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统一论坛》2010,(5):F0003-F0003
土楼是福建的一种大型夯土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的永定、武平、上杭及福建西南的南靖、平和、华安、漳浦等地。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  相似文献   

2.
2008年11月21日上午,永定县政协5楼会议室座无虚席,政协委员们认真听着《客家文化与永定客家人》的讲座,并不时记录着。会后,委员们纷纷向主讲人、县政协学习宣传与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苏志强提出意见和建议。11月28日,他将带着永定县政协的重托,远赴新加坡讲述世界文化遗产福建(永定)土楼与永定客家的渊源。  相似文献   

3.
福建土楼之都,客家故里永定。永定建县500年,是著名的老区、侨区、矿区、土楼集中区、客家人聚居区。永定县位于闽粤两省边界线上,是福建西部进入改革开放前沿广东省的战略要冲,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中心点,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作为永定县"文化舞动土楼"战略的成果之一的歌剧《土楼》于去年8月在福建大剧院上演,引起很大反响。春节放假之际,记者在热心的赖德成同志带领下,尽情领略了永定县培丰镇民间文化活动的丰采。  相似文献   

5.
闽西永定土楼建筑,历史悠久。据档案史料记载:西晋以后,中原南迁的客家人,就在永定聚族而居、世代相传,逐渐形成有“客家”独特形式的山村土楼住宅,直到今日仍在继续居住,客家土楼因此也成为中华民族古代建筑文化的活化石。土楼主要有圆形、方形两种,仅闽西永定县就有方楼4000余座,圆楼360多座,其中圆形土楼最富有客家传统色彩,远远望去如同从地下冒出的巨大蘑菇。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文斯·安德烈专程到闽西考察后,认为“客家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乡村建筑模式”。当我们走进这古老的圆形土楼,发现楼中有楼,环环相套…  相似文献   

6.
蔡戎  赖德成 《政协天地》2012,(Z1):44-46
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作为永定县"文化舞动土楼"战略的成果之一的歌剧《土楼》于去年8月在福建大剧院上演,引起很大反响。春节放假之际,记者在热心的赖德成同志带领下,尽情领略了永定县培丰镇民间文化活动的丰采。  相似文献   

7.
《就业与保障》2010,(11):49-49
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民宅散布在闽西的永定、武平、上杭及闽西南的南靖、平和、华安、漳浦等地,其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世所罕见。土楼,俗称"生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  相似文献   

8.
正从2月14日开始,"两岸客家土楼过大年"活动在福建龙岩市永定区高头乡的"侨福楼"举行。做年糕、做包子粄、写春联、贴春联、学习"勉学歌"、吃年夜饭、看"春晚"、发放压岁钱、听客家民间故事、客家风俗拜神和开门……来自台湾、深圳、梅州、厦门等地的30余个客属家庭110多人,和当地土楼客家乡亲欢聚一堂过大年,体验传统客家过年习俗,传承客家文化。来自台湾的杨刘雄,这次也是带着一家五口来永定土楼做客欢度春节。谈到在永定土楼吃年夜饭的感受时,他说:"圆土楼名不虚传,在这里吃年  相似文献   

9.
2010年2月13日,正是农历大年三十,一场春雨下得细而柔,缠缠绵绵。下午三点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胡锦涛冒着绵绵春雨来到永定客家土楼,与土楼里的乡亲们一起辞旧迎新,过一个欢乐喜庆的新春佳节。  相似文献   

10.
客家人是中国汉民族一支重要而特殊的民系,目前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和东南亚,澳大利来,美国,加拿大等地,据估计,海内外客家人约有1.2亿人,其中,1/3的香港人是客家人,台湾有1/5以上的居民是客家人。 由于历史,地理和气候等原因,客家人比较偏好土楼这种民居形式。土楼对客家人的重要性,相当于北京人的四合院,陕北的窑洞,岭南人的骑楼。据称,福建省的土楼主要分布在永定,南靖、华安三县,合计有几万座。这些古董一样的建筑保护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文斯·安德烈考察后评价说:“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建筑模式。” 作为中国2007年世界文化遗产惟一申报项目,今年8月,联合国专家将对土楼“申遗”进行现场评估验收。目前,土楼“申遗”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北山南楼”(武夷山、土楼)有望成为福建旅游的世界级品牌。  相似文献   

11.
在动漫业界,近年来中国风探索不断。在美术设计上,《大鱼海棠》以其水墨感画风和对福建客家土楼等元素的活用,细腻呈现了“中国风”幻境;《少年师爷》依托绍兴人组成的团队,以江南水乡的画面再现了古色古香的绍兴城。  相似文献   

12.
中华建筑奇葩:客家传统民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福文 《台声》2005,(7):74-75
以土楼、围龙屋、殿堂式围屋为代表的客家传统民居,类型不一,风格有异。然而,其坚同性,安全性,封闭性,以及合族聚居性,则是它们突出的共同特点。一、坚固性现在的福建、广东一带的圆形、方形土楼,一般都有200-300年乃至500—600年的历史。它们历经风雨洗刷,强烈地震,台风袭击,至今安然无恙,巍然屹立在丛山峻岭之中。  相似文献   

13.
当外界人进入东南沿海省份福建的西部山区,从高高的山岭上向山谷俯视时,首次见到那巨型的圆圆物体,无不为之惊奇,以至西方某大国于6O年代初称他们的卫星发现中国东南崇山峻岭中有几群“导弹基地”“隐匿核力量”其实这些圆形物体只是造型独特的客家普通的民宅——土楼。它在深山里已寂寞地度过了数百个春秋,直至本世纪SO年代才拉开神秘的面纱,让外界人见到它的真实容貌。最近笔者有机会到南靖等地走访了一些客家土楼,亲睹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及丰富的生活习俗。千姿百态据学者调查,客家土楼民宅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交界的山区…  相似文献   

14.
影像     
《创造》2015,(8)
<正>圆形土楼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堪称天下第一楼。大多为方形或圆形,主要分布在南靖和永定,尤以奇特的圆形土楼最富于客家传统色彩,最为震憾人心,体现着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相似文献   

15.
《政协天地》2008,(8):46-47
加拿大魁北克当地时间7月6日,正在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从来自全球41个国家的47个候选项目中,选出最新的世界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中国客家文化的象征"福建土楼"建筑群申遗成功,同时获得包括中国  相似文献   

16.
客家旧居     
《台声》2004,(7):90-91
我们的车,满载着老乡和农产品,在崎岖不平的福建永定乡间小路上停下。在薄雾中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圆形的建筑,就像刚刚徐徐降落的外星飞碟。 这些建筑就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军事专家误认的圆形四层“导弹发射井”。事实上这只不过是唐代(公元618年到907年)生活在这里的客家族人所建筑的房屋。  相似文献   

17.
千百年前,五次大规模的南迁,使中原汉民背井离乡成了南中国的客家人,他们用自己的足迹,写下了浸透血泪心酸的迁徙史诗,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建了世界独一无二的客家土楼,土楼成了他们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18.
永定县地处福建西南部,东临厦门,西南接珠三角,是著名革命老区,福建省重点矿区、新兴旅游区,全国重点对台工作县和福建省重点侨县。近年来,永定围绕"建设富有客家文化特色的经济强县、教育强县、旅游强县"  相似文献   

19.
在华安县的丘陵山地间,分布着60多座土楼。二宜楼、南阳楼、东阳楼组成的大地土楼群,是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土楼”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政协天地》2009,(1):29-30
2008年7月7日,从太平洋彼岸的澳大利亚菲比特市传来福建土楼通过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评定的特大喜讯,全县人民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为华安土楼走向世界而欢呼雀跃。作为福建土楼重要组成部分的华安土楼能顺利载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申遗”历程凝聚着广大县政协委员的心血和汗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