,所以汉代皇权观的儒学化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德主刑辅理论兴起的关键所在,而这一过程也生动地展现了传统中国权力与法律的共生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按照"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统一"的原则,"以人为本"的科学改革发展观必然引出"以人为本"的科学改革观.科学改革观要求中国的改革必须合规律,即合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中国近现代社会运动的特殊规律;又必须合目的,即以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为价值导向."以人为本"的科学改革观,包括改革目的、思路和动力三个方面的深刻内涵.为了坚持贯彻这一改革观,需要对党的思想路线作出再认识,既要反对对马克思主义文本搞教条主义,也要反对对西方的经济政治思想搞教条主义.  相似文献   

17.
不受时代约束的主权观是不成立的。冷战后时代的中亚各国纷纷树立新的主权观,积极争取经济、政治、军事上的一体化。但随着大国的逐步涉入,各国在对待“本土合作”和与大国合作之间表现出主权观上的不同层次和标准,而这反过来又使得其一体化进程更加曲折。中亚一体化呼唤新的主权观。  相似文献   

18.
以新主权观迎接新世纪的国际法学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从宏观和历史发展的角度 ,集中分析研究了主权在 2 0世纪国际法理论、实践及主要国家集团的政策取向 ,指出了绝对主权观的荒谬与危害和相对主权观的“缺陷”与危险 ;强调 2 1世纪的国际法需要新的主权观———平等主权观。  相似文献   

19.
论人本法律观的科学含义——发展权层面的反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术界对人本法律观中的“人”、“本”和“人本”这三个基石范畴存在不少分歧与模糊认识。本文认为,从逻辑起点上讲,人作为人本法律观的主体,应当是“自然人”、“理性人”、“社会人”和“政治人”以及“生态人”五方面的统一。从内在特质上看,人本法律观是一种理想的法律价值观而非工具论、是一种理性的法律本质论而非抽象的本原论、是一种科学的法律方法论而非简单的具体操作方法。从价值选择上说,人本法律观旨在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权利,发展权体现了人本法律观的主体性要求、浓缩了人本法律观的客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迎平  何会 《法制与社会》2011,(12):232-233
为了了解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对河南农业大学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了专题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的,但少数学生中仍然存在的一些不健康的思想状况,这表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较大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