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海南》2012,(6):5
近年来,琼中县茶叶产业发展不断加快,乌石农场的白马岭茶系列产品蜚声岛内外。2012年3月,经过国家级品茶专家的公开鉴评,乌石农场白马骏红、金江农场五指山金毫并列荣获海南第三届茶事活动"海茶杯"早春茶鉴评会红茶组特等奖。问世不足一年的白马骏红,被专家、商家一致誉为"海南红茶的极品,中国红茶的极品",被海南省委指定为接待用茶之一,成为该场继绿橙之后又一绿色品牌。白马骏红是乌石农场白马红茶系列产品的经典高品质的  相似文献   

2.
<正>经历了初春的乍暖还寒与仲春的暖阳盛开,一场持续的降雨让云岭春色愈发浓重。高山上、云雾间,一树树大叶种茶远避浮尘喧嚣,清香自处,至到被采摘、压制、冲泡,化作一杯醇厚绵长的普洱,或是香高味酽的滇红。提及滇茶,人们大都第一时间会想到"普洱"。事实上,在中国茶业版图上和云南农产品贸易中,云南红茶曾经占有过重要的地位。云南产茶历史悠久,唐宋时普洱茶就已大量生  相似文献   

3.
<正>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未来,茶产业的升级创新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谁握住了时代的脉搏,谁就是最后的赢家。此话不无道理。产量大、产地多;有品类,少品牌;茶企多,效益少,一直是云南茶产业尤其是普洱茶产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茶品要健康,才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可;产业要健康,才能  相似文献   

4.
正凌云白毫茶栽培有300多年历史,20世纪初就在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食品类二等奖。它是亚洲唯一能加工出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青茶六大类茶品的茶树品种,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多年来,凌云白毫茶已经成为凌云县一张响当当的名片,在产业脱贫中,茶产业当仁不让成为"主战场"。凌春投资集团以茶叶发家,已成长为全县茶产业的"排头兵"。集团广泛吸纳贫困户,将2000多亩的茶园交由他们采摘。十几年来,集团托起了一个个贫困户的脱贫安居梦。  相似文献   

5.
杨茂旺 《人民政坛》2010,(11):41-41
<正>政和县以茶立县,因茶得名,"白毫银针"自古有名。近年来,政和县大力实施"打响茶品牌,做强茶产业"的发展战略,茶产业蓬勃发展。我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同时也是一名茶厂经营者,为家乡茶产业的繁荣发展感到高兴。但是,在茶产业快  相似文献   

6.
茶,中国人数千年来不可或缺的健康和精神饮品,最有中国特色的农作物。我国是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据统计,目前,城乡居民年消费茶叶1.3公斤,到2020年消费量将增至1.7公斤。巨大的市场需求,呼唤茶产业更大的生产规模、更高的产品品质、更强的企业实力。今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茶叶等产业提档升级"。世界茶看中国,中国茶看云南。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中心,是普洱茶的故乡。茶叶产业是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茶叶主产区的支柱产业,更是有望打造成为千亿元产值的大产业。四月春山问茶时,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醇酽香甜的"云南味",看看一片茶叶如何做出数百亿元的"大文章",又如何提档升级,演绎绿色跨越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创造》2015,(6):36-39
<正>全省16个州市和滇中产业新区绚丽登场,全面展现了云南优势和魅力。连接"三亚"、肩挑"两洋"的区位优势,让云南馆成了第3届南博会暨第23届昆交会的焦点。全省16个州市和滇中产业新区绚丽登场,全面展示了云南在资源、气候、区位、产业等方面的优势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从文山三七、昭通天麻、普洱茶、小红米等特产,到矿产、水电、生物制药等优势产业,再到旅游发展、民族文化,每一项展出都蕴含着云南魅力。  相似文献   

8.
普洱茶发展中急需解决的三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丽芳 《创造》2003,(5):28-29
对世界来说,普洱茶是世界上有相当影响的名茶;对中国来说,它是中国的十大传统名茶之一;对云南来说,普洱茶是我省历史上的一个最有代表性的、首屈一指的名牌。还有前些年有关专家对普洱茶累积的无形资产作过评估:认定普洱茶是一个有着300多亿无形资产的品牌。实际的情形是,普洱茶还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资源优势,而没有形成经济优势。基于此,笔者以为,普洱茶发展到现在,发展中急需解决的有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茶,起源于中国。我国是最早用茶树的叶子或芽制作为饮品的国家。唐代陆羽《茶经》描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我们的祖先早在3000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栽培茶树,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以后陆续传种到其他的国家。茶叶按种类分为绿茶、红茶、黄茶、黑茶、乌龙茶和白茶。如果按产地分,种类就更多了。但我们今天要说的不是我国传统的毛尖、普洱、铁观音、龙井、碧螺春之类的茶,而是具有300多年历史的乐氏同仁国医馆老药铺  相似文献   

10.
茶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人在饮茶,这些人群中至少有一半人知道世界名茶普洱茶,普洱茶的家乡就在西双版纳、思茅和临沧。 云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和茶资源的中心,拥有世界三大茶树王和万亩野生古茶林以及闻名世界的普洱茶,有1300万人靠茶吃饭。无论从弘扬民族文化还是发展云南特色经济的角度看,时代都在召唤云南茶产业的“二次创业”。 云南茶叶品牌铸造和文化提升的龙头在哪里?专家提出把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三地州的21个县市作为世界茶树原产地和世界名茶普洱茶,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遗产。 事实上,申报无论成功与否,对云南茶叶的品牌构筑和借助文化创新的深层产业整合都将产生重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1.
30多年前的黄杜村穷得叮当响.2002年,我接过老支书的接力棒,成为黄杜村"领路人",带领党员干部种植安吉白茶,一步步做强富民产业、做优产业效益、做实帮扶好事.一路走来,有三句话始终激励着我奋勇前行: 第一句: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2003年4月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黄杜村调研时,点赞"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这句话深深烙印在黄杜人心中,激励我们持续做大做强茶产业.为帮助农户能种茶、种好茶,我与村班子想方设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1938年,为振兴中华茶产业,受当时中国茶叶总公司委派,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的范和钧先生与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张石城先生带领90多位来自祖国各地的茶叶技术工作者前往热带雨林深处的勐海县筹建茶厂。在总结吸收传统普洱茶产制工艺基础上,引入了机械制茶技术和设备。1940年,勐海茶厂(原名佛海茶厂)正式建成投产,从而揭开了中国普洱茶历史的新篇章。六十六年的不懈努力,勐海茶厂已成为当今首屈一指的普洱茶生产企业,大益普洱茶也因此成为茶叶行业中的著名品牌。云南七子饼茶和现代普洱茶人工后发酵陈化工艺的巨大成功,无不体现了勐海茶厂对普洱茶行业发展的卓越贡献。今天勐海茶厂已经步入了规模发展时期,拥有占地380亩的普洱茶综合加工厂,遍布各乡镇的茶叶收购组和茶叶初制所,以及重要原料保证的巴达、布朗山两个万亩绿色生态茶叶种植基地。大益普洱茶作为普洱茶顶尖产品,其大益七子饼茶(7572、7542、7262、7592、8582、8592、7672、7562等)、勐海沱茶、普洱沱茶、普洱砖茶、女儿贡茶、宫廷普洱等,几十年来一直被业内推崇为经典普洱茶的代表,成为无数茶人竞相收藏的普洱茶珍品。一心只为做好茶,大益茶人专注于现代普洱茶的科学研究与发展,为追求自然健康的更高生活品质,将继续创造更多的云南普洱茶经典。  相似文献   

13.
贺薇  苏莉  杨志坚 《今日民族》2005,(5):F003-F003
2005年4月28日,“啪!”,一声脆响,随着云南省人大副主任梁公卿手中的长鞭一甩,并宣布“‘马帮茶道——瑞贡京城普洱茶文化北京行’进京马帮启程!”,一支由120匹骡马组成的大马帮,驮载着云南的普洱茶,走向北京!这次活动将是震撼全国茶界的一次活动,是云南打造“普洱茶”文化和历史品牌的一次大行动。三百多年前,云南普洱茶经五个多月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的“自然发酵”,进贡京城,其色味“享誉京华”。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最稀世难得的神奇物产,和最坚韧不拔的马帮精神,成就了普洱茶动人的魅力。三百多年后,云南普洱茶将再次历时五个多月…  相似文献   

14.
得闲饮茶     
《小康》2008,(5):94-96
古人形容喝茶的境界是:"楚云散尽,燕山飞雪。江湖归梦,从此忘机。"茶是清凉贴,能使人清明,能使人平静。当生活和工作催生了太多压力,一杯茶将带来一缕清香,更是带来暂时忘却世间尘事的飘然。一杯茶下肚,无论是花茶,绿茶,红茶还是普洱茶,无论是楚地"白云",还是燕山"飞雪",味入口,香沁脾,涤人心怀。  相似文献   

15.
《世纪行》2017,(9)
<正>2017年8月23日上午,省政协召开月度协商座谈会,聚焦复兴"万里茶道"东方茶都,叫响湖北茶业品牌。观看电视短片后,省农业厅通报情况,黄立国、肖勇、程洪、龚自明、李亚隆、李新华、雷刚、陈志珍、万全文、卢纲等委员、专家学者、基层干部和企业家代表先后发言,就做强做优湖北茶产业、推动茶产业与茶文化深度  相似文献   

16.
<正>春节长假期间,台湾各地纷纷举办两岸文化交流活动。来自云南的普洱茶香、民族歌舞,来自河北的舞狮、年画,以及福建的杂技等,给岛内的春节带来浓浓的年味。自大年初一开始,"诸事吉祥·云茶联谊"茶文化交流活动在高雄佛光山与台湾民众见面。每天3场的普洱茶品鉴会座无虚席,活动持续到2月13日。据了解,每场品鉴茶会在沐手礼宾、静心调息、普洱茶品鉴等内容中,还穿插了茶道美学表演、普洱茶主  相似文献   

17.
《创造》2009,(4):38-39
云南2008年茶叶累计出口5736吨,同比增长2.6%;创汇金额2334万美元,同比却大幅下滑33%。市场瞬息万变,商海风云诡谲。这句话,用来形容近年来云茶的发展,或许还算贴切。从2006年的疯狂热炒普洱茶到2008年初市场泡沫破灭,而后全球金融危机接踵而来,以普洱茶为代表的云茶市场渐归理性,  相似文献   

18.
<正>"能以一叶之轻,牵众生之口者,唯茶是也。"茶,不仅满足了人们口腹之欲,更承载着茶农、茶企、茶商之梦。在云南,茶产业已成为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茶区农户的"生命产业"。而伴随着一批批企业、资本投向云茶产业,各种现代生产要素加快涌入,推动云茶产业加速内部分工分业、外部与其他产业  相似文献   

19.
张幄 《创造》2007,(7):44-47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云南生活了25个年头的浙商胡真家,对云南这一方水土,有着浓厚而特别的感情.25个年头,他不仅熟悉了云南的山山水水,而且也已经与云南人水乳交融:喜欢喝云南汤色浓亮、口感陈香的普洱茶,而且还会讲好几个地州的云南方言话……应记者之请他特地"秀"了几句玉溪方言,还真是音顺腔像.  相似文献   

20.
300多年前,马帮驮着普洱贡茶进京,从位于云南西南部的思茅出发,途经四川、陕西、山西、河北等省,历经数月行程4000多公里,到达京城时只剩下70人。300年后的今天,也就是在4个月前,一队由120匹骡马组成的马帮同样将一驮驮生茶从思茅出发,沿原路线将于9月份抵达北京。届时,这些原生态的普洱茶将在北京拍卖。他们重温当年生茶途经不同地域和气温下自然发酵成地道普洱茶的历程,是为了让世界更加了解普洱茶,让普洱茶名扬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