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所要回答和解决的根本问题。但是,有人在反思历史时,说我们以前“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在这种情形下,人们不禁产生一个天大的疑问: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如果连什么是社会主义都不知道,那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选择岂不是盲目的?历史的结论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如果连社会主义是什么都“不知道”,又何出此言,何谈坚持?对这个问题,有必要加以澄清,以求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  相似文献   

2.
对于什么是货币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的货币学说从劳动价值论出发,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给出了最为科学的回答,即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游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在本质上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随着信用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几乎毫无例外地实行了不兑现的完全独立的的纸币制度。货币成为了纯粹的纸币而不再充当金的符号。它还具有价值吗? 货币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即商品货币和纸币。商  相似文献   

3.
刘延兵 《新视野》2001,3(2):8-10
一 社会主义,一个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词。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通常,人们在思考问题时,面对一个新的事物,首先判定的是它“不是什么”,然后才判定它“是什么”。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是如此。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不是什么”,作了一系列的思考和论述。 其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其二,纯粹的公有制不是惟一的社会主义。 其三,完全的按劳分配不是惟一的社会主义,平均主义更不是社会主义。 其四,苏联模式、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等等。 以往,我们…  相似文献   

4.
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历史洪流,使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作用日益增大。在这种条件下,“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滋生并蔓延起来。它象病菌一样腐蚀人们的灵魂,诱发和助长以权经商、滥发奖金倒买倒卖等不正之风,危害社会主义的健康肌体。因此,深入分析“一切向钱看”思想的由来和本质以及为它辩解的所谓“根据”,对于提高人们抵制这种错误思想的自觉性,保证商品经济沿着社会主义轨道前进,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正>改革开放以来,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进程中,我们面临的理论问题是很多的。例如,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方面,有人就常常提出这样一些问题:资本主义国家不讲马克思主义,不是发展得也很好吗?社会主义好,为什么全世界大多数国家不搞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提出毕竟一百多年了,还管用吗?这些问题可能是很多人困惑的根本性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回答,那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曾经语重心长地强调:“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好好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在领导岗位上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想正确了,我们就能做到一身正气,堂堂正正。”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切实遵循江泽民同志的教诲,经常对自己“三问”。这“三问”是所有共产党人必须正确回答和实践的政治课题,它不仅关系到我们个人的一生,更直接地关系到党能不能永远保持本色。在我们党内,有很多共产党员都是出色的回答和实践了这“三问”的。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们忠心耿耿为革命,全心全意为人民,英勇…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关于公有制下商品关系将消亡的理论是科学预见 ,那么如何解释马克思的商品关系消亡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中商品经济的重要性日益暴露的实践之间的矛盾呢 ?理论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主要是由本质与现象的差别、目标与过程的差别造成的。从前者看 ,本质往往是表面观察难以看到的 ,需要借助理论思维去探索。当还缺乏这种思维能力时 ,人们往往会把现象当成本质。从后者看 ,马克思关于商品关系消亡的理论是指出未来社会的必然趋势 ,而不是规定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要求人们立即采取的具体措施。客观的发展可能是这样的 :通过在目前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以创造更雄厚的物质基础 ,以为最后消亡商品关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牢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精辟地概括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关键是要牢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一切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否牢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那么,为什么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我们应当如何牢牢把握这一本质呢?坚定的政治立场是前提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相似文献   

9.
自1979年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科学论断以来,今年在巡视南方的重要谈话中又再次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历经十三年改革的探索和总结国内外经验,我们党对建立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在理论上的认识,已经比较成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历史性必然选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它标志着我国的经济改革,沿着“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逻辑发展轨迹,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战略性的重大突破与飞跃,开始进入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隐公与隐私     
有一位国内的新闻界人士向美国同行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的法律不是禁止揭露人们的隐私吗?为什么你们传播媒界热衷于揭露首脑人物的隐私呢?”对方回答说:“首脑人物不只是‘私人’.更重要的是‘公人’.他的‘隐私”自然包含‘隐公’的意义.一般人的道德品质如果不好.对公众事物影响很少:而首脑人物个人的道  相似文献   

11.
心中的天平     
曾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说有一个砝码请教天平:“我该怎样才能不辱使命?”天平回答:“最重要的是你必须保持自身的洁净。”砝码问:“为什么?我担当的责任是衡量别人,难道还用来分析自己吗?”“这并不矛盾,”天平回答道,“如果你自身沾染了灰尘——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你也就难以对别人做出精确的衡量了,更无从公正地履行自己的使命!”故事虽然简单,却说出了深刻的道理。  相似文献   

12.
回顾最近关于改革的大讨论,我们可以发现怀疑市场经济改革取向的主要有两种人。一种人的思想仍然显露出“计划经济”的痕迹。另一种人,是在不合理的改革方案或被扭曲的“改革”过程中感觉利益严重受损的人。两种人的相似特征是“怀旧”,共同指向则是怀疑乃至反对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开放。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正视和回答这个问题:当初,我们为什么要改革开放?说起来应该很简单,如果当初按既定的方向和道路走得好好的,我们为什么偏要改弦易辙,“摸着石头过河”?必定是认清了“此路不通”,才痛下决心,另谋出路。事实也正是这样。对于当时的普通老百…  相似文献   

13.
“机制”一词原是控制论的术语,其本意是指有机体的自我调节方式。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就是经济机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和各种过程的因果关系。它是经济系统的抽象的本质规定到具体现实运动的最重要的中介环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中所提出的大量问题,不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本质规定的问题,而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如何具有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的问题。本文试图对此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实行了四十余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之后,党的十四大决定,要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人们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市场经济有什么理论依据?这样做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此,我们必须给予有充分说服力的回答。  相似文献   

15.
过去的教科书仅从阶级性上讲法的本质,这是不够全面的,实际上,决定法的最本质的东西是生产力,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应该说,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维护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建立相应的法律体系.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实践中,人们逐步认识到,仅从阶级性上看法的本质是不够全面的.邓小平说:“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手段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市场经济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本来没有阶级性.当然,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建立的法律体系,不能不反映出为什么人创造财富,为什么制度服务的问题,但是,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主要功能是服务于市场经济.假如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为了进行经济建设,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却主要是为了进行阶级斗争,这显然是不协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要办企业?为什么要赚钱?或者说,为什么要创造财富?这是每一个企业家,特别是成功的企业家,经常被问、也会时时自问的问题。对于这样一个问题,不同的企业家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每一个企业家在企业、人生的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回答。人们对财富的认识,不仅受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社会制度的制约。马克思在谈到私有制的罪恶时曾经说到:“私有制使我们变得如此愚蠢而片面,以致一个对象,只有当它为我们拥有的时候,就是说,当它对我们来说作为资本而存在,或者它被我们直接占有,被我们吃、喝、穿、住等等的时候,简言之,…  相似文献   

17.
有人提出:“说资本主义民主是残缺不全的,可为什么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公民可以直接参加总统选举?”“说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享有最广泛的民主,可为什么大多数公民不能直接选举国家最高领导人?”还有人提出:“说资本主义国家劳动人民没有真正的自由,可为什么他们可以自由演讲、游行示威?”如此等等。对待这类问题,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回答。但怎样的回答才是科学的呢?江苏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六十个怎么看》,读后给人以启迪。该书最主要的特点是针对性强。书中所列六十个问题,是人们普遍关心、难度较大,而又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8.
诞生于60年代的雷锋精神,曾经是全国人民崇尚的楷模;今天,许多人似乎已经将它淡忘了,有些人甚至鄙薄、诋毁它。发扬雷锋精神能够与发展商品经济兼容吗?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应该怎样塑造社会的道德规范与价值取向,怎样依据“实然”的道德基础,确立道德建设的“应然”领域。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观念。恩格  相似文献   

19.
刘成碧 《求实》2004,3(9):49-52
所有制经济形式与社会制度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 ,两者之间不存在着本质联系。我国的私营经济只是要素配置的一种形式 ,它既不姓“社” ,也不姓“资”。私营经济是否存在剥削关键要弄清其前提条件 ,应依据社会主义条件下私营企业主收入构成及特点 ,从整体上把握其性质。坚持生产力第一的观点考察私营经济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私营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的异己力量 ,它的存在与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呢?在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前,邓小平一再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1985年邓小平在谈到我们坚持社会主义的时候对这一问题作出了明确的回答:“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为了做到共同富裕,首先必须以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