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前苏联翻译家、学者费德林是访问井冈山的第一个外国人。 1950年冬,中央决定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并将《毛选》译成俄文。前苏联为此特意派来几位理论专家、翻译家来中国,协助中国的同志完成这项工作。费德林就是其中的一位。 费德林在新中国成立前,曾任过苏联驻华使馆文化参赞,能讲一口流利的中国话,他对中国的文化特别感兴趣,曾经翻译过一些中国的文学作品。 费德林为对中国革命的历程多作些了解,以便为日后《毛选》的编译工作积累些感性认识,他提出,趁《毛选》工作尚在筹备阶段的时候,到一些著名的中国革命胜地去访问…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5个月时,斯大林急需翻译毛泽东著作和诗词.便派汉语翻译家费德林来中国井冈山实地采访体验,了解《西江月·井冈山》一词的现场环境。江西吉安地委书记李立全程陪同,走访大小五井和五大哨口,拜谒烈士陵墓,欣赏袁文才墨迹并会见其妻谢梅香.访问革命老人邹文楷和余振坤,深入考察举世闻名的黄洋界哨口。  相似文献   

3.
张慎趋 《党史博览》2008,(11):16-17,42
《毛选》的出版工作由人民出版社承担 出版《毛泽东选集》(以下简称《毛选》),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件大事,也是新中国出版史上的一件大事。1950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简称出版委员会),编辑出版《毛选》。1951年春,《毛选》出版工作全面展开。1951年4月17日,出版总署发出认真做好《毛选》出版、印刷、发行工作的指示。  相似文献   

4.
《福建党史月刊》2014,(19):41-41
正《毛选》的英译本工作是与《毛选》的编辑工作同时展开的。1950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英译《毛选》委员会(1951年11月改名为《毛选》英译室)成立,曾两度担任美共中国局书记的徐永瑛被任命为主任,外交部的邹斯履被任命为委员会秘书,负责译稿的政治审查,同时充当委员会与毛泽东秘书田家英之间的联络员。最初,除徐永瑛和邹斯履外,委员会只有一位译者——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新闻学院毕业  相似文献   

5.
正1964年3月24日,薄一波等人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时,说到全国正在掀起学习《毛泽东选集》热潮,毛泽东说:"《毛选》,什么是我的?这是血的著作。《毛选》里的这些东西,是群众教给我们的,是付出了流血牺牲的代价的。"所谓"血的著作",指《毛选》是斗争的产物,是"逼"出来的,写文章是为总结阐发中国革命在浴血奋斗的曲折过程中,党和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因而,《毛选》的理论观点是付出巨大牺牲才换来的。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5个月时,斯大林急需翻译毛泽东著作和诗词,便派汉语翻译家费德林来中国井冈山实地采访体验,了解<西江月·井冈山>一词的现场环境.江西吉安地委书记李立全程陪同,走访大小五井和五大哨口,拜谒烈士陵墓,欣赏袁文才墨迹并会见其妻谢梅香,访问革命老人邹文楷和余振坤,深入考察举世闻名的黄洋界哨口.  相似文献   

7.
李栋 《党史博采》2023,(3):57-59
<正>在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和宣传领域,邓拓无疑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邓拓,原名邓子建,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杰出的新闻工作者。1944年5月,由邓拓主编、晋察冀日报社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以下简称《毛选》晋察冀版),是中国革命出版史上第一部《毛泽东选集》,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选集》的编辑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选集》收入了毛泽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主要、最有代表性的著作,这些著作集中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编辑毛选是一件严谨细致的大事,毛泽东亲自参加编辑工作,包括确定篇目、撰写部分题解和注释,并对一些文章作了重要订正.编辑毛选依据的版本是丰富多样的,从现存档案看,以手稿或修改件为依据版本的文章占比,随卷数的增加而增加.毛泽东是党内公认的学问家和文章大家,他一贯主张文章靠自己写作,反对他人代劳.毛泽东思想是一个严密而又科学的理论体系,毛选四卷中所收录的文章,就是构成这一理论体系的一根根“柱子”.从这些文章中,我们能够清晰地了解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丰富的全过程,体会到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实践中的重大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理论总结.  相似文献   

9.
路遥 《湘潮》2005,(3):45-45
新中国成立之前,曾多次明确表示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的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既不曾访问过苏联也没有访问过东欧及东南欧各国。就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也只访问过苏联一个国家,东欧及东南欧各国依旧不曾访问过。作为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首脑人物,毛泽东真的疏于出访?其实不然。建国前精力十分充沛的毛泽东是非常愿意出访外国的。他尤其重视通过出访人民民主国家去借鉴他们革命和建设的宝贵经验,以利于推动新中国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早在1947年初,毛泽东就一再要求访问苏联和东欧、东南欧一系列国家,但是都被斯大林一…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选集》(下简称《毛选》)一至四卷第二版已经问世。这次对《毛选》的修订,除了部分正文和题解的校订之外,主要是校订注释。《毛选》一至四卷第一版的注释是由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组织一些专家撰写的。这些注释,从总体说是达到了当时可能达到的较高水平,但由于受当时资料条件和研究水平的限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月6日,《解放军报》刊载《张其武:痴迷毛泽东藏品的军人》一文。在文中,张其武认为:毛泽东发表著名的《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这可以说是他在政治上崭露头角的第一篇重要文章”。“1951年重编毛选的时候,是以1926年3月《中国青年》杂志为蓝本修  相似文献   

12.
人们不会忘记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党的早期事业发展过程中有这样一位使者,他时而深入工人群众之中,时而穿梭于北京与上海之间,时而来往于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之间,为使中国共产党早日成立,而日夜奔波操劳.这位使者就是受共产国际指派担任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的翻译和助手的杨明斋.杨明斋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党的早期事业的发展做出过极其重要的贡献.然而,他的晚年却过着凄凉、孤独、寂寞的生活.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致使轰轰烈烈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第一次大革命遭到了失败.在大革命失败的血雨腥风中,杨明斋陷入了极度的悲痛之中,但他没有因革命失败而对革命丧失信心,开始对中国革命进行新的理性思考,对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人所推行的政治路线、策略方针和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的指导原则产生了怀疑.为找到答案,他集中精力从事理论研究,试图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他经常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终于在1929年底完成和出版了《中国社会改造原理》的理论巨著.1930年春,杨明斋为向共产国际阐明关于中国革命的观点,决定再次赴苏联.到达苏联后,为了便于向共产国际陈述他在《中国社会改造原理》一书中  相似文献   

13.
冯都 《世纪桥》2010,(18):56-59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五个月后,斯大林急需翻译毛泽东著作和诗词,便派汉语翻译家费德林来中国井冈山进行实地采访体验,了解《西江月·井冈山》一词的写作环境。江西吉安地委书记李立(江西永新县人,1927年9  相似文献   

14.
此文是根据苏联学者杰柳辛和A·C·科斯佳耶娃所著《中国1925—1927年革命:问题和评价》一书中的“苏联历史著作对革命结局的评价”一节(莫斯科1985年版第227—234页)编译而成。文中介绍了苏联学者对中国第一次大革命时期一些重大问题的不同看法,反映了苏联史学界对中国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的现有研究水平。作者杰柳辛系苏联东方学研究所中国研究室主任、历史学博士;科斯佳耶娃系该所历史学副博士。本文的大小标题均为译者所加。  相似文献   

15.
熊坤静 《党史文苑》2013,(10):37-42
《毛泽东选集》(以下简称《毛选》)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载体和集中展现.是对20世纪中国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它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大量出版。新中国成立后两个版本的《毛选》一至四卷,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入了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著作。  相似文献   

16.
钱钟书在清华大学只教了一年书。1950年仲夏,乔冠华来学校找他翻译《毛泽东选集》(下称《毛选》),要借调。1950年8月,钱钟书奉调进城,到中共中央《毛  相似文献   

17.
杨绛  吴学昭 《党建》2009,(6):64-64
钟书在清华只教了一年书。1950年仲夏,乔冠华来清华找他翻译毛泽东选集,要借调。 1950年8月,钱钟书奉调进城,到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英译委员会参加翻译毛选。委员会主任是清华1924年毕业的徐永,担任过美共中国局书记,1945年联合国大会成立期间,曾协助董必武率领的中共代表团工作,1947年奉调回国。  相似文献   

18.
马保奉 《党史纵横》2006,(10):26-27
新中国国家元首的第一次出国访问新中国成立两个月,毛泽东就前往苏联访问。这是新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出国访问。照一般常理,这样的访问,会兴师动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次访问名义上是为祝贺斯大林70寿辰,实际成果是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使新生的共和国获得了苏联的巨大支持。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国家元首,于1949年12月6日乘火车离开北京赴莫斯科。他的随行人员只有四人:陈伯达(秘书)、汪东兴(警卫)、叶子龙(机要)、师哲(翻译)。这可能是现代国家元首正式出访时,随行人员少得不能再少的一次了。即使把一个半月后加入主席这次出访…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论》的修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泽东著的《新民主主义论》,最早名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发表在1940年2月延安出版的《中国文化》创刊号上(以下简称《中国文化》本)。我们今天看到的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中的《新民主主义论》(以下简称《毛选》本)①,是经过毛泽东多次修改后形成的,内容上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一段时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者对毛泽东的修改以及由此带来的《新民主主义论》内容上的变化给予了一定程度的注意。比较早给予注意的是日本学者。20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竹内实在主编《毛泽东集》(中文本)时,为努力体现《新民主主义论…  相似文献   

20.
一 1957年《诗刊》第一期上、赫然登出了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清平乐·会昌》及《沁园春·雪》等18首旧体诗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当时,着力于将中国文学介绍到国外的英文刊物,是设在外文出版社的《中国文学》。毛泽东诗词发表之后,该刊物当然希望能尽快发表作品的英译文本。《中国文学》当时的负责人,是在英国剑桥读过书,并用英文发表过长、短篇小说的叶君健。当时的政治气候,叶君健当然不能擅自作主。可他知道,当时有翻译毛泽东著作的权威机构——“毛选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