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古代采用了诸法合体的法律形式,而其中尤以制裁和处罚破坏统治秩序犯罪的刑法为主。中国古代法律除了具有惩罚作用外,最大的功能是威慑作用,而现代法律还具有教育和改造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方宁 《法制与社会》2010,(20):289-289
孟德斯鸠的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中广泛引用世界各国及历史上的政治法律实例,进行比较研究。其中,孟德斯鸠对中国的引用和论述虽然所占篇幅不是最大,但在总共31章中有21章提及中国的内容,其中有9节是以中国为主要论述内容,孟德斯鸠由此对当时中国的政治、法律、文化、宗教、经济等多个方面的状况进行了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历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在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根深蒂固并暴露出诸多缺陷,严重制约着我国实现法制现代化和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克服传统法律文化的弊端,建构现代法治理念,对我国实现法制现代化和建设法治国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沫潼 《政府法制》2014,(26):14-14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中国古代的皇帝似乎永远是不受法律约束、完全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他们手握生杀予夺之大权,臣民和官吏只能逆来顺受地任其摆布,稍有忤逆便会遭家破人亡之祸.但事实果真如此吗?中国的封建历史真的是“没有真正法律”的绝对专制吗?  相似文献   

5.
1450—1789年间的欧洲是一个充满混乱与生机的欧洲,它拥有着吸引研究者的巨大魅力。可是,对那个时代政治生活的描述,似已有定论,那就是现代政治秩序逐步取代封建政治秩序。支持这个观点的证据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譬如封建专制如何强大,社会苦难如何深重,某些群体如何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抗争,人民如何获得了限制国家权力的自由等等。如果没有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弘善抑恶、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代统治者从维护其封建专制统治的立场出发,顺应民意,也先后制定了许多有关见义勇为方面的法令法规,以此来惩恶扬善、弘扬正义,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封建君主专制时代,皇帝深居深寓,与外部世界长期处在隔绝的状态。而皇帝首先要了解国家,才能治理围家。皇帝要想不被架空权力,就必须得到臣子的回应,这就要求下臣们时刻了解国家大事、百姓动向,然后上报皇帝,等待皇帝作出相应的施政方针。  相似文献   

8.
百年前中国诞生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帝制,开创了中华民族的新纪元,开启了中国宪政发展的新时代。 三十年前,中国历经艰辛,走出了文革浩劫,痛定思痛,集国人智慧与共识,诞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八二宪法,标志着中国宪政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此时此刻,我们纪念这两个重要的历史大事件,适逢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党的十八大为我们规划了新时代的新蓝图,指明了新的奋斗目标,也为我们指明了达此目标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越是能够较好地代表公众利益的政府,对于“公众参与”的欢迎和接受程度越高。极端而言,一个封建专制暴君统治下的政府,决不会讨论如何鼓励与支持公众参与的问题。能够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涉及“信息不对称”原理。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封建专制社会,还是现代民主社会,吏治之好坏,于社会进步和国家前途关系极大。所以,必须以法令形式约束、规范官员行为,舍此不能管理好官员。民国初期,北洋政府便就此制定了不少法规。  相似文献   

11.
马斗全 《政府法制》2014,(23):14-15
1918年11月28日,民国政府为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在故宫太和殿举行盛大的中外军队阅兵式,并鸣礼炮108响无论是封建专制社会,还是现代民主社会,吏治之好坏,于社会进步和国家前途关系极大。所以必须以法令形式约束、规范官员行为,舍此不能管理好官员。民国初期,北洋政府便就此制定了不少法规。  相似文献   

12.
王春 《政府法制》2009,(20):24-25
“如果说铲除某些官员头脑中残存的封建专制流毒、消除官场奴性文化非一朝一夕的话,那么,执政党应该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更多地用党内民主制度创新,用民主力量来破解家奴式官员难题,却是现实可行的。”成都市委党校刘益飞教授这样认为。  相似文献   

13.
清朝法制史在中国法制史中占有十分重要而又独特的地位,它不仅是对中国古代法制史的继受和最后总结,而且开创了近代法制历史的先河。如果将着眼点伸展到清入关前的法制史,那么,有清一代几乎经历了从“部落到国家”,从原始民主制到成熟的封建专制进而到开启近代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韩非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政治理论家、思想家,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吸收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提倡三者并举。但历史经验证明,仅重视"法治",并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儒家思想逐渐被重视从而走向礼法结合,这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更加有利。  相似文献   

15.
林仕谋 《政府法制》2013,(33):28-28
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他是国共两党都极力推崇和敬仰的辛亥革命先驱者,素有“伟人”之称,  相似文献   

16.
17.
韩非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政治理论家、思想家,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吸收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提倡三者并举。但历史经验证明,仅重视"法治",并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儒家思想逐渐被重视从而走向礼法结合,这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更加有利。  相似文献   

18.
安庆亨 《法制与社会》2011,(14):280-281
我国是一个封建专制体制的大国,确立于秦朝,一直发展到清末。我国封建民众承受着双重专制体制,一个是国家专制体制,一个是家庭专制体制。统治者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实施酷刑峻法,民众不得不屈从,长期的屈从使得人性歪曲,但是绝对的屈从导致绝对的反抗,一旦民众有了机会反抗,长期受封建儒家‘仁义”教化的民众,并没有保持中庸,他们会斗争统治者直到彻底消灭对方,他们变成了一个个凶残的怪物,重新建立新的王朝,由于绝对的反抗导致绝对的专制,就这样,中国的封建专制就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平等,是当今最为深入人心的政治法律观念,是每个普通公民心中最基本的诉求,也几乎是每个国家(不论其是民主的还是专制的)明文规定的基本法律原则。然而,实行起来却难之又难。“平等”的概念常常显得十分宽泛抽象,争论余地很大。但在某些方面又比较具体,比如劳动权的平等,或日公民的平等劳动权,似乎很明白,  相似文献   

20.
郑琼现 《时代法学》2004,2(2):99-106
在前近代 ,欧洲和英属北美殖民地长期存在着多元权力格局 ,由此孕育了宪政的诸多要素 ;而在中国 ,道统和相权都不能有效地制约皇权 ,形成了皇权专制的一元权力格局 ,这是近代中国宪政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