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行为"人肉搜索"的出现,拷问着我国本就脆弱的隐私权法律保护制度。本文对"人肉搜索"行为对隐私权的侵害以及如何对之正确引导和规范进行了探讨,旨在构建和谐相处、良性互动的网络新平台。  相似文献   

2.
郑智军 《法制与社会》2011,(12):288-289
"人肉搜索"作为近两年新兴的一种网络搜索方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引发了很多问题,特别是侵犯公民人格权问题等,现实呼唤法律的规制。随着中国网民自发制订"人肉搜索公约"的出现,"人肉搜索"问题似乎开始趋于理性和反思。"人肉搜索"问题归根结底反映了网络视野下道德与法律的生存状态问题,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3.
当今网络上流行这样一个名词——"人肉搜索"。虽然"人肉搜索"有着发掘真相与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但"人肉搜索"侵犯个人隐私权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本文指出探讨"人肉搜索"侵犯个人隐私权的背后所产生的正面效应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对"人肉搜索"我们应加以合理的规制,疏堵结合,而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曹晶 《法制与社会》2013,(13):61-62
近年"人肉搜索"侵犯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事件频发,严重侵扰公民的现实生活,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法律应当对"人肉搜索"的行为进行有效限制。本文中主要研究"人肉搜索"中网络用户侵犯他人网络隐私权的民事责任,尤其是多主体的复杂侵权过程中多个侵权主体内部如何进行责任划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人肉搜索"可以说是风行互联网,并出现了众多的案例,如"女子虐猫"案、姜岩案、"辽宁女"案等等。通过"人肉搜索",相关涉案人员及其亲属的一系列个人资料"陈列"于数亿网民面前,引发了对网络隐私权保护的一系列问题。有必要从各个角度考量"人肉搜索",从而获得网络时代隐私权保护问题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6.
申雨霏 《法制与社会》2011,(23):212-213
近些年来,在网络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的显现,特别是人肉搜索的现象,我国互联网中发生"人肉搜索"现象的次数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而其中的一部分"人肉搜索"往往涉及到政府官员,公民有对政府官员行使监督权的权利,那么对政府官员的人肉搜索是否属于行使监督权?在其行使权利的时候又是否侵犯了政府官员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7.
美国律师、国际知名的隐私法专家丹尼尔·沙勒夫在《隐私不保的年代》中就表达出对"人肉搜索"等网络行为的疑虑和担忧:道德义愤很容易被燃烧,但后果可能是致命的。  相似文献   

8.
人肉搜索作为网络新生现象,不仅带来了交际模式的变化,同样也产生了新的违法犯罪样态。本文在刑法背景下深入分析人肉搜索不同的行为类别,以期更好的判断侵害他人法益的人肉搜索行为。  相似文献   

9.
人肉搜索的侵权法规制——从隐私权角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是一种像其他科技产品一样的搜索工具,是在网络普及的当今时代网络技术与传统人工调查结合的产物,这种搜索本身并不是违法行为。但是,在很多事件中,网友、包括网站的某些行为已经突破了道德和法律的边缘,逐渐演化为了一种实施侵权行为的工具。本文针对此种情况,讨论如何给"人肉搜索"一个恰如其分的法律地位和合理适度的制度框架,使"人肉搜索"不至于越出基本边界而过分侵犯公民权利和个人隐私。  相似文献   

10.
"人肉搜索"最早诞生于2001年的猫扑论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并不必然侵犯公民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人肉搜索"本身不存在是否犯罪的问题,我国刑法对严重侵犯公民个人隐私和公民个人信息的"人肉搜索"已有相关规定,没有必要将"人肉搜索"的入刑予以单独规定,只有当行为人采取"人肉搜索"的方式侵犯了他人隐私或个人信息,情节严重时才涉及纳入刑法规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作为网络时代催生的新语词,"人肉搜索"以其特有的运作机制和信息搜索方式,使得网络世界中的力量渗入到现实生活中,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影响。其作为一种"网络舆论"对维系社会舆论是有益处的,但同时一些网民借助"人肉搜索"恶意造谣、诽谤、曝光隐私、侵犯公民的正当利益等非理性行为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人肉搜索"的界定,以传播学的视角对"人肉搜索"现象进行审视,对其中存在的网络传播伦理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对策,从而推动网络以及"人肉搜索"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许菁 《法制与社会》2010,(21):66-67
"人肉搜索"是指由人工参与解答,通过机器算法获得结果的搜索引擎。"人肉搜索"在利用现代科技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功用,一方面起到打击违法犯罪,监督政府官员,强化道德压力和为民排忧解难的社会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侵犯隐私的隐患和暴力性风险。面对人肉搜索这一备受争议的新生事物,本文结合近年发生的各种实例,通过剖析"人肉搜索"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对其规范提出建议,以避免可能产生的隐患,发挥"人肉搜索"的积极效应,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因为一场轻率而不可控制的"人肉搜索",一个18岁的年轻生命消逝了,而另一个23岁的年轻女孩将面临一年的有期徒刑。"人肉搜索",究竟伤害了谁?公众在网络上的行为是否应有必要的限制?广东汕尾法院近期对一起涉及"人肉搜索"案件的判决,向网络越界行为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4.
"人肉搜索"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究竟如何看待‘人肉搜索’这一的网络现象?本文将从如何对"人肉搜索"进行立法规范,以确保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方面作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在互联网上兴起的新型搜索工具,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网络事件,充分的显示了其强大的威力,但是"人肉搜索"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在不断侵犯被搜索对象的隐私权和名誉权。本文指出如何认识"人肉搜索"以及如何在法律上对其进行规制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人肉搜索是一种网络社区互动搜索方式,这种新的搜索现象本质上是社会伦理和道德问题的折射,它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原因,并且这种搜索方式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产生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众多网友的参与下,人肉搜索重新构建了社会的伦理道德框架,对人性的阴暗面无情的进行揭露,对社会的阴暗面全方位进行监督和揭露;另一方面,很多别有用心的网友,利用人肉搜索侵害别人的合法权益,甚至演变成网络暴力,给别人的生活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但被人肉的人却投诉无门。众多的人肉事件表明,网友对人肉搜索缺乏正确的认知,而我国的法律目前对类似的行为亦缺乏系统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已逐渐成为社会舆论的最直接反映。人肉搜索作为网络搜罗信息的一种工具给我们的社会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当代网络上涉及人肉搜索的相关事件以及我国的网络立法情况、网络发展的水平来讨论在我国如何通过法律来对人肉搜索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各种网络事件层出不穷,其中包括令人惊奇的"人肉搜索"。人肉搜索有利有弊,它是公民表达自由①的体现,也是民众舆论监督和私立救济的方式,有其存在价值。但是它的弊端在一系列网络暴力中显露无疑,其背后的法律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法律和社会影响两方面讲述人肉搜索存在的合理性,提出如何趋利避害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8月25日,部分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分组审议刑法修正案(七)草案时,认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需要追究网络人肉搜索者的刑事责任。有人提出,网上通缉、人肉搜索泄露公民姓名、家庭住址、个人电话等基本信息,同样是严重侵犯公民基本权益的行为,其造成的危害甚至比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更为严重,因此建议将人肉搜索行为在刑法中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20.
人肉搜索作为网络信息时代的产物,它在宣扬惩善扬恶的社会正义的同时,也屡屡出现对公民私权利的恶意侵犯。本文以人肉搜索是否应纳入刑法的规制范围为视角,探讨刑法的谦抑性思想问题。人肉搜索由于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对人肉搜索行为进行刑罚处罚,会导致禁止对社会有利的行为;在具体司法实践中也会遭遇现实的操作障碍,因此,将人肉搜索入罪违背了刑法的谦抑性原则,而采取刑罚之外的手段进行处理则更为恰当。诸如人肉搜索之类的许多社会问题,若诉诸于道德、信仰以及民法、行政法等其他法律手段可以充分解决的话,就不需要动用刑罚这种最为严厉的惩罚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