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植与播种——个人本位法律观在中国的命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武树臣 《河北法学》2011,29(9):10-21
中国古代形成了以"仁"和"礼"为内容的法律价值观,其共同特征是忽视和压抑个人价值。清末修律中出现的人格、个人本位思想十分可贵,但只是昙花一现。中华民国时期拒绝了传统的家族本位和西方的个人本位,确立了国家社会本位的法律价值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三十年是"阶级本位"占统治地位,后三十年逐渐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将成为指导当今法律文化建设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派生诉讼作为一项以公司利益受损为诉因的法律制度,其出现以公司出现为前提,其存在以公司存在为必要。从清末颁布《公司律》,再到北洋政府颁布《公司条例》,最后到南京国民政府1929年颁布《公司法》,其间历时数十年。这数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派生诉讼作为一项较为高级的公司法律制度,其出现所依赖的条件在这些变化中悄然成熟,最终在南京国民政府1929年《公司法》中得以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3.
夏凤英 《法学论坛》2004,19(3):64-71
观念交付为标的物占有在观念上的移转。随着交易的频繁 ,观念交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经济生活中 ,迫切需要立法的确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征求意见稿》已确立了观念交付。由于观念交付公示的欠缺 ,使其适用受到了一些限制。文章对观念交付的含义、适用与限制及其效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升平 《法制与社会》2010,(25):291-291
中国现代性问题的突现、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学术研究中所出现的自主性缺失的状况,要求我们去发现"立场"问题的重要性,而施特劳斯在重提"古今之争"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对"立场"问题的强调,为我们确立起反思中国现代性的科学立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对20世纪50年代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的分析与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门学科的生命力首先表现在基本范畴与学术规范的确立。宪法学作为研究宪法现象的知识体系,应确立表明其独立学科地位的范畴与学术话语。中国宪法学发展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需要认真反思5 0年来宪法学范畴发展的历史过程,以中国社会的发展为背景,建构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6.
范进学 《北方法学》2012,(2):98-103
1982年宪法在总体上说是一部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完善的宪法,其立宪目的基本分为四个方面,即确立四项基本原则、确立国家的根本任务、确立列举与概括的政府权力体制以及确立违法主体与违宪主体一体的模式。将1982年宪法的立宪目的与普遍主义的宪法目的相比较,发现它们在立宪目的上存在着差异。如何改进宪法中存在的问题,当是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发展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邱新华 《山东审判》2006,22(5):84-88
中国的强制拍卖制度,最早出现于1987年,在最高法院颁布的《关于强制变卖被扣押船舶清偿债务的具体规定》中,拍卖首次被作为变卖的一种方式加以规定。1991年修改民事诉讼法时,在立法上正式确立了强制拍卖措施,但并未确立强制拍卖优先适用原则。由于没有明确规定以及变卖更容易操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需要确立新的价值坐标●戴志祥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历史变革时期。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利益的分化,以此为背景,社会上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现象,贪污腐化等现象则为人们所深恶痛绝。许多人对这种所谓的“道德滑坡...  相似文献   

9.
社会服务国家: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欧洲14个福利国家社会给付结构的分析发现,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福利国家社会服务增长速度加快,现金给付则相对减少,社会服务已成为主要的给付方式之一,"准社会服务国家"开始出现。欧洲社会服务相关政策的变化,确立了"社会投资"为社会政策的新理念。英国和瑞典作为其典型,采取不同改革路径积极促进社会服务的发展。相比较而言,中国社会政策发展的多面向性,更需要社会服务供给全方位的改革。加大社会服务供给的改革路径是:发展社会救助服务,建立贫困家庭救助服务体系;确立社会投资理念,扩大社会服务范围;以社会服务为基础,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中国社会服务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辩诉交易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以契约为分析框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辩诉交易制度的起源以及发展动因来看 ,它体现了一种契约精神、一种与当前多元社会相契合的观念 ,是其在现今美国茁壮成长、并波及很多国家的根本原因。笔者以契约观念为分析框架 ,对辩诉交易制度能否扎根于中国、我们是否具备了相应的观念与制度条件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本文也意欲给司法改革的倡导者们提个醒 :在当前中国真正的程序正义理念尚未真正确立之际 ,却出现了具有后现代意味的契约式司法 ,应该如何处理其间的关系 ?  相似文献   

11.
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金融安全保障的三大制度之一,既有其防范、分散风险的独特功能,其制度设计中又可能存在负面效应。本文在梳理存款保险制度在中国推出进程的基础上,探究其迁延原因,并就其制度构建已达成的共识进行统合,合理期许存款保险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相似文献   

12.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确立乃是司法文明的典型表现之一,我国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即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规定进行了引入,但这尚无法昭示我国刑事诉讼法因此便已经确立该原则,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其中暗含了沉默权的一些要素,即使如实供述条款并未废止。但考虑到我国当前国情,沉默权在我国尚未达到明示确立的程度,而只能表现为中国式沉默权。  相似文献   

13.
刑事庭前会议是此次新修订刑事诉讼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具有提高庭审效率,固定证据争议,引导案件程序分流的诉讼效果和法律效果。中国刑事庭前会议制度发挥作用的空间有待进一步扩大。本文拟从新刑事诉讼法确立的庭前会议程序进行分析,指出其功能、问题、原因、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和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电子合同作为一种崭新的交易形式在商务活动中已经出现,国际立法、中国合同法已经确立了电子合同的法律地位和相关内容,由此引发了对电子合同各个方面的法律研究热潮.  相似文献   

15.
徐岱 《当代法学》2013,(2):3-13
中国刑法学理论体系是沿着以阶级斗争为纲——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和确立——全球化背景下的和谐社会和和谐法治的建立这一发展脉络的完善而逐步变动和完善起来,形成了科学、和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人权保障的刑法基本理念与罪刑法定原则、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论、社会危害性理论、死刑限制理论、量刑规范理论及刑罚执行论。这些基本理论不仅体现了中国本土化、特色性的刑法理论体系,而且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了中国法学理论体系的整体法治内涵。  相似文献   

16.
张俊 《法制与社会》2010,(19):123-124
定罪量刑标准是刑事司法的核心,其标准的统一完善意义重大。对于当前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同罪不同刑、量刑失衡等定罪量刑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我们应积极寻求变革。除了在刑事立法上进行完善外,我们还应确立统一的定罪量刑思想和方法,建立常见犯罪类型与非常见犯罪类型相区分的定罪量刑制度,确立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权。  相似文献   

17.
反垄断立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已近10年,作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经济法,从其开始出现之时起,就一直经历着无休止地争论,而被誉为经济宪法的《反垄断法》至今尚未完整出台。我国目前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虽然规定了11类不正当竞争行为,但是对垄断行为的规定却甚少,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立法的滞后、多种垄断行为的出现和泛滥难以得到有效地规制和改观。这样势必要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反垄断法律制度,限制垄断、保护竞争,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自主知识产权理论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新经济概念下,资本和资源的定义最大限度地转向了知识财富,知识产权比任何时候更加被重视。为此,许多中国企业,为了强调其科技成果权利的独立自主性,纷纷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最近几年的报刊文章中也反复出现自主知识产权这一称谓。本文作者对自主知识产权的内涵、定义、确认原则等问题进行了论述,以期揭示该概念的确立在指导企业从事科技创新中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同时,本刊欢迎读者参与讨论,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经济突飞猛进,发行各种证券,筹措长期资金,作为现代企业的最重要的理财手段之一,促进了中国的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已使中国的证券投资人口达到了相当可观的规模。发行证券应以具有获利能力为其前提条件.如果出现以发杆证券的方式欺诈.或以操纵手段垄断市场,谋取非法利润等情形,势必会危及整个经济以至社会,因此,国家决不能任其自然,而必须制定《证券法》确立证券市场的行为规则。新中国的第一部《证券法》就是在此情况下诞生了。一方面是为了约束证券的发行,使其能有相当的社会信用;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专家辅助人制度是司法鉴定制度的配套机制,其在意大利的刑事诉讼法中规定得最为详细。鉴于我国现有司法鉴定体制中出现的鉴定机构性质不明、鉴定过程暗箱操作、审查判断不科学等顽症,专家辅助人制度的确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